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万宁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如图为我国古代某个朝代的中央机构示意图,此朝代为(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 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呼呼,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此主张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C.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D.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 3、下列史料,出现于全民族抗战时期的是(     

    A.“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 曰民权,曰民生”

    B.“一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

    C.“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 以解除内外压迫”

    D.“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

  • 4、抗战胜利后,中共认识到解决解放区土地问题是最基本的历史任务,是一切工作的基本环节。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坚决拥护群众在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这一指示有利于(       

    A.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B.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延续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

    D.推动国内主要矛盾的转移

  • 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提到:严格说来,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据此可知(     

    A.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

    B.秦汉最高统治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C.先秦以前通过实行郡县制达到封建统一

    D.秦汉时期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已趋成熟

  • 6、某部法律规定:“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该法律(     

    A.推动国统区土地改革

    B.颁布于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C.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D.助推五次“反围剿”胜利

  • 7、抗日战争胜利后,对侵华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下面可以作为审判证据的是(     

    ①南京大屠杀②组建细菌部队③重庆大轰炸④制造“皖南事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8、下图是1935年创作的一幅漫画。图中,身上标着“China”的人一半身子已被一只身上标着“JapGrab”的老虎吞下,他跟老虎比划着,说“好啦,我同意,不过只能吃到这里!”据此可知,该漫画的主要意图是(     

    A.讽刺不抵抗政策

    B.号召国共合作抗日

    C.争取国联的调停

    D.抗议日本侵占北平

  • 9、1800年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4570箱,1838年超过了4万箱。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扩大市场和原料产地

    B.促进丝银贸易发展

    C.在中国倾销棉纺织品

    D.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 10、东晋初期,琅琊王氏家族位高权重,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此后颖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士族相继掌权。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门阀政治取代了皇权政治

    B.出现权力制约与平衡机制

    C.门阀政治确保皇权,政权稳固

    D.士族专权的政治局面

  • 11、汉高祖十二年诏曰:“吾……与天下之豪士贤大夫共定天下,同安朝之。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为到候。下乃食邑……皆令自置吏,得赋敛。”这一内容体现

    A.刘邦担忧时局

    B.社会秩序稳定

    C.中央权力较弱

    D.汉初政治格局

  • 12、周代的君位按“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传授,“太子死,有母弟则立之,无则立长,年钧择贤,义钧则卜”。这反映出周代的君位继承(       

    A.具有一定的灵活变通性

    B.利于选举“德才兼备”者

    C.完全遵照嫡长子继承制

    D.容易导致诸侯之间的纠纷

  • 13、下图是郑和下西洋示意图。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西亚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据此可知此时(     

    A.中国社会正处封建盛世

    B.中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C.中国主导东西方商业贸易

    D.世界开始由分散走向整体

  • 14、虽然西周后期有不少册封典礼,但是封赏的财物仅限于服饰、弓箭及仪仗等,以示荣宠而已,不再有周初封邦建国时赏赐大量山川土田和人口那样的宏大气魄。这一现象表明西周后期(       

    A.血缘政治已经崩溃

    B.土地私有制已确立

    C.王室势力日益衰微

    D.集权体制遭到削弱

  • 15、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夙愿。20世纪80年代,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是

    A.“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

    C.“九二共识”

    D.“国共合作”

  • 16、王安石在变法中规定,前此轮差职役的民户不再服役,改为按土地、家产多少交纳免役钱。前此无差役负担的官户、僧道户、女户、单丁户、未成丁户以及上五等的坊郭户,一律按其户等减半出钱,谓之免役钱。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刺激海外贸易的发展

    B.遏制地主势力的膨胀

    C.为封建政府拓宽财源

    D.大力地加强人身控制

  • 17、“中央原以为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和商业城市,应该能为新中国经济做出贡献,现在上海不但活不起来,反而需要各解放区向上海输血。……不解决上海的问题,国内的经济形势就不会好转”。为解决“上海的问题”而采取的对策是(     

