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从仰视的角度写出了空中的壮阔景象,写出了诗人极目远望的开阔眼界。
B.诗人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着眼点,借助丰富的想象,把地球北极的北冰洋和居于地球腹地的太平洋联结起来。
C.“无数”“无限”这些词语,写出了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威力的自然形象,显示出它们的宏伟、壮观和伟力。
D.这首诗的主体形象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也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白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水是满满的、软软的
②小马路的西边,一株间一株地种着小桃与杨柳
③在这路上走着,时而听见锐而长的火车的笛声,是别有风味的
④杨柳在暖风里不住地摇曳
⑤小桃上各缀着几朵重瓣的红花,像夜空的流星
⑥山是青得要滴下来
A. ③②④⑤①⑥ B. ③②⑤④⑥① C. ①⑥②④⑤③ D. ⑥①②⑤④③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和以往历届总统“少数人坚决支持,少数人坚决反对,多数人未置可否”不同,特朗普从当选起就是“一半人坚决支持,另一半人坚决不认“的平分秋色的格局。
②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表示,因为麦当劳不允许中信作为收购方沿用原名,就用了“金拱门”,结果这成了“2017年互联网上最炙手可热的一个营销”。
③在某公司年会上,《黄河大合唱》被人以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恶搞。这是在过度娱乐支配下的道德沦丧,为了追求娱乐无所不至,这不仅是无知,更是麻木。
④2018年初,电影市场上就跑出了一匹黑马,5天破5亿,10天破10亿,业内预计票房将超过20亿。《前任3》以惊人的速度,在中国电影业中铩羽面归。
⑤郑州铁道警察学校为防止学生作弊与打印店签下协议:不得给学生缩印5号字体以下的文字材料,目的是防止学生夹带小抄。这一别出心裁的举措颇受好评。
⑥鸡年最后一天,一只连续咬伤数人的金毛犬被警方棒杀于长沙街头。爱狗人士指责警方“虐杀动物”,支特者则认为,市民被咬报警,警方置之度外才是失职。
A. 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③④⑥ D. ①②④
4、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方位词,中间 B. 又何间焉 参与
C.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暗中 D. 立有间 一会儿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介绍人物姓名、形貌、技能,看似漫不经意写起,如同闲笔,其实生动传神,郭橐驼身带残疾而拥有绝技,形貌虽丑而见识过人,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顺应自然”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B.本文通过对比手法写郭橐驼种树与他人种树的不同,主要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
C.文章从“养树”谈到“养人”,借做官者“好烦其令”与不善种树者构成对比规讽为政不可扰民,主张顺应自然,让百姓休养生息。
D.本文属于人物传记,与《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正史写法相同,都是借普通人物生活与生产实践中的事理加以托讽,全文重在议论说教。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大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穿;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柏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柏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四段中写芦花冬至不败红叶三月不落、乌柏子着在枝头、草色仍带绿意,表现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形成了江南独特的冬景。
B.第五段中“人到了这一境界, 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是说自然迷人,使人旷达洒脱,不计荣辱得失。
C.作者在描写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时,借助想象,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悠闲情调的水墨画,表达自己“相见恨晚”的情感。
D.作者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将“酒”比作“姑娘”,“调戏”词又赋予“雪月梅”以人的思想情感与意识,写出江南冬雪的美丽。
【2】下列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篇散文从不同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作者觉得江南冬景抵得过北方夏夜,是很可爱的,对北方的冬天生活也是很欣赏的。
B.芦花、红叶、柏子、草汇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青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气,到处可见充满生机的绿意,有一种明朗的情调。
C.江南的冬天,天气不冷,芦花不败,树叶难凋,草色不枯,因而在江南既感不到岁末的肃杀,似乎也缺少一点悠闲的景致。
D.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淳朴,和江南的冬景相得益彰,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
【3】作者写“江南雪景图”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引用了大量的古诗文,结合文本看作者是怎样组合这些诗文的?引用这些诗文有什么好处?
