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阿里地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3题,共 115分)
  • 1、它“有时是一股一股的丝线,延伸开来,有的线路清晰,有的断断续续;有时又像一张大网,涵盖广阔,时时出现绚烂的织锦”。“它”是(     

    A.秦代驰道

    B.丝绸之路

    C.隋唐大运河

    D.明代长城

  • 2、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率军攻克君士坦丁堡后,采用罗马皇帝的头衔;保留了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会;采用东罗马的宫廷仪式与行政制度;效仿东罗马皇帝,发行带自己头像的金属货币,重用原东罗马贵族等。这些做法(     

    A.意在以罗马帝国继承者自居

    B.说明奥斯曼帝国缺乏文化自信

    C.旨在巩固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D.反映罗马皇帝制度完善有活力

  • 3、阿保机以前,契丹没有文字,“刻木为约”。920年,阿保机命耶律突不日等始制契丹文字,采用汉字加以简化或增添制成。至于辽对外的正式公文,朝廷的诏令奏议,对中原的一切国书等,都一律使用汉文。这一现象说明(     

    A.契丹统治阶层重视文化

    B.契丹文字发展速度加快

    C.辽和中原文书来往频繁

    D.少数民族认同中原文化

  • 4、毛泽东在报告中写到“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据此可知,材料所描绘的是哪个时期(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5、华为有17万多名员工,产品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的人口。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中国经济呈现本土化趋势

    B.地区经济呈现区域化趋势

    C.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D.世界局势呈现多极化趋势

  • 6、甲午中日战争后的3年间,清政府把长达6420英里的铁路修筑权和管理权“拍卖”了,其中英国占2800英里,沙俄占1530英里,比利时(背后是俄法集团)占650英里。当时的外国人就说过“铁路所布,即权力所及”“铁道者,犹人之血管机关也,死生存之系之”。这表明,清政府“拍卖”的铁路权(     

    A.推动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

    B.激化了侵华列强间的矛盾

    C.密切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D.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 7、老子主张恢复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状态;孔子认为“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孟子提出“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性之时。”三人的这些言论(     

    A.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肯定

    B.说明复古已成为时代潮流

    C.体现一种强烈的民本色彩

    D.希望匡正当时的社会秩序

  • 8、下表是三国至南朝时期,交州、广州地区行政区划变置统计表。这一变化最有可能是因为(     

     

    孙吴

    西晋

    东晋

    州数

    2

    2

    2

    3

    3

    26

    27

    郡数

    16

    17

    22

    38

    55

    80

    85

    县数

    94

    121

    197

    241

    320

    不明

    293

    A.区划层级增加

    B.豪强势力膨胀

    C.社会经济发展

    D.民族交融显著

  • 9、1928年3月,边界掀起了一场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风暴,井冈山人民在得到梦寐以求的土地后,第一次发自肺腑的高呼“共产党万岁”。正如毛泽东在延安对美国记者斯诺说:“谁解决了土地问题,谁就赢得了农民;谁赢得了农民,谁就赢得了中国。”据此可知,当时井冈山斗争(     

    A.源于中国的革命实际

    B.具有农民革命的性质

    C.属于旧民主革命范畴

    D.完成了国民革命目标

  • 10、约4500年前,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出现龙山文化(如图所示),各地的龙山文化也有各自的地域特色,毕竟文化是不断融合的,不可能完全取代。这体现了(       

    A.早期文明的特征

    B.阶级国家的形成

    C.国家大一统局面

    D.战争使文化割裂

  • 11、中书、门下两省虽相互制衡,却往往意见相左,互相推诿。于是产生了中书与门下长官共同议事的制度和机构,即“政事堂”。政事堂初设,仅仅是宰相集体议事的一个场所,而后逐渐成为唐王朝最高决策机关。据此可知,政事堂的发展有利于(  )

    A.分割宰相权力

    B.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C.提高行政效率

    D.促进民族交融

  • 12、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

    B

    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

    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

    C

    《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

    明代小说文学蓬勃发展

    D

    欧洲传教士与中国士大夫合译西方书籍

    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A.A

    B.B

    C.C

    D.D

  • 13、如图为某同学在历史学习时的笔记,推测该同学学习的主题应是(     

    天竺高僧来华

    玄奘西行取经

    空海大师求法

    鉴真东渡日本

    A.唐朝中外文化交流较少

    B.中外文化沟通交流互鉴

    C.中华文化影响周边国家

    D.异域文化影响中华文化

  • 14、1919年12月,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指出:对于传统儒学,要反对调和,因为评判的态度只有是与不是、好与不好,没有古今中外的调和。所以革新家的责任只是认定“是”的一个方向走,不要回头讲调和。这一思想主张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当时(     

    A.封建专制思想的根深蒂固

    B.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传播

    C.民族资产阶级的逐渐壮大

    D.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影响

  • 15、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湖北省荆州府沙市,四川省重庆府,江苏省苏州府,浙江省杭州府。”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16、明仁宗即位后,把内阁阁臣从五品提为三品,大学士杨士奇与吏部尚书蹇义同样享有密封奏事权。这说明内阁(     

