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皆白衣冠以送之②太子迟之③共其乏困④箕踞以骂⑤于是项伯复夜去⑥道芷阳间行
A.①④/②③/⑤/⑥ B.①⑥/②/③/④⑤
C.①⑤⑥/②/③/④ D.①④⑥/②/③/⑤
2、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A.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竖子不足与之谋”)
B.大王来何操(谓语后置,即“大王来操何”)
C.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
D.将军战河北(介宾后置,即“将军(于)河北战”)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规划直接影响城市形象,责任重大, 由于这种理念的盛行,使得中国城市经历了一场残酷的规划性破坏。
①把本来鲜活的一个城市整体解构并简单化了
②最致命的是那种功能性分区的规划理念成了一时的潮流
③一方面泯灭了城市丰富厚重的历史人文记忆,一方面把城市生活变得单调
④可惜我们很少能做出巴黎、老北京那样高明的规划。
⑤就是按照使用功能把城市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娱乐区等等
A. ①②④⑤③ B. ①④⑤③② C. ④①③②⑤ D. ④②⑤①③
4、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买椟还珠 毁家抒难 嘉言懿行 善贾而沽
B. 唾手可得 临渊履薄 前倨后恭 明火执杖
C. 络绎不绝 突如其来 箭拔弩张 面授机宜
D. 泾渭分明 荦荦大端 马首是瞻 轻歌曼舞
5、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乱易整 易:替代
B.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C.荆轲顾笑武阳 顾:连词,只是
D.图穷而匕首见 穷:动词,极,尽
6、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小题。
周有光:步履不停追寻思想之光
2017年1月14日,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在北京辞世。就在前一天,老先生刚刚度过了他112岁生日。“大概是上帝糊涂了,把我忘记了”。当生命终极刻度停在“112”时,周有光曾经说的那句经典“长寿感言”,为告别添了一丝和暖的意味———一个思想有光的灵魂,终于被上帝想起了。
上海圣约翰大学是周有光早年求学之处,有人说,透过圣约翰的校圳———“LightandTruth”(“光明与真理”),似乎就能读懂周有光。历经世纪沧桑,周有光身上葆有中国知识分子的高贵品格。
圣约翰大学奠定了他治学的精神底色。在圣约翰大学,周有光攻读经济学,但他还广泛阅读了
文学、世界史等各方面的书籍,受益颇深。学校要求学生每天读英文报,一位英国教师教导他们,每天看报要问自己:“今天消息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这条消息最重要?”“这条消息的背景你知道不知道?”向自我提问、独立思考,不知道就赶紧去查阅百科全书,这成为他一生治学的方法和习惯,他也因此积攒了极其丰厚的知识储备。后来,沈从文还开过玩笑,送他一个“周百科”的称号,这仿佛成为一个奇妙的隐喻。改革开放后,周有光担任《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的三位编委之一,参与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50岁前,致力于经济领域,50岁后,事业骤然改弦易辙。1955年,新成立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急需人才,周先生从上海调到北京。此前,他在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教书,把他作为专才调入“文改会”,是因为他的“业余爱好”。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他就关注语言文字,认识到语言文字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他说,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教育使先进别于落后。进入全球化时代,他更是极力推进语文现代化,指出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语文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
周有光参与制定《汉语拼音方案》,参与设计、推广汉语拼音体系,后来被公众誉为“汉语拼音之父”。而他本人极其谦逊,觉得这样称呼不好,多次对别人说:“读过我书的人,决不会把那顶桂冠随便加在我头顶上。”周有光还预测了21世纪华语和华文的变化趋向:华语将在全世界华人中普遍推广;汉字将成为定形、定量、规范统一的文字,汉字在21世纪后期可能要再进行一次简化;拼音将帮助华文在网络上便利流通。
拜访过周有光的人,都会注意到他仅仅9平方米的小书房,以及那张脱了漆的旧桌子。别人觉得这书房太狭小了,周有光说:“够了,心宽室自大,室小心乃宽。”
周有光走过了沧桑百年,作为上世纪的老人,他却一直跟得上时代潮流,适应新科技,心里也始终装着风云变幻的世界。他曾对朋友说:“我是认真思考了这个世界的。”他不断反思个人思想发展历程,总结中国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规律、“五大自由”等思想,给当代研究者以深刻的启发。85岁退休后,他研究文化,完成了大约一半的著作。百岁后仍然笔耕不辍,100岁出版《百岁新稿》、104岁出版《朝闻道集》、105岁时出版《拾贝集》以及《周有光文集》《从世界看中国:周有光百岁文萃》《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等。
