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是胡适于1917年2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首白话诗《蝴蝶》,这首诗有利于( )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A.发展民主科学
B.宣传自由恋爱
C.推动文学革命
D.摧毁传统文化
2、古人认为雀能在天空中飞翔,所以最接近天神,为了能与天神相通就以雀为形铸爵进行祭祀,此后持不同材质的爵在祭祀中的敬酒顺序和站立位置等规矩,使人们逐渐形成了对爵位的身份等序观念,进而发展成等级制度。材料反映了( )
A.原始宗教祭祀的形成
B.早期政治制度的演进
C.君权神授思想的发展
D.礼乐制度的广泛运用
3、1928年《大公报》上刊载的征婚广告中,男性对女性提出要“精通英文,具有姿色,富有革命思想”等要求,女性则表明自己“因反封建式婚姻与家庭脱离关系,要求男性经济独立,若经济充裕为侧室亦可”。这反映出( )
A.西式婚礼渐为大众接受
B.思想解放的渐进性与艰巨性
C.婚姻自由成为社会共识
D.传统婚姻观念已被彻底摒弃
4、下列概念中命名方式不同的是
A.西周、东周
B.北宋、南宋
C.前汉、后汉
D.西晋、东晋
5、在《南京条约》签订过程中,清政府最在意的是割地赔款,这极大损害了天朝上国的面子。而英国人最看重的却是关税贸易和自由居住,但清政府对此却最不在意。这反映了( )
A.清廷缺乏近代主权意识
B.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C.新思想的萌发极其不易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深渊
6、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长期的实践和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A.兼容并包多元发展
B.推陈出新独辟蹊径
C.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学习借鉴中体西用
7、五四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期刊,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新潮》等少数几种;五四后的第一年中,以宣传新思潮为旨趣的新出版物骤增至400余种,影响较大的有《新中国》、《南开日刊》、《觉悟》、《湘江评论》、《曙光》、《新社会》等。这一现象表明( )
A.社会开明开放氛围浓厚
B.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C.思想界呈空前活跃局面
D.反帝反封建成为国人共识
8、有思想家曾言:“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下列思想同属于这一思想家的是( )
A.强调格物致知
B.主张知行合一
C.重视经世致用
D.提倡个性自由
9、康熙帝声言:“朕披览史册,于前代帝王每加留意,书生辈但知讥评往事,前代帝王虽无过失,亦必刻意指摘,论列短长,全无公是公非。”而清朝皇帝一贯的理念是褒扬君主.压抑臣下。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意在( )
A.维护历史的客观性
B.构建专制的历史观
C.掀起严厉的文字狱
D.整肃朝纲打压群臣
10、《尼布楚条约》确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上述材料表明清朝政府( )
A.开始管辖东北地区
B.努力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开始管辖西藏地区
D.运用法律手段管辖边疆
11、下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战役兵力表(单位:人)。据此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 )
战役 | 时间 | 英国 | 法国 | 英法联军 | 中国 |
第一次广州之战 | 1856年10 月 | 439 | — | 15 000 | — |
虎门之战 | 1856年 11月 | 1 380 | — | 1700 | - |
第一次大沽之战 | 1858年5月 | 660 | 518 | 1 178 | 10 000 |
八里桥之战 | 1860年9月 | 3 500 | 1 500 | 5 000 | 34 000 |
A.加速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B.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
C.冲击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D.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12、南朝史书记载,江南地区“至余粮栖亩,户不业阖,盖东南之极也……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民南迁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交通便利
D.民族交融逐步加深
13、明成祖在北京东安门内建立由宦官组成的东厂,“专事缉访”,设掌印太监一人,掌班、领班人数不定,设贴刑二人,“掌刺缉刑狱之事”。该机构的建立表明( )
A.中央行政体系更加健全
B.司法机构运作更趋完善
C.皇权专制程度显著提升
D.皇帝借助宦官对抗外戚
14、“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主要依据是这一年( )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C.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D.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合法地位
15、历史遗迹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某原始人墓葬群遗址考古发掘出大量私人陪葬品,社会贫富分化明显。据此判断该遗址处于( )
A.旧石器时代早期
B.旧石器时代晚期
C.新石器时代早期
D.新石器时代晚期
16、牌符象征着权力,下图为元代拾二号夜巡铜牌,俗称六体夜巡牌。牌上正反面书写汉文、乌金体藏文、蒙古文、八思巴文、波斯文、梵文,其中正面居中的“元”字最大。该铜牌( )
六体文夜巡牌正面 背面
A.应为成吉思汗元年纪念铸造
B.印证元朝权力通达各个行省
C.折射出中国民族大交融盛景
D.是元朝已经统一中国的证据
17、下图是拍摄于1980年的老照片,可以用于研究的历史主题是( )
北京第一家个体饭店“悦宾饭店”
A.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确立
C.北京地区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
18、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示意图反映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国家统一和南方开发初见成效
B.中华古代文明走向成型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进程加快
D.北方少数民族日益活跃
19、下表为不同史藉中所载的北宋初年宋太祖采取的部分统治举措。据此可知,宋朝( )
时间 | 举措 | 出处 |
964年 | 始置诸道转运使以总利权 | 马端临《文献通考》 |
964年 | 始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莞榷(政府对盐、 铁、酒的专卖)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 类悉辇送京师 …… |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
A.实现了对中央权力的分散制衡
B.构建了完备的地方监察体制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控制
D.确立了崇文抑武的基本方针
20、有人指出,如果秦始皇建立秦朝时仍采用前人“封建诸侯"的形式而没有进行实质上的革命,那么,封建割据的分裂局面也许会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现象。其意在说明,秦始皇( )
A.完成统一得益于实质性的革命
B.未行周制致使秦朝走向灭亡
C.实行郡县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D.确立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21、我国古代有一部农学著作,详述了南北农业的特点:“自北至南,习俗不同,曰垦曰耕,作事亦异。”同时专门辟《农器图谱》,收录农具100多种,绘如图幅。该书是( )
A.《汜胜之书》
B.《齐民要术》
C.《农书》
D.《天工开物》
