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武帝选拔严助、主父偃等人,加授他们为侍中,使他们出入皇宫,接受皇帝垂询,参与大政。汉武帝这样做的结果是
A.解决了王国问题
B.削弱了丞相权力
C.确立了察举制
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2、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 材料 | 结论 |
A |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三件小玉器,经鉴定材质属于典型的新疆于阗籽玉 | 丝绸之路的开辟最晚可追溯到商代 |
B | 湖北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曾侯乙墓中的青铜尊盘,经鉴定为失蜡法制作 | 失蜡法的使用不晚于战国 |
C | 河北满城汉墓出土了一套目前我国最早的金属医针 | 针灸治疗在汉代普遍使用 |
D | 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铁镞(箭头) | 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 |
A.A
B.B
C.C
D.D
3、如图中所标记的地点与中共相关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发动湘赣边秋收起义
C.召开古田军事会议
D.召开遵义会议
4、学者张海鹏提出了太平天国史研究原则:不能将其看作传统的农民起义,要关注其鲜明的近代风格。下列史事符合此原则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分配社会财富
B.建立起农民阶级政权来反抗压迫
C.席卷半个中国沉重打击清王朝统治
D.《资政新篇》提出新社会经济政策
5、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有不同历史记述。根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出处 | 记述 |
清人王昶《军机处题名记》 | “雍正七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后六年,改名总理处。乾隆二年,诏复名军机处。” |
台湾李宗侗《办理军机处略考》 | “时西北两路出师征策妄……余以雍正八年春为舍人,中堂已有内外之分,军机房即内中堂办事处也。” |
A.军机处设立时间无法考究
B.历史叙述受政治环境的影响
C.清人王昶的记述最为准确
D.军机处最初因军事需要而设
6、194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援华法案,给予国民政府以经济和军事援助,并宣称是为了“维持中国的真正独立和行政完整,经由基于自助与合作的项目,支持并保护个人自由和结社自由”。美国的这一做法( )
A.加速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
B.实质上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C.有助于中国民主和平的实现
D.扭转了国共两党内战的局势
7、唐代新科进士发榜后,皇帝赐宴游赏于曲江池的杏园(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其繁华热烈,不胜言状,时人称为“曲江宴”或“杏园春宴”,后遂用为咏进士及第之典。关于材料中选官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唐太宗时考试科目以明经、进士为主 ②选拔人才主要看重家世、道德和才能
③扩大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 ④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殿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回忆说:“我第二次(实为第三次)到上海去的时候,曾经和陈独秀讨论我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到1920年夏,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这位革命家应是( )
A.孙中山
B.毛泽东
C.李大钊
D.蔡元培
9、康熙帝对明太祖褒扬有加,六次南巡中有五次亲奠其陵并作祭文:“惟帝天锡勇智,奋起布衣,统一寰区,周详制作,鸿谟伟烈,前代莫伦。”下列可以体现明太祖“周详制作”的做法是( )
A.迁都北京
B.增设内阁
C.废除宰相
D.宦官批红
10、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不同墓葬的随葬品差别明显。据此可知陶寺遗址( )
A.已处于旧石器时期
B.开始产生成熟文字
C.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D.文明分布多元一体
11、1928 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颁布实施。群众欢欣鼓舞,热情歌唱:“土地回老家,合理又合法。分了田和地,穷人笑哈哈,跟着毛委员,工农坐天下。”这首歌谣反映了 ( )
A.土地革命激发农民革命热情
B.毛泽东党内领导地位的确立
C.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彻底废除
D.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12、唐朝中期以后,朝廷往往为节度使加相衔,“并列衔于敕牒后,侧书‘使’字,故有‘使相’之称”。带相衔节度使入京朝觐时,可履行宰相一般权责,并享受宰相待遇。但“名是宰臣,当署制敕,至于密勿之议,则莫得闻”。由此可见,朝廷设立“使相”( )
A.重建了唐王朝的职官体系
B.缓解了内轻外重的割据局面
C.提高了唐中央的行政效率
D.适应了维护统治的政治需求
13、1863年,李鸿章在苏州成立洋炮局,并购置了汽锅、车床、铸造机、造型机等机器设备,成为中国第一家使用机械动力的工业企业。李鸿章此举( )
A.确保了国家安全
B.属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经济侵咯
C.培养了翻译人才
D.是洋务派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14、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商鞅此举有助于( )
A.促进庄园经济发展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减轻民众徭役负担
D.强化皇权专制独裁
15、奏折在康雍两朝都是皇帝亲笔御批,从不假手于人。到乾隆朝,一些内容并不十分重要的奏折,通常先由乾隆帝进行简单的批示,然后再将其发交军机处,由军机处根据奏折内容草拟具体详细的处理意见。这种变化表明( )
A.军机处的职权有所扩大
B.军机处已成为中枢机构
C.奏折制约官僚作用显著
D.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16、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7、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的三则史料,由此可知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虫,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
A.三公九卿制度
B.皇帝制度
C.内外朝制度
D.禅让制度
18、中国的政治中心曾经长期位于关中平原,但从魏晋南北朝开始都城逐渐东移,以下王朝都城在东京(开封)的是( )
A.北魏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19、随着汉初经济的恢复,商业日渐活跃。至文帝时,商人们坐列贩卖,囤积居奇,操纵物价,放高利贷;而许多农民则“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这体现了( )
A.实施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汉代商业总体水平很高
C.汉初发展商业恢复经济
D.商人地位上升控制朝政
20、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B.官府放松了对思想的控制
C.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
D.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瓦解
21、《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而《宋书》中记载的是“地广野丰,民勤本业……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两个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变化反映了( )
A.江南经济的发展趋势
B.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C.南方稳定的社会环境
D.北方动荡的社会环境
22、唐玄宗命翰林院学士参预政务,掌禁内诰命,备天子咨询,协助皇帝起草制敕,并逐渐让翰林院学士成为内相。据此可知,翰林院学士参与政务( )
A.造成了宰相人数的剧增
B.否定了中书门下的存在
C.起到了削弱相权的作用
