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衡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诗词中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红军长征

    B.南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渡江战役

  • 2、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等早期著作中以“托古改制”的手法提出了向西方学习、行君主立宪的主张。而根据内廷档案《故宫藏光绪二十四年内府抄本〈杰士上书汇录〉》的记载,戊戌年康有为上呈给光绪的两本变法参考《俄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考》,非但不主张限制君权,反而鼓励光绪师法俄日,大张君权。由此可以得出(       

    A.原始档案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B.历史研究需对多项史料进行对比互证

    C.综合多种历史记录即可了解客观史实

    D.通过文献研究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 3、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在一些历史通俗演义小说中,孔子也被塑造为一个既食人间烟火又顾及眼前利益,同时讲究灵活变通的人物形象。这一现象(       

    A.体现了民众开始关注现实

    B.说明孔子形象灵活多变

    C.迎合市井民众的审美需求

    D.使儒家学说进一步完善

  • 4、唐朝门下省的职能为“凡百官奏钞(文书),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由此可知,门下省的设置

    A.导致皇权受到了威胁

    B.形成了民主决策机制

    C.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D.抑制了门阀士族发展

  • 5、下表是某学者对1892-1913年中国的棉纺、毛纺、缫丝、水电、面粉、水泥等10个主要行业的产业资本家来源所作的统计。据此可推知(     

    来源

    买办

    商人

    官僚、地主

    占比

    23.8%

    16.4%

    59.8%

    A.清末中国政治变革艰难

    B.工业结构渐趋合理

    C.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改善

    D.列强资本输出加剧

  • 6、某诗人读近代一战争史事感怀而作:“黄海炮声烈,长惊来者心。英雄功永在,弱主过何深。质脆瓯方破,堤决地必湮。中华入盛世,还要戒胡孙。”该战争为(     

    A.三元里抗英

    B.中法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鸦片战争

  • 7、下表是南京国民政府某一时期洋面粉进口数量及增减比例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年份

    数量(关担)

    增减比例(%)

    (1928年为100%)

    1928

    5984903

    100

    1931

    4889275

    82

    1934

    985367

    16

    1936

    512852

    9

    A.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B.民族面粉工业的竞争力提高

    C.外资企业失去了发展优势

    D.官僚资本膨胀势头得到遏制

  • 8、宋朝时,大批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不再关心祖先声望。社会上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科举制快速发展

    B.门第观念淡化

    C.等级差别的消失

    D.婚姻择偶自由

  • 9、下图为山东兰陵(原苍山县)城前村元嘉元年(151年)墓画像上的“胡使弩”拓片。由此推断,这一拓片(     

    A.体现了中西方的经济交流频繁

    B.展现了汉武帝开疆拓土的场景

    C.见证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印证了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功能

  • 10、在《清世宗实录》中有载,雍正十年以前谕旨的发布途径,多为“谕内阁”及“谕议政王大臣、谕大学士等”。雍正十年以后则常“谕办理军机大臣等”,不少于“谕内阁”的次数。这一变化表明

    A.军机处地位上升

    B.清廷内部矛盾尖锐

    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皇帝决策更好执行

  • 11、吕思勉这样评价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先秦时代的学术,是注重于矫正社会的病态的,所谓‘拨乱世,反之正’,实不仅儒家,而为各家通有的思想。”据此可知,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个人身心健康

    B.人与自然和谐

    C.社会秩序重建

    D.人生价值实现

  • 12、1873年,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经由华蘅芳等人翻译介绍到中国,受到中国进步人士的欢迎。赖尔在其理论中批判了作为主流学说的“灾变论”对地质进化的解释,认为它忽视了事物量的变化和渐进过程,把“超自然力”看成是引起灾变的原因。由此可知,赖尔的地质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A.适应了中国社会变革

    B.得到了民众普遍认可

    C.动摇了传统主流思想

    D.开启了西学东渐序幕

  • 13、考古人员发现,大汶口遗址随葬品数量各不相同,其中21座墓有猪头1头、10座墓有猪头2头、6座墓有猪头3头、2座墓有猪头4头、3座墓有猪头5头、1座墓有猪头14头。据此可以推断,大汶口文化(       

    A.畜牧业发达

    B.早期国家形成

    C.私有制出现

    D.神权色彩浓厚

  • 14、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辛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他们的共同贡献是(       

    A.维护了国家统一

    B.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C.推动了民族融合

    D.阻碍了海外贸易发展

  • 15、秦代妇女从事的行业很广泛,她们不仅从事农业生产,还可以从事纺织业、矿业等商业活动,某些经营有方的妇女甚至得到了秦始皇的褒奖。由此可知,秦代(     

    A.重视发展社会经济

    B.男女地位实现平等

    C.社会矛盾趋于缓和

    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 16、据统计,《元曲选外编》出现的162种元杂剧中,有大量少数民族语言,这些语言以汉字直接记录少数民族语言发音的形式出现,如女真语阿马(父亲)、阿者(母亲),契丹语曳刺(军士或衙役),蒙古语巴都儿(英雄),等等。 由此可知,元杂剧(     

