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安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3题,共 115分)
  •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共中央作出了开展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举全国之力在西部的十余个省进行了一场以备战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建设。以国防科技工业、机械与能源工业等为重点,构筑起规模庞大、门类齐全的内地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现代工业交通体系。据此可知,三线建设(    

    A.解决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

    B.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C.改善了中国东西部的工业布局

    D.受到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 2、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下列最能体现五四运动“革命性”的口号是(     

    A.“抵制日货”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 3、“它毕竟在中华大地上点燃了一种快速蔓延的希望之火,使无数人才陡然振奋,接受竞争和挑选。国家行政机构与广大民众产生了一种空前的亲和关系。”促成这种“亲和关系”的是(     

    A.三省六部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 4、1873年—1893年间,中国对外贸易中进口贸易净值从10600万元增长至21900万元,出口贸易净值从10000万元增长至16700万元。据此可知(     

    A.外国对中国商品需求量相对有限

    B.中国外贸呈现出超态势

    C.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D.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 5、2023年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琮琮”的名字源于良渚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玉琮、玉璧被古人视作沟通天地的神器,更是宗教仪式中重要的礼器。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璧、玉琮基本来自大型墓葬中,而于小墓则罕有发现。这可用于佐证当时(       

    A.出现社会等级分化

    B.神权具有至高地位

    C.贵族垄断祭祀权力

    D.国家形态初步显现

  • 6、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工业基础,还不足以为农村大量提供机械、化肥等现代化要素。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充分挖掘传统农业生产的潜力,即通过兴修水利、增施肥料、改良土壤、防治病虫灾害等办法,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此,新中国进行了(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包产到户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7、孙中山在评价四川保路运动时指出,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革命或许要推迟一年半载的。可见,孙中山认为四川保路运动(       

    A.结束了军阀割据局面

    B.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D.为武昌起义爆发创造了条件

  • 8、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祖国统一大业向前推进,其主要表现有(     

    ①开创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③香港、澳门回归                 ④颁布《反分裂国家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宋朝改汉州和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创建了路制,地方政权实行路、州、县三级制。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路,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     

    A.旨在扩大宋朝的疆域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打破了市坊间的界限

  • 10、当《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传回中国时,消息灵通的中国人群情激昂,从而激发了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这次运动的历史意义是(     

    A.使中国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使中华民族的复兴有了新兴经济基础

    C.为国民大革命到来奠定了阶级基础

    D.为国共第一次合作准备了理论基础

  • 11、如图是南通博物苑的镇苑之宝。器形上既保留了马上生活器物的逼真造型,又浑圆饱满雍容大度、简洁利落,成为独具特色的工艺制品。据此可见(     

    越窑青瓷皮囊式壶(晚唐)

    A.唐制瓷技艺大放异彩

    B.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

    C.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唐代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 12、明中后期,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大量涌现,剧本创作十分活跃,其中徽州府的戏曲尤为繁荣,观戏听曲成为徽州商人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是由于(     

    A.商帮实力雄厚

    B.商品经济繁荣

    C.抑商政策废弛

    D.进步思潮兴起

  • 13、以下左图是清政府颁赐的金奔巴瓶,右图是清朝疆域图(局部)。清朝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安定边疆,清政府采取了大量举措。与左图措施有关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14、“往日有苦不能讲,今日理直气又壮。往天穷人三寸矮,今天穷人万丈长。”“金枫子,并红花,分田分土我们穷人要当家,团结起来力量大,打倒土豪和恶霸。”这些民谣体现了(     

    A.农村革命根据地积极性提高

    B.国民革命运动成果突出

    C.根据地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

    D.“三三制”民主选举原则

  • 15、中国流传下来的许多成语,有一部分往往涉及历史上的典章制度,其中成语“名落孙山”“蟾宫折桂”“一举成名”“独占鳌头”“连中三元”与下列哪项制度有关(     

    A.三省六部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 16、从周平王东迁前后开始,“中国”的周边地区,特别是南方的“蛮夷”地带,除了移居中原的,当地的人们也越来越愿意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主动向“华夏”靠近,逐渐转化为“中国”。促使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分封制的瓦解

    B.宗法制的强化

    C.诸侯国的强大

    D.生产力的进步

  • 17、以下是史料记载的宋代体育娱乐活动情况。这从侧面可以反映出(     

    运动项目

    史料记载

    相扑

    《梦粱录》:“瓦市相扑者,乃路岐人聚集一等伴侣,以图摽手之资。”

