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快手直播”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有人说“低俗”,有人说这代表了时代的选择,有人认为……各种说法不一而足。
②当年他独闯关东,筚路蓝缕,硬是凭借着过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创下这份家业的。
③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④捐资助学有他,义务献血有他,揭露街头诈骗有他……同事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从善如流、乐于助人的好青年。
⑤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⑥今天班会上,班主任让他介绍自己助人为乐的事迹,他竟然出言无状,脸憋得通红,只说了一句话:“这是我应该做的。”
A. ①②③ B. ②④⑥ C. ①②⑤ D. ③④⑥
2、下列各项语句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勃字子安,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所写《滕王阁序》脍炙人口,成为千古绝唱,历来被人称道。
B.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以“五柳先生”称之。
C.《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后人以“内篇”“外篇”“杂篇”分之。
D.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为《出师表》,孝则《陈情表》相提并论。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开始创作至今,我大约有五百首的歌词作品,所谓中国风的歌曲大概只占总创作量的六分之一。但大家对我所创作的歌词作品印象最深刻,或者说最容易引起讨论的,也恰恰是这些“中国风”创作。
大家关注这六分之一的中国风作品,或许是因为这些作品调性很“中国”,带有浓郁的文化识别度,而这种文化识别度使之与其它流行音乐区隔开来,形成我个人的风格。
首先,我们应该先论述什么是文化。文化是指某一个特定族群在一个自然的地理环境下世代共同生活所累积出来一个相同的价值观、生活习惯以及族群归属感跟信仰的认同。文化表现出来的形式为语言、文字、饮食、服装、节庆、建筑、信仰、艺术等等,而艺术又细分为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和第八艺术电影。简单来说,一个民族其社会共同价值观的总和,被称为文化。譬如,《烟花易冷》中有三“等”:容我再等,历史转身;等酒香醇;等你弹一曲古筝。而《青花瓷》中有三“惹”: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这里的三“等”、三“惹”,用的就是修辞学里的排比。这样的歌词文字一经翻译,里面的词性转换,与拟人化、排比句所营造出的词意美感将会尽失。一言蔽之,文化就是翻译间流失的东西。
那什么又是文化识别度呢?面临某一个具备文化符号属性的事物,不需要特别的文字和言语解释,以一般人的生活经验就可以判断出这是什么文化属性的东西,就叫识别度。以建筑为例,建筑是城市的文化名片,无论是烟雨江南的徽派建筑、闽南式建筑、山西的平遥古城,还是日本的天守阁、哥德式教堂、德国新天鹅堡……这些都具有文化辨识度。每个民族、地区都有自己的美学和文化土壤,这是多元文化的意义。文字可以说是文明的开始,承载着知识的传递与族群间沟通的任务。相较于其他的文字系统,汉字具有独具一格的文化识别度,超越了时间、地域与方言。一块两千年前的石碑在中国出土,中学生就看得懂,全世界几乎只有汉字有这个魅力。汉字千古不移的存在,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互联网时代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其无远弗届,不须特定地点,不须超大的空间,同步及时的传播特性,使其成为当下这个时空背景,推广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选择。以往的传统文化推广,可能是一个书法展览、一场古琴演出,或者一出京剧表演,这些都只是点的效应。但互联网具有穿透性的整个面的优势,这一点没有任何载体可以比肩或取代。
但同时,一个好的平台,如果只是发表的管道畅通,并不意味着其会有好的传播效果。所以,以何种形式包装与行销传统文化,是当下的最大课题。多年前,我曾受邀到北京故宫讲座,主办方给我的题目是:如何让年轻人亲近传统文化。这个议题预设了年轻人不亲近传统文化。那么他们亲近什么呢?他们亲近通俗文化。电视、电影、戏剧、小说、游戏以及流行音乐,都是所谓的通俗文化。换言之,如果想让传统文化获得通俗且受众层面广泛的影响力,就可以用通俗的方法去推广。譬如,我在筹备一部以书法为戏剧元素的网络剧,籍由通俗的戏剧张力与贴近现实生活的人物故事,带出传统书法的文化内涵与质感,用戏剧的手法让大家认同书法,并从戏剧中重新发现书法的美,重新认识这人类文明史上独一无二、最具文化识别度的汉字书法艺术,为这千古不移的书写形式而感到自豪。因此,让传统文化用通俗的方法获得通俗的影响力,这应是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重获新生的途径。
(摘编方文山《互联网时代,该如何推广传统文化》)
【1】下列对“文化识别度”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需要特别的文字和言语解释,以普通人的生活经验就可以判断出某些具有文化符号属性的事物之间的文化差异,这就是文化识别度。
B. 为了达到文化辨识,每个民族、地区都应该有自己的美学和文化土壤,这就是多元文化的意义。
C. 无论是山西的平遥古城、日本的天守阁、德国新天鹅堡,还是京剧、古琴,都有很高文化辨识度。
D. 方文山的“中国风”创作很具文化识别度,是因为它与其他流行音乐相比,有着明显的调性差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证明文化就是翻译间流失的东西,举例《烟花易冷》中的三“等”、《青花瓷》中的三“惹”,这些歌词文字一经翻译,词意美感将会尽失。
B. 文章先谈了文化的内涵,进一步谈及文化识别度,都运用了举例论证,深入浅出地向读者解释了这两个概念。
C. 通过分析以往的传统文化推广方式的局限,作者强调了互联网在推广传统文化上具有打破时空限制的、无可取代的优越性。
D. 本文的核心论题是探讨如何让年轻人亲近传统文化,作者认为,首先要利用优越的传播平台,其次是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包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方文山的“中国风”作品虽然不多,却能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足以从一个侧面说明用通俗的方法去推广传统文化是可行的。
