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拉萨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清乾隆时期,西南地区大部分土司被废,改为流官统治。改土归流之后,新设州县土民争相纳赋、当差、入学,土民所修宗谱的族规、族训中,“输国赋”“急赋税”等都是常见的条款。由此可以推知,改土归流(       

    A.主要目的是增加赋税收入

    B.加强了土民对国家的认同

    C.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激化了改流区的社会矛盾

  • 2、下图是1917年6月马星驰在《新闻报》上发表的漫画《这把交椅能坐几个人》,其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清末新政时期

    B.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

    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 3、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

    A.“格物致知”

    B.“工、商皆民生之本”

    C.“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 4、在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的新型企业里,职工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异常高涨。如上海申新九厂合营后的第一年,棉纱生产成本比合营前下降15%,棉布的副次率从20%以上降低为1%—2%。这反映出社会主义改造(     

    A.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

    B.实现了生产资料完全公有化

    C.改变了工农阶级的阶级性质

    D.极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 5、王阳明认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这表明,王阳明的心学(     

    A.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B.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C.彻底否定了程朱理学

    D.严厉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 6、历史上的国民政府曾经数易其所在地,每一次的变动,其背后都折射出丰富的历史意义,观察如图,在②处发生的事件,标志着(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国民党专制统治确立

    C.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

    D.抗日战争的胜利

  • 7、孙中山曾经说过: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为此,孙中山主张(       

    A.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 民主政治

    C.国共合作 开展北伐

    D.平均地权 关注民生

  • 8、雍正元年(1723年),川陕总督年羹尧在奏折中写道:“臣等请嗣后凡有紧要事情,先具奏稿密呈睿览……既经圣虑,自有乾断,不独臣等获有遵循,而军务大事可免错误矣。”由此推断,奏折制度(     

    ①具有迅速机密的特点   ②有助于提高决策效率

    ③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④仅限于奏报边防事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下图选自2006年《中国物价年鉴》中的数据,这反映了(     

    A.国家宏观调控下规范的市场主体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效果明显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D.国家的分配体制影响商品物价

  • 10、某一朝代在地方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此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 11、明清小说塑造的草莽英雄往往出身平凡,但天赋异禀、豪爽而又善良。如《水浒传》中的李逵出身农民家庭,是混迹于市井之间的无赖小民,但他会为民除害,为民谋利。这样的英雄形象反映了(     

    A.民众反对专制的诉求

    B.统治者维护封建纲常的需要

    C.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D.文人对儒家传统道德的追求

  • 1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状况的描述、分析正确的有(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状况增长率%

    ①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②官僚资本迅速聚敛财富

    ③国家进入全面备战状态④汪伪政府出卖国家权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明朝内阁大学士叶向高说道:“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其委任之权力,与前代宰相绝不相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内阁的权力通过票拟体现

    B.朱元璋设置了内阁机构

    C.内阁属于中央的行政机构

    D.内阁大学士掌管决策权

  • 14、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先后制造了一系列惨案。1945年12月镇压昆明学生运动的“一二·一”惨案;1946年2月,国民党特务制造了“较场口事件”等。这些历史事件(     

    A.充分暴露了国民党在军事上的失败

    B.反映了国民党政权统治危机的出现

    C.表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D.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破裂

  • 15、老子认识到事物间相互依存、彼此消长的发展规律。“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体现了老子(     

    A.无为而治的理念

    B.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C.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D.逍遥自由的观念

  • 16、近代中国某理发店在门外贴上“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的告示:“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保我主权”等口号响彻神州大地。这些告示、口号反映的事件(     

    A.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

    B.促成巴黎和会中国外交胜利

    C.弘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D.彰显了中共的领导组织能力

  • 17、仁宣之间,“政在三杨、义虽掌权衡,辄依违其间,无所匡拂”。“景泰中,王文始以左都御史进吏部尚书,入内阁。自后六部承奉意旨,靡所不领,而阁权益重”,在正统、正德年间,内阁巩固了自己的权位,阁权已全面超过了部权。同时,内阁内部成员之间也出现了地位变化、有了首辅、次辅、群辅之分。内阁权力的变化反映了(     

    A.明朝政治黑暗腐朽

    B.宣仁皇帝不理朝政

    C.专制皇权的强化

    D.中央集权的式微

  • 18、有学者认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民国初年,中国有些地区的乡村手工业在艰难中发展起来。在江浙与河北的部分地区,计算实际报酬后,或出售棉花、减少织布。这表明(  )

