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新竹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2022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从历史上看,人民军队的创立发端于(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 2、宋代注重男子个人的才能与发展潜力,科举出身的进士受到了人们的热捧,出现了“榜下择婿”甚至“榜前择婿”的情况,更有甚者, 一些富商在日后有可能参加科举考试中的读书人择婿。这些现象最能说明,宋代(    

    A.商品经济冲击传统礼教

    B.家世门第观念逐步淡化

    C.政府放松了社会的控制

    D.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 3、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     

    A.利于加强控制地方

    B.旨在终结丞相制度

    C.有利于加强皇权

    D.加速了西汉的灭亡

  • 4、鄂豫皖根据地分配土地后,(1930年)所属英山县出现了“红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正常情况下,米价能够反映根据地(       

    A.土地利用效率有较大提升

    B.货币稳定而白区贬值

    C.属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范围

    D.地处山区商品流通弱

  • 5、明英宗时期,内阁成为朝堂政务运作最为中心的一环,阁臣全面参与朝政,甚至六部官员也要前往文渊阁与阁臣议政。这表明(     

    A.阁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B.君主专制受到威胁

    C.内阁中枢地位得到强化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 6、王安石变法中采取在青黄不接时贷款给百姓;设置机构参与交易,平抑物价;实行“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等措施,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稳定社会秩序

    B.增加政府收入

    C.强化军事力量

    D.解决民生问题

  • 7、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做了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这标志着(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诞生

    B.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C.抗日救亡运动的正式开始

    D.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建立

  • 8、“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论述的是(     

    A.儒学的独尊

    B.戏曲的成熟

    C.印刷的普及

    D.专职画家开始出现

  • 9、下表为对王安石变法的若干评价。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评价

    出处

    今介甫(王安石字) .....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北宋)司马光《传家集》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遵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教其弊,其良法关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晚清)梁启超《王安石传》

    A.从《传家集》到《王安石传》,评价具有时代色彩

    B.《传家集》是一手史料,作者立场最权威客观

    C.《王安石传》为近代学者所著,评价较为全面

    D.《鹤林玉露》属于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

  • 10、南宋夔州路转运判官指出:“本路施、黔等州荒远,绵亘山谷,地旷人稀,其占田多者须人耕垦,富豪之家诱客户举室迁去……凡为客户者,许役其身,毋及其家属;凡典卖田宅,听其离业,毋就租以充客户。”这反映出南宋时期(     

    A.区域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B.地主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C.土地兼并现象日益突出

    D.人口迁徙受到严格限制

  • 11、成语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金榜题名、蟾宫折桂、朱衣使者、独占鳌头、得意门生、名落孙山、白蜡明经等成语密切相关的古代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 12、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附件中规定: “(在华英国人)倘遇有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由此导致中国丧失(     

    A.司法主权

    B.关税主权

    C.贸易主权

    D.领土主权

  • 13、元朝驿站以大都为中心,沿着几条交通干线,一直通达各边疆地区,建立了遍及全国的驿站制度。王公贵族、情报人员、中外使臣均可利用驿站。除驿站、急递铺之外,还有运输货物的递运站,分为马运、水运和车运等不同交通方式。元代交通建设     

    ①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②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④促进了中外文化交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 14、明朝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几部重要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它们的问世反映出(     

    A.科举制发展推动科技进步

    B.中国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C.科学理论获得重大突破

    D.中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15、一位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在研究某一主题时去图书馆翻阅如图中的经典著作,他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A.救亡图存的探索

    B.思想解放的潮流

    C.农民阶级的抗争

    D.反帝反封建运动

  • 16、清末上海地区流行的竹枝词写道“香槟佳酿醉流霞,闲向天街踏月华,夜静人稀归去也,倩郎扶上自由车”“压压盈头外国花,靓妆西女面笼纱。一声铃响双轮迅,穿过人从脚踏车”。诗词描述的现象反映当时的上海(     

    A.崇洋媚外的社会氛围浓厚

    B.出现了新式交通工具

    C.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滞后

    D.民族工商业快速发展

  • 17、下图反映了西晋到唐朝寒门子弟入朝为官的比例变化。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传统门第观念颠覆

