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德宏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下诏在各地修建孔庙,此后辽朝境内的“华夷”都共同尊孔子为“大圣人”;西夏开国君主元昊把《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等翻译为西夏文。辽和西夏的这些做法(     

    ①结束了辽、西夏与宋的并立局面   ②造成了不同民族地区的矛盾激化

    ③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④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下图漫画反映的战役(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

    C.打退了敌人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人民解放军从此数量上取得优势

  • 3、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但没有出现“秦末二十余国之争”和“元末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明(玉珍)之乱”那类相互火并的情况,而能在南方很快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临时的政府。这主要因为(       

    A.皇族内阁促成各派团结

    B.东南互保形成合作机制

    C.中国同盟会的深刻影响

    D.帝国主义列强联合侵华

  • 4、是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打破了侵华日军所谓“不可战胜”的神话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长沙大捷

  • 5、1878年,为解决轮船招商局的燃料问题,清政府成立了直隶开平矿务局,每月出煤五六百吨,除分供各厂、局及中外轮船之用外,兼可顾民用。这一时期,各省兴办的煤矿在十处以上,以台湾基隆、直隶门头沟等地较具规模。据此可知,当时(     

    A.重工业成为民族工业的主体

    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C.发展商品经济成为社会共识

    D.洋务企业助推了经济现代化

  • 6、如表所示为某同学收集的相关资料。据此可知,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在河姆渡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遗存。

    距今3600年前,殷商都城附近发现了由干渠、支渠和毛渠组成的农田灌溉系统,纵横交错的渠道将农田分割为若干个长方形,在渠与渠、地与地之间有明显的水位落差。

    秦汉时期北方地区小麦推广和南方水稻品种不断优化,胡瓜、胡萝卜、核桃、芝麻、石榴、葡萄等作物种植。

    A.食物物种交流地域特色鲜明

    B.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

    C.古代中国食物种植生产分布

    D.灌溉农业水利系统领先发达

  • 7、唐玄宗命翰林院学士参预政务,掌禁内诰命,备天子咨询,协助皇帝起草制敕,并逐渐让翰林院学士成为内相。据此可知,翰林院学士参与政务(       

    A.造成了宰相人数的剧增

    B.否定了中书门下的存在

    C.起到了削弱相权的作用

    D.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 8、哲学家们关注的重心从外在的“天理”规范秩序转向内在的人的主体性,人的自然之性的合理性与正当性也被加以注意和强调。为这一转变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A.程颐

    B.朱熹

    C.王阳明

    D.王夫之

  • 9、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者张耀翔在《论吾国父母之专横》中直言,“世之闻吾言而摇首切齿,骂我为忤逆不道,加我以冒天下大不韪之名者,则必仍属太古时代家天下之遗民,未足以语共和国民之精神者也”。该学者意在(       

    A.关注对民众革命宣传

    B.批判儒家封建伦理道德

    C.积极宣传进化论思想

    D.反思新文化运动的弊端

  • 10、1913—1919年,我国年均注册工厂超70余家,年均工业增长率达13.8%(1912—1949年我国工业年均工业增长率为5.5%);期间还诞生了“面粉大王”荣氏兄弟、“化工巨子”范旭东、金融巨擘周作民和陈光甫、“火柴大王”刘鸿生等。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A.社会经济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B.中国经济发展实现了独立自主

    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前景良好

    D.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 11、2012年6月17日人民网针对孟子关于“民贵君轻”思想常被引证为先秦儒家“民主思想”的范例,提出了《孟子“民贵君轻”是“民主思想”吗》讨论命题。下列网民对“民贵君轻”的观点认识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立场

    B.以维护君权为前提

    C.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D.具有反君主专制的民主平等内涵

  •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条连接的大道。尼罗河上游是巨大的苏德沼泽地,而未被损坏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得非洲大陆难以接近。”在此,作者强调了

    A.非洲落后源于独特的自然环境

    B.地理环境对非洲历史的影响

    C.交通成为制约非洲发展的主因

    D.学术界探究历史的角度新颖

  • 13、下图为清末知识分子成立政治社团情况示意图(摘自王尔敏的《清季学会汇表》),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知识分子群体的不断壮大

    B.民族危机的加剧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诞生

    D.清末新政的推动

  • 14、在秦以前,中华文明已经存在数千年,但只有秦的名字会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远播至欧亚大陆的另一端。例如,在1、2世纪的希腊、罗马著作中,已经将当时的中国称作“Thinai”或“Sinai”,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国”的英译名“China”的来源。秦成为古代希腊、罗马著作中中华文明象征的原因是其(       

    A.完成了大一统

    B.实行了郡县制

    C.创立了皇帝制度

    D.修筑了万里长城

  • 15、大部分由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的“十六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这反映了(     

    A.民族差异的消失

    B.民族交融的发展

    C.民族习俗的趋同

    D.民族布局的改变

  • 16、对于户部官员的任命和吏员的参拨,明太祖曾作出重大决定:即在任用户部官员和吏员时实行地域(苏松江浙)回避,在任用苏松江浙人时实行部(户部)回避。这种双回避制度成为明代定制,历经二百余年而未有更改。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明代(     

