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西双版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下列四幅地图反映了不同时代长城防线的变化,按照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A.④①③②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③②①④

  • 2、2017年4月,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该试验区包括沈阳、大连、营口三大片区。下图所示为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的办公楼所在地。这可用于说明辽宁(     

    A.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

    B.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重点发展外向型经济

    D.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 3、法国传教士乔治.安森在《耶稣会环球旅行记》中说:“中国是世界上资源最富饶、经济最富裕的国家,中国皇帝之崇高、官员之福利超出世界上的一切国家。”而马戛尔尼来访则记录:“所经过的地方以及河的两岸,大多数房子都是土墙草顶的草舍。”两人的描述侧面反映了清前期(       

    A.专制皇权的空前强化

    B.封建社会的经济繁荣

    C.封建盛世的衰败迹象

    D.底层百姓的艰苦生活

  • 4、据《资治通鉴》,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梁武帝君臣惟谈苦空,侯景之生乱,百官不能乘马。(梁)元帝为周师所围,犹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此深足为戒。”唐太宗在此意在阐述(     

    A.道家学说的局限性

    B.国家兴亡的历史根源

    C.研究历史的重要性

    D.治国理政的实干精神

  • 5、1908年清政府出台的《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立宪原则是“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典论”。立宪派先后掀起3次请愿速开国会运动遭到清政府否决。这一举措(     

    A.缓和立宪派与清政府矛盾

    B.加速革命形势蓬勃发展

    C.推动近代中国改革的深化

    D.直接导致武昌起义爆发

  • 6、据考古发现,在我国北至黑龙江流域,南抵珠江流域,东起东海之滨,西达青海高原的地域内,均有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此外,在迄今发现的多达七千余处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经正式发掘的也有四百处以上。这可以用于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     

    A.呈现一体化趋势

    B.具有多元性特征

    C.依赖生产力发展

    D.体现兼容的特色

  • 7、读下图,以下符合此时期时代特征的是(     

    A.生产关系出现重大调整

    B.土地私有制开始瓦解

    C.官僚政治已经形成

    D.郡县制在全国实行

  • 8、据考古学研究,夏、商、西周三代中原地区政治礼制继续发展,并向周边地区传播辐射。周边各区域在保持地方特色文化的基础上,主动接受中原的礼制文化。据此可知,中原地区礼制的传播推动了(     

    A.文化交流与认同

    B.儒家观念的形成

    C.国家机构的完善

    D.中央集权的确立

  • 9、元朝在汉族及某些边境地区设置行省,以资控驭;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如西藏,则直隶中央;同时,在适当的地区,配置皇子出镇,以加强控制。这说明元朝政府(     

    A.在全国普遍推行行省制度

    B.多管齐下强化了君主专制

    C.一定程度上沿袭分封制度

    D.因地制宜加强地方的管理

  • 10、《宋史》记载“……有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五十余步。”它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的应用?(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 11、某学者指出,明代学术界发生了朱学让位于陆学的大转变,以“拯救人心”为矢的,竭力宣传理性、精神作用的陆王心学,如同一剂强心针,使明朝统治的机体得以复苏,让士子耳目一新,所谓“一时心目俱醒,恍若拨云雾而见白日”。这主要是因为陆王心学(       

    A.强调个体意识,提倡自由思考

    B.强调道德的内在性,倡导“致良知”

    C.强调理性精神,倡导“格物致知”

    D.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倡导“知行合一”

  • 12、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开封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勾栏瓦舍,热闹异常。皇城正南门大道(御街)两边准许商人买卖交易;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可容数千人。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市镇人口规模扩大

    B.市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C.政府商业政策放松

    D.城市布局打破时空界限

  • 13、1927年,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提出了“(党)支部建在连上”的思想;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明确要求“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这是红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据此可知,上述思想和原则(     

    A.有利于建立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C.加强了党在军队中的基层组织建设

    D.为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 14、中共“一大”代表的李达曾说:“1921年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方向)是肯定的,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这表明1921年中共

    A.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

    B.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结合

    C.已思考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D.没明确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 15、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期间,中国表示将不断深化金砖战略伙伴关系,深化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表明,中国致力于(     

    A.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关系

    B.进一步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C.推动亚太地区合作共赢

    D.改革和建设全球治理体系

  • 16、据考古发现,浙江杭州良渚文化遗址的瑶山11号墓出土了不少玉器和纺织器具。这些文物无论从种类上还是品级上都堪称良渚文化女性墓之最。由此可知,当时(     

    A.养蚕缫丝技术领先

    B.阶级分化现象明显

    C.氏族成员共同劳动

    D.女性贵族掌握权力

  • 17、鸦片战争前,清政府把西方人当做琉球人或高丽人看待。1844年,清朝设置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领,负责外交事务。1861年,清政府建立专掌外交的中央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由恭亲王奕䜣亲自主持。这反映了(       

