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表所示是王安石变法的部分内容。由此可知,这些措施( )
青苗法 | 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收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 |
募役法 | 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称为免役钱。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
A.强化了社会管控
B.增加了政府收入
C.实现了富国强兵
D.抑制了土地兼并
2、下图为20世纪30年代红军在南靖县和西镇斗米村云水坑的宣传标语:“欢迎靖卫弟兄们(国民党地方武装)回家打土豪分田地、反对日本出兵东三省、打倒蒋介石的走狗、反对地主”等。该宣传标语( )
A.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热情
B.表明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C.有利于扩大红军的政治影响
D.体现出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下图是唐宋两朝节妇烈女对照柱状图。它突出( )
A.节妇烈女数量大量增加
B.程朱理学的发展和传播
C.唐朝比宋朝更开放包容
D.男尊女卑夫为妻纲观念
4、明清时期,某一举措使皇帝直接处理地方事务,了解各地风土人情、生产生活和吏治状况,便于皇帝做出决策。该举措是( )
A.废除丞相
B.成立内阁
C.确立奏折制度
D.设立军机处
5、与西方个人主义以自我回归、以个人为本位的倾向性原则不同的是,早在1916年,陈独秀即明确提出,个性解放者当“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傅斯年也提倡“为公众的福利自由发展个人”。与西方相比,当时中国“个人主义”与“个性解放”内涵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B.文化激荡与民族危机的双重影响
C.知识分子救国方式达成共识
D.青年学生是追求个性解放的先锋
6、中国共产党的某次重要会议提出: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该会议( )
A.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宣言
B.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基本经验
C.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标志
D.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7、《试论九品中正制创立之由及其蜕变》中说“在九品中正制创立初期,中正评定人物时还能注意清议,做到德才并举,秉公办理……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不断深入,门阀世族地主阶层为了自身的地位和利益,逐渐封闭选官制度,操纵中正的评议和任免。”据材料可知( )
A.官吏选拔的弊端得到解决
B.选官标准从重视德才为主到重视家世为主
C.官吏选拔的范围不断扩大
D.选官标准由考试选拔为主到家世门第为主
8、中国流传下来的许多成语,有一部分往往涉及历史上的典章制度,其中成语“名落孙山”“蟾宫折桂”“一举成名”“独占鳌头”“连中三元”与下列哪项制度有关( )
A.三省六部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9、下列地方位于辽朝统治区域的是( )
A.临安
B.流求
C.燕京
D.澶州
10、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也被杀死。但“商鞅虽死,秦法犹存”,“秦妇婴皆言商君之法”,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商鞅变法( )
A.受到了广大人民拥护
B.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C.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
D.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11、翰林院始设于唐朝,原本是政府网罗各色艺能人士的机构。明清时翰林院地位迅速上升,进士前二甲方能入翰林院,翰林学士多为皇室子弟侍读,内阁或军机重臣也多出于翰林院。翰林院职能的演变( )
A.是对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B.适应了中枢权力机构的调整
C.促使明初宰相制度被废除
D.是君主专制到达顶峰的标志
12、1952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为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6%。其中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145.1%,农业总产值增长48.4%。由此可知新中国 ( )
A.国民经济恢复情况良好
B.经济发展存在冒进倾向
C.初步实现了经济工业化
D.社会主义改造成果显著
13、东汉时,豪门大族不但经济实力强大,而且往往通过“举孝廉”等方式推荐亲属做官。这说明东汉时期( )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科举制度开始确立
C.豪强地主享有特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4、《旧唐书·李憕传》(注:李憕逝于公元 755 年)就李憕占田的情况写道:“伊川(洛阳附近)膏腴,水陆上田,修竹茂树,自城及阙口,别业相望。与吏部侍郎李彭年,皆有地癖。”这种情况日益增多会导致( )
A.租庸调制难以维持
B.小农经济稳步发展
C.唐朝官员重视经济
D.藩镇割据愈演愈烈
15、《贞观政要》载:贞观三年,唐太宗强调,中书、门下官员“若惟署诏赦,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皆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这说明唐设三省的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分散宰相权力
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中央集权
16、甲午中日战争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为缓和矛盾,康有为提出:设制度局,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最终由皇帝裁决。由此可推知( )
A.放弃开议院是因为民族意识尚未萌发
B.设制度局有利于争取慈禧太后的支持
C.康有为的政治思想变为支持君主专制
D.设制度局是为了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
17、《史记·蒙恬列传》记载:“……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上述秦朝的举措( )
A.解决了边境上匈奴的威胁
B.加强了对西南边疆的管理
C.实现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巩固了国家大一统的局面
18、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习式语言风格”。“习式语言风格”的鲜明特色之一就是善于引用经典,其中引用的古文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道私者乱,道法者治”,“治大国若烹小鲜”,“尚贤者,政之本也”,这些古文分别体现了哪个学派的主张
A.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B.道家、法家、儒家、墨家