22、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代表在国联会议上强行辩称自己在中国的作战是符合国联宪章的,英、法代表无意反驳日本人的论点;经过几番讨论,国联竟在获得日本政府“邀请”的情况下,派遣了一个调查团前往中国。由此可知( )
A.国际联盟难以发挥实际作用
B.日本建立了军事法西斯专政
C.九一八事变未损害英法利益
D.英法绥靖政策引发中国不满
23、黄宗羲提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王夫之提出“不以天下私一人”。这表明他们都( )
A.维护封建礼教
B.提倡经世致用
C.抨击君主专制
D.主张君主立宪
24、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在一次不平等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内有官员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了。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而且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据此可知,这些官员
A.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
B.仍以天朝上国自居
C.试图遏制英国侵略势力
D.国家主权意识缺失
25、抗战胜利的意义
(1)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______________,发挥了_______的作用。
(2)_______发展到约132万,建立了19块根据地,解放了近1亿人口,收复了100万平方千米的失地。
(3)历经_______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军民伤亡总数在3500万以上,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
(4)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______________,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_______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5)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_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26、________年,漠北蒙古部首领________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________,被奉上“________”的尊号。此后半个世纪,蒙古军队先后灭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招降________诸部,兼并云南的________政权,还远征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27、城市: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元朝恢复临安的旧称________,它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________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28、金元时期,受________、________族自身社会发展进度的影响,上述变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但从长时段来看,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
29、践踏国际公法,实施________,残杀中国军民。
30、预备立宪
(1)背景:革命运动高涨。
(2)历程
①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________。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②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________》,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
③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________”。
(3)结果:清政府无诚意推行立宪,资产阶级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31、宋朝________发展成就突出
①一年________熟的________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________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②________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________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③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32、《________》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33、国共合作
(1)背景:①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认识到必须建立_____ 战线。
②1923年6月,中共“_____ ”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2)实现: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 召开。
(3)意义: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推动了以“_____ ”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
34、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苏州“首重机业,城东比户皆然”,丝绸、棉布行销全国各省,“其外洋如高丽、印度以及欧美各国,莫不有销路”。
——摘编自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
材料二在16世纪初,格拉斯哥是苏格兰对美洲贸易的重要中心,商人从美洲大量输入美国烟草和加勒比海地区的白糖,然后再转售至不列颠群岛和欧洲大陆的其他地方。1770年代克莱德河的加深使到较大的船只也可航行到河的更上游。这对19世纪格拉斯哥工业,特别是造船业的勃发有直接的关系。到了19世纪末维多利亚时代,格拉斯哥已有了“大英帝国第二城市”(SecondcityoftheEmpire)的美誉。据说,当时全世界的船只和火车大多都是在格拉斯哥制造的。
——摘编自搜狗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州和格拉斯哥两地在经济性质上的差异?
(2)简析格拉斯哥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36、范仲淹改革是怎么进行的?
37、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时间是何时?
38、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请回答:
(1)近代中国历史上,农民阶级在西方列强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下,进行了哪些不屈不挠的斗争?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你认为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①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找到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②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哪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有何伟大意义?
39、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指出中国秦朝和当代英国国家元首的地位和权力?
(2)与上述两国相比,19世纪末德国国家元首有何特点?
(3)指出造成上述三国国家元首地位和权力不同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