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柳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下表所示的唐诗诗句反映出当时(     

    诗人

    作品

    诗句

    骆宾王

    《从军行》

    弓弦抱汉月,马足踏胡尘。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朱庆馀

    《送于中承入著册立》

    上马生边思,戎装别众僚。.....蕃庭过册礼,几日却回朝。

    元稍

    《估客乐》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杜甫

    《送杨六判官使西暮》

    绝域遥怀怒,和亲愿结欢。

    A.周边各族得到迅速发展

    B.各民族的经济交流频繁

    C.民族间交往的形式多样

    D.中央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 2、魏源认为美国的选举制度“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循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这表明魏源(       

    A.对于世界大势了然于胸

    B.对近代西方民主有所认识

    C.要求学习西方民主政治

    D.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 3、郑州大河村遗址是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址,从出土的陶器看,不但有典型的仰韶文化特色,而且还有东部的大汶口文化及南方的屈家岭文化的元素。这表明当时(       

    A.大河村处于旧石器时代

    B.区域文化存在着交流交融

    C.手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D.社会活动呈现较强组织力

  • 4、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士陶弘景将忠孝观念充实到道教理论中,并强调遵行礼教为修道成仙的重要途径;一些佛教思想家也用因果报应论警醒世人践行忠孝。这反映出当时(     

    A.儒学的主流地位开始确立

    B.三教并行的局面正式形成

    C.思想领域交流融合的现象

    D.道教与佛教相互吸收借鉴

  • 5、西夏文(如图),又名河西字、番文等,是元昊命人参照汉字的“六书”理论(象形、指事、会意等),采用合成法创制的记录党项语言的文字。据此可知,西夏文字(     

    A.借鉴模仿汉字字形

    B.加强了西夏的统治

    C.是民族沟通的工具

    D.是民族交融的产物

  • 6、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即“古田会议”。会议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此次会议(    

    A.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B.实现了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

    C.注重提高军队的凝聚力战斗力

    D.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

  • 7、“中正”是九品中正制中对人才进行品评的官员。据学者统计,西晋时期担任各级中正且门第可考者共29人,其中出身自高门士族、一般士族者占总数的72.4%,东晋时期这一比例增加至93.5%。据此可知,当时(     

    A.官员素质提高

    B.阶层流动受限

    C.门第观念淡化

    D.中央集权加强

  • 8、下表为1953~1955年我国私营商业变化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项目

    1953

    1954

    1955

    1955较1953年减少(%)

    从业人员(万人)

    608

    446

    390

    35.8

    商品销售额(亿元)

    223

    133.8

    120.1

    46.1

    资本额(亿元)

    19.2

    14.2

    10.1

    47.4

    A.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B.国家对不法商贩的打击

    C.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巩固

  • 9、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

  • 10、1947年石家庄解放时,饱受战火的大兴纱厂处在崩溃边缘。人民政府接管后,大力扶持,纱厂规模猛增。1949年春夏,大兴纱厂董事会要求将工厂发还资方。经过调查和协商,人民政府将纱厂移交资方私营。这一移交反映出(     

    A.新民主主义政策的运用

    B.三大改造运动的试点

    C.城市管理效率亟待提高

    D.民族资本主义的兴盛

  • 11、下图反映了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是(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政权重视农业

  • 12、邵雍《观物内篇》谓:“因静照物、以物观物”,程颢《秋日偶成》中也提道“万物静观皆自得”,这些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全面影响了两宋画家对风俗画中配景的择取。即以“静观内省”式的造境心态,完成对于自然物象的冷静观察与平静书写。这些绘画理论(     

    A.是市民阶层意志的体现

    B.践行了理学的格物观念

    C.反映了绘画理论的成熟

    D.开始突破传统写意风格

  • 13、1937年10月29日,在淞沪会战中国军队处于严重失利的形势下,蒋介石做了题为《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的演讲,正式确定了以四川为大后方,以重庆为国民政府驻地。随后,国民政府各部门先后迁往重庆,随之而来的还有大规模的工厂内迁。这一现象(     

    A.导致了淞沪会战全面失败

    B.是正面战场消极抗战的恶果

    C.改善了不合理的工业布局

    D.保证了中国持久抗战的胜利

  • 14、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于1868—1872年间对中国做了7次考察,他重点关注矿藏、交通等。1877年,李氏提交了《山东地理环境和矿产资源》的报告,其中强调了青岛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并提出可以在胶州湾筑建港口的观点。李氏之后,欧美人士来华调查者趾踵相接。上述活动(     

    A.开启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加速了向近代矿业发展的进程

    C.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D.刺激了西方对中国进一步考察

  • 15、秦统一之后,秦始皇多次用刻石方式宣扬自己的显赫功绩,宣称“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强”。秦始皇此举旨在(     

    A.批驳不义战争

    B.歌颂郡县制度

    C.强化政治认同

    D.宣扬皇权至上

  • 16、据统计,一战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00多万元;而自1914年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达1.17亿元,涉及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①民国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②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③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④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如表为美国学者白鲁恂记录的民国时期军阀之间的300份(次)通电、公共演说、公告以及谈话的内容(部分)。该表说明(     

