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中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在十字路口,交通协管员一把拉住那个要闯红灯的人:“你色盲啊?连红绿灯都分不清啊!”
B.赵明不小心弄坏了李强的新书,李强对他说:“你简直就是一只老鼠,啃书真给力哇!”
C.为倡导节约新风,食堂贴出标语“一饭一蔬,来之不易;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D.黄老板的女儿在绘画比赛里获了奖,他逢人就说:“令爱真不赖,为咱长了脸!”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抒情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B.“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中的“鸡鸣”是古代时辰的名称。
C.“何乃太区区”和“感君区区怀”中的“区区”二字意义不同,前者为“愚拙”之意,后者应理解为“情意真挚”。
D.“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中,“便利”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
3、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您”。在古汉语中,用作第二人称的敬称代词主要有“子”“君”“敝”“阁下”“卿”“殿下”“足下”等。
B.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C.“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省城举行一次的选拔人才的考试。
D.“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地区。
4、关于下面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A.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B.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C.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D.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20万秦军降卒一夜之间被项羽的军队坑杀殆尽。关中父老闻之,切齿拊心,泪如雨下。
②学校即将举行学生会主席改选,段芝泉成绩优秀,人缘也好,广有羽翼,所以,这次学生会主席的位置非他莫属。
③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任何时候都不能气馁;也不应轻易满足于自己的成绩,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④王力、关锋、戚本禹的诈伪终于图穷匕见,遭到了周总理的批评和毛主席的抛弃。
⑤五坡岭兵败被俘后,文天祥被押至崖山劝降,面对祖国破碎飘零的江山,面对兵困南洋一隅的绝境,信国公慷慨陈词,长歌当哭的《过零丁洋》,表现了舍生取义之崇高,然而也成了大宋最后的绝唱。
⑥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A. ①③⑤ B. ③⑤⑥ C. ②③⑥ D. ①④⑤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会治病的疯嫂
陈力娇
女儿得了一种怪病,任谁都治不好,永井武清两口子急得直哭。他们来满洲已经五年了,大女儿死于天花,现在就这一个宝贝了,又得了开拓团①医生吉田都治不好的病。他们死的心都有了。
长工李五山来给他们家送柴草。见他们的女儿病成这样,随时都有死的危险。而吉田还在不明就里地给用凉药,就趁吉田去给别人看病,对孩子的妈说,你的孩子是起啥了,越用凉药越严重,前屯的刘嫂会挑,手到病除,你快把孩子送她那里吧,晚了会出人命的。
永井天丽和永井武清商量过后,由李五山陪着,抱着孩子去了小南屯。小南屯二十几户人家,他们顺利地找到了刘嫂。刘嫂三十多岁,瘦脸亮眼,头发早早就白了,一看孩子的脸烧得像小火炉,不住抽搐,手脚冰凉,就忙着找针找火罐,并焦急地对永井天丽说,孩子快完了,你们要是同意,我就死马当活马医了,治好了我不邀功,治死了你们别怪我,但是你们要是这样挺着,这孩子超不过今晚肯定断气。
李五山怕永井天丽不同意,就对永井武清说,女人心软,这事得男人拿主意,孩子再不能耽误了。武清点点头,刘嫂就让李五山把永井天丽领到屋外,等候消息。
两个人来到院子里,天丽担心地问五山,她一个农村妇女,没有任何医疗许可,会不会把孩子治死呀?天丽已经急糊涂了,说话一点不见先前的儒雅。李五山理解天丽的心境,不去在意,给她讲解要领:这病是地方病,叫“攻心蕃”,不能用洋办法治,会把人治死的,附近只有刘嫂会治,也只有像她这么治才能活命,你就放心吧。
事已至此,永井天丽也没别的办法,不得已寄希望于刘嫂了,她低声叨咕,若能把孩子治好,要多大报酬我都给,哪怕是房子,哪怕是地。
李五山不语,天丽反问他,你不信?
李五山沉吟半天,最后说,刘嫂家也有孩子,只是,没救过来。
天丽问,怎么会没救过来,你不是说她会治病吗?你不是说别人治不好的病她都能治好吗?
李五山这才说,刘嫂的孩子不是“攻心蕃”,是你们开拓团占她家的房子,撵她搬家,刘嫂那会儿正坐月子,数九寒天没地方住,孩子冻死了,从此刘嫂就疯了。
啊?永井天丽叫了起来,你让一个疯子给我孩子治病?
