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于阗人尉迟乙僧工于绘画,他将于阗技法融入中原画技,将“凹凸画”引入长安,使唐朝的绘画艺术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这一现象可以印证唐朝的时代风貌是( )
A.兼容并包
B.全面繁荣
C.文化领先
D.民风活泼
2、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3、下图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重心转移
B.主流思想变化
C.中央集权加强
D.人口数量增长
4、行省、行枢密院、行御史台是元地方行政、军事、监察的三大机关。《行台体察条例》规定行御史台有权弹劾行中书省、宣慰司及以下诸司官吏。元朝的这一制度设计( )
A.折射出行省地位的下降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C.说明行省体制已固定化
D.表明政府加强对边疆管理
5、王安石变法中采取在青黄不接时贷款给百姓;设置机构参与交易,平抑物价;实行“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等措施,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
A.稳定社会秩序
B.增加政府收入
C.强化军事力量
D.解决民生问题
6、新中国成立后,在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之下采取了多种外交方略。其中一项是不急于取得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承认,而是先要求取消帝国主义在华各项特权,坚持完全实现中华民族在主权上的独立解放。这一方略是( )
A.“不结盟”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7、秦统一后,秦政府实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活动,如强行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至咸阳,后又向丽邑(今陕西临潼)、云阳(今陕西淳化)、北河(今内蒙古中部)、榆中(今陕西北部)等地移民超十万户,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秦政府这些举措顺利实施主要是因为( )
A.关中地区经济的繁荣
B.法律体系的完备
C.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D.驰道交通的发达
8、《云梦秦简·法律答问》中讲到:有贼进入甲家,甲呼救,四邻和基层官吏不救援,则要受到惩罚。但甲呼救时,街坊四邻不在家,可免于处罚;典、伍这些基层官吏,即使不在家,仍然要进行处罚。材料反映了( )
A.维护治安是基层官吏的主要职责
B.秦代鼓励百姓互相揭发举报
C.“以法为教”在基层治理的运用
D.严刑峻法激化社会阶级矛盾
9、一位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在研究某一主题时去图书馆翻阅如图中的经典著作,他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
A.救亡图存的探索
B.思想解放的潮流
C.农民阶级的抗争
D.反帝反封建运动
10、20世纪50年代,中国领导人多次阐述了“和平解放台湾”的设想。1960年,周恩来把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概括为“一纲四目”,构筑起“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框架。1982年,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之后进一步对其进行解释,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一国两制”构想( )
A.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B.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
C.适应了美苏冷战下的国际形势
D.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的智慧结晶
11、下图漫画为“依样画葫芦”,仔细读图,下列官职中,其职能符合该漫画特征的是
A.中书省长官
B.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C.内阁大学士
D.军机大臣
12、北宋时期名臣、史学家范祖禹指出:“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 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这说明宋初的政治制度( )
A.地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B.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与安定
C.增强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D.一定程度上影响行政效率-
13、1912—1919年,中国纺织业新设厂27家,投资额2998.4万元,缫丝业新设厂96家,投资额799.5万元,面粉业新设厂91家,投资额1472.3万元,烟草业新设厂12家,投资额601.9万元。据此可知,该时期( )
A.民族工业得到一定发展
B.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
C.兴办实业成为社会共识
D.轻工业体系较为完整
14、金初,太宗因“私用过度”,诸贵族大臣将皇帝“扶下殿庭,杖二十毕”。此后金朝大量吸收宋制,学习中原王朝的威仪,到第四代皇帝海陵王时,情势逆转,皇帝动辄以“杖之”威胁群臣。这种变化表明金朝( )
A.完全放弃了女真传统政治文化
B.政权因为汉化而衰弱
C.受中原王朝政治生态影响较大
D.“大定之治”成效显著
15、记录西周、春秋时期历史的《国语》一书中,记载了大夫以上的贵族食牛羊猪肉、士食鱼炙、庶人食菜的生活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争霸战争的破坏
B.等级秩序的影响
C.百家争鸣的兴起
D.各国变法的推动
16、《三国志》记载,曲周县一个农民因自己的父亲生病,便杀掉非常重要的牛进行祭祀,祈祷其父可以痊愈,结果被县令判了死刑。而太守陈矫却认为,此人是真正的孝子,于是特意上表请求赦免他。这说明当时( )
A.政府对农业重视程度不够
B.法律定罪量刑十分随意
C.地方官员懒政现象突出
D.儒家文化影响司法审判
17、史载: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该设置有利于( )
A.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农耕文明的发展
C.避免北方游牧民族袭扰
D.政治中心的稳定
18、《新唐书·宗室传赞》把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作用加以区别:“建侯置守,如质文递救……救土崩之难,莫如建诸侯……削尾大之势,莫如置守宰。”据此可知,郡县制( )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B.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C.体现了华夏认同的加强
D.导致了政令的渐趋弱化
19、辛亥革命以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不超过60万人,到五四运动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已有200万人左右。这说明辛亥革命( )
A.促进了工人阶级的觉醒
B.有利于近代工业合理布局的形成
