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吐鲁番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垣墙庭  周:围绕 诸父异爨  迨:等到

    仆不相师 望:怨恨、抱怨 阙然久不  报:答

    B.变矣  再:再次  二世  乳:喂养

    定计于也  鲜:态度鲜明 其成败兴坏之纪  稽:考察

    C.母立于兹  而:你 吾家读书久不  效:奏效

    是以就极刑而无色  愠:恼怒 宁得自深藏于岩穴邪  引:引退

    D.吾妻来 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其稍异于前  制:规制、格局

    其狂惑  通:抒发 枉用相 存:问候、探望

  •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书信是写给特定关系之人的一种应用文,不同时代有不同格式。好的书信最重要的是真诚。

    B. 解读外国诗歌,要了解隐喻。隐喻就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如里尔克《豹》通过人与“豹”的“同一化”反映了“豹”同时也是诗人自已“被监禁”的感觉。

    C. 莎士比亚是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哈姆雷特》《奥塞罗》《李尔王》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被公认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D. 外国诗歌、诗体流派众多。其中重要的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各种现代主义。

  • 3、下列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民生之多艰

    A.便此月内

    B.伏清白以直兮

    C.天下

    D.渐愁煎迫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热”持续升温,截止到目前,共有67个国家和地区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B.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中国科技论文32.42万篇,论文总数仅次于美国。

    C.已经87岁高龄的袁隆平仍然带领他的团队不断开拓水稻研究的新领域,给科研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D.通过超前教学“提前教、超纲教”等手段,使学生的成绩在短期内快速提高,却违背了教育规律,也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 5、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鉴赏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寄寓了作者对国事的感慨和忧虑。

    B.“可堪回首”一句一语千钧,不但使后两句的画面具有了深刻的政治内容,而且也表达出了作者忧时伤世的强烈感情。

    C.词的结尾处,作者以廉颇自况,既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又表现了作者有心杀敌报国,却又力不从心的苦闷心情。

    D.全词用典虽多,却都关心时事,十分贴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金胡杨背后的阿梦

    伊人轻舞

    ①我知道,自己根本没有资格写意胡杨,因为从来就没有去过西部。我写不出它与众不同的奇异,感受不到它纵横沙漠的无限风光。认识胡杨,大都是通过别人的文章,还有就是搜索“度娘”。但是,自从认识了阿梦,无意中她指给我一条清晰的方向。我的心顿时萌生出,对新疆的各种热爱与向往,这更让我对大漠中的胡杨,产生了想进一步了解的渴望……

    ②我是通过阿梦上传的本人照片,知道阿梦个子不高,微胖。圆圆的脸,适中的眉毛,秀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幅细边眼镜。嘴唇的左上方,有一颗不大的痦子,微笑的嘴角,还显露出一排雪白整齐的牙齿……怎么看怎么都象是一位知性的女士,完全不是她口中的“女汉纸”。她的个性签名,同她的人一样,个性突出特点鲜明:“要穷、穷得象茶,苦中一缕清香。要做、做得象兰,高挂一脸秋霜。”这短小精悍的话语,已深深地镌刻在我心中。

    ③在陆陆续续的闲聊中,可以感觉到,阿梦的内心无比自信与“骄傲”。她常地对我们说:“我就是个女汉纸,一个人管理几十亩枣园。”阿梦和爱人一起,于1990年正式落户在距离阿克苏县城一百五十二公里外的一个“开垦”兵团。团部(阿梦管兵团叫团部)现居住一万多人,大都是和阿梦一样招工过去的。他们一起在阿克苏、那片广袤的土地上,各自承包了兵团开垦的几十亩土地,种过棉花,也种过水稻,最近几年种的是新疆最有名的“灰枣”。因此,网友调侃阿梦是“土豪”,或者直呼其“地主”。面对网友的戏谑,阿梦从来都是云淡风轻地说:“是土,但不豪。”阿梦是典型的川妹子,非常喜欢吃辣,还特别喜欢唱歌,那带点川味的歌,时常在“群里”回荡……

    ④每次和阿梦聊天,气氛足够热闹。有一天早晨,她告诉大家说:“一会儿有事要去做,回聊。”网友就问:“去做什么?”阿梦意外的说:“去植树。”大家七嘴八舌地又问:“这样的季节,植树成活率高吗?”阿梦说:“没问题,因为我们植的是胡杨。”网友问:“有报酬吗?”阿梦答:“我们都是义务植树,每年都是这样。”不知怎的,看到屏幕上这了了的几个字,心莫名地刺痛了几下,眼眶突然情不自禁地湿润了。义务,很“生疏”的字眼,多久没有亲耳听到这个词了?阿梦还告诉我:“他们女工五十周岁才能退休,退休前每年都要上缴一部分土地使用税、水费以及三险一金等,这些费用加在一起,她们家每年要缴纳五万元左右。”就算是这样的苛刻条件,植树却是义务的。面对这样一群渴饮天山雪水,风来满面黄沙,吃苦耐劳的人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懂得感恩和知足呢?

