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榆林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的学派所代表的阶层是(     

    A.奴隶主贵族

    B.新兴地主阶级

    C.下层平民

    D.奴隶阶级

  • 2、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几个具有明显特征的货币体系及其对应的流通区域:黄河中游诸国流通“布币”,东方齐国流通“刀币”,南方楚国流通蚁鼻钱。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中原各国经济相对发达

    B.市场管理体系日益规范

    C.商品经济得到一定发展

    D.齐国货币铸造技术最好

  • 3、《孟子·滕文公上》说:“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即土生土长的楚国人),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战国时期的楚国已然成为“合纵连横”政治格局当中的“纵长”。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是(     

    ①华夏文明对戎狄蛮夷的影响

    ②周公孔子思想更适于楚地风俗

    ③戎狄蛮夷逐步融入了华夏族

    ④“纵长”即为春秋时霸主身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宋朝政府规定,凡担任路、州、县的亲民官需要回避本贯、寄居地、回避祖产和妻家田产所在地、回避亲属等,并遵守定期轮调的种种规定;只有在父母年老或为优待元老重臣等较特殊的情况下才能例外。这一制度的实施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目的在于倡导官员尽孝

    C.杜绝了地方吏治腐败

    D.拓宽了政府选官的渠道

  • 5、图1和图2分别是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这可以用来说明该时期( )

          

    图1三星堆出土的陶盉和铜牌

           

    图2二里头出土的陶盉和铜牌

    A.青铜器铸造处于鼎盛时期

    B.生活娱乐方式日渐丰富多彩

    C.手工业生产的多元化特征

    D.区域间文明存在一定的交流

  • 6、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自明朝晚期,厦门开始有博饼习俗,中秋前后,骰子声四起,“一秀”、“二举”、“三红”、“四进”、“对堂”、“状元”,形成独特的厦门博饼文化。这种地方文化反映的是(       

    A.等级制度

    B.分封制度

    C.郡县制度

    D.科举制度

  • 7、电影《建军大业》主要以1927年南昌起义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进行展开,描写中国军队伟大的建军篇章,展现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下列可作为这部电影背景的是(     

    A.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

    B.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 8、有学者指出: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中国才变成了“大中国”。以下史料与元朝“大中国”内涵相符合的是(       

    ①“(原唐代羁縻地区)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②“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③“(官员入仕)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

    ④“籍江南民为工匠,凡三十万户”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9、良渚古城遗址的古城内仅池中寺一地,就埋藏有10万千克炭化稻谷,但古城内却并未发现稻田遗存。这些稻谷,极有可能是在古城外种植,并通过“税收”的方式集中至此。由此可推知,良渚文明(       

    A.贫富分化阶级矛盾尖锐

    B.已具备早期国家形态

    C.社会生产分工较为明确

    D.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 10、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曾致词:“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当时,革命军担当的历史使命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打土豪,分田地”

  • 11、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A.《春秋》

    B.《楚辞》

    C.《诗经》

    D.《史记》

  • 12、史书这样描绘古代一个历史时期:“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该时期是(     

    A.文景之治

    B.武帝盛世

    C.光武中兴

    D.大定之治

  • 13、某次会战之后,日军的兵力出现明显不足,因为有生力量被消灭很多,战线拉得太长,抗日战争也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这次会战进行前夕(     

    A.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

    B.日本的“囚笼政策”宣告破产

    C.德军在苏德战场接连败退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14、“联军之往攻京城也,无非以援救使臣、剿平拳匪为宗旨。”材料中的“联军”发起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5、1900年6月21日,清廷发布上谕向各国宣战。但张之洞等地方大员却拒绝执行,寻求自保,由此出现了“京城混战,地方和平”的奇怪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     

    A.刺激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B.说明满清统治土崩瓦解

    C.加剧了中国的边疆危机

    D.是中央权力式微的体现

  • 16、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下列能体现“失序与混乱”的是(     

    A.社会生活文明开化

    B.北洋军阀混战割据

    C.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D.民主科学思想传播

  • 17、西周时期,天子按嫡长子继承制世代相传,是“大宗”,其他不能继承王位的庶子、次子也是王族,分封为诸侯,他们是从属“大宗”的“小宗”,依此类推。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天子为根基的宗法系统。西周实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A.确保分封制的顺利实施

    B.维护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C.保障周王室的内部团结

    D.消弭王朝内部不稳定因素

  • 18、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的发言中说: “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国家应撇开政治分歧,加强团结,为会议的成功而努力。”通过这次国际会议,中国(     

