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某次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
A.是中国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B.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转折点
C.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
D.体现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日的主战场
2、下图所示为某次学生运动中提出的一些要求。据此可推知,当时这一事件( )
1.反对华北自治及其类似组织 2.保障人民言论、集会、出版自由 3.停止内战…… 4.不得任意逮捕人民…… 5.释放被捕学生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标志着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C.推动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出现
D.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养生学发展的成熟阶段,形成了丰富的养生思想和方法,在具体的养生实践上,重视存神、服气、导引等。这主要体现了( )
A.封建迷信思想的根深蒂固
B.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嬗变
C.儒道佛等思想合一的趋势
D.文人乱世中的精神追求
4、《史记·蒙恬列传》记载:“……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上述秦朝的举措( )
A.解决了边境上匈奴的威胁
B.加强了对西南边疆的管理
C.实现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巩固了国家大一统的局面
5、据统计,《元曲选外编》出现的162种元杂剧中,有大量少数民族语言,这些语言以汉字直接记录少数民族语言发音的形式出现,如女真语阿马(父亲)、阿者(母亲),契丹语曳刺(军士或衙役),蒙古语巴都儿(英雄),等等。 由此可知,元杂剧( )
A.促进了民族文化交融
B.标志着戏曲艺术的成熟
C.推动了儒学思想传播
D.反映了市民文化的兴起
6、宋初,君主为了矫正唐末五代政治之失,引导臣下明君臣之义、尊卑之分,重建儒家道德伦理,通过文臣驾驭武将,此举旨在( )
A.提高文官地位
B.抑制武将势力
C.重建统治秩序
D.强化道德约束
7、清朝雍正皇帝为了能了解各级官员的真实情况,解决各部门存在的“报喜不报忧”的弊端,特许部分官员上奏密折,缮写时须亲自为之, 一切听闻皆可上报。奏折直达御前,并由皇帝亲自批答。该制度( )
A.保证了政令畅通
B.完善了选官制度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加强了君主专制
8、新航路开辟后,无论葡萄牙还是西班牙和荷兰,在与中国的贸易中都处于结构性的贸易逆差地位,为了弥补这种贸易逆差,不得不支付硬通货白银。因此,持续两个半世纪之中,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成为当时全球经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一现象反映出( )
A.世界市场以中国为中心
B.中国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D.中国经济发展仍有一定优势
9、据统计,1914年世界总人口约18亿,其中5亿多人处于西方殖民国家直接统治,还有远超过此数的人生活在半殖民地,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下列关于世界殖民体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②实质是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奴役
③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
④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明末清初,在华耶稣会士利玛窦等人译书达400余种,其中有将近、半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图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当时( )
A.欧洲传教士引领中国科技发展
B.耶稣会士纷纷为传播科技而来华
C.利玛窦开启了西学东渐之风气
D.西方的科学技术等成果传入中国
11、新中国成立后,在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之下采取了多种外交方略。其中一项是不急于取得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承认,而是先要求取消帝国主义在华各项特权,坚持完全实现中华民族在主权上的独立解放。这一方略是( )
A.“不结盟”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2、1937年10月29日,在淞沪会战中国军队处于严重失利的形势下,蒋介石做了题为《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的演讲,正式确定了以四川为大后方,以重庆为国民政府驻地。随后,国民政府各部门先后迁往重庆,随之而来的还有大规模的工厂内迁。这一现象( )
A.导致了淞沪会战全面失败
B.是正面战场消极抗战的恶果
C.改善了不合理的工业布局
D.保证了中国持久抗战的胜利
13、1901年,慈禧太后与朝臣希望在大乱之后迅速举行乡试,以团结士心和恢复清政府权威,而两广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等联合表示反对,迫使清廷同意东南各省乡试延期举行。该现象反映了清政府( )
A.大力的推行“皇族内阁”
B.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C.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D.成功挽救统治危机
14、明代内阁大学士多数为词臣入阁,品秩较低,一般限制在正五品这一阶衔上面,而到了康熙九年,清政府把大学士的品秩由正五品升格到正二品,到雍正七年,又升格至正一品。清代内阁大学士品秩的变化( )
A.反映出内阁位高权重
B.折射出君主专制的强化
C.表明清代前期以文治国
D.表明中央权力体系完善
15、20世纪50年代,中国领导人多次阐述了“和平解放台湾”的设想。1960年,周恩来把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概括为“一纲四目”,构筑起“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框架。1982年,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之后进一步对其进行解释,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一国两制”构想( )
A.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B.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
C.适应了美苏冷战下的国际形势
D.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的智慧结晶
16、1926年诞生于上海的《良友》是面向大众的综合性画报,下图为该画报曾刊登的一幅照片。从该照片可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
A.男女平等已成民众共识
B.追求民主的社会思潮
C.民主共和政体正式确立
D.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
17、《史记》成书后有不少人为其编写续篇,其中以班固续写的《汉书》最为成功,班固一方面承袭《史记》,另一方面也多有创新。与《史记》相比,《汉书》的特色是( )
A.采用纪传体载
B.开创通史体例
C.具有文学特色
D.进行断代叙事
