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景德镇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老子认识到事物间相互依存、彼此消长的发展规律。“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体现了老子(     

    A.无为而治的理念

    B.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C.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D.逍遥自由的观念

  • 2、秦朝颁布了很多法律条文,但传世文献中保存下来的很少。1975年,湖北云梦县秦墓中出土竹简1000余支,大部分是秦的法律条文和相关解释。这些竹简(     

    A.证明秦朝是第一个统一国家

    B.能够印证秦朝的疆域幅员辽阔

    C.说明秦朝非常重视文化传播

    D.可以丰富史学家对秦律的认识

  • 3、宋金订立和议之后,金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也由北向南转移,越来越多的女真人定居于中原地区。金世宗时,有大臣指出:“本朝与辽室异,辽之基业根本在山北之临潢(今内蒙古东部地区)。……我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今北京地区)。”这表明金朝(       

    A.土地经营方式改变

    B.保留女真民族特色

    C.实行因俗而治政策

    D.封建化程度的加深

  • 4、早期云冈石窟中的佛像高鼻深目,衣着厚重、身躯魁梧。后期龙门石窟中佛像穿上了宽大的服装,面形消瘦,从早期的雄劲风格发展为体现南朝士大夫审美时尚的“秀骨清像”。这反映出当时(     

    A.北魏迁都的改革措施

    B.北方分裂割据混战不止

    C.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D.南北之间差距的消失

  • 5、下图为春秋战国至清代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图中变化反映了(     

    A.春秋战国时期南方对中华文化发展没有贡献

    B.宋朝以后文化发展受到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C.明朝南方人才比北方人才更受统治者的青睐

    D.清朝江浙地区的文化发展水平开始超越中原

  • 6、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这一事件(     

    A.维护了摇摇欲坠的清王朝

    B.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直接引发辛亥革命的爆发

    D.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 7、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创办了大量军用和民用工业,引入西式教育,开办各类新式学堂,编练新式海陆军。据此,对洋务运动评价最恰当的是(     

    A.它的失败有其历史必然性

    B.它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C.它是资产阶级的自救运动

    D.它加剧了列强对华商品输出

  • 8、下表列举了部分朝代赋税制度相关内容。

    时期

    赋税制度

    内容

    魏晋

    租调制

    按户征收粮和绢帛。

    唐初

    租庸调制

    除租、调外,男子不服徭役可纳绢或布代役。

    唐后期

    两税法

    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分夏秋两次纳税。

    据此可推知,赋税征收(       

    A.皆以财产为主要标准

    B.随社会发展进行调整

    C.强化对农民人身控制

    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 9、清朝雍正皇帝为了能了解各级官员的真实情况,解决各部门存在的“报喜不报忧”的弊端,特许部分官员上奏密折,缮写时须亲自为之, 一切听闻皆可上报。奏折直达御前,并由皇帝亲自批答。该制度(     

    A.保证了政令畅通

    B.完善了选官制度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加强了君主专制

  • 10、在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方面,清朝政府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根据这一政策,清朝统治者在西藏地区采取的措施是(       

    A.册封达赖和班禅

    B.设立盟、旗两级单位

    C.推行猛安谋克制度

    D.设立澎湖巡检司

  • 11、对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理解准确的有(     

    开始推行时间:780年

    主要内容: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①简化税收名目,扩大税收对象                           ②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③加重人民负担,加强人身控制                           ④一定程度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2、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明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和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鲁迅旨在(       

    A.称颂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

    B.说明封建帝制尚未受冲击

    C.表达对农民的同情与支持

    D.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 13、下列历史事件按其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千里跃进大别山   ②转战陕北   ③渡江战役   ④三大战役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 14、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采取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主要目的是(     

    A.实行合作化

    B.完成土地改革

    C.稳定市场物价

    D.发展农业生产

  • 15、《齐民要术》吸收了荀子等人的主张要求“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还吸收了《尚书》中:“用天之道,因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的主张。这说明(     

    A.统治阶级推崇儒家文化

    B.自然条件限制农业生产

    C.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发展

    D.儒家思想影响农业理念

  • 16、太平天国控制着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且太平天国不承认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使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益在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兑现不了。据此推断,列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A.维护列强在华既得利益

    B.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C.阻碍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D.保护富饶地区的生产力

  • 17、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以下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新设商部巡警部等中央机构

    ②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③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

    ④开办同文馆、船政学堂、电报学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8、春秋战国时期道家主张圣人、侯王“抱一”、“得一”,儒家主张工者“定于一”,墨家主张天子“一天下之义”,法家主张君主“作一”,杂家主张王者、天子“执一”。材料充分表明

