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贵重物品展览期间,如何防止贵重展品免遭盗窃或抢劫,是组织者深感头痛的事。
B.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是关系到广大干部能否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大问题。
C.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
D.如何才能富起来呢?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是以知识的充足为前提的。
2、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的作品。
B.《我的几个先生》中巴金先生表达了对母亲、轿夫和一位富于牺牲精神的编辑的怀念之情。
C.《荷花淀》这篇文章是以水生嫂性格发展为线索的。
D.《我与地坛》是一篇小说,通过作者在遭受厄运后引发的关于苦难、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今年3月,德国“莱比锡读书节”和丹麦“霍森斯作家节”都向中国作家麦家发出了邀请,麦家携《解密》与欧洲读者见面,此行载誉而归。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前,麦家接受了多家媒体的专访。
他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中国文学在国外仍属小众,好在我们已出发。
麦家被丹麦文化部长接见并举办了高规格的讲座。《丹麦日报》用两个整版解密麦家的同时,也解密中国文学——对于西方而言,他们阅读中国文学,同样需要一个解码器——一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同样是一种“密码”,需要去破译。
德国人安娜特专营一家中国图书的网络书店,每次活动她都现场售书。地的生意一直波澜不惊:在欧洲,读文学的群体也在量减,读中国文学的人就更加凤毛麟角了。可是,这次在汉堡豫园的活动结束后,书居然卖断了。读者很失望:“书以后还可以买到,但是得不到麦家的签名了。”安娜特也很意外。
为什么麦家《解密》能走红国际市场?
麦家说,《解密》的出版商大多是国际知名大出版社,他们在推广《解密》上,下足了功夫,美、英等国家大量的报道,是其迅速被翻译成33种文字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也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有点倒逼世界对中国文学的关注;加上斯诺登事件的爆发,《解密》生逢其时。因此,它既不代表我麦家东西写得好,也不说明中国文学就此在世界上有了什么转机。某一个作家的某一部小说的“走红”,都有一定的偶然性,从偶然到必然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
作家写作的唯一出路就就是迎合自己。
一本书不论在国外国内,都不可避免被误读或捧读。我们不必为此改变什么,迎合任何人的写作都不是出路。唯一的出路就是迎合自己,把自己最独特最迷人的一面展示出来。
越是民族的东西就越是世界的,我想这肯定不是我们走向世界的指路明灯。中国传统不是好莱坞,可以通行世界。但我们和世界有个共同的传统,那就是:人性是一致的。
有西方评论家说我是中国的丹·布朗。但我认为丹·布朗的小说我不会写,也不想写。中国文学十年前几乎是没有类型的,现在正在被类型化,这对传统的纯文学是个挑战,但对读者是个机遇。
文学不是数学,没有公式,老掉牙的故事照样可以写得别出心裁。把《解密》和《暗算》说成谍战故事,是小看我了。我不要别人高看,也不希望被小看。我确实注重恢复故事的魅力,因为我们的小说一度远离故事,好高鹜远,误入歧途;但把小说仅仅看作故事,是弱智。我每天都听到故事,但可以写成小说的故事一年也遇不到一个。一般的故事只有脚步声,小说里的故事要有心跳声。
(摘编自《杭州日报》和中国作家网记者孙磊、王杨)
[材料二]
世界读书日:爱上阅读的N种理由
阅读也是一种“天泽”
天泽书店将“好书”奉为圭臬,重人文,拒浮华、拜物,遴选有品质的书籍。资中筠、叶嘉莹、张鸣等都在天泽举办过讲座……重在天泽,仿佛总有和学者品书论道的机缘。“现在做书店像递水行舟,能保住不被冲下去,就算万幸。小小的店开个十来年下去,就是个宏大长远的目标了。”木南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出多少书店主人的心声。
对信仰的“守望”
“只售一切与美好生活相关的无用之书,不励志!不畅销!不实用!”守望者书店开了三四年,门口木板上这句“标语”一直在。店主身上的文艺范儿可见一斑。保持个性,从同行那里找灵感,开书店这几年,略有盈余。随时可以和读者联系,聊天,这种亲和力以及自身的独特气质是马利强眼中小书店的生命力所在。
彤每在守望者书店淘到好书就会想:“老板怎么淘到它的?作者又怎么想到要写这些的?”
“荒岛”里的热闹
猫,是荒岛书店的镇店神兽。书店里有乖巧的猫猜咪,有些人是冲着猫去的,结果却爱上这个有猫的书店。
荒岛书店的土著木南说:“人是感情的动物,不能用有用没用来衡量读书。”店主就是个大书痴,经常出去淘书,同时,书店还开展各种有趣的读书会和荒影会。在”荒岛”里你会发现不少难得书。
木南觉得,图书行业再怎么变化,有些东西是不变的。有人就为在心心念念的书店里淘换新书、好书,闻闻书香,摸摸摸质感。棒起一本心仪的书,每一页都有温度,那感觉叫幸福。
(摘编自天津北方网记者 吴宏)
[材料三]
世界读书日作家签名售书
2016年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德德阳文庙广场人头攒动,书香四溢,全民阅读活动热闹非凡。德阳市作家协会组织的“德阳本土作家签名售书”活动持续三天,30余位本土作家签售和赠送书籍4000册。
很多人在签售台前排队候购,作者和读者们亲切交流互动,亲子逛书市,言传身教。在电子产品迅猛发达的今天,这样的活动不仅获得了读者的认同,也坚定了作家踏实创作的决心。
(摘编自自四川文艺网记者 鲁丹丹)
[材料四]
世界读书日之后你还在阅读吗?