    内容

    呼吁道德规范

    拥护民主共和

    实施宪政

    反对专制独裁

    呼吁国家统一

    建立法律秩序

    实践民权

    份数(次数)

    30

    37

    19

    26

    38

    37

    9

    A.军人干政现象得到改变

    B.北洋军阀统治被削弱

    C.民主政治观念影响深远

    D.民主与专制反复斗争

  • 18、敦煌莫高窟中有从北朝到晚唐五代的壁画。北朝壁画以画佛本生、佛传故事为主,画面充满阴:森凄厉、悲惨痛苦的景象。唐代壁画主要画各种经变(指描绘佛经内容或佛传故事的绘画),整个画面洋溢着热闹欢乐、生气勃勃的气氛。这表明(     

    A.唐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B.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C.绘画是特定时代风貌的反映

    D.唐代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

  • 19、山东运河地区地处山东西部,自古交通闭塞,重农抑商思想浓厚,讲求“文不经商,士不言利”。但至明清之际,山东运河地区市民竞相以经商致富为荣,社会逐利重商风气的盛行。这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C.经济发展导致道德沦丧严重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 20、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地展示出来。如图所示的措施在当时(     

    A.钳制了人们思想

    B.巩固了政治统一

    C.激化了阶级矛盾

    D.强化了君主专制

  • 21、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历来都重视地方的管理。以下材料反映宋朝地方管理措施的是(     

    A.“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B.“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C.“分命朝臣出守列郡,号权知军州事,军谓兵,州谓民政焉”

    D.“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 22、北朝文学作品《木兰辞》中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其中“天子”与“可汗”的称谓反映了(     

    A.民族文化的交融

    B.各族的政治隔阂

    C.北方的政局动荡

    D.南北政权的对峙

  • 23、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统治期间,秦始皇开创了许多具体的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项中,由秦朝开创的具体制度是(     

    A.郡县制度

    B.科举制度

    C.皇帝制度

    D.刺史制度

  • 24、下图是考古学者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潘坤帕遗址发现的博局纹铜镜和神兽铜镜。从形制和纹饰看,铜镜与中国境内发现的汉镜相符,材质分析也显示,它们都是从中国输入的。材料可以用来佐证,古代中国(     

    A.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于世界

    B.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交往

    C.官营手工业注重质量信誉

    D.对东南沿海实施有效治理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________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________,忽视了客观的________。加上对社会主义建设________不足,以及当时的________等因素,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 26、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张准确辨识事件发生国的地理位置,将事件字母填入答题卡对应的方框内。

    A.英国工业革命B.日本明治维新C.设立总理衙门

    D.践行铁血政策E.颁布《解放宣言》F.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 27、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占领___,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 28、 ______

    (1)原因:张勋复辟帝制失败后, ______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就任国务总理。但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2)开始: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______召开非常会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3)结果: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愤而辞去______之职,护法运动失败。

  • 29、___________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 30、鸦片烟毒损害了中国人的________,加剧了________腐败,削弱了________,加重了________负担

  • 31、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1982年底, ______________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32、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________;中国共产党为此在抗日革命根据地实施________

  • 33、今天西方的民主政治源于古希腊,把希腊民主政治推向完善的三位政治家是_______________

     

  • 34、大屠杀和大轰炸

    (1)________: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进行了持续六周的烧杀劫掠,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2)________: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死者超过1万人。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1)指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2)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西欧庄园的性质?

    (3)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这三大帝国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 36、南方经济开发

    (1)南方经济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2)南方经济开发的表现如何?(从农业和手工业思想)

    (3)南方经济开发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 37、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经济发展是中华文明不断传承发展的基础。请回答以下有关中国经济发展史的问题:

    (1)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具有怎样的特点?

    (2)鸦片战争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此基础上,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中国出现怎样的新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在中华民国的历史上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发展的历程?

    (3)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确立起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1958至1961年我国开展了哪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了混乱?成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的是哪一次会议?

  • 38、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国共关系”的专题讨论,请你加人他们的活动。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内容

    项目

    共产党主张与活动

    国民党主张与活动

    国共关系

    结果

    1921年7月1927年7月

    A

    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合作

    发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1927年8月1937年7月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进行长征;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驱逐日寇出中国。

    国民党“围剿”红军;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国共对峙

    红军长征胜利。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国共关系由对峙走向合作。

    1937年7月1945年8月

    配合正面战场抗战;后期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承担正面战场抗战任务;后期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B

    C

    1945年8月1949年10月前

    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实行民主政治进行解放战争。

    在美国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方针,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

    战争状态

    D

     

     

     

    (2)根据上述探讨发现:

    A.导致国共关系不断变化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B.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创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3)通过这一活动你有什么感想?

  • 39、观察《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写出与下列内容提示相关的字母标号。

    (1)Paper意为纸草,是一种水生植物经加工后成为书写象形文字的材料。古代盛产这种植物的大河流域是

    (2)早期农业出现“南稻北粟”格局的地区是

    (3)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城邦制度开始形成的地区在

    (4)公元前18世纪,汉穆拉比的统治中心位于

    (5)约公元前14世纪,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地区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