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商洛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了丰富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其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属于(     

    A.建党精神

    B.长征精神

    C.抗战精神

    D.红岩精神

  • 2、汉初刘邦仿秦实行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王。后经过一系列斗争,收回并撤销大多数异姓封国,遂定“白马之盟”,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保持传统政治体制稳定

    C.确保同姓宗族拱卫中央

    D.完善秦朝创立的郡县制

  • 3、下表内容是西方媒体在义和团运动前后对中国的评价。这种变化说明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前

    “一群没有活力的群众”“无可救药”“没有希望的民族”

    义和团运动后

    “有光荣革命传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完成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挽救了濒临崩溃的清政府

    C.打退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D.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 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和言论主要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的《论语》当中。下列观点最可能出现在《论语》中的是(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以法治国

    D.为政以德

  • 5、宋代,封建租佃契约关系成为土地关系的主要形式。地主招募客户在土地上进行耕种,客户出卖劳动力,租种地主的土地进行生产,然后向地主交纳一定数量的地租,而不必承担其他方面的义务,地主也无需再向佃户提供任何形式的荫庇。这反映出(     

    A.土地商品化程度逐渐加深

    B.农民与地主法律地位实现平等

    C.新的经济因素产生并发展

    D.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 6、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人关于中国问题的文化思考逐渐展开,继而形成一股社会性的文化反思思潮。文化反思在晚清经历了三个阶段,严复的《原强》(1895年)和谭嗣同的《仁学》(1899年发表),梁启超的《新民说》(1902年),新青年派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分别是这三个阶段的主要标志。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文化反思浪潮(     

    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深入发展

    B.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

    C.表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

    D.与社会政治形势紧密相结合

  • 7、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观点不属于百家争鸣时期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C.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

    D.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 8、1913—1919年,我国年均注册工厂超70余家,年均工业增长率达13.8%(1912—1949年我国工业年均工业增长率为5.5%);期间还诞生了“面粉大王”荣氏兄弟、“化工巨子”范旭东、金融巨擘周作民和陈光甫、“火柴大王”刘鸿生等。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A.社会经济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B.中国经济发展实现了独立自主

    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前景良好

    D.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 9、从南京出土的“竹林七贤”画像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都穿着十分宽大的衣衫,敞着衣领,袒胸露臂,均流露出鄙视名教、轻蔑法度、崇尚虚无、放荡不羁的神情。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       

    A.社会风气走向颓废

    B.主流思想受到冲击

    C.士族生活腐朽奢靡

    D.佛教文化成为主流

  • 10、在中世纪欧洲的“臣服礼”仪式中,封臣首先宣誓:臣下愿竭忠尽智,不顾生死以侍奉我主然后,封主就将一把泥土和一根树枝授予封臣,象征授予封土和封土上的森林。据此可知,这种制度的特点是(     

    A.单向权利义务

    B.地方领主相对独立

    C.以血缘为纽带

    D.双方没有契约关系

  • 11、下图是1862年在广州出版的被誉为“前汉英词典”的《英语集全》。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完全由国人编撰的辞典性质的教科书,由近代著名的买办和实业家唐廷枢历时两年编撰完成。该书的出版(     

    A.大幅提升了国人英文水平

    B.是民族危机加深的产物

    C.便利了西方列强对华侵略

    D.是近代教育发展的成果

  • 12、秦国商鞅变法规定:“改帝王之治,除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

    A.从法律上确定土地私有制

    B.禁止自由买卖土地

    C.承认了井田制的合法性

    D.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 13、下表是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       

    年份

    人口数量(亿)

    耕地面积(万顷)

    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

    1.84

    735.22

    4.00

    1766

    2.08

    780.73

    3.75

    1784

    2.86

    760.57

    2.66

    1812

    3.34

    788.93

    2.36

    1822

    3.73

    756.21

    2.03

    该表格中的信息反映了(       

    A.人口数量急剧增长

    B.人均耕地面积下降

    C.人地矛盾突出

    D.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

  • 14、《明史》载:“终明之世,通倭之禁甚严,闾巷小民,至指倭相詈骂,甚以噤其小儿女云。”材料反映出明朝(     

    A.抗倭斗争初见成效

    B.倭寇之患十分严重

    C.沿海军力相当薄弱

    D.政府实行海禁政策

  • 15、下表中报刊所发评论反映出近代以来(       

    1875年《申报》

    文人当“效思于农工商贾之事”。

    1875年《申报》

    “西人之为商为工农者,固无不兼习文字也。”