    A.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C.取消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D.冲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外交孤立

  • 19、“这个制度是一个利器,削平了士族的残余,保证了官僚群体的不断更新,也保证国家编户齐民的稳定”。该制度(     

    A.不利于选拔官员

    B.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不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

  • 20、如表是新石器时期我国部分文化遗存及其主要成就。由此可知(     

    新石器文化

    区域

    主要成就

    大汶口文化

    黄河下游地区

    红陶;白陶;快轮制陶技术

    龙山文化

    黄河下游地区

    黑陶;玉器;祭坛神庙

    河姆渡文化

    长江下游地区

    水稻;养蚕缫丝技术

    良渚文化

    长江下游地区

    玉器;祭坛神庙

    仰韶文化

    黄河中游地区

    彩陶;粟

    A.自然环境决定文明发展程度

    B.新石器文化发展渐趋一致

    C.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中心

    D.史前文明具有多元性特点

  • 21、尽管今天所有的中国居民都可以追溯为“中国人”,但这个词对于前帝国时期却是不恰当的。公元前3世纪,秦的征伐把这些不同的人群在政治上连接起来。这表明秦的统一(       

    A.促使华夏族形成

    B.推动了文化传播

    C.增强了国家认同

    D.消除了六国隔阂

  • 22、如表是秦朝实行的两种土地制度的概况。这两种土地制度的推行(     

    制度

    途径

    内容

    授田制

    由国家,直接向农民授田。

    农民本身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并且具有一定的期限,土地仍然是国家所有。

    赐田制

    通过军功受爵。

    农民对土地拥有所有权,可以世袭子孙。

    A.有利于推动封建经济的发展

    B.促使国家统一的实现

    C.打击了门阀士族的经济势力

    D.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 23、汉武帝元封元年,桑弘羊奏请在全国各地推行“均输”和“平准”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A.抑制商业以惠农

    B.加强君主权威

    C.平抑物价以利民

    D.增加财政收入

  • 24、南宋户部曾就榷场设置解释说:“为和议已定,恐南北客人私自交易,引惹生事。”据此并结合下图(宋金榷场分布图)判断,南宋最初设置榷场的主要目的是(       

    A.助推经济重心南移

    B.推动双方经济互通有无

    C.活跃边疆地区经济

    D.维持宋金边境和好局面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预备立宪

    (1)背景:革命运动高涨。

    (2)历程

    ①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________。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②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________》,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

    ③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________”。

    (3)结果:清政府无诚意推行立宪,资产阶级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26、古代世界各个早期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_________

  • 27、淞沪会战

    (1)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将侵略矛头指向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区域。国民政府奋起自卫,组织了_______会战。

    (2)11月中旬,日军占领______________结束。

    (3)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毙伤日军四万余人,粉碎了日军“______________”的狂妄企图。

  • 28、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_______路线、_______路线和_______路线,恢复了党的_______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 2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际上确立了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________性质的重要文件

  • 30、“三国干涉还辽”

    (1)《马关条约》签订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干涉还辽”,________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________两白银“赎辽费”。

    (2)为了在三年内向日本交出2.3亿两白银,清政府分三次向________银行团、________银行团以高额利息借款3亿两白银

  • 31、大会一致决定采用“________”的国名,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等重要文件。

  • 32、________年,漠北蒙古部首领________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________,被奉上“________”的尊号。此后半个世纪,蒙古军队先后灭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招降________诸部,兼并云南的________政权,还远征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 33、

    ________年契丹族首领________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国号________

    ②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________________负责农耕民族事务,________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食物

  • 34、“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在20世纪的经济发展历程中,世界各国对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开创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为题:

    (1)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该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取得怎样效果?

    (2)20世纪三十年代,面对严重危机,美国罗斯福总统推行新政。请指出“新”在哪里?对战后西方经济运行机制产生怎样影响?

    (3)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标志是什么?我国提出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4)综合上述问题,谈谈你对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的认识。

  • 36、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回答:

    (1)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时期。

    (2)概括隋唐、宋加强君权及汉武帝、元代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 3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内容?

  • 38、南方经济开发

    (1)南方经济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2)南方经济开发的表现如何?(从农业和手工业思想)

    (3)南方经济开发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 39、中国的重大外交举措与世界局势的变化息息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面对这种格局,新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方针(政策)?

    (2)列举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概括这些重大外交成就对国际关系的重要影响。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什么?为实现这一目标,新时期我国积极开展哪些类型的重要外交活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