    A.江南成为赋税重要来源

    B.体制建设提升行政效率

    C.八股取士制度弊端丛生

    D.官员贪腐现象日益严重

  • 17、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基本确立,农业产量有很大程度提高,社会经济也有明显的发展。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井田制度的瓦解

    B.铁犁牛耕的推广

    C.土地买卖的加剧

    D.变法运动的开展

  • 18、七七事变后,中国剧作者协会创作了《保卫卢沟桥》等话剧,曲作家创造了《全民抗战》《干一场》《游击队之歌》《太行山上》等音乐,电影界拍摄了《华北的黎明》《北战场精忠录》等影片。这些创作(     

    A.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B.激发了民众抗战精神

    C.壮大了反抗国民党独裁的力量

    D.促进了国民革命发展

  • 19、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很快从“公审蒋介石”转向“联蒋抗日”。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号召“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中国共产党的转变(     

    A.适应了民族抗战的需要

    B.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C.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D.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20、有学者说,元代行省制使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稳定、成熟的建制。据此可知,元代行省制(     

    A.强化了君主专制

    B.导致了地方权力渐趋虚化

    C.加剧了社会矛盾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21、《康熙皇舆全览图》的编绘历经了康熙、乾隆两朝,绘图人士包含有耶稣会的欧洲人等十余人,地图描绘范围东北至库页岛,东南至台湾,西至伊犁河,北至北海,南至南海。该图可用于研究(     

    A.现代中国版图的基本奠定

    B.绘图技术世界领先

    C.边疆治理能力的不断提高

    D.中外交流日益频繁

  • 22、鸦片战争前,清政府把西方人当做琉球人或高丽人看待。1844年,清朝设置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领,负责外交事务。1861年,清政府建立专掌外交的中央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由恭亲王奕䜣亲自主持。这反映了(       

    A.传统的宗藩外交彻底瓦解

    B.清朝外交体制逐渐近代化

    C.中国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

    D.清政府努力维护国家主权

  • 23、下图是某学习小组制作的历史时空轴。该小组的学习主题是中国(       

       

    A.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B.科技创造力日益提升

    C.理论创新不断推进

    D.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

  • 24、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中,毛泽东明确指出民族资产阶级在亡国灭种的关头有参加抗日的可能,甚至连军阀、地主和大资产阶级营垒也有分化的可能。这一观点旨在表明,中共(       

    A.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联合国民党进行国民大革命

    C.全面抗战路线基本形成

    D.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1853年,太平军沿长江东下,经九江、安庆,占领________,改南京为________,定都于此

  • 26、明朝中期, _______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_______”为核心的理论,形成_______

    (1)“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_______”,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

    (2)陆王心学强调______________,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_______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______________色彩。

    (3)陆王心学带有______________倾向。

  • 27、《南京条约》签订后,________皇帝仍不知道英国位于何方,充分反映了清朝统治阶级高层的封闭、愚昧与腐朽

  • 28、________年,元朝爆发________起义,起义迅速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

  • 29、请以不同标准,对下列历史人物进行分类。

    ①徐光启     ②汤显祖     ③王夫之     ④吴敬梓

    ⑤宋应星     ⑥孔尚任     ⑦曹雪芹     ⑧顾炎武

    (1)思想家: ;(2)科学家:

    (3)戏剧家: ;(4)文学家:

  • 30、宋朝设立__________削弱丞相的行政权。

     

  • 31、边疆治理

    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历代王朝采取了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举措,其中典型举措之一是设立管辖机构。将下列史实的字母编号正确填入表格对应的空格中。

    A.北庭都元帅府  B.西域都护府  C.安北都护府  D.台湾行省  E.澎湖巡检司  F.宣政院  G.宣慰司

    地区

    朝代

    管辖机构

    新疆(西域)

    汉朝

    唐朝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元朝

    清朝

    伊犁将军

    西藏

    元朝

    清朝

    驻藏大臣

    台湾

    元朝

    清朝

    台湾府

     

     

  • 32、《开罗宣言》发表: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开罗宣言》,特别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________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________

  • 33、______

    (1)袁世凯死后, ______出任国务总理,重新召开国会。

    (2)1917年5月,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______”。

    (3)____________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国会,拥清废帝______复辟。

  • 34、战略决战:1948秋战略决战到来,三大战役是___大战役基本摧毁了_____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内容和意义是怎样的?

  • 36、太平洋战争是怎样爆发的?

  • 37、宋初抑制武将势力膨胀的措施有哪些?

  •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理大发现之后,随着西欧商人贸易范围的扩大,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欧洲市场汇集了来自各大洲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象牙,亚洲的香料、茶叶、丝绸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首先,民族统一、改革和革命运动的浪潮席卷欧洲和北美洲,资产阶级从此掌握了政权,加速了这些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其次,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亚、非、拉美诸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原因。指出亚非拉地区在这一世界市场体系中所处的境况

  •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日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日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四日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康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筑行者.成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制度是?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的选官制度是?它的依据又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科举制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