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表是某学者对1892-1913年中国的棉纺、毛纺、缫丝、水电、面粉、水泥等10个主要行业的产业资本家来源所作的统计。据此可推知( )
来源 | 买办 | 商人 | 官僚、地主 |
占比 | 23.8% | 16.4% | 59.8% |
A.清末中国政治变革艰难
B.工业结构渐趋合理
C.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改善
D.列强资本输出加剧
2、有学者认为,宋夏战争中,虽然西夏军队在战争中大败宋军,但由于北宋停止了岁赐,关闭了榷场,不准青白盐进入宋境,导致西夏粮食、布帛、茶叶及日用品供给奇缺,物价飞涨,引起各族不满,最终促成和谈。该学者意在强调( )
A.宋朝控制着西夏的经济命脉
B.经济实力决定战争胜负
C.经济的互补性制约战和关系
D.经贸往来影响政权关系
3、下列年代尺所列历史事件反映了清王朝( )
A.强化边疆治理
B.抵御外来侵略
C.加强思想控制
D.监察地方吏治
4、下列文学体裁与朝代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唐——诗歌
B.宋——词
C.元——曲
D.清——词
5、春秋时期,居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国家,称其他少数民族为“夷狄”,齐、晋等大国为了争取诸侯的领导权,在其主持会盟期间,都以“尊王室”“攘夷狄”相号召。这凸显出春秋时期( )
A.完整的宗法体系已崩溃
B.华夏认同观念尚未产生
C.皇权至上观念逐渐形成
D.周天子仍然是天下共主
6、史载,宋朝“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这反映了宋朝( )
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
D.政府已不再征收商业税
7、一般来说,胡服重视的是其实用功能,这种特点导致服饰只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的穿着需要。而在汉族的衣冠制度中,在质料、图案花纹、色彩及各种装饰品上有着严格的阶级地位区分。由此可推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重要目的是( )
A.加速民族交融
B.规范统治秩序
C.接受汉族文化
D.缓和民族矛盾
8、孙中山曾经说过: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为此,孙中山主张( )
A.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 民主政治
C.国共合作 开展北伐
D.平均地权 关注民生
9、下图为某时期中国外交思维导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写( )
A.出席日内瓦会议
B.参加万隆会议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2023年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表示,神木石峁遗址核心区域发现了最高等级墓地,墓地与皇城台“大台基”共同构建起皇城台上“前宫殿后墓地”的基本格局。另外,墓地中南区墓葬具有连排分布和围绕墓葬建有石墙等特征,表明石峁文化高等级墓地已具有成熟的规划意识和墓上建筑,或已形成墓园雏形。皇城台高等级墓地更加彰显出石峁社会的文明化程度,据此可知( )
A.当时已经形成了以石峁为核心的中原文明
B.这是石峁已进入早期国家形态的重要实证
C.表明中国很早就形成非常成熟的城市规制
D.反映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一体格局
11、据《商君书》记载:“民不逃粟,野无荒草,则国富,国富者强像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这表明商鞅主张( )
A.重视农业
B.控制人民
C.君主专制
D.奖励军功
12、徐继畬在其1848年出版的《瀛寰志略》中介绍:都城有公会所(按:指议院),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按:指上议院和下议院)。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复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这说明徐继畬( )
A.主张效仿英国君主立宪制
B.率先突破传统的华夷观念
C.对西方民主制度有所了解
D.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13、文物是人类历史留下的印记,是人类历史活动的见证。下列是三个不同地区出土的商代青铜尊器文物(如下图)。据此可知,中华文明( )
A.多元一体
B.兼容并蓄
C.分布广泛
D.源远流长
14、“一五”计划期间,各级工会组织开展以技术革新为主要内容的竞赛活动。无锡机床厂职工在一年内,完成了13种新产品的试制并投入成批生产。这可以用来说明( )
A.技术竞赛助推工业化建设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得到贯彻
C.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开展
D.技术革新助力了经济体制改革
15、西周时举凡事关国之安危、迁都改邑、推选冢宰重臣等重大决策,均须由小司寇征询国人意见。西周的基层官吏乡大夫亦掌有“大询于众庶,则各帅其乡之众寡,而致于朝”之职责。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
A.基层政权实行自治
B.儒家德治理念盛行
C.保留原始民主传统
D.监督机制较为健全
16、《宋书》中关于南方经济的发展有这样的描述:“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东晋南朝时期开发江南地区所取得的成就不包括( )
A.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产品增加
B.纺织、矿冶、陶瓷等手工行业有明显进步
C.山区少数民族与汉族逐步交融
D.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17、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有识之士走上了探索救亡图存之路。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维新志士,主张变革政治,宣传维新思想,抨击封建思想文化。这一事件史称(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清末“新政”
D.民国宪政
18、屹立在西藏拉萨市红山上的布达拉宫,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公主而兴建的。那么,将这位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统治者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9、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量国家主权,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选项中,条约内容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割让香港岛——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在通商口岸设厂——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
B.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在通商口岸设厂——割让香港岛
