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成王分封邢国在平皋(河南温县),后北迁到襄国(今河北邢台市)。周康王时期的《臣谏簋》记载了山西北部的戎进犯纸侯,邢侯抵抗戎狄。《后汉书·西羌传》有“邢侯大破北戎”的记载,可见邢国的分封( )
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华夏认同
B.形成等级森严的权力分配制度
C.有利于加强西周对地方统治
D.解决了周王朝内部的权力冲突
2、下图是新石器时代中期的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以及半坡文化中出土的陶器,尽管他们相距遥远、几乎没有交通,但它们有着极其相似的文化特征,这可以说明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的特点是
A.起源最早
B.世界领先
C.独一无二
D.多元一体
3、在青海发现的距今约4000多年的马厂类型墓葬中,石斧、石锛、石凿等多是男性的随葬品,而纺轮则大多是女性随葬品。这表明当时( )
A.经济结构趋向合理
B.男尊女卑的习俗形成
C.早期国家形态产生
D.社会生产分工较明确
4、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直接推动了( )
A.粮食产量的提高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工商市镇的繁荣
D.雇佣关系的产生
5、“亚述在对外扩张中,不仅是凭借以铁制武器为主要支持的强大的军事实力,更是通过恐怖的血腥政策维持其在被征服地的统治,他们对巴比伦先进的制度并不感兴趣”。这说明亚述的统治( )
A.促进了两河流域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B.带有一定的落后性
C.重心逐渐转移到尼罗河流域
D.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
6、明初继承元制,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但是宰相数量大为减少,中书省相关僚属数量大为减少;后来朱元璋更是下旨:“诸司奏事不必关白(禀告、告知)中书省。”这些做法( )
A.相关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B.为中央制度变革创造条件
C.否定元制彰显统治合理性
D.表明宰相已威胁皇帝权力
7、九品中正制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其选举标准初期以德才为主兼顾家世,后来逐渐演变为主要看重家世,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关于九品中正制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彻底摈弃汉代察举制的重大制度创新
②选举标准的变化和士族兴起密切相关
③由中正官评定人才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④其背景是人口流移使乡里清议失去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评价。下列属于这一事件纲领的是( )
(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2)使地方势力崛起,中央权力下移; (3)促进洋务运动兴起。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三三制”原则
D.“双十协定”
9、如图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政治形势。符合这一时期的描述是( )
A.诸侯纷争,变法成为潮流
B.皇权加强,丞相权力削弱
C.崇文抑武,文官地位提高
D.国家统一、百姓安居乐业
10、秦朝时,首创了文书的抬头制度,即规定了在书写文书时,如本朝代名、帝号或与皇帝言行有关的字等,在其前都要空一格或几格,或重新另起一行顶格书写,或另起一行高出数格书写。此举反映出秦朝( )
A.以法入礼的思想
B.中央集权的原则
C.文臣治国的理念
D.皇权至上的特征
1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历史上一直被视为不正统,遭到历代官吏的非议或史学家的谴责。出现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她通过不正当手段即位
B.在古代妇女不能参与政治
C.武则天的执政能力不佳
D.受到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
12、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下列古人类遗址与原始文化遗存,空间位置标示正确的是( )
A.①——大汶口文化
B.②——元谋人遗址
C.③——河姆渡文化
D.④——北京人遗址
13、汉初统治者,在国家治理方面“汉承秦制”但又“惩亡秦孤立之败”,在地方实行两种制度并行。这里的“秦制”是( )
A.行省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4、东汉时,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曹魏时由政府委任中正,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此变化
A.受佛教不断传播的影响
B.反映世家大族不断衰落
C.是推行科举考试的结果
D.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15、根据如图所示信息,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1946年6月国共两党的军事力量相当
B.反映出解放战争期间国共军力此消彼长
C.1948年内国共双方军力尚未发生逆转
D.1949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被推翻
16、宋太祖开宝年间,总兵力37.8万人,其中禁军19.3万人;宋太宗至道年间,总兵力66.6万人,其中禁军35.8万人;宋真宗天禧年间,总兵力91.2万人,其中禁军43.2万人;宋仁宗皇祐之初,兵已141万。这些变化( )
A.打破了宋辽军事平衡
B.确保了对外战争的优势
C.突破了崇文抑武理念
D.增加了北宋的财政负担
17、《孟子·滕文公上》说:“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即土生土长的楚国人),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战国时期的楚国已然成为“合纵连横”政治格局当中的“纵长”。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是( )
①华夏文明对戎狄蛮夷的影响
②周公孔子思想更适于楚地风俗
③戎狄蛮夷逐步融入了华夏族
④“纵长”即为春秋时霸主身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东晋孝武帝时,贾弼之广收百氏谱记,写成了《姓氏簿状》,建立了正式的士族家谱档案;南朝王僧孺以此为基础改定百家谱,著有《十八州谱》等著作。这些现象( )
A.确立了血缘宗法制度
B.受到了门阀士族制度影响
C.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
D.践行了儒家以德治国理念
19、1941年,中国共产党指出:“针对着敌人企图吸收法币,收括现银,滥发伪币的金融政策,政府银行应发行地方货币并确定为当地唯一通行的货币本位,以便打击伪钞,保护法币,阻止现银与法币流入敌区。”这在当时( )
A.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形成
B.有利于发展抗日根据地的经济
C.保障了双减双交政策开展
D.间接加速了国统区经济的崩溃
20、如图为某同学在历史学习时的笔记,推测该同学学习的主题应是( )
天竺高僧来华 玄奘西行取经 空海大师求法 鉴真东渡日本 |
A.唐朝中外文化交流较少
B.中外文化沟通交流互鉴
C.中华文化影响周边国家
D.异域文化影响中华文化
21、1936年,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听闻教育部命令中学历史教科书不得有挑拨国内民族感情之处,于民族战争不得言,要证明民族同源。对此他表示不以为然,认为各民族同源无法证明,他还认为大中小学所学之历史只能有详略深浅的差别,不能有真伪之别,因此古代史上之民族战争无避讳之必要。以下观点或做法符合陈寅恪先生观点的是( )
A.春秋笔法的“为尊者讳,为亲者讳”
B.历史研究“求真”与“致用”不能共存
C.有伤民族团结的历史问题禁止研究
D.因爱国需要而“致失史实之真,则缪矣”