【4】文章描写江南的冬景,都从北国的冬天写起,还穿插了许多其他地方的景物。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2)________,夕死可矣。(孔子《论语·里仁》)
(3)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4)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5)骨气是人之脊梁,是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傲岸;是郑板桥在《竹石》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毅。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鲲之大,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3)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4)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5)___________,隔离天日。(杜牧《阿房宫赋》)
(6)水陆草木之花,______________。(周敦顾《爱莲说》)
(7)居安思危,____________,有备无患。(《左传》)
(8)___________________,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9、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曾皙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咏而归。”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若夫____,____”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写出了琅琊山间的朝暮景象。
(3)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不禁又想起了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我们可以用屈原《国殇》中的诗句“____,____”来赞颂他们为国捐躯的革命精神,我们应铭记历史,继承他们的革命精神。
(4)小张因查阅学习资料前往国家图书馆,途中发现自己走错了路,然后及时回到了正确路线上,对此,他用陶渊明的文句自我解嘲地说:“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内、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2)社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了六种情景,动静相间,声色相融,互相映衬,意境凄清萧瑟。
(3)苏轼《赤壁赋》中写出箫声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样《过零丁洋》
(4)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5)于嗟女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7)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8)锦城虽云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9)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2、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开头两句展示了作者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分析。
【2】读全诗,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两句。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临川烈武王道规,字道则,武帝少弟也。倜傥有大志,预谋诛桓玄。时桓弘镇广陵,以为征虏中兵参军。武帝克京城,道规亦以其日与刘毅、孟昶斩弘。玄败走,道规与刘毅、何无忌追破之。无忌欲乘胜追玄直造江陵。道规曰:“诸桓世居西楚,群小皆为竭力;桓振勇冠三军。且可顿兵养锐,徐以计策摩之,不忧不克也。”无忌不从,果为振败。乃退还寻阳,缮舟甲复进,遂平巴陵。江陵之平,道规推毅为元功,无忌为次,自居其末。累迁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善于刑政,士庶畏而爱之。卢循寇逼建邺道规遠玉镇之等赴援至寻阳为循党苟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道覆已克建邺而桓谦自长安入蜀,谯纵以谦为荆州刺史,与其大将谯道福俱寇荆州。道规乃会将士告之日:“吾东来文武足以济事,欲去者不禁。”因夜开城门。众咸惮服,莫有去者。雍州刺史鲁宗之自襄阳来赴,或谓宗之未可测。道规乃单车迎之,众咸感悦。众议欲使檀道济、到彦之共击荀林等。道规日:“非吾自行不决。”乃使宗之居守,委以心腹,率诸将大败谦,斩之。谘议刘遵追荀林,斩之巴陵。初,谦至枝江,江陵士庶皆与谦书,言城内虚实。道规一皆焚烧,众乃大安。徐道覆奄至破冢,鲁宗之已还襄阳,人情大震。或传循已克都,遣道覆上为刺史。江汉士庶感其焚书之恩,无复二志。道规使刘遵为游军,自拒道覆。前驱失利,道规壮气愈厉,遵自外橫击,大破之。初使遵为游军,众咸言不宜割见力,置无用之地。及破道覆,果得游军之力,众乃服焉。道规进号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改授豫州,以疾不拜。义熙八年薨于都,赠司徒,谥日烈武,进封南郡公。
(节选自《宋书·刘道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卢循寇逼建邺/道规遣王镇之/等赴援至寻阳/为循党荀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道覆已克建邺/
B.卢循寇逼建邺/道规遣王镇之等赴援/至寻阳/为循党荀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道覆已克建邺/
C.卢循寇逼建邺/道规遣王镇之等赴援/至寻阳/为循党/荀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道覆已克建邺/
D.卢循寇逼/建邺道规遣王镇之等赴援/至寻阳/为循党荀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道覆已克建邺/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陵,又名荆州,是“七省通衢”之地,具有独特战略地位,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B.元功,即首功,原指战时凭斩获敌方首级多少论功的制度,后指战时立下最大功劳者。
C.单车,中国古代战斗用的马车,以马匹数量命名,如文中“单车”即驾一匹马的战车。
D.薨,古代对诸侯、封王的贵族亡故委婉的描述,也可用于大官,文中即指刘道规去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道规卓有大志,屡建奇功。自参与讨伐桓玄的谋划后,作为武帝军中重要将领,他还在平定桓玄之乱和卢循之乱的战斗中,作了关键性的贡献。
B.刘道规领军有方,布置得当。在追击桓玄时,他指出应当先看清形势再制订战略;在征伐徐道覆时,他将鲁宗之当作心腹来委托,使后方得到了安定。
C.刘道规管治有道,深孚众望。他任荆州刺史时,刑罚得当、政令清明,深得当地百姓敬畏和拥戴;后来又在江陵焚书安众,使江汉士庶无复二心。
D.刘道规有勇有谋,战功赫赫。在力破徐道覆战役中,他先以壮气激励因失利而低沉的军心;后又在战前巧设的游军协助下,内外合击,一举破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可顿兵养锐,徐以计策縻之,不忧不克也。
(2)“吾东来文武足以济事,欲去者不禁。”因夜开城门。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时刻。在异国他乡漫长等待了三年的孟晚舟,于2021年9月25号晚上,顺利抵达深圳机场。在踏上祖国大地那一刻,她几乎哽咽地说道,“我终于回家了”、“祖国,我回来了”。简单几字,令人十分感动。我们为什么感动?为坚强的孟晚舟而感动,为强大的祖国而感动,为团结的人民而感动……
如果把时间再往前看,我想起了另外一个人,1955年回国的钱学森,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中国人从此站了起来。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此次事件背后也是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博弈,最终胜利还是属于我们的。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我们从“站起来”到“强大起来”,必将是一段艰难曲折、但一定会迎接辉煌时刻的路程,就像人民日报评孟晚舟回国: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
学校拟进行一次“厉害了,我的国”的演讲,请结合以上素材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