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佳木斯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1954年8月,法国公共舆论研究院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43%的民众认为法国政府应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比1950年2月的调查提高了15个百分点。这一结果的出现得益于(       

    A.冷战之下法国和美国对抗的加剧

    B.经济复苏提升了法国的经济实力

    C.中国的外交表现赢得了国际认可

    D.求同存异方针在法国进一步传播

  • 2、关于“一国”与“两制”的关系、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习近平形象地指出,“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这说明“一国两制”的核心内涵是 (     

    A.优先保障两种制度

    B.建立大国特色外交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维持和平统一方针

  • 3、司马迁立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志向,写出不朽名著--《史记》;霍去病抱着“匈奴未灭,无以为家”的斗志,转战万里,屡立战功;张骞凭借“凿空”的勇气,历经坎坷,开辟中西交通。他们都体现了(     

    A.顽固的忠君意识

    B.激进的功利思想

    C.昂扬的进取精神

    D.浓厚的宗法观念

  • 4、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基本确立,农业产量有很大程度提高,社会经济也有明显的发展。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井田制度的瓦解

    B.铁犁牛耕的推广

    C.土地买卖的加剧

    D.变法运动的开展

  • 5、有人认为:“1925年的中国比1919年更加凶险——内战更加残忍,军阀及其军队更加贪婪。”面对如此局面

    A.国共合作继续北伐,立志推翻北洋军阀

    B.共产党制定土地革命总方针

    C.孙中山成立广州革命政府继续进行革命

    D.青年学生发起五四爱国运动

  • 6、这一战役,一则便利东北野战军入关作战,二则使蒋匪的江南防线无法组成,还有利于华东、中原两野战军继续在徐淮地区歼敌。该战役(     

    A.推翻了国民党大陆统治

    B.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

    C.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D.解放了长江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 7、有学者统计,唐代以前(包含唐代)农书总计不超过80部,而宋代农书有141部。其根本原因是,宋代(     

    A.农业生产成就显著提高

    B.人地资源矛盾表现突出

    C.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D.活字印刷技术基本普及

  • 8、1901年,慈禧太后与朝臣希望在大乱之后迅速举行乡试,以团结士心和恢复清政府权威,而两广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等联合表示反对,迫使清廷同意东南各省乡试延期举行。该现象反映了清政府(     

    A.大力的推行“皇族内阁”

    B.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C.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D.成功挽救统治危机

  • 9、下面诗歌反映出的长征精神是(     

    A.坚持不懈,革命首创

    B.民主科学,爱国进步

    C.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D.艰苦奋斗,谦虚谨慎

  • 10、春秋时期,楚、秦、晋等国在新扩张的土地上设置县,战国晚期,“县”已经成为各国较为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这一变化反映出(     

    A.贵族特权已经被完全剥夺

    B.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C.各诸侯国普遍实行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开始确立

  • 11、据学者统计,到明朝后期,苏州府有40%~50%的人住在苏州城里,有30%~40%的人住在苏州城附近,住在乡下的人只有10%~20%,当时的苏州府已经高度城市化。对此理解最为合理的是(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B.城市经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城市化潮流在当时已席卷全国

    D.苏州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 12、在秦以前,中华文明已经存在数千年,但只有秦的名字会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远播至欧亚大陆的另一端。例如,在1、2世纪的希腊、罗马著作中,已经将当时的中国称作“Thinai”或“Sinai”,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国”的英译名“China”的来源。秦成为古代希腊、罗马著作中中华文明象征的原因是其(       

    A.完成了大一统

    B.实行了郡县制

    C.创立了皇帝制度

    D.修筑了万里长城

  • 13、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革命新战略(《四月提纲》),布尔什维克党的主要领导人托洛茨基写道:“列宁的《四月提纲》不仅引起了敌人和对手出奇的愤怒,也把一些老布尔什维克推向了孟什维克(原社会民主工党少数派)阵营,或是推向团结在高尔基的报刊周围的中间派。”这说明当时(     

    A.革命道路选择存在分歧

    B.多数党派支持暴力革命

    C.列宁主义遭到普遍抵制

    D.民众对十月革命不理解

  • 14、20世纪初,袁世凯提出“天生孔子为万世师表”,要求民国上下“尊孔祀礼”,引起了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对,从而掀起思想界的一股浪潮。这股浪潮的核心思想是(     

    A.民主与科学

    B.自强与求富

    C.独立与进步

    D.继承与创新

  • 15、“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结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此观点属于(     

    A.程朱理学

    B.阳明心学

    C.明清儒学

    D.近代西学

  • 16、下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某次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A.是中国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B.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转折点

    C.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

    D.体现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日的主战场

  • 17、1938年9月,延安电影团成立,其拍摄的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以黄帝陵作为影片的开头,内容涉及延安丰富的教育文化活动、自然景色和风土风貌、边区的政治民主运动、自力更生的经济建设、富有激情的文艺活动等等。据此可知,延安电影团的成立旨在(       

