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乌兰察布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元代“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十分之九)”,而江南税粮又主要来自江浙,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江浙一带的官田税粮在全部赋税中所占比例为45%至65%。由此可知,元代江浙地区(     

    A.均田制焕发出勃勃生机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D.农民的纳税负担减轻

  • 2、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3月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主要内容是废除人口买卖契约,保护平民享有基本的公民权利和自由。这些法令(     

    A.彻底破除社会陋习

    B.实现社会全面转型

    C.加快革命思想传播

    D.助推社会风尚革新

  • 3、唐初的科举考试进士科以诗赋为主。但中唐以后,进士科几乎每次开科内容都以“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达于吏理可使从政”、“军谋宏达材任将帅”等为主题。这种变化体现了(     

    A.政府放松了对科举的管理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

    C.现实需要促进科举的改革

    D.科举考试程序日益完善

  • 4、如图为唐玄宗天宝年间边境节度使分布图。这体现出该时期(     

    A.民族政策开明

    B.边地防务强化

    C.社会矛盾尖锐

    D.藩镇割据严重

  • 5、汉武帝时推行“左官律”和“附益法”,“左官律”规定凡在诸侯国任官者,其地位低于中央官吏,且不得任中央官吏;“附益法”严禁封国官吏与诸侯王串通一气,结党营私。上述做法(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阻断士人做官途径

    C.削弱了君主权力

    D.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 6、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群众的统治与管理而实施的措施是(     

    A.奖励军功

    B.“废井田,开阡陌”

    C.编户齐民

    D.什伍连坐

  • 7、《礼记·坊记第三十》载,“《春秋》不称楚越之王丧。礼君不称天,大夫不称君,恐民之惑也”。《礼记·曲礼下》又载,“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以上说法旨在(     

    A.遵守天下共主的分封制度

    B.倡导封建集权的政治制度

    C.维护等级森严的礼乐秩序

    D.贯彻家国一体的政治理念

  • 8、唐代对女性而言是一个相对宽容的时代。她们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女子结社的活动。唐代女子可以女扮男装,可以骑马驰骋,甚至参与到政治和军事领域。这反映了(       

    A.社会主流思想发生改变

    B.男女社会等级地位平等

    C.唐朝社会风气包容开放

    D.女子参政得到广泛认可

  • 9、与西方个人主义以自我回归、以个人为本位的倾向性原则不同的是,早在1916年,陈独秀即明确提出,个性解放者当“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傅斯年也提倡“为公众的福利自由发展个人”。与西方相比,当时中国“个人主义”与“个性解放”内涵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B.文化激荡与民族危机的双重影响

    C.知识分子救国方式达成共识

    D.青年学生是追求个性解放的先锋

  • 10、1913—1919年,我国年均注册工厂超70余家,年均工业增长率达13.8%(1912—1949年我国工业年均工业增长率为5.5%);期间还诞生了“面粉大王”荣氏兄弟、“化工巨子”范旭东、金融巨擘周作民和陈光甫、“火柴大王”刘鸿生等。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A.社会经济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B.中国经济发展实现了独立自主

    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前景良好

    D.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 11、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了如图所示的资料卡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东南: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东北:1688年,清朝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西北:1758年,清朝平定大小和卓之乱,收复新疆。

    西南:1792年,清朝设立金瓶掣签,加强对西藏事务的管理。

    A.西方殖民者东来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中央集权的强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12、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以国家形态连续发展至今的文明,向内凝聚的统一性既是文明连续的前提,也是文明连续的结果。下列各项中属于秦朝的历史贡献的是(     

    A.以嫡庶血缘确定继承名分制度

    B.推广郡县制并统一文字度量衡

    C.确立儒学于意识形态主流地位

    D.重文抑武提倡文治强化了集权

  • 13、《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说:“自汉魏之际佛教初入,就因与道教表面相似而调和、附属道术为‘佛道’,两晋时期佛教有所发展后,因发现与儒家、道家思想不同而始有冲突,由此而引起儒玄佛三教之间的各种争辩。”隋朝调和三教的主要途径是(     

    A.援礼入佛

    B.三教合归儒

    C.建立理学

    D.道法自然

  • 14、如表是1853—1859年福州口岸出口茶叶数量统计。造成该口岸茶叶出口数据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战乱局面的影响

    B.对外贸易的扩大

    C.中法战争的爆发

    D.民用企业的创办

  • 15、共产国际曾经对中国革命进行了全新的认识:“必须在暂时还不是苏区的地方,发展农民运动,发展游击战争,用农民风潮的铁围来包围当地的城市,以及大城市和最大的城市,在军阀军队里组织我们自己的力量,十倍加强我们在这些军队里的工作。”这种认识(     

    A.比较客观地结合了中国国情

    B.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C.造成了苏区“反围剿”失利

    D.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 16、“揭帖”原为明仁宗即位后特许近臣密陈朝政得失的公文,后演变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故称“密揭”。明代中后期,密揭成为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内容包括商榷票拟、随事指陈和承谕答对,直接影响最高决策的形成。由此可见,“密揭”制度(     