世界读书日之后,你还在阅读吗?4月22日记者在街头进行了随机采访。
25岁的刘说:“纸质书太笨重,用手机看更方便。有时候还能在论坛上和读友们一起聊聊小说情节,间读体验更丰富,既能欣赏小说内容,又能与人分享,一举两得。”
27岁的吴说,毕业之后找工作、找对象是头等大事,闲时就上网、玩游戏,当看到“也许高考的时候真是我知识储备的峰了”才恍然发现阅读已离我远去。
28岁的周女士有空就逛街、看电视,有了孩子后,她觉得为了培养好下一代阅读还是有必要的。“最近买了许多绘本,准备和孩子一起阅读。”
53岁的赵女士说,自己非常喜欢读书,但现在老竖,看不上两页,就犯困。与手机阅读相比,她觉得纸质书更有味儿:沉甸甸的书拿在手里细品读,让人觉得这就是知识的重量,每读完一本都很有成就感。
(摘编自东方圣城网讯 记者李胜男 以上材料均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和材料三从作者签字售书的角度报道了“第21个世界读书日”活动来临之际图书市场的热闹境况以及作者与读者的零距离接触。
B. 材料一侧重报道了中国作家麦家及其作品《解密》走向国际市场的现状及原因,而材料三侧重报道国内本土作家在活动日的具体行动和心理感受。
C. 从销售角度看这四则材料,应该以材料一为主,材料二材料三次之。
D. 材料三和材料一分别从国内外市场报道中国作家创作,签名售书的情况,在电子产品迅猛发达的今天,我们依然能感觉到作家创作和纸质书籍销售前景较为乐观。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在欧洲,读文学的人也越来越少,读中国文学的人就更少;面中国作家麦家的小说《(解密》能在欧洲市场走红,的确是一种偶然,媒体炒作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B. 麦家认为,作家写作的唯一出路是迎合自己,把最独特最迷人的一面展示给读者,用“心”创作,才能别出心裁;一般的故事重动作描写,而好的故事重心理描写。
C. “世界读书日”是读者爱上读书的N种理由之一;打造有品位的经营理念,开有特色的书店,售轻易淘不到的书,甚至玩“荒岛”书店的乖巧猫味都是成功的经验。
D. 德阳市的作家签字售书活动表明,本土作家的作品还是很受读者欢迎的;多搞签字售书等活动,既增进交流,盘活图书市场,又坚定了本土作家的创作决心和信心。
E. 在电子阅读的时代,阅读方式发生了変化,就市场调查看,年轻人普遍喜欢便捷、多方位的手机阅读;而中老年人则喜欢有质感、有分量、有温度的纸质图书阅读。
【3】有人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书好岂嫌门面小”;有人说“人是衣裳,马是鞍,包装宣传勿小看”;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对话”。请选择其一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2)《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缺少幸福。
(3)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唐玄宗无论是在明媚春景中还是在萧瑟秋雨中都会触景而生思念杨贵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诗人总是把自己真诚的愿望寄寓在诗词中。杜甫是“安得广厦千万间, ______”,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苏轼是“_________,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良好愿望。王之涣《凉 州词》中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和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诗句“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都抒发了边塞生活的寂寞孤独之感。不少人将“秋”与“愁”等同起来,刘禹锡却是以乐观的心态写秋,他说:“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
(2)人有德,花也有德。古诗文中赞颂花的品德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写出连续的两句)。乡村景色常常入诗入词。请写出描写乡村景色的诗(词)句:________,_______。(写出连续的两句)。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在他年岁已高时,尽管闲居乡下,却仍然盼望着为国尽力,他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里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大学(节选)》表明“明明德”先决条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有之以为利, _______________。(《<老子>四章》)
(3)自见者不明, _______________,自伐者无功,_______________。(《<老子>四章》)
(4)在《论语》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一夫当关,_____。(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_。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____,____。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___,___,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③《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君易的《琵琶行》中写音乐短暂停歇以后突然发出激越声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子》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 , ______”;孟子在《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说:“得志与民由之,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周瑜风度潇洒、指挥若定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蚕麦①二首(其一)
苏辙
疏慵自分人嫌我,贫病可怜天养人。
蚕眠已报冬裘具,麦熟旋供汤饼新。
撷桑晓出露濡足,拾穗暮归尘满身。
家家辛苦大作社②,典我千钱追四邻。
注:①苏辙晚年因政见与当政者不和被免官赋闲在家,还曾一度被褫夺俸禄。一家老小主要靠种地为生。此诗即写于这一时期。②社:此处指秋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的八月,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祀土地神报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清淡如话,既无华丽辞藻、难解词句,又能对仗灵活、格律工细,可谓炉火纯青。
B.首联说因为自己的懒散招致别人的嫌弃,好在老天有眼还肯着顾我这贫病之人。
C.颔联写蚕吐丝作茧冬裘已备,麦子成熟新汤饼可供食用,表达了衣食无忧的富足安乐.
D.颈联写农人早出采桑,露水湿足;捡拾麦穗,日暮方归。表现丰收的来之不易。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11、(题文)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1),犹掇(2)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3);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4)株拘(5);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注释:(1)承蜩:用竿粘知了;(2)掇:拾取,用手去拿。(3)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为四分之一两,一铢为二十四分之一两。借此指次数少。(4)橛(jué):木桩,象木桩那样竖立着。用为动词。(5)株拘:带枯枝的树墩。
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佝偻丈人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也体现了匠人之心,从文中可看出“工匠精神”的内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 按要求作文。
一对西班牙父子因一些事情关系变得紧张,男孩离家出走,父亲心急如焚,遍寻不着后,在马德里的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儿子名叫帕科,在西班牙这是个常见的名字。寻人启事上写着:“亲爱的帕科,爸爸明天在马德里日报社门前等你,一切既往不咎。我爱你。”
隔天中午,报社门前来了800多个“帕科”,等待宽恕。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