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江门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秦朝建立后,规定“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器械一量”“书同文字”“车同轨”。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适应大一统的需要

    B.规范官员施政方式

    C.完善社会基层治理

    D.增强秦朝国家实力

  • 2、魏晋南北朝的士大夫流行“清谈”,即不问现实政治,只讨论玄妙哲理,在行为上纵酒、不拘礼节,这股风潮一直持续到唐初。该现象(     

    A.严重阻碍了文学艺术的正常发展

    B.对于儒家思想的发展有双重作用

    C.导致了社会道德水平的严重滑坡

    D.说明佛道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意识

  • 3、1947年12月 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召开的会议上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提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原则,指出“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这反映了(     

    A.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基本被摧毁

    B.党的工作重心已经发生转移

    C.人民解放军在战略上采取了主动

    D.人民解放军军事理论的成熟

  • 4、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家在开放口岸积极投资办厂,建立了一些近代企业,在这些企业中雇佣了第一批中国产业工人。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及其他城乡无业劳动者是近代产业工人的主要来源。这种现象(     

    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B.使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彻底解体

    C.使中国社会结构出现新的变动

    D.推动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开展

  • 5、如图为三星堆与二里头“撞脸”文物——陶。从结构上看,三星堆遗址与二里头遗址的陶都是“三条腿、手叉腰、顶半开”,顶部有一短小的管状流。从风格上看,两者都属于“瘦高”型,都是“长腿、束腰”,与一些地区流行的“矮胖”型陶明显不同。这主要反映(     

    三星堆陶盉                       二里头陶盉

    A.古代中国各地区存在着文化交流

    B.遗址处于新时期晚期至青铜时代

    C.三星堆文化是古蜀文化典型代表

    D.大河流域文明具备相似性的特征

  • 6、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下列能体现“失序与混乱”的是(     

    A.社会生活文明开化

    B.北洋军阀混战割据

    C.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D.民主科学思想传播

  • 7、明代的军户和匠户,必须不时离开家乡,前往数百里乃至数千里的地方当差。以此为契机,在明前期相当长的时间里,出现了大规模的民众跨地域流动,形成了一个涵盖整个明帝国的跨地域网络。这一数量庞大的流动人群和跨越南北的服役网络的存在(     

    A.保障了城市经济与城市建设的有序发展

    B.表明手工业管理法体系更加严密

    C.有利于建构民众的空间认知和文化认同

    D.说明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

  • 8、《史记》纳“四夷传”(四夷,是古籍对中土以外,四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我的合称)于“七十列传”之中,将蛮夷民族史作为内传,视作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民族史撰写体例体现了(     

    A.史学撰写方式的创新

    B.家国同构的基本理念

    C.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

    D.多元一体的心理认同

  • 9、下图为东周时代中原式青铜剑的分布。这表明东周时期(     

    A.中原式青铜剑是各国的主要武器

    B.诸侯兼并战争加强了各地的联系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特色明显

    D.生产力的进步加速了文明的发展

  • 10、有学者认为《老子》是中国第一部哲学著作,以下最有可能出于它的言论是(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五行间“相生相胜”

    C.“兼爱”“非攻”“尚贤”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 11、“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与这首歌谣相关的史实是

    A.“一五”计划

    B.“大跃进”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

  • 12、1894年创立兴中会时,孙中山宣传革命任务是消除满洲对人们的统治,推翻他们对于汉族人民的管辖。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孙中山定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意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该变化反映了(     

    A.自由平等的实现

    B.社会性质的嬗变

    C.民主革命的转型

    D.民族观念的进步

  • 13、20余年的和平,两国通过榷场贸易,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这说明绍兴和议(     

    A.是双方平等协商的结果

    B.使南宋与金实现永久和平

    C.使南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D.促进了宋金经济的发展

  • 14、如图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政治形势。符合这一时期的描述是(     

    A.诸侯纷争,变法成为潮流

    B.皇权加强,丞相权力削弱

    C.崇文抑武,文官地位提高

    D.国家统一、百姓安居乐业

  • 15、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中国佛教(       

    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

    B.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

    C.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

    D.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

  • 16、外国使臣觐见中国皇帝是否行跪拜礼的“礼仪”之争由来已久。对此,奕䜣曾在1873年的奏折中向同治皇帝反复申明,“告以惟拜跪之礼,最关中国国体,首先议定,此外始可从容拟议”“反复辩诘,几于舌敝唇焦”,进而又解释说,“所谓鞠躬,即彼国府首立地而叩之礼”,况且国际惯例是三鞠躬,总理衙门要求五鞠躬。这可以佐证

    A.清廷完全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B.奕䜣已经接受近代外交理念

    C.列强按国际法平等对待中国

    D.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开始起步

  • 17、如表为考古发现的三处距今约8000—7000年前的远古文化类型。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文化类型