18、1895年强学会成立后,参会的有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精英,有袁世凯、聂士成等新军将领,甚至翁同稣、张之洞等身任军机大臣或地方督抚要职的高层官僚也成为会员和赞助人,一些以保守著称的人士也开始出现态度上的新变化。这表明( )
A.体制创新的有利因素增加
B.维新派与封建官僚已达成妥协
C.救亡图存已成为各界共识
D.社会各阶层共同推进制度革新
19、顾炎武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造成的恶果进行了猛烈批判,他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在当时起到了转变一代学风的作用。这反映了他( )
A.抨击正统思想
B.倡导经世致用学风
C.否定君主制度
D.强调自由平等原则
20、“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诸葛亮这段话所处的时空维度是( )
A.东汉/洛阳
B.东汉/隆中
C.三国/荆州
D.三国/益州
21、《宋史·职官志》所载,转运司职责主要在于“掌经度一路财赋,而察其登耗有无,以足上供及郡县之费”。这反映出北宋设置转运司的主要目的是( )
A.分散地方机构权力
B.抑制武将势力膨胀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保证州县财政供给
22、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建立后,医学家米尔斯基是基督教徒,长期担任哈里发的御医;侯奈因是-名景教徒,却担任帝国图书馆馆长和科学院院长;撒比特信仰萨比教,但由于其学术上的成就受到哈里发的庇护。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A.架起了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B.科学文化全面繁荣
C.推行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
D.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23、下列史料,出现于全民族抗战时期的是( )
A.“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 曰民权,曰民生”
B.“一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
C.“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 以解除内外压迫”
D.“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
24、为“封”和“郡”两字的金文,
的译义为“植树为帜”“划定疆域”“驻军守土”;
的译义为“为君主管理地方”。从字形结构的区别可知,郡的建立有利于( )
A.扩大统治区域
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增强地方力量
D.实现思想上的统一
25、原因
(1)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
(2)强调以“________”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6、内容
(1)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
(2)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别是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________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27、推翻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是_______革命,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是《______________》。
28、淞沪会战
(1)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将侵略矛头指向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区域。国民政府奋起自卫,组织了_______会战。
(2)11月中旬,日军占领_______,_______结束。
(3)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毙伤日军四万余人,粉碎了日军“______________”的狂妄企图。
29、古代世界各个早期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_________。
30、百团大战
(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_______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
(2)_______年下半年,八路军以破袭日军___________为主要目标,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
(3)随着战役的展开,八路军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约20余万人,称为“_______”。
(4)百团大战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多次,毙伤日、伪军2万多人,破坏铁路474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摧毁大量敌人_______,缴获大批枪炮、物资,打破了日军的“_______”。
(5)_______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31、代表:程朱理学
(1)代表:北宋后期的程颢、________兄弟和南宋的________。
(2)主张
①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是一套包括________、认识论、人生观、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②认为“________”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③人生的目标是“________”,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④提出“________”,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3)深入探究:将《大学》________《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且加以注释,作为先于“________”的儒学基础读物。
(4)影响: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________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32、失败原因:
(1)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2)缺乏________思想理论的指导。
(3)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4)未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
33、失败标志:_________年,国民党内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代表的反动势力先后发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国共合作破裂。
34、填空
3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6、针对义和团运动当时社会各方的对策是怎样的?
37、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度?
38、南朝经历了哪几个朝代?
39、清朝统治内部危机出现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