    B.科举制成为主要选官方式

    C.官员素质全面提高

    D.社会阶层流动性有所加强

  • 18、十六国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汉赵政权时,以汉朝的继承人自居;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了夏政权,“自以匈奴为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鲜卑人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这反映出当时(     

    A.少数民族统治者意图塑造政权合法性

    B.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化特点

    C.各民族政权逐渐完成了封建化的进程

    D.民族政权注重文化的传承

  • 19、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评价。下列属于这一事件纲领的是(       

    (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2)使地方势力崛起,中央权力下移;

    (3)促进洋务运动兴起。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三三制”原则

    D.“双十协定”

  • 20、“天可汗”不仅是一种荣誉,更具有实质意义,它的目的是使许多弱小邻国或民族可以和平相处共存共荣。”据此分析,唐太宗被拥戴为“天可汗”的原因是(     

    A.开明的民族政策

    B.广开言路

    C.轻赋省刑

    D.任用贤良,提高行政效能

  • 21、朱熹在白鹿洞书院学规中指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伦也。庠、序学、校,皆以明此而已”。据此可知,朱熹强调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A.提高个人道德素质

    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C.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D.践行经世致用思想

  • 22、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能为这一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①“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

    ②“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

    ③“男去耒耜则不禁,女去织纸则不禁。工作奇巧则不禁,商通珠贝则不禁。”

    ④“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路……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3、明代的内阁大臣有代替皇帝发言的职能,即进行草拟圣旨、票拟批答、拟定遗诏等,这些诏书有时是皇帝亲授,有时是通过宦官传达。这一职能(     

    A.使内阁成为正式机构

    B.是君主意志的反映

    C.易导致权臣干政现象

    D.说明内阁制约皇权

  • 24、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     

    A.彻底解决政府的财政收入问题

    B.征税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

    C.增加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

    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措施(1)富国: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________、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2)强兵:对农民进行________管理和军事训练,逐渐恢复“________”的征兵制,取代________

  • 26、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 27、蒙古政权的建立与扩张

    (1)建立:________年,________统一草原各部,建立________

    (2)扩张:先后灭掉________,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________

  • 28、随着________的发展、___________的松弛,______________遭到破坏,以之为___________的分封制也很难继续存在下去。

  • 29、经过

    (1)1900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________率领联军从________向北京进发,在________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顽强阻击。

    (2)6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________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

    (3)6月21日,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国“________”的决定。

    (4)7月14日,________陷落。

    (5)8月中旬,________失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

  • 30、中国近代史上允许西方国家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

     

  • 31、填图题:

    读“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图,在横线上填出这四次战役的名称。

  • 32、表现

    (1)面向大众的________蓬勃涌现。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不仅官方设置________进行互市交易,________贸易也相当活跃。

    (2)商品流通规模扩大,使得________需求量剧增。北宋开始出现________,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3)海外贸易繁荣,________成为宋元国库的重要财源。

    ①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________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中国的商品以________、珠宝为主

    ②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________、明州等。

  • 33、在中国强征随军性奴隶,推行“________”制度。

  • 34、外交理念:中国追寻_________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①中国积极发展__________,构建整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②深化同______关系。③中国与_____形成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④中国同_______之间也相互增进了了解,加强合作。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阅读下列材料: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活动中,政治活动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制度是人类政治活动的重要成果。下列是中外古代政治制度示意图。

    请写出图1、图2、古代政治制度的名称。并简要评价罗马法的影响。

  • 36、国民革命的结局是怎样的?

  • 37、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生动地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给人们以奋进的激情和力量。

    (1)中华民族近百年的伟大复兴的历史,最关键的两步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开启“中国新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伟大转折”开端于哪一事件?

    材料二 习近平曾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2)“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首先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在农村逐步实行了哪一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3)“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认为最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什么?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4)为实现“中国梦”,为实现“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

  • 38、秦朝是怎样巩固统一的?(从政治制度、经济、文化以及社会风俗等思考)

  • 39、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三大原则?局限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