    A.丰富边区人民的文艺生活

    B.保存边区丰富的战地资料

    C.揭露日本侵华的滔天罪行

    D.鼓舞边区军民的抗战信心

  • 18、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此次会议(     

    A.提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B.总结了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C.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任务

    D.成为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转折点

  • 19、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其用典出自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内迁,北方流民南迁。这一历史现象客观上(     

    A.消除了中原地区的民族矛盾

    B.确立了户口南多北少格局

    C.推动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D.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繁荣

  • 20、陈旭麓先生指出:辛亥革命促成了旧体制的瓦解和新体制的建立,中国历史因之而越出了改朝换代的旧轨。然而旧体制却留下了旧的社会心理。这种几千年岁月积淀而成的沉重惯性如同一种板结的地块,使新的体制难以把自己的根须扎进社会的深处。该学者(     

    A.揭示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

    B.指出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潮

    C.否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D.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

  • 21、在远征路上的亚历山大经常向宙斯、雅典娜等希腊诸神致敬,找希腊预言家占卜,举办希腊式的体育、文学、音乐、艺术等领域的赛事。一批优秀的希腊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学者陪伴在他左右。由此可见,亚历山大(       

    A.提高了被征服地区文明程度

    B.热衷于传播希腊文化

    C.借助希腊文化实行专制统治

    D.催生了希腊人文精神

  • 22、图是北宋时期军队总数变化示意图。这些变化给北宋带来的影响是(     

    A.拓展了对外贸易范围

    B.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C.提高了军队整体素质

    D.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

  • 23、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有580余万农民,冀中有480余万农民支援前线。淮海战役中,华东解放区组织出动民工150万人,担架30.5万副,大小车88万辆,牲畜6300头,为淮海战役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以至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上述材料可以论证解放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B.军事战略战术的正确

    C.革命统一战线的力量

    D.人民武装力量的强大

  • 24、关于中共一大召开的具体时间,毛泽东只记得是“放暑假,天很热”,董必武则认定是7月,但并不清楚具体时间。陈公博当年写的游记《十日旅行中的春申浦》中用隐晦的语言记述了这次会议,学者邵维正根据当事人的回忆录,查阅共产国际的俄文档案及当时的报刊杂志,考证出大会开幕于1921年7月23日。由此可见(     

    A.游记和回忆录史料价值不高

    B.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合理结论

    C.探寻历史真相需要多元互证

    D.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接近历史真相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_________。

  • 26、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________基础、宝贵________________准备。

  • 27、______________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海外华侨在_______等侨领的号召和领导下,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日本侵略者陷入_______的汪洋大海中。

  • 28、___________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 29、军事斗争

    ①游击战:上海太原失手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展________。敌后战场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本。敌后战场的开辟,战略上配合了________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儿以上的兵力

    ②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________领导下发动百团大战,摧毁大量敌人据点,缴获大批枪炮物资,打破日军的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 30、(1)隋唐时三省六部制的三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两种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 31、郡县制________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________实现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

    分封制________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科举制________打破贵族垄断,提高官员素质

    察举制________以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 32、元朝灭亡

    (1)原因:社会贫富差距导致阶级矛盾日益严重。

    (2)概况: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不久________灭亡。

    (3)结果: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

  • 3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________,确立________,推进________,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________前提和________基础

  • 34、武汉会战1938年6月中旬,武汉会战开始。________月下旬武汉会战结束,这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沦陷。与此同时,南部重镇广州也被日军占领。1938年10月,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________阶段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简答。

    (1)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面对列强的侵略,1840—1900年间中国军民进行了哪些抗击斗争?

    (3)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苏州“首重机业,城东比户皆然”,丝绸、棉布行销全国各省,“其外洋如高丽、印度以及欧美各国,莫不有销路”。

    ——摘编自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

    材料二在16世纪初,格拉斯哥是苏格兰对美洲贸易的重要中心,商人从美洲大量输入美国烟草和加勒比海地区的白糖,然后再转售至不列颠群岛和欧洲大陆的其他地方。1770年代克莱德河的加深使到较大的船只也可航行到河的更上游。这对19世纪格拉斯哥工业,特别是造船业的勃发有直接的关系。到了19世纪末维多利亚时代,格拉斯哥已有了“大英帝国第二城市”(SecondcityoftheEmpire)的美誉。据说,当时全世界的船只和火车大多都是在格拉斯哥制造的。

    ——摘编自搜狗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州和格拉斯哥两地在经济性质上的差异?

    (2)简析格拉斯哥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 37、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及评价

  • 38、什么叫“光武中兴”?具体措施有哪些?

  • 39、内战爆发的标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