    A.在新解放区实行土改

    B.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

    C.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 18、据北洋政府的统计,1912年全国产业工人约 66 万人,至 1919年已增至 200 万人,于是在1919年“六三”斗争中他们便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成长为革命的领导阶级。据此可知,“六三”斗争(     

    A.大力传播了资产阶级文化

    B.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任务

    C.开始具备新民主主义特征

    D.使大众文化素养普遍提升

  • 19、《宋史·职官志》所载,转运司职责主要在于“掌经度一路财赋,而察其登耗有无,以足上供及郡县之费”。这反映出北宋设置转运司的主要目的是(     

    A.分散地方机构权力

    B.抑制武将势力膨胀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保证州县财政供给

  • 20、洪秀全幻想着“番第”(列强)为上帝出力,但“番第”却用大炮回报了他。1860年,英法联军在北方打击清军、压迫清廷;同时在南方协同清军与太平军作战。事实表明(     

    A.中国已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列强一贯镇压中国民主革命

    C.利益是列强制定对华政策的依据

    D.传播基督教是列强侵略借口

  • 21、某一朝代在地方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此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 22、清朝时,北方的山西梆子、河南豫剧非常流行;在南方,由弋阳腔发展起来的江西赣剧,由皮黄系统发展起来的汉剧、湘剧、桂剧等也都逐渐成熟。这表明清朝戏剧(     

    A.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B.剧种多样,各具特色

    C.相互借鉴,融合发展

    D.思想性强,关注现实

  • 23、姚莹在《康輶纪行》中,阐述了英法历史、英印关系、英俄关系,以及印度、尼泊尔入藏交通要道等,并建议清政府提防英国侵略西藏的野心。这表明姚莹(     

    A.积极寻找救国救民良策

    B.主张摒弃传统华夷观

    C.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D.对西方民主有所认识

  • 24、对下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A.皇权与相权斗争结果是废除丞相

    B.六部取代丞相成为最高权力机构

    C.内阁成立以后完全行使丞相权力

    D.内阁通过行使票拟权以控制君主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近代葡萄牙人形成以________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将大量中国生丝、瓷器经印度果阿运往欧洲,除此之外也参与到中国和________之间的贸易中。这些贸易让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 26、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___”的伟大构想。_____________ 年,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 27、填空

  • 28、比较而言,________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以致出现________的局面。内廷宦官机构________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________,控制________,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

  • 29、影响

    (1)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______面貌为之一新。

    (2)妇女解放、婚姻自由、______等口号的提出,使其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和深刻。

    (3)高举民主与______的旗帜,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有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 30、按照“________”和“________”的方针,新中国先谈判再建交,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交。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一次建交高潮

  • 31、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 从武力到和平:1979年元旦,发表《________》,推动大陆同台湾同胞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双方人员往来。

    2. 20世纪90年代新突破: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形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________ ”的重要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3)1993年4月,新加坡“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3. 2005年3月,通过《________》。

    4.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________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 32、两宋社会的变化

    ①公正平等: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②宽松和谐:________显著减少;政府________对社会的控制——“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性

  • 33、抗击倭寇: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_________在抗倭斗争中,___________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事迹被后世所传颂

  • 34、第一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鸦片战争争起止时间:________

    (2)鸦片战争导火线:________

    (3)条约

    ①1842年中英签订《________》它是________条约。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

    ②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________》1844年清政府分别于美法签订《________》《________》,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________、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

    (4)影响:《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列举中国古代对西域(新疆)的管理机构和朝代。

  • 36、唐朝是如何完善三省六部制的?

  • 37、回答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有关问题

    (1)1958年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了哪两次严重的失误?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经济建设作出了哪些重大的战略决策?

    (3)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什么?

    (4)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 38、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近代以来,“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是让法律成

    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资本主义法制起源于古罗马。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和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

    2在近代,英国通过什么法律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3辛亥革命后颁布的具有进步意义的法律文献是什么?它是一部什么性质的法律?

     

  • 39、清朝是如何巩固西北边疆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