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的局面,但也出现了“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的状况。上述文字意在说明( )
A.分割相权解决了宰相擅权的问题
B.制度创新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C.分割相权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D.分割相权影响了政府的治理效果
2、如表是五代简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政权名称 | 存亡时间 | 开国国君 | 国君原来身份 |
后梁 | 907—923年 | 朱温 | 宣武节度使 |
后唐 | 923—936年 | 李存勖 | 河东节度使 |
后晋 | 936—947年 | 石敬瑭 | 河东节度使 |
后汉 | 947—950年 | 刘知远 | 河东节度使 |
后周 | 951—960年 | 郭威 | 邺都留守 |
A.五代时期北方政权林立
B.农民起义推动五代更替
C.五代是藩镇割据的延续
D.君主身份影响王朝兴衰
3、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设立之初,规划该局资本为100万两,先收50万两,分1000股,每股500两,并向社会公开招募。此外,该局还规定:购买股票者必须如实填写姓名和籍贯;股东出让股票时,也必须到招商局注册,并规定“不准让与洋人”。由此可知,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
A.体现了开放性与民族性兼备的特征
B.抑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
C.已突破传统“中体西用”的思想范畴
D.表明清政府已放弃抑商政策
4、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其行政设置与内地划一的同时,其他的管理体制也仿内地一并推行。据此可知清政府( )
A.旨在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
C.此举激化了民族矛盾
D.说明民族平等政策得到了贯彻
5、1895年至1898年,中国民族工业新设厂投资万元以上者55家,年均13.75家。而1904年至1910年间新设厂投资万元以上者276家,年平均39.4家,是前者的2.87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B.清末新政奖励实业
C.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D.辛亥革命扫清障碍
6、距今4000多年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是一座包含“皇城台”、内城、外城三重城垣的超大型史前城址。城内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密集分布着大量宫殿建筑、房址、墓坊、手工作坊等遗迹。据此可推知,当时该文明区域( )
A.开始走向聚族而居
B.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组织能力
C.王权摆脱神权束缚
D.体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7、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有一系列重大发现,如甘肃秦安大地湾仰韶文化晚期的“大房子”、辽西红山文化的“祭坛、神庙、积石冢”、浙江余杭良渚文化的黑陶和磨光玉器等。这些发现说明( )
A.早期人类已有强烈的宗法观念
B.文明起源地分布较为广泛
C.新石器时代区域文明同步发展
D.史前文明具有多元性特征
8、在《清世宗实录》中有载,雍正十年以前谕旨的发布途径,多为“谕内阁”及“谕议政王大臣、谕大学士等”。雍正十年以后则常“谕办理军机大臣等”,不少于“谕内阁”的次数。这一变化表明
A.军机处地位上升
B.清廷内部矛盾尖锐
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皇帝决策更好执行
9、据《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这种“黎民醇厚”的局面出现在( )
A.2世纪
B.3世纪
C.公元前3世纪
D.公元前2世纪
10、比较图1、图2可知,从秦到西汉疆域的主要变化是由于( )
图1
图2
A.郡县制度的开创
B.对西域的经营
C.江南地区的开发
D.推恩令的颁布
11、下图是先秦不同时期文献记载的大禹治水区域范围变化情况。据图可知,先秦时期( )
A.大禹治水的传说不断丰富
B.华夏文明的影响不断扩大
C.国家统一的趋势已经出现
D.儒墨两家的思想趋于融合
12、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主要表现有
①早市、夜市昼夜相连
②城郊和乡村“草市”更加普遍
③“交子”已经出现
④徽商和晋商实力最强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史载:南宋时荆湖、江南与两浙,膏腴之田弥亘数千里,中原士人扶携南渡数千万人,于此足征南方经济渐起,与北方经济争衡矣。而金元战争二十年间,北方之残破尤甚,是以元人尝云江南财富占天下什七。针对上述情形,元朝( )
①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②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③重新开通了京杭大运河 ④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4、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说明( )
A.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B.家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
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D.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
15、1927年3月7日,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正式开课,学员共810名,来自全国18个省、市。毛泽东确立了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旨在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办学思想。6月18日,学员提前结业,被分别派往各地担任农民运动特派员或回乡从事农民运动。据此推知,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活动( )
A.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B.壮大了国共合作的阶级基础
C.巩固了国民革命胜利成果
D.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
16、铁犁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
A.商
B.春秋战国
C.西汉
D.东汉
17、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中国人寻找适合中国的政治制度,寻找了两三代,但终究没有寻找到。直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选择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这些“政治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是
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8、宋朝时期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的职官是( )
A.通判
B.节度使
C.枢密使
D.参知政事
19、1906年,孙中山解读三民主义时:欧美各国“文明进步”却引起“社会革命”,“文明有善果,也有恶果……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我们这回革命,不但要做国民的国家,而且要做社会的国家”。据此可知,孙中山的目的是( )
A.明确提出了反帝救国民族主义
B.倡导实行国民共享的民生主义
C.实现资产阶级掌权的民权主义