C.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一定程度上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0、明代文学作品当中出现了大量关于市井生活、市井人物的刻画描述,比如《三言二拍》《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等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品,文人的笔墨开始关注到丰富多彩的市井生活。这反映了明代( )
A.文学繁荣发展
B.程朱理学没落
C.重利轻义思想
D.市民阶层壮大
21、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对边疆的管理经营,如图所示民族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西南边疆各族称唐玄宗为“天可汗”
B.北方设安北、单于都护府进行管辖
C.在东北设都司、卫、所
D.先后设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22、春秋战国时期,某派思想家强调“任物自然”,要人们遵循客观规律,与一切外物和谐共生,以获得人与自然在整体上的和谐。这一思想流派是(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23、春秋时期,有学者主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该学者所属学派应为( )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24、口号反映了时代特征,下列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25、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
2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周恩来就中印两国遗留问题,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________
27、1917年5月,继任总统的________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________”
28、第一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鸦片战争争起止时间:________
(2)鸦片战争导火线:________
(3)条约
①1842年中英签订《________》它是________条约。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
②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________》1844年清政府分别于美法签订《________》《________》,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________、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
(4)影响:《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________
29、君主专制的发展
(1)实行________
①特点:迅速、机密。
②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2)设立________(中枢秘书机构)
①开始:________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
②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
③职责: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________,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雍正是一个工作狂,批奏折俨然是他人生的一大爱好。据史料记载,雍正在位十三年间,累计写下了共一百多万字的奏折批语。每每批奏折到深夜,睡眠时间大概只有四个小时。本来工作量就大,他还增加了,上奏人数。而且每件奏折都亲自批阅,有的奏折的批语甚至到达了一千多字。
(3)制造“________”
①目的: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②影响: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30、北宋与契丹建立的________和党项建立的________发生战争,最后都和议。北宋每年给辽和西夏大量的岁币,加上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造成财政日益恶化。
31、早期殖民扩张在欧洲引发了________、________,并推动了欧洲的________的发展。
32、金朝的盛衰
(1)“大定之治”:12世纪后期________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________”。
(2)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33、建立政权与入主中原
(1)________年,女真族首领________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会宁府也称上京。
(2)________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3)________年,金迁都________,将燕京改名为中都。
34、成功实践
(1)香港回归
①1984年12月,中国政府同英国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
②________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收回澳门
①1987年4月,中国政府同葡萄牙政府分别签署了中葡联合声明。
②________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35、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40年间,改革开放成为中国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请指出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的党的会议名称,概括这次会议的伟大意义。
(2)“40年来的艰苦努力,我们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请指出党和政府于1984年在改革开放领域分别采取的重大创新性举措。
(3)“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趋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请指出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分别作出的重大决定。
(4)“40年来,我们党已经积累了成熟的改革思想、改革路线、改革经验和改革方略。”综合上述,概括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经验。
36、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时间和意义是什么?
37、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38、列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如何形成的
39、宋词的兴盛
(1)宋词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2)宋词的派别和代表人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