    马球

    《东京梦华录》:“琼林苑宴殿南面有横街,牙道柳径,乃都人击毬之所。”

    捶丸

    《捶九》:“城间小儿喜捶丸,一棒横击落青毡。纵令相隔云山路,曲折轻巧入窝圆。”

    A.城市经济的日益发展

    B.体育运动备受政府重视

    C.农民阶层的生活状态

    D.崇文尚武思想受到推崇

  • 18、有学者评价某制度时,称其开创了“量出制入”的先河,在核算财政支出的基础上确定赋税征收额度,并按照州县的实际情况分摊赋税,仅征收户税和地税,更为重要的是户税以资产为宗旨且所有居民均需要纳税,体现出赋税征收的先进性和公平性。该制度为(     

    A.租调制

    B.租庸调制

    C.两税法

    D.摊丁入亩

  • 19、据《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这种“黎民醇厚”的局面出现在(     

    A.2世纪

    B.3世纪

    C.公元前3世纪

    D.公元前2世纪

  • 20、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其主要依据是五四运动(     

    A.使中国社会性质根本改变

    B.拒绝了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C.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推翻了腐朽清政府的统治

  • 21、司马迁立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志向,写出不朽名著--《史记》;霍去病抱着“匈奴未灭,无以为家”的斗志,转战万里,屡立战功;张骞凭借“凿空”的勇气,历经坎坷,开辟中西交通。他们都体现了(     

    A.顽固的忠君意识

    B.激进的功利思想

    C.昂扬的进取精神

    D.浓厚的宗法观念

  • 22、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特殊印记,并成为历史见证。下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三衙、知州、汝窑、《四书章句集注》

    政事堂、藩镇、吴道子、《千金方》

    票拟、倭患、白银货币化、《西游记》

    宣政院、青花瓷、八思巴字、《农书》

    A.④①③②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 23、据记载,明初内臣不许读书识字。宣宗以后,渐通文墨,凡每日奏章文书,除皇帝亲批数本外,皆由司礼监掌印、秉笔、随堂太监分批。这一变化导致(     

    A.宦官与皇帝共同决策

    B.宦官官秩地位提高

    C.内阁地位被宦官取代

    D.专制皇权日趋强化

二、 (共1题,共 5分)
  • 24、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

    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

    C.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

    D.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

三、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元朝灭亡

    (1)原因:社会贫富差距导致阶级矛盾日益严重。

    (2)概况: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不久________灭亡。

    (3)结果: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

  • 26、________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

  • 27、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废除了__________ 。明成祖设立__________

  • 28、忻口会战1937年9月,日军逼近山西太原。八路军参加忻口会战,取得________大捷,这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第一场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11月初,太原失守

  • 29、欧洲商人把欧洲生产的__________等运到非洲,从当地酋长手里换取黑人,欧洲人自己也抓捕非洲黑人,然后把他们运到__________,形成了罪恶的__________

  • 30、农业新品种引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明朝后期____________在中国推广种植;

  • 31、中共七大

    (1)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_______侵略者、建设_______作准备,_______年4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_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隆重举行。

    (2)毛泽东在会上作《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报告。

    (3)中共七大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_______,壮大_______力量,在______________的领导下,打败_______,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______________的中国。

    (4)中共七大确立_______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选举_______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5)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 32、中共中央准确地估计国际国内形势,确定了_______、以_______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方针。

  • 33、民族分化政策“________”。

    (1)目的: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

    (2)内容:

    等级

    名称

    民族

    第一等

    蒙古人

    蒙古族

    第二等

    色目人

    包括原西夏人、畏兀儿人、回回人等

    第三等

    汉人

    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

    第四等

    南人

    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3)结果:民族矛盾更加尖锐,但民族间的交往和________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加速的元朝的灭亡。

  • 34、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年9月21日________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通过了《________》是新中国的________,具有________的作用

四、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章“总纲”: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参议院”: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有权选举、弹劾大总统及国务员。

    第六章“法院”: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司法权独立行使。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1)从材料看,《临时约法》体现了哪几项主要原则来构建政治体制?

    (2)这部《临时约法》的思想政治意义有哪些。

     

  • 36、请说出中国汉字的起源、发展脉络、并列举出你所熟悉的书法家(至少两位)

  •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

    请回答:

    (1)近代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使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请列举近代前期三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及战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2)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胜利对于国内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 38、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中国签订了一个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请例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请用史实说明,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 39、辽宋夏金元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
三、填空题
四、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