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玉林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武则天在位期间创立殿试,使得“恩归有司”变为“恩由主上”,使贡举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宋朝的新及第举人不再向宰相、知贡举官谢恩,而是向皇帝谢恩,称作“朝谢”。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皇帝非常喜欢当主考官

    B.宋代比唐代君主更开放

    C.君主意欲亲自选拔人才

    D.君主专制集权得到加强

  • 2、东晋南朝时期,谱牒(研究家谱门第)之学大兴,出现了贾氏、王氏等专门研习谱学的世家以及《百家谱》《十八州士族谱》一类专著。朝廷专设“谱局”以修订和保管谱牒;精通谱学的人,才能在吏部做官。这一现象(     

    A.是士族政治的突出反映

    B.为朝廷征派赋役提供便利

    C.推动九品中正制的形成

    D.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 3、某学者评价某历史事件:“这一次对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批判,其尖锐彻底的程度、所向无前的气势,远远超过辛亥革命时期……确实起了振聋发聩的思想启蒙作用。”该事件是(     

    A.护国战争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 4、汉武帝“罢黜百家”后,儒家以外的各派学者不仅可以公开授课、治学,而且可以入宫廷为官,如汉武帝时的名臣司马谈是黄老之言者;此外,大臣中治杂学、纵横术、阴阳学等诸子百家者不在少数。这说明(     

    A.“尊崇儒术”并未得到贯彻执行

    B.各种思想学派并未完全被禁止

    C.“百家争鸣”推动汉代思想解放

    D.黄老学说依然占据了主导地位

  • 5、据统计,至1926年7月,湖北省建立起农民协会等革命组织的有十余县,参加的农民有三万余人。到1927年3月初湖北省农民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时,有组织的农民已达八十万,农民协会能直接领导的农民群众约五六百万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发生转移

    B.国民革命促进农民运动发展

    C.人民群众土地革命斗争热情高涨

    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得到认同

  • 6、万历初年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前后当国10年。“阁权之重,伻然汉康字辅。”这一现象说明了内阁(       

    A.获得了宰辅的地位

    B.取得了中央的权力

    C.形成了皇权的威胁

    D.实质仍是皇帝专制

  • 7、秦始皇初灭六国,便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一部分散到巴蜀等地。又征发罪犯及赘婿、小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发五十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居。秦始皇的这些举措(     

    A.客观上带动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融

    B.表明秦统一符合历史趋势

    C.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导致秦朝灭亡

    D.解决了边疆地区民族矛盾

  • 8、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在上海开幕。大会通过的纲领,首先确定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大会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洛川会议

    D.中共七大

  • 9、唐代《大唐新语》载:“高祖尝幸国学,命徐文远讲《孝经》,僧惠乘讲《金刚经》,道士刘进嘉讲《老子》。”由此可知,唐初(       

    A.奉行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

    B.佛教政治化倾向不断增强

    C.开始出现三教合流的趋势

    D.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 10、1937年7月,针对下图事件,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在这一背景下(       

    A.北平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

    B.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C.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

    D.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 11、1845,清政府上海道台宫慕久与英国领事巴富尔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其条款称:“本道兹依据条约,顾全地方民情,斟酌地方情形,决定将洋泾浜以北、李家场以南之地,准租与英国商人,以为建筑房舍及居留之用。”这一条款表明 (  )

    A.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B.清政府外交趋向近代化

    C.地方政府企图讨好英国

    D.上海开始成为通商口岸

  • 12、20世纪初,陈独秀、董必武、林伯渠等皆直接参与过辛亥革命运动。武昌起义后,陈独秀担任过安徽都督府的秘书长。朱德称他自己“就是在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于1909年在云南讲武堂参加同盟会的”。这表明辛亥革命(       

    A.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干部条件

    B.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推动中国社会发生巨变

  • 13、1925年,马寅初在演讲中说道,“各省往来,几若异国,故(上海)规元不能通用于汉口,(汉门)洋例不能通用于上海”,“天津不用锭,北京不用宝”。该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国民革命的必要性

    B.发行法币的重要性

    C.各省之间竞争激烈

    D.中国被列强所瓜分

  • 14、明清时期,某一举措使皇帝直接处理地方事务,了解各地风土人情、生产生活和吏治状况,便于皇帝做出决策。该举措是(     

    A.废除丞相

    B.成立内阁

    C.确立奏折制度

    D.设立军机处

  • 15、1916年7月31日,漫画家马星驰发表作品《再造民国之最要着》(见下图),画中一名议员正在对一个写有“中华民国五年七月再造”的三足大鼎进行修补。它反映出当时(       

    A.民众对民主政治的渴望

    B.三权分立体制得到巩固

    C.北洋政府粉饰民主共和

    D.民主政治缺乏群众基础

  • 16、马球,又称“击鞠”、“击球”,源于中亚波斯。唐朝初年,这项运动传入中原地区后,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民间百姓,甚至妇女都成为参与者。这说明唐朝(     

    A.政府重视体育运动

    B.男女地位实现平等

    C.开放与兼容的氛围

    D.民族政策的灵活性

  • 17、北宋政府在州县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级行政机构——路,原来负责掌管地方财赋的转运使成了路的首设高级官职。据此可知,北宋政府(       

    A.放松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B.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C.冗官冗费困境进一步加深

    D.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 18、下表所示为部分近现代学者对义和团运动的看法。据此可知,这些学者均认为义和团运动(     