    A.推动了内阁制的形成

    B.削弱了皇帝专制权力

    C.扩大了内阁行政职权

    D.提高了内阁政治地位

  • 17、王旭东在《先秦史研究》中写道:“在西方文明发源地的古希腊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以及基于这种差异性的物产种类的多样性,使得从事不同生产经营的各原始部落之间,很早就发展起频繁的商品交换。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又促进了社会分化,并最终迅速地'炸毁'了血缘纽带。奴隶制国家采取以契约性的互补关系为纽带的古典民主政治制度,作为综合多种利益与整合政治秩序的制度手段。"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商品经济导致西方奴隶制国家产生

    B.商品经济导致西方越过血缘政治

    C.地理环境产生了古典民主政治制度

    D.地理环境影响区域性文明的形成

  • 18、隋朝统一后,关中等北部地区人口激增,仅依靠陆路转运使粮食供应紧张,迫切需要扩大水上交通线,促进贸易往来。由此可知,隋代的大运河(     

    A.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B.加强了朝廷对全国的统治

    C.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改变了原有的地缘政治格局

  • 19、有学者在探讨新中国工业化问题时,梳理了某地区从“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到“改革大业成本的承担者”的历史过程。这一地区是图中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主要建设成就

    A.A

    B.B

    C.C

    D.D

  • 20、与如图所示情况有关的条约(     

    A.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半封的深渊

    B.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C.导致清廷的中央机构开始具有半殖民色彩

    D.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21、史载:南宋时荆湖、江南与两浙,膏腴之田弥亘数千里,中原士人扶携南渡数千万人,于此足征南方经济渐起,与北方经济争衡矣。而金元战争二十年间,北方之残破尤甚,是以元人尝云江南财富占天下什七。针对上述情形,元朝(     

    ①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②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③重新开通了京杭大运河       ④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 22、1937年7月8日,蒋介石致电驻守华北的第29军军长宋哲元“固守宛平城,并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同时陆续调第26军、第13军、第53军等部增援。这反映出蒋介石(     

    A.做好了对日持久防御的准备

    B.对日本扩大侵略有一定戒备

    C.对西方各国的调停抱有期待

    D.改变了对共产党的敌视态度

  • 23、1978年5—9月间,《人民日报》先后报道了开滦煤矿按劳分配和黄埔港工人实行计件工资事迹,并陆续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马克思主义者怎样看待物质利益》。这些报道、文章有利于(     

    A.促进所有制改革进程

    B.明确体制改革目标

    C.促进民众思想解放

    D.树立对外开放的新形象

  • 24、抗战时期,“连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自村夫牧童之口。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军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反映了(     

    A.中华民族意识的高涨

    B.抗战反攻阶段的到来

    C.抗战悲观论调的出现

    D.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___年6月,国民党围攻 ___,全面内战爆发。

  • 26、____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____。此后半个世纪,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复土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

  • 27、新时期时代表性的人类有:

    (1)新时期时代早期

    ①距今约________我国进入新时期时代。距今约7000—5000年黄河中游地区进入________时期,它的典型器物是________。以________等为主要栽培作物

    ②同期,黄河下游地区出现了________,长江下游出现________

    ③河姆渡居民种植________并且掌握了________。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

    (2)新时期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年的新时代晚期的________代表器物是________被称为蛋壳陶,同时,北方辽河上游有________,长江下游有________。他们出土了精美的________

  • 28、1946年7至10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_______进攻。

  • 29、经过:义和团提出“________”的口号进行反洋斗争,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评价: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________倾向,也存在明显的________行为,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但他所提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________,使外国列强认识到瓜分实属下策

  • 30、

    ①约1600年黄河下游的________部落首领________推翻了夏朝,建立________又称________

    ②商朝使用的文字被称为________是一种成熟的文字。出土于河南安阳

    ③商朝的国家管理机构是________。商朝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 31、明朝中后期

    (1)________: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2)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

    ①代表人物:________

    ②主张:以“________”为核心理论;“良知”就是“天理”,往往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实行,以达到圣贤境界。

    ③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带有________主义倾向。

    (3)李贽:提倡________,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________标准。

  • 32、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实行________外交方针

  • 33、________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________,史称________

  • 34、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割让________、赔款________银元、接受________以及开放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三国至唐时期数学、农学、地理学以及建筑的成就分别是怎样的?

  • 36、人类社会的古代几大区域呈点状分布,相互间基本处于隔绝状态,孤立地发展着。伴随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世界逐渐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几大主要文明区域连接起来。请写出开辟新航路的两位著名航海家。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工业文明兴起,人类社会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实现重在跨越。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各自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产生的重大影响。

    (3)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19世纪四十到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37、西周统治

    (1)西周建立时间和过程是怎样的?

    (2)西周时期主要制度是什么?这种制度的目的和意义怎样?

    (3)什么叫“国人暴动”?

    (4)什么叫“共和行政”?

    (5)西周灭亡时间和过程?

  • 38、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和意义是什么?

  • 39、在20世纪的经济发展历程中,世界各国对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开创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为题:

    (1)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该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取得怎样效果?

    (2)20世纪三十年代,面对严重危机,美国罗斯福总统推行新政。请指出“新”在哪里?对战后西方经济运行机制产生怎样影响?

    (3)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标志是什么?我国提出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4)综合上述问题,谈谈你对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