李五山忙说,她给孩子治病时从来不疯。
那就是说,她有时候还疯?永井天丽见缝插针。
李五山说,不管疯不疯,她一定能把你的孩子治好,这一点我用生命保证。
永井天丽抹起了眼泪,她想返回屋里,抱回孩子,不用刘嫂治病了,但举棋不定。正犹豫间,屋里传出女儿的哭声,响亮如牧笛,永井天丽欢喜得含泪而笑,她激动地对李五山说,三天啊,三天没听到女儿的哭声了,这说明,女儿活过来了,命的有了,病的没了,不用犯愁了。
武清和天丽抱着孩子回自己的家了,留下李五山陪着刘嫂。刘嫂每次为别的孩子治好病,自己都大病一场,孩子的爸妈把孩子抱走时,她以为是自己的孩子被人抱走了,精神就错乱一次。
永井武清两口子抱着孩子走在土路上,天丽一时内心很愧疚。武清揭开被子看了看女儿,见她睁着亮晶晶的眼睛望自己,现在她已经不烧了,武清能感觉出来。
天丽也趴过来看女儿,女儿张嘴叫了声妈,天丽的眼泪就下来了。为女儿苫好被角后天丽叹口气对武清说,要是刘嫂的孩子能活到现在该有多好,她也不至于疯掉啊,我说第一眼看到她时,觉得和常人有些不太一样呢,可是又说不出哪里不一样。
武清说,你没看她为女儿治病时的样子,我从吉田那里从没看过同样的表情,吉田永远是为患者治病,而她永远是为亲人治病。
天丽说,我们日本政府是怎么想的呢,讲好了自己开荒,怎么不开了?讲好了自己盖房,怎么不盖了?都变成武力掠夺了?
武清说,我回去就写申请,回日本去,我想及早地结束这一切。
天丽问,那理由呢?总得有个理由啊。武清说,理由就是我不想当刽子手。
(有删改)
(注:开拓团,1936年5月,日本关东军制定了所谓的“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大批日本农业贫民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东北,实施侵略活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给孩子治病时刘嫂让永井天丽到屋外等候消息,是怕天丽心疼自己的孩子,有可能会妨碍她后续的救治。
B.对永井天丽要给刘嫂报酬的承诺,李五山没有回应,说明侵略者的掠夺给当地百姓带来巨大的心灵创伤。
C.回家路上永井天丽觉得愧疚的原因,一是之前对刘嫂不够信任,二是自己所属的开拓团造成了她的悲剧。
D.永井武清评价吉田“永远是为患者治病”,而刘嫂“永远是为亲人治病”,表达了对吉田医术不精的不满。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五山趁吉田去给别人看病时劝天丽把孩子送到刘嫂那里,小说利用这一细节塑造了一个善良又谨慎的中国百姓形象。
B.小说中间部分插入了刘嫂疯掉的情节,与上文她出场时“三十多岁,瘦脸亮眼,头发早早就白了”的描写形成照应。
C.小说采用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讲述了刘嫂给日本人的孩子看病的故事,时空视野开阔,便于凸显中日亲善的主题。
D.小说的人物语言颇具表现力,比如在院子里等待时,永井天丽对李五山的连续追问体现了作为一个母亲的焦灼心理。
【3】小说中李五山这一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有人评价陈力娇在创作“开拓团”系列小小说时,“坚守人性准则,以期展现人性善恶”。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岁寒, 。”(《论语·子罕》)
(2)又前而为歌曰:“ , !”复为慷慨羽声, ,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荆轲刺秦王》)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
(2)《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写“迁客骚人”在观赏洞庭湖时的不同心情:在阴雨绵绵的日子里,他们的心情是“__________”;而在春和日丽的日子里,他们的心情是“__________”。
9、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
诗言志。青年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万类霜天竟自由”的自然之景,发出了“①____,②____”的哲理之间;中年的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③_____,④_____”两句比喻,抒发身在宦海心系田园的情志;老年的曹操在《短歌行》中则借用“⑤_____,⑥_____”的典故,表达要招揽人才,统一天下的雄心。
10、默写(任选六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英俊沉下僚。
(2)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匪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6)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
(7)烟销日出不见人,__________________。
(8)可怜无定河边骨,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形容乐曲的低沉渐至断绝像被冰冻凝结似的,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宋诗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1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琴 歌
李 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①。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②。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③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注释】①广陵客:这里指善弹琴的人。②《渌水》、《楚妃》:琴曲名。③清淮:地名,地近淮水。
【1】结合具体的诗句,赏析《琴歌》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2】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导读:在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中,不同的人对同一篇作品有不同的看法,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同一篇作品也有不同的感悟。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对总结阅读规律、提高阅读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①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毂纹②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东坡:地名,在湖北黄冈,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冈时所写。②毂(gǔ)纹:水中细小的波纹。
你认为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结合词的内容,请谈谈你的看法。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小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悒悒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以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
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军既相距,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卬以为然。会盟已,饮,而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徙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公与语,数日不厌 厌:讨厌、厌恶
B. 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说:通“悦’:高兴、喜欢。
C. 军既相距 距:通“拒”,对峙
D. 吾始与公子欢 欢:友好,交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魏公子卬以为然
C.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秦孝公卒,太子立
D. 吾其还也,亦去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商鞅到秦国求见孝公,希望一展才能。他在劝说孝公效仿帝王之道无效后,转而劝孝公富国强兵以成霸业,迎合了孝公迫不及待地想显名天下的心理,因而被重用。
B. 为使法令顺利推行,商鞅采取了不少措施。先是设法表明法令绝不虚言,继而又在推行受阻后,将阻挠变法的权贵们严加惩处,从而赢得了百姓们的拥护。
C. 商鞅率军攻打魏国,遇公子卬抵抗。他在信中假言和平,暗中却埋伏下武士,在宴饮之时袭击并俘虏了公子卬,趁机打败了魏军。
D. 秦孝公死后,惠王即位,公子虔一伙告发商鞅想造反,派差役捕捉他。秦惠王对他施以车裂的酷刑,并灭了他的全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14、请以“温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