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大理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按旧例,明代内阁除密类君主的文书外,“凡有行移各衙门,皆用翰林院印”。这说明明代内阁(     )

    A.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

    B.阁臣权力有限

    C.提升了政府办事效率

    D.深受皇权控制

  • 2、周公东征后,将殷都旧地封给康叔,建立卫国。周公反复告诫他,要实行文王“明德慎罚”的方针,广求“殷先哲王”的“保民”办法,在“商政”的基础上,加强周法的统治。这些措施(     

    A.践行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B.完善了西周的宗法制度

    C.构建了众星拱月的格局

    D.利于商民对西周的认同

  • 3、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关联的口号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国共合作,统一战线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 4、为了求富,洋务派开办的官督商办民用企业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D.天津机器局

  • 5、监察制度我国古已有之,秦朝中央机构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     

    A.太尉

    B.御史大夫

    C.刺史

    D.通判

  • 6、周恩来在某次会议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据此可知,与此次会议相关的史实是(     

    A.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B.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议

    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印度支那问题在会上得以政治解决

  • 7、钱穆认为:“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朝。……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政府加强社会控制

    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婚姻观念注重门第

    D.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

  • 8、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中国人寻找适合中国的政治制度,寻找了两三代,但终究没有寻找到。直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选择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这些“政治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是

    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9、北宋都城汴京每年三月都会在金明池举办各种水戏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观赏。《东京梦华录》载“又有两画船,上立秋千……一人上蹴秋千,将平架,筋斗掷身人水”(如下图所示)这反映了北宋(     

    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崇文抑武,革故鼎新

    C.中外交流,社会繁荣

    D.城市繁华,文体活跃

  • 10、货币的变迁折射出时代的变化。影响如图不同时期货币形制变化的共同因素是(     

                  

         战国刀币              秦朝半两钱                      北宋纸币

    A.国家统一的完成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外贸发展的需要

  • 11、据《上海罢市实录》记载:“有小学生决议不购食日制之奶糖,有牙医明确标示‘不医仇人’……至于处于社会底层的苦力、小工也上街游行,散发传单”“青红需……议决,无论罢市若干日,所有盗窃扒手,一律停止”。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①人民踊跃参与,群众基础广泛   ②是一次彻底不妥协的爱国运动

    ③收回了巴黎和会上丧失的权益   ④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2、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首创的体裁是

    A.纪传体通史

    B.纪传体断代史

    C.编年体通史

    D.编年体断代史

  • 13、下面分别是关于汉唐时期的经济政策示意图。据此可知,两者都(       

    ①是中央政府推行的赋税制度                       ②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

    ③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④是依据现实进行的政策调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4、元朝初立御史台。忽必烈诏谕说:“台官职在直言,朕或有未当,其极言无隐。”嗣后,数月间“追理侵欺粮粟近二十万石,钱物称是。”忽必烈敕令中书省、枢密院,凡有事与御史台官同奏。廉希宪曾曰:“立台察,古制也。内则弹劾奸邪,外则察视非常,访求民瘼;裨益国政,无大于此者。”从材料中不能够得出

    A.御史台官员权限过大招致不满

    B.御史台官员可以谏言皇帝

    C.忽必烈借鉴了唐宋的政治文明

    D.元朝御史台可以纠察百官、追理财赋

  • 15、有学者说,元代行省制使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稳定、成熟的建制。据此可知,元代行省制(     

    A.强化了君主专制

    B.导致了地方权力渐趋虚化

    C.加剧了社会矛盾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16、唐代名臣范祖禹说:“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机事往往留滞,上意亦颇以为悔。”由此可知,范祖禹认为三省六部制(     

    A.降低了行政效率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减少了决策失误

    D.提高了工作效率

  • 17、五四运动一开始,革命群众就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政治口号;同时,还提出了“拒绝和约签字”“抵制日货”“取消二十一条约”“争回青岛”等具体的战斗口号。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风潮