    1881年《万国公报》

    农夫“用其力于植树之法、机器之耕,则利益广矣”。

    A.农商皆本成为共识

    B.职业观念已发生变化

    C.西方思潮成为主流

    D.重农抑商思想的延续

  • 16、下列战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是(     

    ①平型关战役   ②忻口会战   ③台儿庄战役   ④孟良崮战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清朝某一机构初因军事而设立,后来其职能却越出军事之外,举凡军国大计的机要事务莫不总览,其大臣主要职责是“承受谕旨,回堂拟写”,经皇帝认可后下发谕旨。该机构是(       

    A.枢密院

    B.兵部

    C.内阁

    D.军机处

  • 18、前秦苻坚和苻融登寿阳城东望,见晋军布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苻坚开始有惧色,回头对苻融说:“此亦劲旅,何谓弱也!”。材料叙述的历史事件是(     

    A.牧野之战

    B.巨鹿之战

    C.楚汉战争

    D.淝水之战

  • 19、194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史称“开国大典”。“开国大典”(     

    A.解决了国内矛盾

    B.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C.标志着全国解放

    D.标志社会主义社会形成

  • 20、唐朝前期世人嫁娶注重门第,一些士族“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而在宋代,富家之女是人们的首选,司马光曾直言:“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才之多少。”这反映了宋代(     

    A.商人政治地位显著提高

    B.门第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D.婚姻自主观念得到加强

  • 21、1935年10月,陈云介绍某次会议“建立了坚强的领导班子来取代了过去的领导人,党对军队的领导加强了。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该会议的召开地点是(       

    A.嘉兴

    B.汉口

    C.遵义

    D.延安

  • 22、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醒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C.解放战争即将胜利

    D.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 23、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以立法形式,首次肯定了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该土地政策旨在(     

    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改变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C.联合资产阶级消灭军阀

    D.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24、下列概念中命名方式不同的是

    A.西周、东周

    B.北宋、南宋

    C.前汉、后汉

    D.西晋、东晋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家之口(     

                                           

  • 26、

    ________年契丹族首领________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国号________

    ②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________________负责农耕民族事务,________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食物

  • 27、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________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________》,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 28、五四运动

    (1)导火线:_____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会议,提出了废除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_____”等,遭到拒绝;和会还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2)过程

    ①第一阶段:中心在北京,以学生为主力,方式:游行示威,口号是“__________ ”。结果遭到镇压。

    ②第二阶段:中心转移到_____,工人和商人参加,方式是罢工罢市,标志着中国_____登上政治舞台。

    (3)结果: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影响:①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_____ 、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_____ 运动。

    ②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_____ 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_____ 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 29、唐朝加强皇权的中央官制是___________

  • 30、填空

  • 31、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2、《论持久战》、武汉会战

    (1)1938年6月中旬,_______会战开始。会战前,_______在延安发表《______________》的演讲,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针对国内存在的“_______论”和“_______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_______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2)10月下旬,武汉失守,_______会战结束。这是_______以来_______最大的一次战役,共毙伤日军近四万人。

    (3)与此同时,南部重镇_______也被日军占领。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_______阶段。

  • 33、________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________________图谋不轨被杀,________出走,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________

  • 34、我国还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形成从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种形式的_______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其主张三民主义的含义是?

     

  • 36、一·二八事变的过程是怎样的?

  • 37、(题文)20世纪发生了两次全球性的世界大战,战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动,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最终形成了哪两个军事集团?

    (2)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帝国主义列强在“一战”后建立了怎样的世界新格局?其中哪些条约直接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意日三国结成政治军事同盟,这个同盟的名称是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美、苏等国在哪一年建立了一个什么组织来共同对付德意日法西斯?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这一世界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当今世界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格局?

    (5)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请你设计一条呼吁和平的宣传标语。

  • 38、1982年修订宪法的意义?

  • 39、北宋为削弱相权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