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不存在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范增数目项王 B.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C. 吾得兄事之 D. 遂拔以击荆轲
2、下列语句中全部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所守或匪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合从缔交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赢粮而景从
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以为轮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或师焉,或不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让,谦让)
B.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从小路)
C. 大王来何操 (操,拿,携带)
D. 秦时与臣游(游,游玩)
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尝终日而思矣 小学而大遗
B.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师不必贤于弟子
5、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1)科学家必须在庞杂的经验事实中抓住某些可用精密公式来表示的普遍特征,由此探求自然界的普遍原理,但凡________者,必将一事无成。(①孤芳自赏 ②自以为是)
(2)科学让人勇敢,它往往会让研究者沉浸其中而不知岁月流逝,儿童为之好奇,青少年为之痴迷,不会受制于世俗而_______。(①畏葸不前 ②首鼠两端)
(3)中国建筑体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累积所创造的,没有兼怀天下的胸襟和眼界,便无法准确判断它的特征,因为任何个体建筑都是________。(①沧海一粟 ②九牛一毫)
A.(1)①(2)①(3)②
B.(1)①(2)②(3)①
C.(1)②(2)②(3)①
D.(1)②(2)①(3)①
6、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鸡汤治不了这种病
〔美国〕鲍勃·帕克斯
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
我并不是经常见到他,但我见到他的时候总是很开心。他对任何事情都是温和柔软,从不发脾气。
我曾经对他说我从未见他激动过。“我真希望能够像你那样淡定冷静。”我说。
“是药物的原因。”他笑着说。
听他这么解释,我哈哈笑了起来,因为这种心情绝不是什么药物能起“作用”的。
“真的,真的是这样的,”他说,“我最近被诊断出患了帕金森症。”
“哦,非常抱歉。”我说。
“我服用的药会导致我的生活有点迷糊。”他补充了一句。
著名演员迈克尔·J·福克斯也患帕金森症,尽管我们看到他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仍然坚持工作,并提倡对这种疾病的治疗。
我的这位朋友是我的汽车机修师。你可以想象得这种病对他今后的工作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我约好了过去给我的车装上防雪滑轮胎。我走进修理厂时,朋友正坐在柜台后面。
我说:“你好。”
他从电脑处抬起头,说:“我一会儿就过来陪你。”
我听到他抽了几次鼻涕,但此时并不是真正寒冷的季节。
我等了一会儿,他接过了我的车钥匙。“我去喝杯咖啡就回来。”我说。他笑了笑。
我经常开车来我最喜欢的阿蜜莉雅小餐厅吃饭。这是一家典型的家庭小餐厅。你在这里总是能吃得饱饱的,可以得到老板很多笑容,还可以跟老板开心地交谈。
我下单后看了一会儿报纸。然后,我问服务员:“你们今天有什么汤?”
“鸡汤面条。”
“太好了。我朋友着凉了,我想给他带一碗回去。”
然后,我在倾盆大雨中步行回去,一手拿着伞,一手端着一碗治百病的鸡汤。
我走进门,微笑着将碗放到他面前的柜台上。
“这是什么?”他问。
“给你治感冒的。我来到这里的时候听到你抽鼻涕。人们说鸡汤可以治百病。”
他先是低下头,然后再抬起头说:“谢谢你,鲍勃。你真是太好了。问题是我没有着凉。我弟弟去世了。”
当你意识到你好心的所说所为突然变得错得一塌糊涂的那一刻,真的是令人沮丧。
“哦,朋友,真是非常抱歉。我以为你着凉了。我真是太蠢了,竟然给你带回一碗鸡汤。它真的治不了这个。”我说。
接着,我们谈了所发生的事情。他弟弟52岁,是癌症。
在他讲述期间,两行眼泪慢慢地从脸上往下流。他根本就没有抹掉它们的打算。
我心想,此时此刻,抹不抹掉眼泪根本就是毫无意义的了。
你是知道的,男人即使是在这种时刻,也会尽量坚强,一副男子汉大丈夫的样子。而他仍然是一副温和的表情,呆滞和伤心。
“我告诉你吧,自从听到你患了帕金森症,我就每天晚上为你祈祷了。我没有祈求安慰,我从一开始就对上帝说我希望你能够得到治愈。”
他低下头,轻轻地说了声谢谢。
“我为我弟弟祈祷的时间最长了。终于,我知道治愈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于是,我祈求不要让他再这样痛苦下去了。他不再痛苦了。”
我们都默不出声,有那么一阵子,我们只是互相凝视着对方。
“请将鸡汤转给其他人喝吧。”我说。
“不。我很喜欢喝鸡汤,真的。谢谢你所做的这一切。”
鸡汤治不了这种病,但其中所隐含的爱是有助于疗伤的。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当“我”问好后,朋友以一句“我一会儿就过来陪你”回答,不仅表现了他的礼貌和涵养,也暗含了他此时内心的悲伤。
B.小说中间插入对迈克尔·J·福克斯也患帕金森症的情况介绍,是为了说明这种疾病虽对工作生活有影响,但也要积极应对。
C.小说中作者交代在阿蜜莉雅小餐厅可以吃得饱、得到老板的微笑以及与老板开心交谈等看似闲来之笔,实则与小说主题密切相关。
D.这篇小说语言简洁淳朴,情节一波三折,通过对“我”与朋友间的小误会的叙述,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和真挚情感。
【2】小说中的“我”给人的印象深刻,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形象特点。
【3】“鸡汤治不了这种病,但其中所隐含的爱是有助于疗伤的”,请结合作品,谈一谈“隐含的爱”在小说中都有哪些。
7、名篇名句默写。
(1)《沁园春·长沙》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股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短歌行》中出自《诗经·郑风·子矜》,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陶渊明《归园田居》中,妙用叠词,描写乡村寻常景象,展现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状态的两句是是“______,____”。