    B.袁世凯独裁专制丧失民心

    C.国人急于废除不平等条约

    D.中国人民深厚的家国情怀

  • 18、清末清廷着手实行新政,由于清廷认为民报“乱是非而淆视听”、“挟清议而以訾时局”,因此决定兴办官报,掌握舆论主导权,以寻求变法的舆论支持,并力图开启民智以巩固变法基础。于1906年创办《商务官报》,《商务官报》接受各团体、个人投送的章程,因此,但凡有用皆可采纳,不论身份地位高低,其重要编辑之一杨荫杭在此时正因为宣传革命被清廷通缉,但因为其在实业发展方面极有见地,也被《商务官报》欣然接纳。据此可知(  )

    A.《商务官报》作为朝廷的喉舌,起到了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B.《商务官报》创办的根本目的在于抬高商人地位

    C.《商务官报》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D.《商务官报》作为官报,在思想和内容上都秉持较为保守的态度

  • 19、1949年1月15日,《中央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中指出:“你们派人去接收官僚资本企业,必须严格地注意到不要打乱企业组织的原来机构”“只要不是破坏分子,应令其担负原来职务,继续工作,军管会只派军事代表去监督其工作”。这一指示(     

    A.延续了抗战时期的经济政策

    B.表明党把工作重心转向了城市

    C.适应了民主革命形势的变化

    D.意在彻底消灭农村的反动势力

  • 20、大部分由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的“十六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这反映了(     

    A.民族差异的消失

    B.民族交融的发展

    C.民族习俗的趋同

    D.民族布局的改变

  • 21、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等早期著作中以“托古改制”的手法提出了向西方学习、行君主立宪的主张。而根据内廷档案《故宫藏光绪二十四年内府抄本〈杰士上书汇录〉》的记载,戊戌年康有为上呈给光绪的两本变法参考《俄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考》,非但不主张限制君权,反而鼓励光绪师法俄日,大张君权。由此可以得出(       

    A.原始档案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B.历史研究需对多项史料进行对比互证

    C.综合多种历史记录即可了解客观史实

    D.通过文献研究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 22、查士丁尼的《法学阶梯》写道:“每个民族专为自身治理制定的法律,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叫做市民法;至于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叫做万民法,它包括着各民族实际需要和生活必须制定的一些法则”。由此可知(     

    A.罗马法律适用于世界各国

    B.万民法即世界性法律体系

    C.万民法注重维护公民利益

    D.罗马法有应势而变的精神

  • 23、1979年国家对稻谷、油料作物和棉花的定购价格提高了17.1%,对定购义务外的超购部分支付高于定购价30%―50%的奖励。在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下,当年农业总产值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反映出(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泛推行

    B.统购统销取消促进了农业发展

    C.价格制度改革激发农民积极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24、梁启超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 实自甲午一役始也。”陈旭麓说:“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二人都认为甲午中日战争(     

    A.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

    B.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

    C.是中国思想近代化的开端

    D.促进了民族意识觉醒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________年1月11日,________________等在________桂平________发动起义,建号________。不久,________称天王

  • 26、外交影响: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_________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________推动构建_______________,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__________________

  • 27、①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________ 

    ②商和西周基本土地制度是________。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

  • 28、意义:有利于推动中国________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 29、提出“八字”方针

    (1)时间:________年冬。

    (2)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践: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

    (4)成效: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 30、军阀割据的形成

    (1)原因: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难以产生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

    (2)表现

    派系

    代表

    支持国

    占据区域

    直系

    ______

    英、美

    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______、浙、闽、鲁、陕

    ______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

    (3)影响:各派军阀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晥、直奉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

  • 31、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________的进步

    ________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________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

    ②自南宋起,________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 32、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在埃及通过《________》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华民国

  • 33、形成与发展过程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________。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________,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________”重要思想。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2012年,中共十八大在北京举行。在会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4)2017年,中共十九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________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大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________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________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6)2018年修改宪法,把中共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人国家根本法,在总体保持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________、完善发展。

  • 3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_______,开启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新时期。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简答题

    请列举出近代资产阶级受罗马法影响而制定的维护自己利益的几部法律。

  • 36、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邓小平说:“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1)奠定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法律文件是什么?两国各自形成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试比较英美两国政体的不同

    (3)新中国成立后初期,人民政府建立了哪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试从行使权利的原则和行使权利的主体两个方面比较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议会的不同。

  • 37、范仲淹改革是怎么进行的?

  • 38、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颁布了哪些纲领性文件?如何评价这些文件?

  • 39、南朝经历了哪几个朝代?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