    学者

    看法

    荣孟源

    义和团在斗争中提出均粮、抗税、这就是反封建,一般说农民反封建也就如此

    丁名楠

    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义和团主要是反帝,同时也附带反封建

    威其章

    义和团的“均根济贫”与历代农民起义一样带有反封建剥削的性质

    A.运动规模相对较大

    B.以打击侵略势力为主

    C.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D.与传统农民起义无异

  • 19、明代沿海地区有七大防区,大规模“海防所城”建设逐渐形成布局框架。下图为明代各防区“海防所城”总量示意图。这种海防布局反映出(       

    A.政府加强对海外贸易的限制

    B.东南地区海疆形势严峻

    C.沿海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政府海防意识开始增强

  • 20、1940年上半年开始,日军在华北采取了一系列强化铁路、公路保安措施和惩治群众破路的办法。敌人修筑的公路密如蛛网,据点星罗棋布。当地群众形容:出门走公路,抬头见岗楼。这反映出(       

    A.日本加紧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B.华北地区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严峻

    C.日本面对百团大战的疯狂回击

    D.民众对于日本侵华的本质认识不清

  • 21、1937年4月,广州市财政局颁布了广告管理及征捐章程,其中规定,“发布国货广告免纳广告捐,惟须缴验官厅国货证明书登记证,或褒奖状照并摄具影片,呈经财政局核准,领取免征国货广告捐证,方难免纳”。广州市政府的做法(     

    A.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拓展了空间

    B.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均衡发展

    C.推动广州成为国货广告业的中心

    D.使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 22、随着三大战役的结束,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的支持和策划下,发动了一场“和平攻势”,企图利用和平谈判的手段“划江而治”,为其争取喘息时间。据此,中共中央在和谈破裂后提出的口号应是(     

    A.“争取和平民主,反对独裁内战”

    B.“打到台湾岛,活捉蒋介石”

    C.“坚持团结,反对分裂”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 23、东晋著名佛教法师慧远曾提出“沙门(佛教徒)不敬王者论”,认为沙门既出家,就不应再敬拜王者。但最终却行不通,又提出人王即法王,仁王即法王,辅助服从人王、仁王即大忠的主张。这一变化反映了(       

    A.佛教思想的中国化

    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C.释道融合渐成主流

    D.儒学丧失正统地位

  • 24、西魏莫高窟壁画《上士登仙图》中出现了昆仑悬圃、羽人、方相氏以及四目四臂、赤身的印度恶神阿修罗王,其周围还环绕着雷、电、风、雨四神和朱雀、羽人等,显示出受楚、汉盛行的神仙方术等影响民风民俗。这说明当时(     

    A.石窟艺术注重写实

    B.儒学失去正统地位

    C.政局黑暗民不聊生

    D.中外文化交流加深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汉。________年,后周禁军统帅________发动兵变夺取地位,建立宋朝,定都________史称北宋。

  • 26、王安石变法

    背景:①北宋中期后出现三冗(冗兵、冗官冗费)和两积(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大臣范仲淹发起以________为宗旨的改革,史称________,但因触犯官僚集团的利益,遭到抵制失败目的:________年王安石主持变法,变法的目的是________

    内容

    富国方面

    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强兵方面

    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评价: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

  • 27、徐弘祖的《_____________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 28、参加日内瓦会议

    (1)________年4月,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会议。

    (2)________问题由于中国所作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显示了新中国坚持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形象和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所起的积极作用

  • 29、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_____________》,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1901年,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_____________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 30、背景

    (1)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________收归“国有”,随即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订立借款合同,四国银行团享有这两段铁路的________________的优先权,激起粤、鄂、湘、川等省人民的强烈愤慨,引发________

    (2)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后,革命党人决定在________发动起义。

  • 31、高潮:“________

    (1)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103天

    (2)标志:光绪帝颁布“________”诏书。

    (3)内容: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________、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

  • 32、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①原因:________的建立,扫除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________鼓励民间兴办实业;一战期间,西方列强________;群众性________ ②表现: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________

  • 33、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在埃及通过《________》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华民国

  • 34、________中后期,随着________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有人将国共内战比作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

  • 36、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

    人类在漫长岁月中对人性问题的研究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而这种研究又直接关系到人们行为的价值取向。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如何使人向善问题上,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和明朝的王阳明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的古希腊思想家是谁?他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3)为宣扬人文主义,近代意大利掀起了什么运动?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了哪些主张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4)中西方对人性问题的探讨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启迪意义?

  • 37、唐朝的民族关系的具体措施和影响是什么?

  • 38、农村、城市、国企分别如何改革?

  • 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谬力本业,耕织致票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宰相杜范认为:“凡废置予夺,(君主)一切以宰执熟议其可否,而后见之施行。如有未当,给、含得以缴驳,台、谏得以论奏。是以天下为天下,不以一己为天下,虽万世不易可也。”……富弼对宋神宗言:“内外事多陛下亲批,虽事事皆是,亦非为君之道。况事有不中,咎将谁执?必致请属交走,货贿公行,此致乱之道,何太平之敢望!”

    ——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

    材料三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放在擅专威福。”敌而废相。对此,黄宗羲评价道:“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回答:

    (1)材料一中秦国变法主要作了哪些规定?根据材料试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

    (2)根据材料二,概述杜范、富弼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制约相权,宋代采取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并评析黄宗義的主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