【相关链接】
①我的小书桌面已经风化,有时刺痛了我的手心;我用透明胶贴补,光滑无剌,修补成功。古人顽石补天,我用透明胶贴补书桌,这是顽石补天的现代版。———周有光《窗外的大树风光》(作于104岁)
②两代宗师,半路出家堪称语父;百年巨匠,一生归宿可谓书童。———《中国楹联报》2017年第三期(挽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大概是上帝糊涂了,把我忘记了”,从周有光的“长寿感言”,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知识分子面对死亡的幽默与坦然。
B. “圣约翰大学奠定了他治学的精神底色”,其中的“精神底色”是指丰厚的知识储备,良好的治学方法和习惯。
C. 周有光担任《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的编委,参与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而被沈从文称为“周百科”。
D. 周有光在《窗外的大树风光》中写到:“我用透明胶贴补书桌,这是顽石补天的现代版。”体现了其“心宽室自大”的豁达与乐观。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挽周有光联“两代宗师,半路出家堪称语父;百年巨匠,一生归宿可谓书童。”用“书童”赞扬了周有光甘为人梯的精神。
B. 周有光认为,语言文字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中有着重要作用,语言文字使人类别于禽兽,教育使先进别于落后。
C. 虽然周有光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但其参与设计、推广的汉语拼音体系尚有许多不足,因此他觉得这样称呼不好。
D. 周有光曾预测:华语将在世界华人中得到推广,拼音将帮助华文在网络上便利流通。这些在今天已经成为现实。
E. 周有光一生步履不停:早年专攻经济,50岁后“半路出家”,由经济转入语言,85岁又成为文化研究者,百岁后依然笔耕不辍。
【3】周有光一生在诸多方面均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其成就的取得、见解的提出的内在原因。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教导我们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氓》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8、根据语境,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相应语句。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自信认为在______,______的情况下,他可以用三年时间完成军事强国的目标。
(2)在《庖丁解牛》中,庖丁说自己在最后一阶段解牛时是用心去感受,而不是用眼睛去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两句寓情于景,不仅描写了落木窸窣、长江汹涌之状,也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四个弟子分别回答了自己的志向,引发了孔子不同的评价,其中“______,______”两句交代了子路的回答让孔子“哂之”的缘由。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告诫后世统治者如果不能汲取秦覆灭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向当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3)苏洵在《六国论》中讲述赵国败亡的原因时说“_______,______”,指出杀害良将是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之一。
(4)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两句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意境相近。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通过太子和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送行气氛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作者对“沉默”做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1、用原文中的句子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唱着歌走回家。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斥责秦的统治者对百姓毫无限度地搜刮,自己却挥霍无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六国论》中苏洵用精妙的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柴烧不完,火就不会灭,形象地批判了六国的赂秦行为。
12、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诗人梦游天姥,写看到山上的奇异景色后,又写洞天中的仙人聚会,有什么作用?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幽静的湖月到壮观的海日,从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再到色彩缤纷的神话世界,使诗人苦闷的灵魂得到真正的解放。
