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眉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家企业产品的型号、销售渠道都很相似,在中国销售市场所占有的份额也差不多,可以说是鼎足而立

    B.小岛气候条件恶劣,但在专家的指导下,当地居民大力发展蔬菜大棚,在方寸之地开辟出了独具特色的致富道路。

    C.南唐后主李煜作词才华横溢,但政治上毫无建树,“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堪称持平之论

    D.无论天气有多差,路途有多远,他都准时把快递送到,主动为客户解决问题,长此以往,与这些客户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长篇小说《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

    B.李白,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他的诗歌想像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彩瑰丽,语言清新自然,杜甫曾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C.海明威,欧内斯特·海明威,美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1954年获得第五十四届诺贝尔文学奖。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D.杜甫,字子美,后世称为杜工部。其诗思想深刻,意境开阔,形成了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

  • 3、(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前不久结束的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描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②韩国领导人允许美国在其境内部署萨德系统,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国家认为韩国的行为完全是开门揖盗

    ③在此次校际联赛中,该队在1:0的大好局面下被对手反戈一击连进两球,最终输掉了比赛。

    ④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领导干部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遵纪守法,这样才会产生上行下效的积极效果。

    ⑤住建部新闻发言人日前表示,除一线城市外,二三线城市房地产销售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

    ⑥近来,中国电影市场有起色,最高票房纪录一再被刷新,但专家认为,这与好莱坞相比还是显得相形见绌

    A. ①②⑤

    B. ②③⑥

    C. ①④⑥

    D. ①②④

  •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故后名之曰“褒禅”。                   ②既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③以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④独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⑥问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⑦然视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孰能讥之乎?

    ⑨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有无,可乎?        ⑩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①③④⑤⑥⑨⑩|②|⑦⑧

    B.①|③④⑤⑥⑦⑨|②|⑧|⑩

    C.①③④⑤⑥⑨|②|⑦⑧|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珠峰测量登山队的8名攻顶队员在5月27日凌晨2点10分从海拔大约8300米以上的突击营地出发,②在上午11点完成登顶。③今年是人类从北坡首次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④也是中国人首登珠峰 60 周年和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⑤由中国登山队和国测一大队共同组成了2020珠峰测量登山队在今年再次登顶珠峰,⑥综合运用 GNSS 卫星测量、精密水准测量、光电测距、雪深雷达测量、重力测量、天文测量、卫星遥感等多种传统和现代测绘技术,⑦精确测定珠峰高程。⑧致敬此次攻顶的攀登者,期待勇士们平安凯旋归来!

    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四处语病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改为“珠峰测量登山队的8名攻顶队员在5月27日凌晨2点10分从海拔大约8300米的突击营地出发”。

    B.③改为“今年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

    C.⑤改为“中国登山队和国测一大队共同组成了2020珠峰测量登山队在今年再次登顶珠峰”。

    D.⑧改为“致敬此次攻顶的攀登者,期待勇士们凯旋”。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各题。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辍。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天,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的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的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并于秋的歌颂和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和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河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1934年8月,在北平

    1下面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品的题目中不说“北平”而说“故都”,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意,也有一种文化意味。

    B.作者写故都的秋景,着重写了名胜古迹的秋,同时关注了北平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

    C.作者以中国文人的悲秋传统为后盾,提出秋对于有情趣的人类来说能够引起别样感受。

    D.作者在最后说愿意用生命来换取秋天常驻人间,夸张地表达了对故都之秋的深沉的爱。

    2下面对相关作品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都的秋》和《赤壁赋》两篇文章虽有古今不同,但都写了秋天的景色,景物描写具体,多用排比句,富有音韵之美

    B.《故都的秋》中谈“秋味”,《我与地坛》中写到了熨帖的苦味,两篇文章都以具体形象的文字生动表达了无形的感受。

    C.《故都的秋》和《登泰山记》虽然写的景物不同,但两篇文章都能注意将小细节和大印象结合,于生动写景中自然抒情。

    D.《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都注重大量采用比喻、通感、引用的手法,丰富作品的内容,营造出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

    3作品题为“故都的秋”,为什么还要写南方的秋?请作简析。

    4任选作品中的一幅故都秋景图,用四个字给画面命名,并对画面的相关文句进行赏析。

    画面:

