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能较典型地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 ④半坡原始居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这些思想理论都( )
A.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B.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
C.为反帝反封建提供理论武器
D.指导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3、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出现一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倾向,其中与商品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期这一经济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
A.“致良知”
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工商皆本”
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4、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九卿中有管国家事务的官职,如:廷尉,掌管刑法;典客,管边疆民族事务;也有管皇家事务的官职,如: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太仆,管宫廷车马;奉常,管宗庙礼仪。据此可知,秦朝( )
A.实现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B.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C.政治体制有家国同构色彩
D.体现礼法结合的治理理念
5、如图为2019年考古学家在湖北随州发现的春秋中晚期曾国曾侯宝夫人、楚王女儿芈加墓出土的部分文物及其铭文,下述记载表明( )
铭文大意为:楚王嫁女儿芈加到随国的陪嫁
A.曾与随是同一个诸侯国的不同称呼
B.曾随之谜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C.文物考古与文献记载必须相互印证
D.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世界
6、2022年10月31日大型历史纪录片《良渚》首播,采用实证与写意再现的方式呈现了良渚人的工艺、技术水平,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文化、信仰等,将良渚文化放在全球视野下,凸显出良渚文化的特点和独特价值。以下最有可能出现在纪录片中的是( )
A.用于储藏粟的大型粮仓
B.随葬品差别不大的公墓
C.刻在甲骨上的成熟文字
D.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7、明朝后期,一批儒生开始关注“奇器”的制作,包括工具的机械原理、农业水力工具图解等,建议“尽用其术,必造我器尽如彼器,精我法尽如彼法”。从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
A.明代理学倡导“致良知”
B.“西学东渐”传播西方科技
C.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兴起
D.学习西方文化成为社会思潮
8、1863年,李鸿章在苏州成立洋炮局,并购置了汽锅、车床、铸造机、造型机等机器设备,成为中国第一家使用机械动力的工业企业。李鸿章此举( )
A.确保了国家安全
B.属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经济侵咯
C.培养了翻译人才
D.是洋务派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9、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发表,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拥护。同时,也有不少人质疑、犹豫、反对、抵制,认为文章是“砍旗”、“丢刀子”,是“方向性错误”。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毛泽东思想影响深远
B.封建观念根深蒂固
C.党中央思想尚未统一
D.思想解放阻力重重
10、乾隆五十一年,军机处发现陕西按察使周樽奏报“清查保甲”一折的朱批中,没有涵盖奏折中涉及的全部内容,军机大臣提出讨论意见,并把研究结果拟写谕旨,连同原折一并呈报乾隆帝。这表明清朝( )
A.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B.军机处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
C.康乾盛世走向衰落
D.中枢秘书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
11、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 )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
C.北方农民大量南迁
D.南朝统治者施仁政
12、近代中国某些有志革新的绅士在确定中西文化关系时,最初使用“道”与“器”的两分法,将西方技艺归入“器”,而中学归入“道”;稍后采用了更为有力的两分法,这就是著名的“体”和“用”,即“中体西用”之说;同样的态度还表现为在中国传统中寻找支持现代化的依据,这就是所谓的“托古改制”。材料旨在表明,这些“有志革新的绅士”( )
A.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在不断地改变和完善
B.学习西方的态度呈现越来越灵活的态势
C.在处理中西文化关系时存在着矛盾心理
D.为后来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奠定思想基础
13、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里提到“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三十年间”推动“进步”的举措有( )
A.开展三线建设推进现代化进程
B.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
C.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
14、明英宗时期,内阁成为朝堂政务运作最为中心的一环,阁臣全面参与朝政,甚至六部官员也要前往文渊阁与阁臣议政。这表明( )
A.阁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B.君主专制受到威胁
C.内阁中枢地位得到强化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15、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下诏在各地修建孔庙,此后辽朝境内的“华夷”都共同尊孔子为“大圣人”;西夏开国君主元昊把《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等翻译为西夏文。辽和西夏的这些做法( )
①结束了辽、西夏与宋的并立局面 ②造成了不同民族地区的矛盾激化
③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④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这样评价秦代的一项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分封制的推行
B.郡县制的形成
C.秦朝面临危机
D.科举制的兴起
17、毛泽东曾在某文中写道:“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该内容出自( )
A.《井冈山的斗争》
B.《论持久战》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18、1924年—1927年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握手,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巨大的力量表现在( )
A.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B.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中国
C.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9、元明以来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借口向朝廷纳贡,把负担加倍摊派到百姓头上,“其征之私橐不啻百数十倍,而输之仓库者,十不及一二,百不及二三”。土司苛索花样繁多,土司家婚丧、寿诞、生子、盖房、过节都要征派,当地百姓咒骂土司是“生补”、“穷补”、“嫁补”、“娶补”直到“死补”。据此推之,清政府改土归流有利于( )
A.加强中央对西南边疆管理
B.推动边疆治理与内地一体化趋向
C.因地制宜处理各民族关系
D.减轻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百姓负担
20、今年五一劳动节那天,同学们参观了当地举办的建国后英雄模范人物展,看到以下一组图片。对他们所作贡献和事迹表述正确的是( )
A.为国防事业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楷模
C.勇于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D.成为过渡时期各条战线的英雄
21、宣政院是一个常设的中央管理机构,掌管全国佛教事务以及藏族地区军民政务,与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并立,长官由帝师(藏族)重臣(蒙古族)等少数民族贵族担任。该机构的设立( )
A.践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原则
B.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排斥汉人造成民族矛盾激化
D.牵制中书省形成权力的制衡
22、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决定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区别于国家权力机关所通过的具有强制性法律效力的“法”和“条例”。这一改变的背景是( )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确立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创建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制定
23、据记载,中国1914年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共和体制推动社会习俗革新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实业救国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24、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这反映出宋朝( )
A.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社会转型的步伐加快
C.经济发展的水平有限
D.商品经济的繁荣发达
25、理论指导:1938年6月,武汉会战开始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________》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持久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
26、《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___________发展的客观规律;《共产党宣言》还明确指出___________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27、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___________;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___________阶段
28、智者箴言引领着人类的思想。请将思想家与其言论相匹配。将编号填入右空格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老子 ( )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孟子 ( )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韩非子 ( )
D.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 ( )
29、宋太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士兵编入禁军主要是为了
A. 加强中央集权
B. 消灭割据政权
C. 防御辽兵进攻
D. 节省军费开支
30、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________
31、宗教
①东晋法显从长安出发,经__到天竺
②___时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去天竺取经
③唐朝高僧___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日本新罗也派人来长安求法,典型的有__
3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_______________ 的境地。
33、公元前214年,秦朝在原有北方诸侯国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________的万里长城。
34、为了________,新中国必须完成新解放区的________,克服________上的巨大困难,应对________发动的侵朝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安全危害
35、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是什么?(从思想、阶级、个人、组织和外部因素等思考)
36、少数民族封建化的主要表现。
37、默写题
(1)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____”;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____”;南宋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____”。元朝边疆管理多地呈现出____的趋向。
(2)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文学艺术达到高峰的原因?
(3)榷场设置有何作用?
38、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从专制到民主,经历了漫长的艰难的历史过程。请回答:
(1)秦、西汉、明朝对官员监察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据此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2)结合中国近代政体的变迁,指出主要资产阶级派别在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上作出了哪些重大实践?他们争取民主的道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请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方面分析曲折发展的原因。
(3)概述构成新中国民主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39、地方行政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请回答
(1)指出西周、秦朝和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名称。
(2)请你分别简述三种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