    时间

    分布地点

    陶器特征

    裴李岗文化

    距今约8000—7000年前

    在河南省广泛分布

    典型器物有双耳罐、平底钵、圆底钵、三足钵等。

    磁山文化

    距今约8000—7600年前

    主要在冀南等地

    陶盂和陶支脚等,盂一般为直壁筒形。

    老官台文化

    距今8000—7000年前

    主要在陕、甘境内的渭河流域。

    深腹罐、圜底钵大都带有三足。

    A.国家形态出现

    B.文化多元一体

    C.区域分工明确

    D.原始农业发达

  • 18、郑观应认为,清政府应师法“泰西税法”,对于出口货物,“税宜从轻”“以广去路”;对于进口货物,则“一律加征”,通过“重税以遏来源”。这表明郑观应(     

    A.重视关税,保护民族经济

    B.否定了传统经济思想

    C.推动闭关锁国政策开始瓦解

    D.揭示了国内市场广阔

  • 19、下图为秦朝中央和地方行政结构图。据图可知,秦朝(     

    A.官僚政治制度非常成熟

    B.国家治理体系基本形成

    C.地方机构分权相当明显

    D.彻底消除封建割据隐患

  • 20、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日民四条约》

  • 21、下表是《礼记》与魏晋时期天师道《老君说一百八十戒》部分内容的比较。由此可知,魏晋时期(     

    《礼记》

    《《老君说一百八十戒》》

    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第95戒:不得冬天发掘地中蛰藏虫物。

    男女不杂坐、不同桃枷、不同巾带、不亲授叔嫂不通问

    第164戒:凡男女不得共坐食饮、交手授受。

    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第157-159戒:若入他处,必先问贤人善士,当亲依之,不得自负;若入它处,必先问其国所禁忌;凡入人家,必先问人家尊亲名讳。

    A.儒学走向了世俗化转型之路

    B.儒学的社会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儒道思想出现了一定的融合

    D.儒道殊途同归并无本质上分歧

  • 22、唐太宗贞观三年诏令:“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明宣德皇帝令内阁大学士于“中外章奏许用小票墨书帖各疏面以进”,提出处理意见,即“票拟”,若内容有不当者,给事中则要求相应部门进行改正。其做法旨在(     

    A.限制宰相权利

    B.提高行政效率

    C.避免决策失误

    D.实现权力制衡

  • 23、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A.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

    D.国共双方达成合作抗日的共识

  • 24、下图人物所体现出来的最突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袁隆平                                                    钱学森                                   任正非

    A.实事求是

    B.崇尚节俭

    C.勇于创新

    D.无私奉献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 26、沙俄:17世纪中叶,_______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_______前期,清军围攻侵占_______的俄军,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_______年,两国签订《______________》,从法律上确定______________流域包括_______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 27、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是________的表现形式。从春秋战国起,_______逐渐取代井田制,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伴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_______使自耕农经济不断地处于风雨飘摇中。

  • 28、太平天国前期曾颁布《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否定了________,反映了________追求________的理想

  • 29、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_________加速封建制度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 30、新旧石器时代的主要区别________

  • 31、在沦陷区,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在积极开展抗日宣传的同事,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沦陷区的工人以______________等斗争形式,破坏日军掠夺中国资源实行“_______”的部署,还通过利用_______矛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打击日本的殖民统治秩序。

  • 32、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________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________任临时大总统,随后一步步展开了独揽大权的活动

    (1)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________

    (2)1914年5月公布的《________》,改责任内阁制为________

    (3)同年底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________

    (4)________看到袁世凯大权在握,1914年8月,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力东顾的时机,向袁世凯提出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日本控制之下的“________”要求。经过谈判,袁世凯最终于1915年5月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

  • 33、到宋朝,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

    ①当时________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________。大批出身于________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给________增添了活力

    ②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________________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

  • 34、秦朝确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在中央机设置三公九卿制度。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对内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是怎样的?

    (2)城市改革时间和内容是怎样的?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以及过程是怎样的?

  • 36、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有哪些?

  • 37、(题文)在现代化的历程中,农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萧条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罗斯福传》

    材料二 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

    ——《苏联真相》

    材料三 在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70年代农业成就不能满足本国需要,其失误在于计划不周和管理不力,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邓小平及其同僚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市场力量在农村地区的作用也进一步扩大。从一开始,就多数农产品而言,新兴的市场便已存在,并被允许获得更大的发展。……1985年,经过连续三次创纪录的丰收。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你怎样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执政后是如何进行农业改革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农业改革的举措呈现什么特征?

    (4)上述有关农业改革,有成功、有失败,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

  • 38、南北对峙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 39、阅读教材40页的历史纵横,思考全球物种大交换对人类历史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