    A.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B.成为真正的决策机构

    C.已经正式取代六部

    D.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 17、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A.消灭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B.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 18、汉文帝将齐国一分为六,立已故齐王六子为王;将淮南国一分为三,立已故淮南王三子为王。这一做法(       

    A.为地方分裂割据埋下隐患

    B.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

    C.旨在加强南方地区的管理

    D.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 19、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成为全国瞩目之地。知识分子和政界精英在以《松花江上》为代表的抗战歌曲中,借助“白山黑水”“大豆”“高粱”“森林”“煤矿”等符号,将其中景观的象征意义深入地传达给普通大众。这一构建(     

    A.表明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B.意在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C.讽刺了国民政府的对外政策

    D.践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

  • 20、南北朝时期,北齐烧制出仰覆莲六系青瓷尊,北朝贾思勰编写了《齐民要术》,隋朝李春设计建造了赵州桥。这些成就(     

    A.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

    B.依赖于北方人民的南迁

    C.得益于中外文化的交流

    D.取决于社会环境的安定

  • 21、新石器晚期,兴隆洼文化遗址发现一个由许多石块和陶片组成的S形动物,头部的位置摆放着一个野猪的头骨;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成对佩戴在墓主人胸前的“玉猪龙”;仰韶文化遗址中人们发现一个墓室中壮年男性骨架的左右两侧,有用蚌壳精心摆放的龙虎图案。这反映出该时期(     

    A.礼文化开始形成

    B.宗教色彩浓厚

    C.中华文明的特点

    D.手工业的产生

  • 22、19世纪 60年代,因为社会的大破坏,国家税收的减少,大量人口的丧失,故清政府无力主持社会的重建工作,地方社会随即发挥了非凡的动力,诸如慈善、治安、防卫、宗教等工作,社会便在此种动力的推动下得以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A.中央集权力量削弱

    B.地方自治形成完整体系

    C.清廷统治土崩瓦解

    D.清廷积极推动地方自治

  • 23、据学者研究,甲午战后,各省读书人自行联名上书有31件,共1555人次签名,另有135人次参加了京官们领衔的7件上书,其中包括康有为、梁启超领衔的广东80举人的上书。由此可知(     

    A.普通民众思想与政府理念渐趋一致

    B.康、梁的活动是上书链条中的一环

    C.维新变法拥有广泛坚实的社会基础

    D.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二、 (共1题,共 5分)
  • 24、据记载,宋代乡村居民的职业流向包括参与经商活动、应募参军、出家为僧道等内容,部分乡民在农闲时节兼职商贩、雇工,出现身兼数职的现象。这体现出当时(     

    A.佛道思想的世俗化

    B.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社会流动性的加强

    D.租佃关系得到发展

三、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元朝灭亡

    (1)原因:社会贫富差距导致阶级矛盾日益严重。

    (2)概况: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不久________灭亡。

    (3)结果: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

  • 26、结果:1901年9月,清政府与11国侵略者签订《________》。

  • 27、自唐宋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清晰地表现出________不断加强、________不断遭到压制的历史特点,军机处的设置就是其表现之一。

  • 28、意义

    (1)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________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2)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3)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 29、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以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卓越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同期世界历史上及其灿烂的科技文化。填写下列表格中字母的内容。

    朝代

    科技发明

    科技著作

    史学发展

    儒学文化

    汉朝

    造纸术

    《周髀算经》

    《C》记载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的历史

    汉代经学

    唐朝

    雕版印刷术、火药武器

    《辑古算经》

    《史通》

    D文化圈形成

    宋朝

    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是A

    沈括所著《B》

    《资治通鉴》体裁是编年体通史

    E

    明清

    瓷器、炼钢技术的创新

    《天工开物》

    《文史通义》

    F

  • 30、手工业:手工业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1)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手段,即______________,使用______________进行较大规模的_______

    (2)这类情况在_______继续有所发展。

  • 31、西学东渐

    (1)明朝后期起,以意大利人________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也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2)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________

  • 32、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目的

    措施

    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中央派___出任地方知州,设____管地方财政,转运使、四监司、通判从不同角度对各州进行监控。将____编入禁军。

    为分散机构权力

    在中央设____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行政权;____与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

    北宋实行_____的方针,用_____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_____提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 33、目标:“________”“求富”

  • 34、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变法,史称“________”1898年9月21日慈禧囚禁光绪,临朝训政。“________”被杀于北京菜市口,除________变法的改革措施均被废除

四、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列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如何形成的

  • 36、商朝政权

    (1)商朝是怎样建立的?

    (2)什么叫甲骨文?

    (3)商朝的国家机构有哪些?

    (4)商朝的势力范围是怎样的?

  • 37、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 38、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至12班做)

  • 39、三省六部制带来怎么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
三、填空题
四、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