B. 一块两千年前的石碑在中国出土,中学生就看得懂,是因为汉字具有惊人的超越时空的魅力,这一点是其他文字难以比肩的。
C. 汉字书法具有很高的文化辨识度,如果能用戏剧的形式进行包装,然后再用网络的方式加以推广,它就能重获新生。
D. 年轻人亲近电视、电影、戏剧、小说、游戏以及流行音乐这些所谓的通俗文化,其实也是传统文化推广的契机。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诗人表明自己因德行美好而遭小人诽谤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5、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的服饰用反衬手法写出其孤独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中描写抒情主人公独立小桥,冷风吹衣,在疏林弯月的背景中营造出一种凄清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璟《浣溪沙》中描写秋季荷花凋零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中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人好在诗句中用数字,晏殊《破阵子》中巧用数字描写寂静景色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6)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中描写了女主人公居室幽深空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张先《天仙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动静结合和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水鸟栖息、花枝摆动的情景。
(8)《八声甘州》中化用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一词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9)苏轼的《江城子》中和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有相同况味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表达了作者不苟合于世、宁愿独抱寂寞的高洁心态。
(11)苏轼《水龙吟》中化用金昌绪《闺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一诗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2)晏几道《临江仙》中,借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晏幾道《鹧鸪天》中和杜甫的“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异曲同工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秦观《踏莎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渲染了自己独居驿馆的凄清冷漠。
(15)周邦彦《苏幕遮》中描写荷塘一片新晴之景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李清照《醉花阴》中以极为细腻的体肤触感来表现秋夜特征,含蓄地说明自己的辗转难寐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岳飞《满江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表现出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
(18)岳飞的《满江红》中,表现了蔑视功名,披星戴月,征战南北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
(19)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色;姜夔的《扬州慢》却用“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一派冷清趁机的景象。
(20)《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极目远眺所见山之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用______________ 一句写车水马龙、人潮拥挤的观灯盛况。
(22)诗词中有很多把抽象的愁情写的具体可感的诗句,比如欧阳修《踏莎行》中__________;秦观《踏莎行》中的________;贺铸《横塘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卑鄙”一词相呼应的句子是:___,___。
(2)《三峡》中描写泉水瀑布的句子是:___,___。
(3)《岳阳楼记》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作者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处境,也蕴含着要与命运进行抗争的精神。
(2)《琵琶行》中表现诗人听到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产生共鸣的诗句是:“_____,______!”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
(4)李白在《蜀道难》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有奇险的风光。诗人用“____,___”两句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5)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两句以浪漫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沙漠奇寒、彤云密布的景象。
(6)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两句,既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又写出了守军威武雄壮的气势。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表明自己内心愤懑已郁积到极点,心有怒气却不敢言说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两句借用典故表达了自己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而李密在《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通过同样的方式表明了自己报效君王的忠贞之情。
