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6年以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而载入史册,这一年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这是指( )
A.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B.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D.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2、宋代是文化昌盛的时代,路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且不设立长官,转运使是连接地方与中央财政的纽带,军阀割据失去经济基础。通判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个开明时代特务政治的体现,这反映了
A.文化昌盛与政治开明没有直接联系
B.宋代中央对地方实行了有效的管理
C.特务政治是宋代地方政治显著特征
D.宋代地方权力结构有利于防御外敌
3、1916年12月陈独秀言道:“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陈独秀意在( )
A.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
B.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性
C.强化民众对民国政权的认同
D.指出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4、随着粮食生产的增长,经济作物的种植与加工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宋朝农村中出现了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的专业户,专门经营蚕桑、茶、菜、漆、花、果、蔗等。嘉泰《吴兴志》说“山乡以蚕桑为岁计,富室育蚕有致数百箔,兼工机织”;陈旉《农书》记载湖州农家“唯藉蚕办生事”。材料反映出( )
A.江浙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小农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C.商品经济向农村渗透的趋向
D.商税收入成为重要财源
5、下表是1913—1921年中国各经济类型面粉生产量的发展变化情况,这反映了( )
| 1913年 | 1921年 | |
面粉总产量合计(千包) | 213642.03 | 247197.28 | |
商用面粉 | 总量(%) | 45.64 | 45.15 |
机器产品(%) | 10.24 | 19.49 | |
土磨坊产品(%) | 35.40 | 25.66 | |
自用面粉(%) | 54.36 | 54.85 |
A.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前景良好
B.机器面粉业的竞争力差
C.一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D.近代工业在艰难中发展
6、如表为外国资本、政府资本、民族资本在工矿企业、近代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平均年增长率的情况。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时期 | 外国资本(%) | 政府资本(%) | 民族资本(%) |
1894—1911年 | 15.98 | 14.36 | 14.99 |
1911—1920年 | 4.66 | 4.37 | 11.18 |
1927—1936年 | 13.89 | 11.76 | 14.28 |
A.列强资本输出日趋萎缩
B.政府资本占据主导地位
C.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
D.民族资本在夹缝中生存
7、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政权的更迭与民族交融
D.经济的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8、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B.红军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C.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
D.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9、依据如图,表述正确的是( )
A.实业救国运动的产物
B.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C.达成自强求富的目标
D.诞生了第一批产业工人
10、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11、如图中所标记的地点与中共相关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发动湘赣边秋收起义
C.召开古田军事会议
D.召开遵义会议
12、我国各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砖)中出现了大量的“孝子图”,描绘了丁兰刻木、闵子骞御车失锤、董永侍父等孝亲故事。这反映出汉代( )
A.社会矛盾尖锐
B.血缘观念强化
C.儒学影响扩大
D.绘画技艺高超
13、在某次列强侵华的战争中,法国军队路遇一队中国人,竟用机枪把人群逼进一条死胡同连续扫射15分钟,不留一人。皇宫和颐和园里珍藏多年的宝物被抢掠。英、法士兵把各类珍宝抢光以后,为搬取大件之物,用大衣包、布袋装,运回驻地。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在逃亡西安途中指定奕劻、李鸿章与列强议和。关于该次侵华战争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北京“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
B.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C.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4、1903年,清政府谕令切实保护回国兴办实业的侨商,后来设商部,陆续制定和颁布《商会简明章程》《奖励公司章程》《商律》《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奖励华商章程》等。同时,户部奏定《试办银行章程》。这些措施( )
A.促使清末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B.缓和了清朝的社会矛盾
C.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D.冲击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15、对如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 历史事件 | 结果 |
前138年 |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 张骞被匈奴扣留10余年,联合大月氏计划没能实现 |
前127年 | 河套战役 | 匈奴南进,汉派卫青击匈奴、收复河南地(河套地区) |
前121年 | 河西战役 | 汉派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回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 |
前119年 | 漠北战役 | 匈奴南进,汉大破匈奴,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
前119年 |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 西域各国纷纷派使节来长安,促进了相互了解和往来 |
①汉与匈奴作战主要是为开通丝绸之路
②汉朝在稳固边疆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
③管理河西四郡的中央机构是西域都护
④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下面为西汉时期几位帝王在位时太学中的博士弟子人数。(据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二卷整理)表中人数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 )
帝王 | 汉武帝 | 汉昭帝 | 汉宣帝 | 汉元帝 | 汉成帝 | 汉哀帝、汉平帝 |
博士弟子 | 50人 | 100人 | 200人 | 1000人 | 3000人 | 7000人 |
A.儒学的社会地位在不断提升
B.进入官学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