C.墨家、儒家、道家、法家
D.儒家、法家、墨家、道家
19、有学者在谈到中国古代某书体时说(它知道稍纵即敛,那样的克制与放纵--克制是放纵的克制,放纵是克制的放纵。亦有飒爽之姿,亦有缠绵之态,点染之余,只觉得生活是这样小桥流水、绿雪诗意。”该学者所述的书体是( )
A.篆书
B.楷书
C.草书
D.行书
20、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兵学提倡“以礼为固,以仁为胜”,主张“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而春秋后期至战国时期的兵学则强调“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舍为变”。这一变化表明( )
A.儒学社会地位下降
B.传统价值观念改变
C.法家农战思想盛行
D.国家统一趋势加强
21、2017年4月,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该试验区包括沈阳、大连、营口三大片区。下图所示为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的办公楼所在地。这可用于说明辽宁( )
A.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
B.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重点发展外向型经济
D.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22、唐宋时期,六部长官一般无权向皇帝直接奏事。到明代,六部直属皇帝,其长官可直接上书皇帝。这一变化,表明明代( )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六部长官的权力迅速膨胀
C.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D.君权与相权矛盾不可调和
23、宋朝时,大批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不再关心祖先声望。社会上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
A.婚姻择偶自由
B.等级差别消失
C.门第观念淡化
D.察举制度发展
24、据记载,宋代乡村居民的职业流向包括参与经商活动、应募参军、出家为僧道等内容,部分乡民在农闲时节兼职商贩、雇工,出现身兼数职的现象。这体现出当时( )
A.佛道思想的世俗化
B.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社会流动性的加强
D.租佃关系得到发展
25、中枢秘书机构也发生了变化。_______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_______,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军机处官员在_______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_______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
26、唐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以下是反映这一时期中外交流的史料
上述材料中可以作为研究东亚文化圈史料的是:________;
可以作为研究唐代对外交往的一手材料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27、敌后战场的抗战
(1)在沦陷区
①积极开展抗日宣传
②领导工人斗争,破坏日军“________”的部署
③利用________矛盾发动群众斗争,打击日本殖民统治秩序。
(2)发动百团大战(1940.8.20-12.15)①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企图以“________”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
②特点:以破袭日军华北________为主要目标的进攻作战
③概况: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约20余万人,称为“________”,打破了日军“囚笼”。
(3)皖南事变
①原因: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②过程: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了震惊中外的“________”
③结果: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从政治上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28、________中后期,随着________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
29、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_______和_______稳步推进,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_______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_______大经济体。
30、新石器时期,农业、畜牧业产生,社会分工发展,使得社会上出现了剩余产品,由此产生________制,以及阶级和奴隶制度。奴隶主贵族不断强化自身权威和组织管理能力,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标志着________开始形成,而这正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
31、然后,太平军________、________,占领湖北、江西、安徽许多地方,________上达到鼎盛,但领导集团日渐________
32、徐州会战日军占领________后,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1938年1—5月,国民政府调集60万大军,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________的指挥下展开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取得________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33、________在英国等列强支持下,奉清政府命率军南下攻陷汉口、汉阳,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又利用革命党人急于完成统一的愿望,诱使其展开和议
34、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________
35、三国干涉还辽是什么事件?
36、19世纪七八十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7、请写出中国古代朝代更替顺序。
38、科举制的影响有哪些?
39、近代史上,为了抗击共同的敌人,共产党和国民党先后进行了两次合作,现在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国共两党的高层正在频频接触。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两党合作后,共同领导了一场什么革命运动?
(2)抗日战争开始后,两党再次合作,请写出第二次国共合作组成的统一战线的名称。在这个战线的领导下,国共进行了哪些抗日斗争?
(3)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台湾问题,中共提出的基本方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