D.主张摒弃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20、“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由此推知,两税法( )
A.强化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改变了人丁为主的税收标准
C.杜绝了官员对百姓的肆意盘剥
D.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势头
21、“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武则天指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精选地方官员。”以上材料共同说明唐朝( )
A.兴盛的原因
B.割据的结果
C.衰落的过程
D.农业的发展
22、“西夏原是在唐朝夏州地方割据政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国后自称白上国、大夏国,但人们习惯依辽人和金人等称呼为西夏。夏景宗开国,杂用汉臣‘主谋议’,党项人‘主兵马’。在后期八十一年间,正式实行科举制”。在这段表述中,我们寻踪觅迹可以研讨( )
①唐末藩镇割据问题 ②李元昊开国举措
③南北面官制度问题 ④夏辽金宋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有学者在评论先秦某一思想家时说:“他认为治乱的根本,应是人克制自私利己的欲望,并主张人类回到原始共产主义的自然状态中去。由于这一理想违背了现实和历史发展规律,使其天然具有一定的消极性。”由此可知,该思想家是( )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韩非子
24、金朝初年,诸部之民无它徭役,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内,及遣使诣诸勃堇征兵,凡步骑之杖糗皆取备焉。金太祖二年,初命诸路以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一如郡县置吏之法。这一制度的完善体现出当时金朝( )
A.君主专制加强
B.基本沿袭唐宋制度
C.治世局面出现
D.借鉴中原先进做法
25、1936年,________发展到三万余人。在共产党员________、________等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浴血奋战,牵制了大量日军
26、新时期时代表性的人类有:
(1)新时期时代早期
①距今约________我国进入新时期时代。距今约7000—5000年黄河中游地区进入________时期,它的典型器物是________。以________等为主要栽培作物
②同期,黄河下游地区出现了________,长江下游出现________
③河姆渡居民种植________并且掌握了________。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
(2)新时期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年的新时代晚期的________代表器物是________被称为蛋壳陶,同时,北方辽河上游有________,长江下游有________。他们出土了精美的________。
27、基础建设走在世界前列:高速公路里程居__________。世界港口吞吐量前十位里面中国占有七席;高铁技术、特高压输变电技术,超级计算机、载人深潜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国产民用大飞机、天眼都显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中国移动通讯技术实现了5G引领跨越;中国移动支付走在世界前列;________________助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28、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目的 | 措施 |
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中央派________出任地方知州;设________统管地方财政;将________编入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
为分散机构权力 | 在中央设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行政权;________与“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
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 | 北宋实行________的方针,用________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________,扩大________规模,提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
29、西夏
①________年,________首领________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________
②其制度基本模仿________,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蕃号官称。
30、失败
(1)原因: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________的指导,没有________的领导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失败是必然的。
(2)影响: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________的统治,引起________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光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31、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________。中国的外汇储备位居全球________,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32、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军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________,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33、观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百家争鸣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历史上学术思想最为灿烂一页,请完成下表的填写。
主要学派 | 代表人物 | 时间 | 主要思想 |
儒家 |
| 春秋 |
|
| 战国 |
| |
| 战国 |
| |
法家 |
| 战国 |
|
道家 |
| 春秋 |
|
34、《论持久战》、武汉会战
(1)1938年6月中旬,_______会战开始。会战前,_______在延安发表《______________》的演讲,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针对国内存在的“_______论”和“_______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_______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2)10月下旬,武汉失守,_______会战结束。这是_______以来_______最大的一次战役,共毙伤日军近四万人。
(3)与此同时,南部重镇_______也被日军占领。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_______阶段。
35、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明君贤相,试举几例,并说明其贤明之处。在此基础上分析强化个人素质与加强制度建设的关系。
36、按时间顺序列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历史事件。
37、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
38、楚汉战争
(1)楚汉战争中刘邦和项羽各自的表现怎样?
(2)楚汉战争的结果怎样?
39、戊戌变法产生的背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