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虫谷》讲述了胡八一等人为破除诅咒,经历重重艰难险阻深入云南原古滇国的献王陵墓寻找雮尘珠的故事,该剧激发了一些观众探索诡谲神秘的云南古人类世界的强烈兴趣。据考古发现,在云南曾生活着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A.山顶洞人
B.元谋人
C.北京人
D.河姆渡人
2、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因此他们时常反叛商王的统治。而西周利用宗法血缘关系把众多的诸侯同周政权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出西周分封制( )
A.开创了中央集权的新模式
B.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C.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
D.巩固了周王的专制权威
3、“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
A.英军攻陷浙江定海
B.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4、2022央视虎年春晚中,《只此青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它是以北宋画院王希孟所绘《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创作的舞蹈诗剧。如图为传世山水画名作《千里江山图》(节选),以长卷形式展现了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青绿山水图。这幅作品体现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
A.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B.布局构图以人物为核心
C.逼真摹写江南优美田园风光
D.描绘的主要内容是花鸟
5、宋初之政着眼于“防弊”,为解决唐末五代以来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常常以大量财物留使、留州的弊端而设的机构是( )
A.中书门下
B.枢密院
C.诸路转运司
D.知州
6、下图是四个朝代的平民阶层在政府官员中所占比例图。这反映( )
A.贫富分化逐步缩小
B.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C.君主专制逐渐加强
D.崇文抑武逐步强化
7、据司马光记载:“(宋)市易司法,听人赊贷县官货财,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无抵当者,三人相保则给之。皆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一。”这一规定( )
A.利于规范市场金融秩序
B.表明经济法规臻于完善
C.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D.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8、黄宗羲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体现了( )
A.农业的发展已经停滞
B.重农抑商观念已解体
C.“重农抑商”的思想
D.“工商皆本”的思想
9、清朝在西藏采用政教合一的政策,达赖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共同管理西藏;在蒙古则推行政教分离;在西南苗、彝、壮、等部落推行土司制度。据此可知,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是( )
A.开明平等
B.因地制宜
C.以民为本
D.垂直管理
10、有学者认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民国初年,中国有些地区的乡村手工业在艰难中发展起来。在江浙与河北的部分地区,计算实际报酬后,或出售棉花、减少织布。这表明( )
A.民族资本主义在艰难中曲折发展
B.“织”“耕”分离瓦解了自然经济
C.个体手工业可纳入新的经济体系
D.传统自然经济仍然居于主导地位
11、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后,大批商人失去营利途径,只能“以末求财,以本守之”,甚至弃商返本。这反映出盐铁官营政策( )
A.实现了“与民休息”
B.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C.解决了“王国问题”
D.强化了君主专制集权
12、据《后汉书》记载,公元166年,两个彼此称呼对方为“大秦”但并未自称“大秦”的国家有了第一次外交接触。这两个国家处于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一条蜿蜒在它们之间的、横跨数个文明带和气候带的“道路”将它们间接连接起来,这条“道路”是( )
A.罗马大道
B.丝绸之路
C.波斯御道
D.中国驰道
13、唐文宗曾颁布诏书曰:“天下除二税外,不得辄有科配,其擅加杂榷率,一切宜停”,其后君主也多有类似诏书。唐诗中亦写道:“(两税法)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这折射出当时( )
A.中央政府权力式微
B.两税法加剧了人民负担
C.赋税制度亟待调整
D.政府政策执行得不彻底
14、由于巴地地域地形破碎、山高路险、山河纵横切割造成交通不便,不利于同周边族群间经济文化交往,造就了巴地相对于其他文化有一种“文化滞后”现象。比如,当中原进入文明阶段时,中原周边之新石器文化也纷纷受到其影响而解体,但重庆三峡地区之新石器文化一贯延续到夏代早期仍然存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影响文化发展进程
B.巴地文化同周边族群没有交往
C.交通状况决定文化发展程度
D.三峡地区新石器文化最晚解体
15、下图为我国的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其现状有直接关系的战争是( )
A.雅克萨之战
B.第一次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中法战争
16、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一张照片,其中有“人民政府领导我们分到田地” “郁金友分到五亩田地”等字样。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银元之战
B.米棉之战
C.土地改革
D.抗美援朝
1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确立该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十八大
B.中共十九大
C.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D.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
18、考古发现,后岗三叠层的下层是以红陶和少量彩陶为代表的仰韶文化遗存,中层是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遗存,上层是以灰陶和绳纹陶为代表的商代晚期文化遗存。这一发现说明( )
A.石器时代生产发达
B.商代晚期阶级产生
C.华夏文化源于后岗
D.中华文明延绵发展
19、下表所示为贞观之治时期唐太宗所采取的一些措施。这些措施反映了唐朝( )
贞观四年(630年) | 打败东突厥,俘其首领颉利可汗,后追封为归义王 |
贞观十四年(640年) | 在新疆地区设立管辖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 |