    A.传统的宗藩外交彻底瓦解

    B.清朝外交体制逐渐近代化

    C.中国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

    D.清政府努力维护国家主权

  • 18、如图是近代某次列强侵华路线示意图。这场侵华战争(     

    A.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

    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推动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D.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 19、图为陕西临潼郑庄遗址出土的战国时期秦国铁犁铧,整体呈弧形桶状,头部为三角形,较尖锐。这可以佐证秦国(       

    铁犁铧

    A.农业生产水平较高

    B.冶铁技术已经普及

    C.率先完成社会转型

    D.商鞅变法措施彻底

  • 20、康有为在自编年谱中说,早在1881年道经上海,初见租界之繁盛,深有感触,以为“西人治术之有本”,于是大购西书而归,“自是大讲西学,始尽释故见”。这表明康有为(     

    A.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先进

    B.认为开设学堂是救亡图存根本

    C.为开展百日维新立传造势

    D.颠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 21、美国国务院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我们派往现场的观察员报告说,在至关重要的1948年,国民党军队并未由于缺乏武器弹药吃过一次败仗。国民党的抵抗力量之所以遭到极大削弱,实际上乃是战争初期我们派驻重庆的观察员所见到的那种腐败现象。”作为一种对比,“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据此分析,影响解放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     

    A.军队装备

    B.外部支持

    C.民心向背

    D.腐败问题

  • 22、陶寺遗址发现于山西襄汾陶寺村南,距今约4300—4000年。该遗址发现墓地有一千多座,可以分为大、中、小型。大墓墓主使用木棺,棺内撒朱砂,随葬品精美丰富,小墓随葬品很少,有的甚至一无所有。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B.早期国家已经产生

    C.开始出现水稻种植

    D.属于母系氏族社会

  • 23、1907年,学部上清廷的奏折说:“倘使女教不立,妇德不修,则是有妻而不能相夫,有母而不能训子……此先圣先王化民成俗所由,必以学为先务也。”1914年,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汤化龙说:“余对于女子教育之方针,则务在使其将来足为贤妻良母,可以维持家庭而已。”这主要反映了(     

    A.妇女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B.历届政府重视家庭教育

    C.近代教育转型之路艰难

    D.西方思想冲击传统观念

  • 24、“西夏原是在唐朝夏州地方割据政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国后自称白上国、大夏国,但人们习惯依辽人和金人等称呼为西夏。夏景宗开国,杂用汉臣‘主谋议’,党项人‘主兵马’。在后期八十一年间,正式实行科举制”。在这段表述中,我们寻踪觅迹可以研讨(     

    ①唐末藩镇割据问题                                     ②李元昊开国举措

    ③南北面官制度问题                                     ④夏辽金宋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元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______________等。

  • 26、1969年4月,中共________召开。1971年9月,________反革命集团策动武装政变,阴谋夺取最高权力。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这次政变

  • 27、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________,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________

  • 28、背景

    (1)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________收归“国有”,随即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订立借款合同,四国银行团享有这两段铁路的________________的优先权,激起粤、鄂、湘、川等省人民的强烈愤慨,引发________

    (2)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后,革命党人决定在________发动起义。

  • 29、宋朝是中国古代________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面向________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 30、   (何时)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

  • 31、影响

    (1)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______面貌为之一新。

    (2)妇女解放、婚姻自由、______等口号的提出,使其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和深刻。

    (3)高举民主与______的旗帜,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有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 32、________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________________集中在江南

    ①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________,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________了航程

    ②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________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________的粮食

  • 33、外交成就:

    ①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迎来建交新的高潮;

    ②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__

    ③1972年中美开始走向____________________

    ④1972年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式建交

  • 34、康乾盛世: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鼎盛局面,史称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自成立之日至今,中国共产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年的什么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1927年,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这次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什么?

    (3)在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4)发生在哪一年的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 36、西汉建立时间和都城在哪里?

  • 37、阅读下列材料:

    英国创立了第一套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体系,被誉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泉与典范;美国则在吸收、借鉴英国政治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加以调整,使本国的政治制度体系趋于完善。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英美两国各自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奠定两国政治体制的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

    (3)简要分析上述政治体制的确立对两国发展产生的相同影响。

  • 38、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评价科举制度

  • 39、材料题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请回答:

    (1)近代中国历史上,农民阶级在西方列强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下,进行了哪些不屈不挠的斗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你认为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什么会议?时间?地点?纠正了什么错误?

    (3)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哪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