22、学者金碚认为:尽管受到了西方经济发展范式的启发,但深入观察可以发现,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是从中国经济的域观特质出发,实事求是地实行了“渐进改革”“梯度推进”“试点推广”的改革路径。该学者旨在说明中国的改革开放( )
A.一定程度借鉴了西方发展模式
B.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成就
C.尤为注重高速度、高质量发展
D.具有立足国情、渐进发展的特点
23、如表是2001年至2017年,我国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全国总额比重的变化的图表,它最能反映(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C.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受到削弱
D.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24、秦、隋尽管二世而亡,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
A.建立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
B.开辟了南北水上运输通道
C.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
D.以思想统一促成政治统一
25、从________末年起,________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________的目的,严厉禁止________,结果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
26、在沦陷区,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在积极开展抗日宣传的同事,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沦陷区的工人以_______、_______等斗争形式,破坏日军掠夺中国资源实行“_______”的部署,还通过利用_______矛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打击日本的殖民统治秩序。
27、王安石变法的目的:________
28、美国国会掌握立法权,国会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29、中枢秘书机构也发生了变化。_______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_______,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军机处官员在_______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_______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
30、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________
31、1958年 中共中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掀起了___________ 。导致 1959——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32、2015年4月22日,习近平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讲话中指出“万隆会议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的一个里程碑。”该会议的召开距今( )
A.50周年 B.60周年 C.70周年 D.80周年
33、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______”
34、(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以_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___为核心。
(2)英国国王是_________,平常仅扮演仪式性角色。
(3)内阁名义上对__________负责,实际上是对___________负责。
(4)首相拥有行政权和_________,是国家政治生活的___________和领导者。
35、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赋予一国的最基本权利。对中国人民而言,没有什么比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更为重要。相信经历过南北战争的美国人民,不难理解统一对一个国家多么重要和珍贵。毋庸置疑,中美国情不同,双方难免存在一些矛盾和分歧,关键是要尊重和照顾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妥善处理相互之间存在的一些敏感问题,不断增强互信基础。
——胡锦涛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致辞
材料二胡锦涛在讲话中就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深化合作提出重要意见。这些意见包括:巩固团结互信,夯实本组织发展的政治基础;加大反恐力度,构筑本组织发展的安全环境;深挖合作潜力,增强本组织发展的持续后劲;扩大友好交流,巩固本组织发展的人文基础;完善内部建设,健全本组织发展的决策机制;秉承透明开放,营造本组织发展的良好环境。
胡锦涛在讲话中表示,中国将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同各国一道,为创造本地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新成就作出更大努力。
——胡锦涛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美之间最“敏感”的问题是什么?依据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二战后中美关系的几个发展阶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新时期外交的基本策略。据材料指出中国组织和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的目的是什么?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第三章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第四章(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六章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图一机构是哪个皇帝时开始设立?图二是什么政治机构?从政治上看,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临时约法》规定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什么原则?并简要评价《临时约法》。
(3)材料三中的宪法制定于什么会议?指出这部宪法的性质和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趋势。
38、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同时存在但社会地位不同的两种经济形态,由此演绎出不同的社会制度与文化。自然经济曾经创造了人类历史的辉煌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终归为现代化的商品经济所取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下问题:
(1)中国古代农业经历了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的转变。请问这一转折发生在那个时间段?为什么?
(2)小农经济是封建政府的支柱,属于自然经济的一种形式。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自然经济时代中国社会的突出成就。(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
(3)我们应该如何历史地发展地看待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历史地位。
39、南朝经历了哪几个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