(3)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两种景致,突出了西湖四季如画的美景。
9、按要求默写。
(1)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白云一片去悠悠,___________”,出自唐朝___________(人名)的《春江花月夜》。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提出“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___”,与之类似,贾谊在《过秦论》指出秦朝迅速败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望
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①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②,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注] 明代弘治年间,鞑靼屡扰,西北边境多有战事。李梦阳前线犒军,有感而发。①弢:装箭的袋子。②飞挽:快速运送粮草的船只。
【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了诗人登临眺望的地点和时节。水绕边墙,秋雁南飞,扣题的同时也使诗的境界愈见空阔、苍凉。
B.颈联描写了尘土飞扬的黄河渡口和冷月高挂的战场,战前准备的繁忙和战场的冷寂对比,预示着战争即将来临。
C.尾联直抒胸臆,着重表达了对唐代平定安史之乱、大破吐蕃的朔方节度使、封为汾阳郡王的郭子仪的敬仰之情。
D.全诗紧扣诗题“秋望”二字落笔。诗中之景,无不是“望”中所见,无不透出凄清肃杀的秋的气息。
【2】本诗是一首边塞诗,作品中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边塞诗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蒋俨,常州义兴人。贞观中,为右屯卫兵曹参军。太宗将征辽东,募使高丽者,众皆畏惮。俨谓人曰:"主上雄略,华夷畏威,高丽小蕃,岂敢图其使者。纵其凌虐,亦是吾死所也。"遂出请行。及至高丽,为莫离支所囚,置于窟室中,胁以兵刃,终不屈挠。会高丽败,乃得归。太宗奇之,拜朝散大夫。再迁幽州司马。以善政为巡察使刘祥道所荐,擢为会州刺史。再迁殿中少监,数陈时政病利,高宗每优纳之。再转蒲州刺史。蒲州户口殷剧,前后刺史,多不称职。俨下车未几,令行禁止,称为良牧。
永淳元年,拜太仆卿;以父名卿,固辞,乃除太子右卫副率。时征隐士田游岩为太子洗马,在宫竟无匡辅。俨乃贻书以责之曰:"足下负巢、由之峻节,傲唐、虞之圣主。养烟霞之逸气,守林壑之遁情,有年载矣!故能声出区宇,名流海内。主上屈万乘之重,申三顾之荣,遇子以商山之客,待子以不臣之礼。将以辅导储贰,渐染芝兰耳。皇太子春秋鼎盛,圣道未周,拾遗补阙,臣子恒务。仆以不才,犹参廷谍,诚以素非德望,位班卒伍,言以人废,不蒙采掇。足下受调护之寄,是可言之秋;唯唯而无一谈,悠悠以卒年岁。向使不飡周粟,仆何敢言!禄及亲矣,将何酬塞?想为不达,谨书起予。"游岩竟不能答。
俨寻检校太常卿文明中封义兴县子历右卫大将军太子詹事以年老致仕垂拱三年卒于家年七十八文集五卷。中宗立,以旧恩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俨寻检校太常卿/文明中/封义兴县/子历右卫大将军/太子詹事/以年老致仕/垂拱三年/卒于家/年七十八
B.俨寻检校太常卿/文明中/封义兴县子/历右卫大将军/太子詹事/以年老致仕/垂拱三年卒于家/年七十八
C.俨寻检校太常卿/文明中/封义兴县子/历右卫大将军太子詹事/以年老致仕/垂拱三年/卒于家/年七十八
D.俨寻检校太常卿/文明中/封义兴县子/历右卫大将军/太子詹事/以年老/致仕/垂拱三年卒于家/年七十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丽,原称高句丽,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存在的一个政权。
B.刺史,古代官名,“刺”为检核问事,“史”为“御史”。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C.储贰,即太子,又可称为储副、储嗣、储君。我国古代社会的承袭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立嫡立长”。
D.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水利等职事,部门长官为礼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蒋俨忠心耿耿,不畏惧凶险。当太宗想挑选出使高丽的使者而众人不敢前去时,他敢于承担起这个使命并威武不屈。
B.蒋俨能力出众,为政有名声。担任蒲州刺史时,面对前任刺史不尽力、尽责解决的问题,其上任不久就处理好了。
C.蒋俨刚正不阿,直言他人过失。其担任会州刺史时,多次陈述意见,高宗都采纳了。田游岩辅佐太子时不发一言,蒋俨写信责问。
D.蒋俨勤勉努力,不断得以升迁。太宗和高宗时,其一直为国精忠效力,不计个人得失,先后担任过朝散大夫、蒲州刺史等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至高丽,为莫离支所囚,置于窟室中,胁以兵刃,终不屈挠。
(2)皇太子春秋鼎盛,圣道未周,拾遗补阙,臣子恒务。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虎年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火爆出圈,青绿的色彩、生动的舞姿和美丽的意象,展现出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空灵缥缈、亦近亦远的舞蹈意境,将北宋画家王希孟的真情与《千里江山图》的壮丽演绎得生动入心,把中国古典舞蹈之美、文化之美推向到了极致。
材料二:
3月中旬,吉利品牌CMA高端系列:中国星宣布与《只此青绿》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将在汽车设计、周边开发、体验互动等方面展开全民共创,通过科技与文化交融、现代与传统碰撞的创新形式,打造集科技、文化、趣味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材料三:
4月7日,国内舞蹈诗剧最强IP“只此青绿”和文化积淀深厚的黄酒古越龙山“只此青玉”两大品牌强强联手,共同推出“只此青绿只此青玉”联名款,即日起正式登陆德国。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整体把握材料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