    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引用《诗经》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并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思念之情。

    (2)陶渊明《归园田居》中“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动写静,表现了村居生活淳朴宁静,充满情趣。

    (3)《琵琶行(并序)》以月造境,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一句营造出与友人离别时的凄清氛围,以“___________”一句凝固了琵琶曲的强大感染力。

    (4)韩愈在《师说》中,“________”一句旗帜鲜明地指出老师的作用。

    (5)《赤壁赋》中,同是饮酒,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苏子与客“________”一句,把自己和英雄进行了对比。

    (6)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__”一句描写水波动荡升起烟雾的奇特景象,又以“古来万事东流水”句慨叹世事如水,一去不复返。

    (7)《诗经·静女》中俏皮地提醒荑草是因美人之赠而美的一句“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针对公西华“非曰能之”“愿为小相”的话,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进行评价,意在增强其信心。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岳阳楼》中表现诗人的感情已由开篇的潜藏喜悦,转为明诉悲苦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概括出洞庭湖明净光洁、广阔无涯的特点,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

    (5) 《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描写词人登高望远所见金陵城江山的景物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2)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4)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5)呦呦鹿鸣,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6)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7)______________,恍惊起而长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韩愈在《师说》中直接阐明从师学习与年龄大小无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弟子曾皙说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不同时,孔子用这句话来鼓励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本册书中孔子用温和自谦的话语打消学生们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亲切、轻松、活跃的谈话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哂笑弟子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姚鼐《登泰山记》中,写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在以蚯蚓为例论证为学必须专一后,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例,从反面进行了论证。

    3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后世不少诗文对这些英杰进行了形象的描绘,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剎,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职徐州病后所作。②黄华,菊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秋高气爽、雨过天晴的景象,诗人病愈登亭,连枝上的蝉也仿佛感到高兴。

    B.颔联写病愈后频频把盏,借助美酒消渴解馋,天长日久郁积的情绪借梦境暂得缓解。

    C.第六句系从白居易的诗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中化出,两者都用草色喻示感情之殷切。

    D.这首诗在章法结构上颇具匠心,诗中写景和抒情的内容参差穿插,跌宕回旋,用笔极为灵动。

    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规执政

    刘基

    ①郁离子谓执政曰:“今之用人也,徒以具数与,□亦以为良而倚以图治与?”执政者曰:“亦取其良而用之耳!”郁离子曰:“若是,则相国之政与相国之言不相似矣。”

    ②执政者曰:“何谓也?”郁离子曰:“仆闻农夫之为田也,不以羊负轭;贾子之治车也,不以豕骖服。知其不可以集事,恐为其所败也。是故三代之取士也,必学而后入官,必试之事而能,然后用之,不问其系族,惟其贤,不鄙其侧陋。 今风纪之司,耳目所寄,非常之选也。仪服云乎哉?言语云乎哉?乃不公天下之贤,而悉取诸世胄昵近之都那竖为之,是爱国家不如农夫之田、贾子之车也。”

    ③执政者许其言,而必忤之。

    【注】①具数:凑数。 ②都那竖:纨绔子弟。

    【1】填入第①段方框处最恰当的虚词是(       

    A.抑

    B.且

    C.或

    D.夫

    【2】“农夫不以羊负轭,贾子不以豕骖服”借此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3】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如今担任重要职务的官人,他的耳朵和眼睛与国家的使命一样重要。

    B.现在掌管风气纪律的官职,像一个人的眼睛和耳朵那样重要的使命。

    C.如今担任重要职务的人,他的耳朵和眼睛与国家的使命一样有寄托。

    D.现掌管教化纲纪的官职,寄托着像一个人的眼睛和耳朵那样的使命。

    【4】以下不属于本文写作方法的一项是(       

    A.类比论证

    B.对比论证

    C.举例论证

    D.反问

    【5】第③段“执政者许其言,而必忤之。”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微写作:名著阅读

    莫泊桑短篇小说《蛮子大妈》中的蛮子大妈,形象生动、耐人寻味,有人说她可怜、有人说她可恨、有人说她慈爱、有人说她冷漠。请谈一谈你心中的蛮子大妈是个什么样的人?

    要求:1、观点鲜明 2、必须结合文本来淡 3、字数不少于1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