1、北朝文学作品《木兰辞》中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其中“天子”与“可汗”的称谓反映了( )
A.民族文化的交融
B.各族的政治隔阂
C.北方的政局动荡
D.南北政权的对峙
2、在中国历史的“常态”发展中,经常会出现“变态”。如果说秦汉代表的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常态”,那魏晋南北朝则代表的是“变态”,在变态中仍能看到进化的迹象。以下选项中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化迹象”的是
A.汉族与内迁民族逐步交融
B.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C.科技在诸多领域取得新成果
D.北民南迁带动江南经济开发
3、唐朝时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以上史实描述的是( )
A.政治制度的创新
B.经济的迅速发展
C.中外文化的交流
D.我国的民族交融
4、下列概念中命名方式不同的是
A.西周、东周
B.北宋、南宋
C.前汉、后汉
D.西晋、东晋
5、秦惠文王时期,秦国开始发行使用“半两钱”。但考古工作者在战国时期各地区历史遗址的考古中均发现了秦“半两”钱。这可以用来说明,战国后期( )
A.秦国经济实力最为雄厚
B.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C.重商政策受到各国重视
D.兼并战争促进商业发展
6、2021年,浙江省博物馆组织“玉·见——红山·良渚文化展”,精选260多件文物进行对比展示,共同见证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这两种文化的相似处除了精美的玉器,还有( )
A.采用青铜农具劳作
B.种植玉米和南瓜
C.使用马拉战车作战
D.建有祭坛与神庙
7、邓小平在1948年4月指出:去年的战略行动,我们由黄河到长江跃进了一千里,中国从北到南没有多少个一千里,从长江再跃进一千里就到了广东、福建的边界,剩下不到一千里了,蒋介石的反动政权就要垮台了。“我们去年的战略行动”( )
A.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
B.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C.解放了东北广大的地区
D.粉碎了国民党重点进攻
8、有学者研究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后,写了一副对联,“上联:三民立国共和肇始;下联:五权宪法民主方兴”。依据对联内容,合适的横批为( )
A.三民主义
B.民主科学
C.窃取果实
D.中华民国
9、据祭祀坑与甲骨卜辞中的用牲记载,商朝用于各种仪式的牲畜往往少则数头、数十头,多则二三百头,甚至经常准备着上千头牛。这反映了( )
A.商朝与方国间的战争频繁
B.商代的青铜冶炼技术高超
C.商朝时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D.商代畜牧业得到较大发展
10、根据“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军旗升起的地方”等信息判断,这是( )
A.南昌起义
B.金田起义
C.秋收起义
D.武昌起义
11、“清廷虽覆,而我竟陷于为列强殖民地地位矣”,“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害也”。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中提出的这一主张有利于
A.结束清朝专制统治
B.反对军阀复辟帝制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稳固抗日民族阵营
12、下图是中国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分布示意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
A.文明起源由中心向外辐射
B.遗址分布都集中在黄河流域
C.多数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
D.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
13、下表所示的唐诗诗句反映出当时( )
诗人 | 作品 | 诗句 |
骆宾王 | 《从军行》 | 弓弦抱汉月,马足踏胡尘。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
朱庆馀 | 《送于中承入著册立》 | 上马生边思,戎装别众僚。.....蕃庭过册礼,几日却回朝。 |
元稍 | 《估客乐》 |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
杜甫 | 《送杨六判官使西暮》 | 绝域遥怀怒,和亲愿结欢。 |
A.周边各族得到迅速发展
B.各民族的经济交流频繁
C.民族间交往的形式多样
D.中央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14、春秋战国时期,“夷夏之防”已不再被强调,这一时期有关夷夏关系的记述也逐渐侧重言语、饮食、风俗等民族差异问题。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华夏认同观念日渐增强
B.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C.中华文化显现多元特色
D.华夷间政治联系日益密切
15、明朝建国之初,朱元璋便在东南近海地带修建诸如营堡、墩台等各种军事设施,从北至南,绵延分布。嘉靖时期,戚继光率领军民“沿海筑墙,间设烟台,自淮东至于广西,无不如是”。这反映出明朝( )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以邻为壑的心态
C.长城体系的延伸
D.海防意识的增强
16、奏折在康雍两朝都是皇帝亲笔御批,从不假手于人。到乾隆朝,一些内容并不十分重要的奏折,通常先由乾隆帝进行简单的批示,然后再将其发交军机处,由军机处根据奏折内容草拟具体详细的处理意见。这种变化表明( )
A.军机处的职权有所扩大
B.军机处已成为中枢机构
C.奏折制约官僚作用显著
D.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17、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种文化因素的混合物。以上现象反映出唐朝文化的特征是( )
A.兼收并蓄
B.风格单一
C.反映市民生活
D.固守传统
18、北魏孝文帝十分重视孝道,他指出:“孝顺之道,天地之经”,并多次下诏,要州郡地方访查“力田孝悌”“孝友德义”者“具以名闻”。此外,他还在诏书中指出“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北魏孝文帝的这一举措( )
A.意在整合文化以维护统治
B.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C.旨在维护儒学正统的地位
D.改变了鲜卑族的社会习俗
19、“它使得官员之间相互监督,彼此存有戒心,从而不敢胆大妄为,不敢欺下媚上,只能甘心做忠顺的奴才。而最令人忌讳的是……把官员秘密言事变成官员的一项本职工作,因而亦具有特务性质。”这里的“它”指的是( )
A.宰相制度
B.奏折制度
C.司礼监
D.理藩院
20、“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与这首歌谣相关的史实是
A.“一五”计划
B.“大跃进”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
21、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主要表现有
①早市、夜市昼夜相连
②城郊和乡村“草市”更加普遍
③“交子”已经出现
④徽商和晋商实力最强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奏折制度是清代特有的产物。奏折始于康熙中期,最初限于在京衙门、在京大臣或少数亲信官员使用;雍正将密折奏事的范围扩大至各级京官及外省中级官员;乾隆时奏折成为官方文书,由密折转向公开文书。奏折制度的变化( )
A.规范了官方的文书运行
B.提高了地方官员的地位
C.保证了国家决策的正确
D.便于增强皇权治理能力
23、据图可推知,这一时期( )
A.民族交融趋势明显
B.战争是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