B.写神仙世界的景色壮丽,人物非凡,惊心炫目,光耀夺人,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C.以天姥洞天的神仙世界,隐喻长安城里的贵族乐园,以神仙世界的难以久留,曲折反映了作者在京城受权贵排挤的遭遇。
D.写洞天世界日月灿烂,仙人盛会雍容和睦,意在反衬现实的黑暗,诗人一心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的憎恶。
【2】对“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四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四句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相照应,作为过渡句,一个写进入梦境,一个写回到现实。
B.句中“忽”写出了对好梦不常惆怅,“恍”写出了梦幻破灭的烦恼,“长嗟”“惟”“失”写面对现实的痛苦。
C.“向来之烟霞”指诗歌开头“海客”“越人”的言论及诗人自己对天姥山高大雄伟的描写。
D.这四句写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即破灭,不能随心所欲地在梦幻中翱翔,而是沉甸甸的躺在枕席之上的痛苦心情,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3】以下对这首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而写的一首留赠给友人的诗歌。
B.这首诗随诗人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句式与节奏也在不断变化。“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句连用四字句,节奏紧凑,生动地描绘出洞天石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作者性格傲岸,却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所以在诗中既表现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思想,又有无力回天的感伤。
【4】翻译句子
(1)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也。祖畿,魏尚书仆射。父恕,幽州刺史。预博学多通,明于兴废之道。初,其父与宣帝不相能,故预久不得调。文帝嗣立,预尚帝妹高陆公主。钟会伐蜀,以预为镇西长史。及会反,僚佐并遇害,唯预以智获免,增邑千一百五十户。是时朝廷皆以预明于筹略,会匈奴帅刘猛举兵反,诏预以散侯定计省闼,俄拜度支尚书。预乃奏立藉田,建安边,论处军国之要。又作人排新器,兴常平仓,定谷价,较盐运,制课调,内以利国外以救边者五十余条,皆纳焉。石鉴自军还,论功不实,为预所纠。遂相仇恨,言论喧哗。并坐免官,以侯兼本职。数年,复拜度支尚书。元皇后梓宫将迁于峻阳陵。旧制,既葬,帝及群臣即吉任[注]。尚书奏,皇太子亦宜释服。从之。预以时历差舛,不应晷度,奏上《二元乾度历》,行于世。预又以孟津渡险,有覆没之患,请建河桥于富平津。议者以为殷周所都,历圣贤而不作者,必不可立故也。预曰:“‘造舟为梁’,则河桥之谓也。”及桥成,帝从百僚临会,举觞属预曰:“非君,此桥不立也。”时帝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唯预、羊祜、张华与帝意合。祜病,举预自代,及祜卒,拜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孙皓既平振旅凯入以功进爵当阳县侯增邑并前九千六百户预既还镇累陈家世吏职武非其功请退不许既立功之后,从容无事,乃耽思经籍,为《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时王济解相马,又甚爱之,而和峤颇聚敛,预常称“济有马癖,峤有钱癖”。武帝闻之,谓预曰:“卿有何癖?”对曰:“臣有《左传》癖。”其后征为司隶校尉,加位特进,行次邓县而卒,时年六十三。帝甚嗟悼,谥曰成。
(节选自《晋书·杜预传》)
【注】吉,除去丧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孙皓既平/振旅凯入以功进爵/当阳县侯增邑/并前九千六百户/预既还镇累陈家世吏职武非其功/请退/不许/
B.孙皓既平振旅/凯入以功进爵/当阳县侯增邑/并前九千六百户/预既还镇/累陈家世吏职武非其功/请退/不许/
C.孙皓既平/振旅凯入/以功进爵当阳县侯/增邑并前九千六百户/预既还镇/累陈家世吏职/武非其功/请退/不许/
D.孙皓既平振旅/凯入以功/进爵当阳县侯/增邑并前九千六百户/预既还镇/累陈家世吏职武非其功/请退/不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指男方在婚姻上的高攀行为,避讳言娶,古代专指匹配皇家的女儿。
B.省闼,又称禁闼。晋代中央政府诸省设于禁中,后作为中央政府的代称。
C.释服,是一种祭祀先人的礼节,指在居丧期间要脱去朝服,换上丧服以表悼念。
D.《左传》,是一部阐释《春秋》思想、叙事较为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杜预出身仕宦,凭借智谋免难。祖、父均为高官,因为父亲与皇帝的矛盾他长期得不到重用;后来随钟会伐蜀,遭逢叛乱,凭借机智逃脱灾难。
B.杜预谋略出众,治国卓有成效。匈奴统帅刘猛发兵反叛,由于杜预善于筹略规划,朝廷调他入官参与谋划,他提出一系列对内对外政策,取得突出效果。
C.杜预功勋卓著,帮助皇帝灭吴。皇帝秘密制定灭吴之计,但并未获得朝廷一致支持,杜预支持灭吴战争,接替羊祜后不负厚望,统兵助帝攻灭吴国。
D.杜预钻研经典,历法建筑皆通。他制订的《二元乾度历》通行于世;建桥梁以排险患,得到皇帝赞赏;撰写《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自称有“《左传》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遂相仇恨,言论喧哗,并坐免官,以侯兼本职。
14、以“残缺也是一种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