    ⑤我从阿梦上传的图片里“四下张望”,不仅看见了金色胡杨,还一眼看到那空旷的、一望无际的“荒漠”,以及阿梦家望不到边的枣园,虽然现在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但从阿梦喜悦的声音里,完全能够想象出曾经的葱郁茂盛,果实累累的繁荣景象。地上晾晒的那些紫红色灰枣,我觉得每一颗枣,阿梦都会象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一路精心呵护期盼它们茁壮成长。因为“灰枣”的丰收与销售,是阿梦对明年投入与支出的全部希望。阿梦现在生活的地方,会有许许多多人类似阿梦这样的人,满怀热情,经营着自家的希望。他们和胡杨一样,共同守望头顶上那片迷人的瓦蓝。于是就在阿梦上传金胡杨那天,我冲动地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看到阿梦上传的金胡杨的大气,越发敬佩自然带给人类的是没有掺杂任何虚伪的魅力。胡杨的“三不”神奇,(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见证了许多我们未曾涉足的历史痕迹。

    ⑥世间的植物千千万,人们似乎数都数不清,更别提记住它们的“姓名”。可唯独“你”,拥有三千年的传说,一亿年的历史,以及喜光、耐旱、排碱、抗风沙等坚韧的个性,才让世世代代的人们,铭记了这个冠有“荒漠英雄”之名的胡杨。而那些站在胡杨背后的广大劳动者,也同胡杨的精神一样,可嘉、可歌、可敬、可提倡……看到这些屹立千年不倒的胡杨,你怎么能说,这不是无数个像阿梦一样善良的西部人,内心所具有的内地人无法比拟的骄傲。

    (节选自《散文网》,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文章开头说自己没资格写胡杨树,是为了引出文章的主人公阿梦,同时有制造悬念、引起下文的作用。

    B. 文章第二、三自然段中,作者通过对所见所闻的描写突出了阿梦这位个性鲜明的知性女士形象。

    C. 文中第四段写道阿梦义务植树时,作者的心莫名地刺痛了几下,这表明作者同情阿梦的遭遇。

    D. 文章最后一段写到胡杨时,突然改用第二人称表达,是为了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胡杨的深情赞美。

    E. 文章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赞美胡杨表达对具有胡杨精神的阿梦和众多新疆开垦兵团人的赞美。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阿梦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3请结合全文,并适当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荒漠英雄”含义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瞰的角度动态地写出大好秋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水草轻盈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阐明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写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句子是:“_____。”

    (2)《琵琶行》“_______。”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3)《劝学》中,“___________。”是说人只有经过广泛地学习,每天不断反思,才能成为一个有智慧、无过失的人。

    (4)当我们见到某处名胜风光不再时,往往会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两句来形容。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写婚姻状况来衬托周瑜年轻有为、风采突出的句子是“_______。”

    (6)在《师说》中将“爱其子从师而教之”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名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

    (7)李煜的《虞美人》中,用设问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作为亡国之君的诸多愁绪的诗句是“_______。”

    (8)杜甫在《登高》中抒发了长年漂泊他乡的悲伤,即“___”,想要借酒消愁,却无奈“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__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_________。 (《诗经·小雅·采薇》)

    (2)__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________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3)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陶潜《归园田居·其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4)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_____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诗人提醒人们因为蜀道地形险要,若被恶人控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要警惕战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夔州峡口秋江景物特点,映衬诗人心绪起伏、波澜跌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琵琶行》中,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道出既表现全诗主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商隐《锦瑟》中,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请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3)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__。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6)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红蕉

    柳宗元

    晚英值穷节,绿润含朱光。

    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

    远物世所重,旅人心独伤。

    回晖②眺林际,槭槭③无遗芳④。

    (注)①此诗是作者被贬至永州任司马时所作。②回晖:夕照。③槭槭:拟声词,落叶声。④遗芳:指寒冬季节百花凋谢后遗留下来的香花芳草,如菊花、梅花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描写了红蕉的外表,着重突出其冬末开放、鲜润艳丽的特点。

    B.颈联对比反衬,以“远物”为世所重,突出自己被贬永州的身世之感。

    C.颔联状写红蕉正午太阳般的颜色、窈窕可人的身姿及凌霜开放的品性。

    D.本诗借物以抒怀,寄寓深切,语言简淡高古,读来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2】这首诗的尾联有怎样的含意?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鸿门宴》片段,完成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鸿门宴》节选)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留侯张良。善:与...交好

    B. 去不义,不可不语。亡:逃跑

    C. 吏民,封府库。籍:户籍

    D.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德也。倍:背弃

    2下列各句对文段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良曾对自己有救命之恩,因此项伯在得知项军即将攻打刘军时特来劝张良先逃亡。

    B. 在接见项伯前,刘邦特意先向张良详细了解他俩的旧交情,这足见刘邦行事之谨慎。

    C. 张良救主有功,刘邦感激不尽,亲切地称呼对方为兄长,给他敬酒,并结为亲家。

    D. 项羽妇人之仁,改变主意答应不再攻打刘军,这为后来自己被刘邦所灭埋下了伏笔。

    3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滴眼泪微不足道,但一滴眼泪中的人性的光辉却光芒四射。

    一滴眼泪折射出了人性的善与恶,折射出了人性的美与丑,更折射出了人性的真与假。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