    A.士阶层心怀天下

    B.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C.统治者开放包容

    D.诸子百家争论共鸣

  • 19、英国在1793年、1816年先后派出使团来华,希望扩大贸易。对此乾隆帝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嘉庆帝回复英国国王“天朝不宝原物”,要求“嗣后毋庸遣使远来”。这主要反映出(     

    A.传统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优势

    B.统治者故步自封埋下落后伏笔

    C.清代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闭关自守政策维护了朝贡体系

  • 20、20世纪初,清政府进行了一场旨在维护清王朝统治、避免革命爆发的自救运动。它使士子尽失“登进之途”,原本居于社会中上层的士绅陷入谋生困境。这场运动是(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 2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2022年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大关,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18%左右,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这说明我国(     

    A.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B.跻身发达国家行列

    C.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D.完成民族伟大复兴

  • 22、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无独有偶,罗马帝国也有“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说法,稍早一些的波斯帝国也修建了很多“御道”。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封建经济发展需要交通改善

    B.交通发展便于加强君主专制

    C.交通便利推动对外殖民扩展

    D.古代东西方的经济交往活跃

  • 23、1787年,陕西巡抚在奏折中称西藏达赖喇嘛的使者为“夷使”,乾隆帝斥责:“‘夷使’字样,甚属错谬。国家中外一家,况卫藏(今西藏地区)久隶版图,非若俄罗斯……以外夷目之者可比。”这说明乾隆皇帝(     

    A.对大臣的思想控制严密

    B.强调对西藏的主权管辖

    C.通过外交解决中俄争端

    D.意在消除“华夷之辨”

  • 24、下图所示为唐代女性不同的发髻。这可以看出(     

    A.追求个性的审美风尚

    B.理学对妇女束缚的加深

    C.艺术对自然美的回归

    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同时,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_______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 26、君主专制的发展

    (1)实行________

    ①特点:迅速、机密。

    ②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2)设立________(中枢秘书机构)

    ①开始:________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

    ②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

    ③职责: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________,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雍正是一个工作狂,批奏折俨然是他人生的一大爱好。据史料记载,雍正在位十三年间,累计写下了共一百多万字的奏折批语。每每批奏折到深夜,睡眠时间大概只有四个小时。本来工作量就大,他还增加了,上奏人数。而且每件奏折都亲自批阅,有的奏折的批语甚至到达了一千多字。

    (3)制造“________

    ①目的: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②影响: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 27、在15-16世纪的海洋上,涌现了数位优秀的航海家,请在表格中相应位置写出他们的名字。(将答案写在答题纸对应的数字后的横线上)。

    出航时间

    主要航海家

    主要成就

    1405年

    ①____

    自中国到达东非沿岸

    1487年

    ②____

    到达非洲东海岸。

    1492年

    ③____

    多次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

    1497年

    ④____

    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1519年

    麦哲伦

    其船队完成人类历史第一次环球航行

  • 28、辛亥革命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________,这次革命推翻了________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________,建立________,传播了________观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进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________,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________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辛亥革命局限: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________、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缺乏科学的________;没有能够发动广大民众;缺乏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 29、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结束了________、封建主义和________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________________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3)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 30、文化方面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更要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这就要求________________“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全社会弘扬________,构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为奋进的中国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2)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继续把________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教育经费连年保持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中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3)全国文化事业费年增速超过10%,老百姓有越来越多的________

    (4)文化产业持续发力,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均等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文化创作弘扬________。电视剧数量和图书出版量稳居世界第一。电影票房连创新高。文学艺术唱响主旋律,媒体融合深度发展。

    (5)中国文化加快________步伐,推动文明互鉴,传播________

  • 31、洋务派代表人物主要有:________等人

  • 32、明朝的的建立

    (1)元末农民起义:________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起义迅速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起义将领________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

    (2)明朝建立:________年,朱元璋称帝,定都________,国号大明。明军攻占________,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 33、巩固统一的措施

    (1)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________,设立________

    (2)在地方管理上

    ①元朝实行________制度——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________,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固定常设,称为________,简称________。除今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________个行省。行省辖区广阔,权力集中,统治效率较高。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________制度的重大变革

    ②对于吐蕃地区,则由全国最高佛教机构________进行政教合一的管理

    ③元朝设________________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________的管辖

    ④元朝还在________设置巡检司,以经略台湾

  • 34、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是____人,在我国的____省。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有人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 36、宋初如何收权?

  • 37、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诸多措施,请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出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 38、唐朝是如何完善三省六部制的?

  • 3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