贞观十五年(641年) | 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
A.对外交往的主导性
B.社会治理的广泛性
C.专制集权的制度性
D.民族政策的灵活性
20、史载,宋朝“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这反映了宋朝( )
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
D.政府已不再征收商业税
21、辛亥革命后,妇女解放和男女平权的呼声与改革高涨一时,但大多女子很快又回到传统的老路上,依附别人或充当婢、妾,受其压迫。从根本上反映了( )
A.封建伦理对女子的束缚
B.新的经济基础尚未确立
C.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
D.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
22、据《旧唐书食货志》、《通典》等记载: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均田赋税法令,作每丁岁入租庸调若干;开元二十五年令:诸课户一丁租调,准武德二年之制。然而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时均田制尚未颁行。以上记载均未指明受田丁课役若干。据此可知( )
A.均田制是租庸调制顺利推行的基础
B.租庸调制和均田制都以人丁为标准
C.均田制的瓦解导致租庸调制的衰落
D.租庸调的负担者不一定是受田之人
23、诞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有这一段歌词如下:“八月桂花遍地开,土地法令贴出来。打倒土豪和劣绅,分田分地又废债,劳苦工农翻身把头抬。”这反映的史实是( )
A.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B.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C.农民积极参加国民革命运动
D.陕甘宁边区政府减租减息政策
24、唐初,经过几十年的和平发展,尤其是贞观之治等盛世时期,而剩余必然通过交换和转移才能兑现社会生产总平衡。这论证了唐初( )
A.开拓创新的制度建设
B.盛世局面出现的因素
C.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
D.农产品商品化的影响
25、台湾:_______年, _______驱逐_______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_______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_______省。
26、被发现的历史意义: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为_________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27、某高中的一位同学在学完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后,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历程进行总结,但是某些知识点他并不确定,请你根据所学帮他完成。
古代中国主要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演进历程及特点 | ||
朝代 | 古代中国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进 |
古代中国中央政治制度演进的特点⑥ |
秦朝 |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 |
汉朝 | 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并设① | |
唐朝 | 实行②,相权一分为三 | |
宋朝 | 增设“③”分割相权,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管军事和财政 | |
元朝 |
| |
明朝 | 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④,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 |
清朝 | 雍正帝设立⑤,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
28、自唐宋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清晰地表现出________不断加强、________不断遭到压制的历史特点,军机处的设置就是其表现之一。
29、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________即位。________年,定国号为________,忽必烈就是________
30、徐弘祖的《_____________》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31、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统一战线内部争夺________的斗争加剧,特别是1925年3月________逝世后,国民党右派篡夺领导权的活动日益猖獗
32、《新青年》阐述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张:要拥护“________”,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________”,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________。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________革命
33、表现
(1)面向大众的________蓬勃涌现。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不仅官方设置________进行互市交易,________贸易也相当活跃。
(2)商品流通规模扩大,使得________需求量剧增。北宋开始出现________,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3)海外贸易繁荣,________成为宋元国库的重要财源。
①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________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中国的商品以________、珠宝为主
②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________、明州等。
34、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________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35、武昌起义的有利时机是什么?
36、简答。
(1)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面对列强的侵略,1840—1900年间中国军民进行了哪些抗击斗争?
(3)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37、宋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38、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有何关系?
39、元曲的发展
(1)元曲的内容是什么?
(2)元曲的代表人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