    A.促进了民族文化交融

    B.标志着戏曲艺术的成熟

    C.推动了儒学思想传播

    D.反映了市民文化的兴起

  • 17、在先秦时期,“中国”一词用于指称周朝的施政范围及春秋战国时期诸夏各政权,用于区分不同的人群以及华夏政权。春秋时期,秦、楚不在“中国”之内,而战国时期,秦、楚、吴、越则逐渐被囊括在“中国”的范畴中。这种现象说明先秦时期(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

    B.中央集权体制已经确立

    C.已出现民族交融和华夏认同

    D.华夷观念开始受到冲击

  • 18、唐朝前期,进士科选才多注重考生文章或诗赋的文辞是否俊美华丽;天宝年间,进士科中官吏的选拔则更加注重实际能力。这体现了(       

    A.选官方式发生变化

    B.科举制运行有失稳定

    C.社会公平难以保证

    D.国家治理的现实需要

  • 19、据《后汉书》记载,公元166年,两个彼此称呼对方为“大秦”但并未自称“大秦”的国家有了第一次外交接触。这两个国家处于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一条蜿蜒在它们之间的、横跨数个文明带和气候带的“道路”将它们间接连接起来,这条“道路”是(     

    A.罗马大道

    B.丝绸之路

    C.波斯御道

    D.中国驰道

  • 20、根据如图所示信息,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1946年6月国共两党的军事力量相当

    B.反映出解放战争期间国共军力此消彼长

    C.1948年内国共双方军力尚未发生逆转

    D.1949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被推翻

  • 21、如表是新石器时期我国部分文化遗存及其主要成就。由此可知(     

    新石器文化

    区域

    主要成就

    大汶口文化

    黄河下游地区

    红陶;白陶;快轮制陶技术

    龙山文化

    黄河下游地区

    黑陶;玉器;祭坛神庙

    河姆渡文化

    长江下游地区

    水稻;养蚕缫丝技术

    良渚文化

    长江下游地区

    玉器;祭坛神庙

    仰韶文化

    黄河中游地区

    彩陶;粟

    A.自然环境决定文明发展程度

    B.新石器文化发展渐趋一致

    C.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中心

    D.史前文明具有多元性特点

  • 22、在东汉,田庄的剥削者和劳动者每每是聚族而居,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豪强地主贫困的宗族亲戚,大多成为地主田庄中的劳动者。田庄的主要劳动者还有宾客、徒附和奴隶,对豪强地主有极强的依附性。在农闲时操练军事,平时为地主豪强看家护院,巡守警卫,战时则随豪强地主出征打仗。据此可知,东汉田庄(     

    A.推动了商业发展

    B.威胁了中央集权

    C.限制了商业发展

    D.加强了中央集权

  • 23、新文化运动后,胡适曾说:当日之所以“批评孔孟,弹劾程朱,反对孔教,否认上帝,为的是要打倒一尊的门户,解放中国的思想,提倡怀疑的态度和批评的精神而已”。其说明,新文化文化运动意在(     

    A.集中批判儒家思想

    B.启发民众理性自觉

    C.宣扬传统伦理道德

    D.彻底摧毁传统文化

  • 24、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指出所谓“好人政府”、“联省自治”等都是不现实的空想,惟一的办法是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军阀统治,建立民主政治。这一认识(     

    A.符合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实际

    B.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C.肯定了工人阶级的主力军地位

    D.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意义:有利于推动中国________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 26、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高峰,面向________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 27、过程

    (1)________: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________等在广西桂平________村发动起义,建号________。不久,洪秀全称________

    (2)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南京为________,定都于此。

    (3)军事全盛:太平军________、西征,占领湖北、________、安徽许多地方,军事上达到________,但领导集团日渐腐败。

    (4)________: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________、韦昌辉被杀,________出走,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是________的转折点。

    (5)后期防御:洪仁玕、________、李秀成进入最高领导层,先后取得________、三河大捷,但在________战役中败于湘军。

    (6)天京陷落:1864年,在湘军、________和外国人带领的________进攻下,太平军节节败退,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 28、中共七大

    (1)背景:为了总结中国抗战经验,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

    (2)召开:1945年4—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隆重举行。

    (3)内容

    ①毛泽东在会上作《________》的政治报告

    ②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③确立_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并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4)意义: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 29、“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___________

     

  • 30、(1)北宋东京和南宋________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2)元朝恢复________的旧称杭州,被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3)元________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 31、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2、1946年11至12月,在内战声中,国民党包办的“_______”在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主同盟坚决反对,拒绝出席。出席大会的国民党代表占85%,此外是依附于国民党的青年党、民主社会党和若干“社会贤达”。

  • 33、东北易帜:________年张学良改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 34、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朝廷在科举考试中采取________制度。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武昌起义的有利时机是什么?

  • 36、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中国的有识之士继续为反对封建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而奋斗,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概述他们所作的努力,以及这些努力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的重大影响。

  • 37、鸦片战争前,世界形势和中国的社会状况?

  • 38、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成就有何具体的意义?

  • 39、秦始皇有“暴君”之称,而明朝人李贽则认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秦始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