C.北宋民族政策软弱
D.封建农耕区域得到极大拓展
24、西晋末年到东晋时期,十六国政权大部分由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它们大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这反映了当时北方( )
A.少数民族已完成封建化
B.开始出现民族交融趋势
C.北方社会动荡经济凋敝
D.汉文化影响力日益扩大
25、
|
|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1978 | 改革首先在______取得突破 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 |
城市经济体质改革 | 1984 | 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进行。 |
开放 | 1980年经济特区——1984年14个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_______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 |
_______ | 1982年 |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
______ | 1987年 |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
_______ | 1992年 | 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__________ |
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 | 2000年10月 | 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后来发展成为“______”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
| 2001年12 | 中国加入 _____ |
| 2010年 | 经济总量跃升________位。 |
26、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_______路线、_______路线和_______路线,恢复了党的_______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27、隋炀帝时,开设 ______,科举制形成。
28、失败
(1)原因: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________的指导,没有________的领导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失败是必然的。
(2)影响: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________的统治,引起________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光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9、将下表补充完整。
地区 | 朝代 | 管辖机构 |
新疆 | ① | 河西四郡 |
西域都护府 | ||
唐朝 | 安西都护府 | |
北庭都护府 | ||
清朝 | ④ | |
西藏 | 元朝 | ⑤ |
② | 驻藏大臣 | |
台湾 | ③ | 澎湖巡检司 |
清朝 | 台湾府 |
30、
人物 | 时代 | 思 想 |
陆王心学 | 明朝中期 | 其核心的理论为_________。陆王新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____________色彩 |
李贽 | 明朝后期 | 以李贽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倡________________,蔑视权威和教条。 |
黄宗羲 | 明末清初 | 严厉抨击 ______________,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_________ |
顾炎武王夫之 | 明末清初 | 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批判,顾炎武提出_________________ |
31、在15-16世纪的海洋上,涌现了数位优秀的航海家,请在表格中相应位置写出他们的名字。(将答案写在答题纸对应的数字后的横线上)。
出航时间 | 主要航海家 | 主要成就 |
1405年 | ①____ | 自中国到达东非沿岸 |
1487年 | ②____ | 到达非洲东海岸。 |
1492年 | ③____ | 多次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 |
1497年 | ④____ | 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
1519年 | 麦哲伦 | 其船队完成人类历史第一次环球航行 |
32、宋辽议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财,称为“________”,宋夏议和,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财,称为“________”,1114年,南宋与金订立,________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钱财,称为“________”。
33、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快
(1)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________观念仍然十分流行。
(2)宋朝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使大批出身于平民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
(3)人们的________择偶也发生了变化:以政治、经济地位为重。
34、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1982年底, ______________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5、17—19世纪,英、美、法、德等国先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英、美、法、德四国分别是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2)上述四国分别建立了怎样的资本主义政体?建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36、近代前期,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据此回答:
(1)中国近代史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2)列举列强侵华战争的名称(列举3次即可)。
(3)对应写出战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4)上述战争及不平等条约分别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________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认识,积累了________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________”重要思想。
(2)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2002年中共________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8、中国参加“一战”的目的和概况是怎样的?
39、简述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交战双方战后签署条约的主要内容及战争结果的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