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B.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C.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D.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2、下面选项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同学宣布结婚的喜讯后,他高兴地说:“祝你们甜蜜相依,生死相依。”
B.校园羽毛球冠军争霸赛选手宋老师赛前表示,希望上届冠军孟老师在明天的决赛中能够承让。
C.老师和我们初中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还惠存着,因为它是我们师生情谊的见证。
D.昨日,我画院几位老艺术家下乡采风,举行笔会,我也有幸叨陪末座。
3、下列各项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
B.古代兄弟间习惯以伯(孟)仲叔季排序,伯(孟)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伯仲”两字连用,表示相差不多,难分高下,成语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间”。
C.《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
D.《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作品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多称《左传》。它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纪传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撤稿事件发生后,出版集团没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期刊编辑审核把关不合格,集团理应对此承担责任。
B. 中国电科团队自主研制了大批航天用国产器件,消除了一系列安全隐患,确保军工、载人航天等任务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务。
C. 韩国首尔市立大学大气环境工程系教授金信道说,韩国政府曾称可吸入颗粒物的85%来自汽车尾气,今年却说来自中国。
D. 城市管理方面专家提出,共享自行车的发展空间要与市民短途出行需求、城市空间承受能力、道路资源和停放设施承载能力相匹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大革命失败以后,因为严酷的斗争现实使朱自清陷入极度的苦闷和彷徨,因而心里“颇不宁静”。
B. 上个月,109名编剧就琼瑶女士起诉于正一 案发表联署声明,表示在道义上支持琼瑶的主张,谴责一切抄袭、剽窃、非法改编他人作品。
C. 记者从出台的教育部高考招生新政中了解到,高考的考试科目不仅发生了变化,而且高校自主招生等方面也将有所调整。
D. 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发表讲话时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刘宗周《<论语>学案》中说:“‘学’字是孔门第一义。”认为对“学而时习之”中“学”的理解是理解本章乃至整个孔子儒学思想的基础。那么,如何理解“学”呢?
至少在东汉之前,对“学”通行的解释是“觉”。皇侃认为:“学,觉也,悟也。”这个理解不无道理。但皇侃进一步解释:“言用先王之道,导人情性,使自觉悟。”强调以“先王之道”来对人的性情进行引导:这一过程不是“自觉悟”,而是学习外在的知识,服从外在的训导。这种以“导”为前提的“觉”明显是不彻底的,要达到“自觉悟”,还需要从自身切近处入手,“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来获取对人生、对世界的基本认识。子夏说“君子学以致其道”,在儒家那里,天道和人道是一致的,而“天道远,人道迩”,因此,在学习中,对日常人事的体验是达到“自觉”的相对容易的途径。
对“学”的另一种较为常见的解释是“效”,有“效法”之义。“效”的基本方法是诵读记载先贤言行的著作,即“读书”。“学谓读书”是宋明理学著述中常见的观点,不过将“效”只是理解为效法先贤,甚至进一步引申为读书,并将其作为“学”的全部意义,则显得偏狭。因此,有许多学者对以读圣贤书为学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激烈的如李贽、颜元自不待说,连一些理学的服膺者也不赞同将学与读书等同起来,明代的郝敬说:“或问:学是诵读否?曰:不废诵读,不倚诵读。”可谓是一种较为中肯的见解。
“学”的过程是“说(悦)”的。中国自古就有“十年寒窗苦”“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说法,愉悦何来呢?通过前文对“学”字的分析可知,孔子所谓“学”,并非后世科举等功利的目的驱动之下的皓首穷经之“学”,而是将“学”作为完善自身人格、不断实现人生超越的途径。如果将功名利禄当作“学”的目的,并以外在最终结果的获得为幸福,那么作为达到这一幸福结果的代价的“学”的过程,往往是苦的。而如果超越外在的功利目的,将“学”作为自身完善的必由之路,那么“学”一分,便能够自得一分。从目标上说,学无止境:从过程上说,每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是结果。快乐便会伴随着对自身每一个细微进步的体会油然而生,至于别人知与不知,都不会影响自己的情绪。
(取材于赵清文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学”的理解关系到对整个孔子儒学思想的理解。
B.皇侃推崇先王之道,主张以此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
C.天道和人道是一致的,不过人道比天道更易于把握。
D.明代的郝敬不赞成诵读圣贤书,他的观点比较合理。
【2】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学习苦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习过程的苦乐与学习的目的有关。
B.通过科举获得的功名利禄往往是苦的。
C.通过学习完善自我的过程令人愉悦。
D.自我进步的快乐与别人是否知道无关。
材料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常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学问是要大家随时练习它,不也高兴吗?”(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杨伯峻《<论语>译注》)这些理解从字面上看是确切的,但再细加思考,则似嫌简单,“学”并不仅仅指需要温习、练习的学问,而“习”也并不只是温习、练习的意思。
要理解孔子之学,必须了解“学”的内涵。孔子认为学习内容相当广泛。孔子从小就曾从事多种工作,驾得一手好车,弹得一手好琴,还管理过仓库、畜牧,孔子对入门弟子的教育即是从技能开始,内容是“六艺”(御、射、书、数、礼、乐)。孔子一生对《诗》《书》《礼》《乐》《春秋》《易》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整理和研究,并以它们为教材。孔子很重视思想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提出了“仁”这一儒学核心思想。孔子还十分关心社会政治现实,指导学生如何从政。
“习”与“学”息息相关,有“实习、实践”的意思。孔子十分重视实践,以是否见于行动,来确定其是否为“学”或“好学”,技能需要练习,而思想伦理与政治理念则非实习、实践不可。孔子教导学生:“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强调的就是实践、躬行。把“习”理解为“温习”,是从书本知识的教学方面把“习”理解为“练习”,是从知识、技能的可操作性上解释:把“习”理解为“实习、实践”,乃是从孔子教育观、政治思想观着眼,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道德实践和社会实践,是“行”孔子之“道”,这一理解,应该较为契合孔子学说。
学之习之,知之行之,这一学习理论也开了中国教育史知行论之先河。目前,教育注重书本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对贴近社会生活的道德礼义的规范和实践不够重视,孔子的这一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先学做人,再学文章,强调学而习、知后行,是孔子教学的成功之处,提示我们在政治思想教育中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切忌空谈。
(取材于朱依群的相关文章)
【3】根据材料三,下列关于“学”“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学”“习”解释为“学问”“练习”完全错误。
B.孔子本人多才多艺,学能致用,是“学”的典范。