C.割让香港岛——在通商口岸设厂——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
D.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割让香港岛——在通商口岸设厂——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
20、下图是中国电影《上甘岭》(1956年出品)的插曲《我的祖国》,其展现的背景是( )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
A.社会主义改造提前完成
B.歌颂伟大抗美援朝战争
C.新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D.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
21、下图所示中央机构存在于(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22、西汉初年,岭南地区南越国国王赵昧死后身着汉代帝王、王侯的敛服——金缕玉衣入葬,墓中的五色药石、药具表明赵昧也同汉朝贵族一样幻想升仙。这反映出( )
A.游牧与农耕文明的交融
B.经济重心南移助推道教发展
C.岭南文化深受中原影响
D.中央政府开始介入岭南管辖
23、1860年,太平军占领苏州后下令:“各门外百姓无本为业,亦计(借)给其资,发去铜钱十余万串。”1861年,太平军在多地发布文告:“尔等子民勿必惊疑……士农工商各安恒业”。上述做法( )
A.代表早期近代化的尝试
B.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D.旨在维护太平天国的政权
24、太平天国规定,“凡一切杀妖取城,所得金宝绸帛宝物等项,不得私藏,尽缴归天朝圣库”。据此,圣库的收入化为柴米油盐,进入上帝大家庭的每一个人都有资格取得自己的一份。太平天国这一举措( )
A.维护了小农生产者的利益
B.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趋势
C.打击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D.寄托了小农固有的憧憬和向往
25、 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6、科举制的创立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不仅扩大了统治的________.也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27、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________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28、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在华盛顿签署,标志着________ 。
29、西夏
①1038年,党项首领________称帝,定都________史称西夏
②其制度基本模仿________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3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①1978年5月关于________________的讨论,促进了思想解放。
②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解放思想,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为会议召开奠定了指导思想。
(2)内容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思想 路线 | 彻底否定“________”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
|
政治 路线 |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上来 |
|
经济 路线 | 实行________的战略决策 |
|
组织 路线 | 恢复党的________的优良传统 |
(3)意义
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________。
31、渡江战役
(1)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出______________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分三路发起_______,迅速突破_______防线。
(2)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_______,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_______的统治覆灭,_______时期结束。
32、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百万雄师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分三路发起________,迅速突破长江防线
33、________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________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34、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外汇储备,位居________,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3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体系叫做什么?
36、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的局限性?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
材料二 三大改造期间,曾有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说:“五年计划开始了,全国兴建了许多大工厂,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一切实现得比梦想还要快,多么令人鼓舞!没有共产党,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哪能有今天?”
材料三 1984年,邓小平考察深圳特区时,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经济特区就像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的大生纱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丰厚利润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于哪一年?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的第一批经济特区除深圳外还有哪些?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中,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什么?
38、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39、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何表现?(从农业技术、水利建设和工商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