(6)《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询问弟子的治国志向,他首先从自己谈起,“_______,_______”,以消除弟子顾虑。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认为子路不谦虚所以笑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默写。
(1)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2)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
(4)呦呦鹿鸣,食野之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歌行》)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6)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说》)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借落叶与江水来渲染秋景的苍凉的两句_____,___。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写天姥山天黑后,熊龙的吼叫使山林震颤的两句是_____,______。
(3)《沁园春 长沙》江水满溢,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的两句是___,____。
(4)《短歌行》中,借用姑娘思念情人的典故表达渴望得到贤才的两句诗是____,_____。
(5)《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来表达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两句是______,____。
(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和追求个性自由精神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
(8)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琵琶行》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作者与友人泛舟江渚、举杯共饮的洒脱,而《记承天寺夜游》则以“______________”写出心境的悠然。
(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中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夸张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
(5)《琵琶行》中诗人描写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大败,慌乱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注】张耒: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此诗是张耒罢官闲居乡里之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起题,总写乡村夏日的特点,夏日昼长,风清日丽,屋檐下的燕雀羽翼长成。
B.颔联承接对夏日的描写,蝴蝶哂粉、蜘蛛添丝,照应首联“风日清”的特点。
C.颈联转写夏夜,“疏帘”“虚枕”写消夏生活,也隐含着诗人寂寞的心境。
D.尾联直抒胸臆,回扣主题,诗人年华老去,只愿在乡村隐居,终了余生。
【2】你认为诗中哪一句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鸡鸣桑树颠”的表达效果最相似?请列出该句诗,并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13、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诸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节选自《唐才子传》)
【1】对文中划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B.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C.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D.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为状元、榜眼、探花。
B.擢,在表示官职变动时,意为“升官”,与之表意相同的还有:“迁”、“拜”、“陟”、“升”。
C.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六经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D.工部,是古代“六部”之一,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六部”指工部、礼部、户部、兵部、吏部、刑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年少时生活贫困,但很有才能。他客居在吴越等地,李邕很看重他,杜甫就率先去看望他。杜甫因为要参加进士考试,所以留在长安。
B.唐玄宗到郊外祭天,杜甫献上赋颂三篇。皇上觉得他很有才能让他先担任了一段时间河西县尉,后又让他担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
C.杜甫和房琯是平民时的朋友,房琯当时打了败仗,杜甫受到牵连,又因为琴师董廷兰的缘故,房琯被罢免了宰相之职。杜甫为友进言惹怒了皇帝,受到了惩罚。
D.杜甫跟随朝廷回到京城,后又离开京城任华州司功参军。关中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后旅居秦州,生活艰辛,几经周折后投奔严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2)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曾有这样的描述: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自由地享受阳光、森林、山峦、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但可惜的是,人们平时往往忽略它,而在战乱时又会领会得格外深刻。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结合材料,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不得少于700字。③ 不得抄袭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