C.孔子的教育观、政治思想观重视道德和社会实践。
D.教育要重视“学”“习”联系,“知”“行”结合。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所蕴含的关于“学习”的教育思想有哪些?请根据上面两则材料进行概括。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 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
(2)《离骚》中与成语“方枘圆凿”意思相近,表达“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诗经 氓》中女子因婚事推迟而对氓进行解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这表现了女子的善良、天真。
(4)《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凄切婉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5)屈原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两句,严厉指责世俗之人投机取巧、违反规矩。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中孔子先从自己谈起,把师生摆在同等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法,又充分表现了他平易近人、谦逊和蔼地对待学生的态度。
(2)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不同性格。子路的性格很直率,冉有也比较谦虚。公西华更谦虚,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
(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现了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其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观察天地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插秧歌》中诗人别出心裁地用了比喻,用语新鲜活泼,暗示了冒雨插秧恰如一场紧张的战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巧用比喻,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即来喻贤才渴求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写天气急剧变化,黑沉沉的云层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上升腾起烟雾。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写周瑜面对曹操八十万雄兵时沉着应战,指挥若定。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者凭吊英雄人物,以一杯清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刘义隆的典故,以古喻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北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1】从字数看,这首词为( )
A.小令
B.中调
C.长调
D.双调
【2】小谢同学找来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诗句,你觉得能表现寒食习俗的是( )
A.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B.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C.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D.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
【3】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风细柳斜斜”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
B.“试上”三句是说诗人登临远眺,看到春水、春花和烟雨的景象,心情超然快乐。
C.下片紧承上片所写之景,以“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
D.“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的“春未老”相应,诗人欲忘却尘世间一切,借诗酒以自娱。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宇文庆,字神庆,河南洛阳人也。祖金殿,魏征南大将军,仕历五州刺史、安吉侯。文显和,夏州刺史。庆沉深,有器局,少以聪敏见知。周初,受业东观,颇涉经史。既而谓人曰:“书足记姓名而已,安能久事笔砚,为腐儒之业!”于时文州民夷相聚为乱,庆应募从征。贼据保岩谷,径路悬绝,庆束马而进,袭破之,以功授都督。卫王直之镇山南也,引为左右。庆善射,有胆气,好格猛兽,直甚壮之。稍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柱国府掾。及诛宇文护,庆有谋焉,进授骠骑大将军,加开府。
后从武帝攻河阴,先登攀堞,与贼短兵接战,良久,中石乃坠,绝而后苏。帝劳之曰:“卿之余勇,可以贾人也。”复从武帝拔晋州。其后齐师大至,庆与宇文宪轻骑而觇,卒与贼相遇,为贼所窘。宪挺身而遁,庆退据汾桥,众贼争进,庆引弓射之,所中人马必倒,贼乃稍却。及破高纬,拔高壁,克并州,下信都,禽高湝,功并居最。周武帝诏曰:“庆勋庸早著,英望华远,出内之绩,简在朕心。戎车自西,俱总行阵,东夏荡定,实有茂功。高位缛礼,宜崇荣册。”于是进位大将军,封汝南郡公,邑千六百户。
寻以行军总管击延安反胡,平之,拜延州总管。俄转宁州总管。高祖为丞相,复以行军总管南征江表。师次白帝,征还,以劳进位上大将军。高祖与庆有旧,甚见亲待,令督丞相军事,委以心腹。寻加柱国。开皇初,拜左武卫将军,进位上柱国。数年,出除凉州总管。岁余,征还,不任以职。
初,上潜龙时,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自是上每加优礼。卒于家。(选自《隋书·卷五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
B. 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
C. 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
D. 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史”泛指我国古代典籍。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
B. “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在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C. “出”与“除”在这里的意思完全一样,都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D. “潜龙”比喻圣人在下位,隐而未显,或贤才失时未遇。文中指高祖还没有登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宇文庆广涉经史,弃文从武。他认为读书用来记个姓名就行了,自己不愿意长久从事文字工作,后来便应召入伍,随军打仗。
B. 宇文庆屡立战功,因功升迁。他平定了延安反叛的胡人,被授予延州总管的官职,后转任宁州总管,历任丞相、上大将军等职务。
C. 宇文庆勇气过人,受到武帝称赞。跟从武帝攻打河阴时,他率先登城,和敌人短兵相接,被城上石头击中坠落,昏死后又苏醒过来。
D. 宇文庆有勇有谋,很受器重。攻打文州民夷时,他束马而进,大破敌兵;在和卫王宇文直一起时,宇文直认为他很有勇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贼争进,庆引弓射之,所中人马必倒,贼乃稍却。
(2)高祖与庆有旧,甚见亲待,令督丞相军事,委以心腹。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易经》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
——列夫·托尔斯泰
实践证明,只要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就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战胜一切强大敌人、一切艰难险阻。
——习近平
新学习阶段伊始,班内要以“团结能办小事也能办大事”为主题开班会,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