C.官位被垄断的情形彻底改变
D.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结束
17、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确立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
③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
④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关注历史教材的目录,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如下图教材目录括号处应填( )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____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____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百家争鸣 |
A.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的集权与统一
C.早期人类的繁荣与开放
D.早期国家的发展与变革
19、有学者认为:“商朝是依靠一系列的武力征服而建立起来的。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由于战争和新建国家管理职能的需要,商朝的创建者商汤创立了内外服制度。”该学者认为,殷商内外服制度( )
A.呈显出内外分治特征
B.存在邦族种姓之分
C.适应了当时政治需要
D.具有松散性的特点
20、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相关数据信息。以下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图中信息为魏晋南北朝时期
B.北民南迁充实了南方劳动力
C.此间国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北方战乱是北民南迁的主因
21、下图为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红船精神”在这里孕育。与此直接有关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 | 红船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
A.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水岭
B.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红军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D.封建思想统治地位被动摇
22、阳明心学主张“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认为求“理”不在“格物”,而在“致知”,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据此可知,王守仁( )
A.否定传统的伦理道德
B.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C.主张应向外探究万物
D.提倡工商皆本的理念
23、1915年12月,蔡锷与梁启超密商反袁,表示“为四万万人争人格起见,非拼命去干这一次不可”。决定文武两步方案,梁启超发文章,夺舆论先声;蔡见机潜回云南,起兵讨袁。此后不久,爆发了( )
A.戊戌变法
B.府院之争
C.护国运动
D.北伐战争
24、在青海发现的距今约4000多年的马厂类型墓葬中,石斧、石锛、石凿等多是男性的随葬品,而纺轮则大多是女性随葬品。这表明当时( )
A.经济结构趋向合理
B.男尊女卑的习俗形成
C.早期国家形态产生
D.社会生产分工较明确
25、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________基础、宝贵________和________准备。
26、中共“二大”:_____________年中共“二大”召开。会议将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正为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君主专制强化
(1)仿照样式,完成古代中国“中央行政制度(举措)”创设的具体内容。
(2)补充完成古代中国在其他领域制度创设的史实。
28、废除宰相后,________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
29、清朝政府专设_______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清政府对边疆地区采取______________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
30、《南京条约》签订后,________皇帝仍不知道英国位于何方,充分反映了清朝统治阶级高层的封闭、愚昧与腐朽
31、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_______,对_______造成严重的摧残。
32、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建立________
33、____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____。此后半个世纪,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复土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
34、预备立宪
(1)背景:革命运动高涨。
(2)历程
①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________。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②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________》,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
③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________”。
(3)结果:清政府无诚意推行立宪,资产阶级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35、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近代以来,“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是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资本主义法制起源于古罗马。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2)在近代,英国、美国、德国分别通过什么法律确立了什么政体?
(3)中国近代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法律文献是什么?它是一部什么性质的法律文献?
(4)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制定于哪一年?它体现了什么原则?
36、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何表现?(从农业技术、水利建设和工商业思考)
37、近代民族工商业诞生后举步维艰,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结合史实分析“春天”到来的原因。
(2)列举这一时期民族资本发展最快的两个行业,并简析这一“短暂春天”的历史影响。
38、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中,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历程。
(1)由此你想到了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列强对我国发动了哪四次侵略战争?
(2)20世纪30~40年代,“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的是哪次战争?这次战争的胜利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意义?
(3)在中国人民不断奋起反抗的过程中,哪些英雄人物的事迹最令你感动?请举出两例。
(4)中国人民“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9、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是什么?(从耕作制度、经济结构和农作物种植和人口等方面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