    A.民族资本主义在艰难中曲折发展

    B.“织”“耕”分离瓦解了自然经济

    C.个体手工业可纳入新的经济体系

    D.传统自然经济仍然居于主导地位

  • 19、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评价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如表),这说明(       

    阶段

    时期

    对辛亥革命的判断

    第一阶段

    从建党之初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遵循阶级革命逻辑,把辛亥革命判定为一次典型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二阶段

    从改革开放以来至党的十八大以前

    阶级革命话语淡出,民族复兴意蕴凸显,辛亥革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功绩被重新挖掘

    第三阶段

    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

    遵循民族复兴逻辑,把辛亥革命看作近代以来民族复兴运动中一次伟大而艰苦的探索

    A.辛亥革命推动民主政治建设

    B.中国共产党否定了唯物史观

    C.历史评价随时代变迁而变化

    D.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过于主观

  • 20、有学者认为,西周赋予了天下之国的民族性,使天下之国成为一种超越城邑之国的华夏国家形态。这一转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世袭制的确立

    B.分封制的推行

    C.宗法制的完善

    D.礼乐制的崩溃

  • 21、有研究者发现,1912年6月《申报》记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这种现象从侧面说明(     

    A.裁判官沿用封建法律审判案件

    B.当时大多数国民依然愚昧无知

    C.辛亥革命未能冲击封建反动统治

    D.完成反封建的使命依然任重道远

  • 22、关于“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典故,北宋《丁晋公谈录》可谓最早记载解除石守信、王审琦兵权的文献,但其只讲罢二人兵权,并无宴请情节。时隔半个多世纪,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则是大事铺张“设宴道旧”情节,绘声绘影,恍如身历其境。在北宋史官修的《太祖实录》中却未见记载。据此,下列对“杯酒释兵权”的历史解释最合理的是(     

    A.来自传闻,毫无依据,不可置信

    B.充满了话本式的戏剧性夸张和渲染

    C.司马光是亲历者,其记载最可信

    D.是否发生过“杯酒释兵权”应存疑

  • 23、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地区诞生了良渚文化。与良渚文化处于同一时期的文化遗存是(     

    A.仰韶文化

    B.河姆渡文化

    C.红山文化

    D.大汶口文化

  • 24、下列口号或主张,属于《海国图志》主旨思想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成功实践

    (1)香港回归

    ①1984年12月,中国政府同英国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

    ________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收回澳门

    ①1987年4月,中国政府同葡萄牙政府分别签署了中葡联合声明。

    ________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 26、金朝的盛衰

    (1)“大定之治”:12世纪后期________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________”。

    (2)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 27、________》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 2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________________的国家,实行________领导的、以________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________专政,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 29、明廷派遣大将________等人平倭。在抗倭斗争中,戚继光率领________,在________九战九捷;在________________与抗倭将领________合作,连续重创倭寇,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了对________海外贸易的限制。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事迹被后世所传颂。

  • 30、《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___________发展的客观规律;《共产党宣言》还明确指出___________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 3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_______、实行_______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 32、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高峰,面向________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 33、________年,元朝爆发________起义,起义迅速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

  • 3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________的作用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洪秀全作了怎样的酝酿?

  • 36、明清易代

    (1)女真族建金的时间和概况如何?

    (2)清朝建立者和时间是什么时候?

    (3)明朝灭亡的时间和经过是怎样的?

    (4)清军入关的经过和影响是怎样的?

  • 37、两汉时期的医学成就有哪些?

  • 38、佛教向中国的传播的表现及影响是怎样的?

  • 3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向政治民主化的道路途径虽然不同,最终确立的代议制政体民主化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是,反映出政治民主化是必然趋势。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国家

    法律(标志)

    国家政体

    国家元首

    政府首脑

    权力中心

    英国

     

    君主立宪制

     

    内阁首相

    议会

    美国

    1787年宪法

     

     

    总统

    总统

    法国

    1875年宪法

    总统制共和国

    总统

    内阁部长

    议会

    德国

    德意志帝国宪法

     

    皇帝

     

    皇帝

    (2)依据上表,从国家元首的权力、政府首脑的产生、政府首脑与议会的关系三个方面,比较英美两国政体的不同点。

    (3)史学界把代议制的建立模式划分为三种:即英国模式、德国模式、法国模式。根据

    例一、二尝试概括法国模式的特点。

    例一:英国模式的特点是:民主的力量作坚持不懈的斗争,封建的势力作适时的让步,

    整个社会走了渐进改革、不断自我完善的道路。

    例二:德国模式的特点是:封建势力强大,民主力量妥协,武力完成统一;封建力量借民主的形式推行专制,以代议制的幌子掩盖专制独裁。法国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