D.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23、1951年12月,中共中央就提出:“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二十年时间来完成中国的工业化。完成工业化当然不只是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但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材料说明中国领导人( )
A.认识到计划经济建立的重要性
B.关注国民经济结构的协调优化
C.政策制定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
D.国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24、青铜器相对于石器来说是有绝对优势的,也正因为如此,青铜铸造成为夏王朝的机密。其他方国是没有掌握铸铜技术的,在战争中落于下风,才臣服于夏王朝,从而让夏王成为“各方国之王”。这主要说明( )
A.夏文化优于其他部族文化
B.夏朝在国家管理上实行内外服制度
C.青铜器出现是时代的进步
D.先进的青铜技术助力夏王成为共主
25、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向以______________为重点的各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到1933年3月,红军先后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_______次“围剿”。
26、国民党因其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_______,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_______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_______。
27、农业
(1)耕种制度:宋朝时________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________。
(2)经济结构: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________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3)棉花的种植和推广:棉花的种植始于________,在________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________的发展。(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
(4)边疆开发: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________、西北、________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28、我国在工业、农业、科技、国防、外交、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1)从“一五”时期起到“四五”时期,我国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________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电力、通信、化工、国防等诸多领域,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________的、比较完整的________体系和________体系。
(2)大规模的________建设不仅增强了________力量,而且改善了________布局。
(3)我国成功地爆炸了________、________,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________和________。
(4)这期间建设起来的一些________、基础项目和大中型企业,至今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同时,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我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________水平和抵御________的能力。
(6)人民________生活和________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提高。________事业取得长足进步,________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________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大批地成长起来。
(7)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铁人”_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8)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科学家,在科技事业和经济文化建设事业中作出重大贡献,成为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
(9)这一时期形成的崇尚________、________、精益求精、敢于________的________精神不断激励着人们。
(10)外交
A.20世纪________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从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其中,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
B._____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________的一切合法权利
C.______年,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________ ______正式建交
D.这些外交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________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
29、影响: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________
30、原因
(1)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
(2)强调以“________”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31、后来,在________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32、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修筑驿道: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________,设立驿站
(2)行省制度
①内容: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________,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称为________
②特点及意义: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行政效率较高;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3)宣政院:直属中央政府,管理________地区。
(4)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________的管辖。
(5)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晋江,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________。
33、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赶赴湖南,组织领导______________。1927年9月,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毛泽东主持召开会议,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_______进军。
34、康乾盛世: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鼎盛局面,史称______________。
35、请列举改革开放中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
36、少数民族分别创立了哪些文字?(从辽、金、西夏和蒙古归纳)
37、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意义?
38、辽、西夏、金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有何相同点?
39、什么叫“战国七雄”?出现的背景和影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