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惠施是战国时期名家的代表人物,以下属于惠施的观点的是( )
A.石有坚白
B.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
C.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D.泛爱万物,天地一体
E.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中的文言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
庭中始为篱,( )为墙,凡再变( )。家有老妪,尝居( )此。妪,先大母婢( ),乳二世,先妣抚( )甚厚。
A.已 矣 于 也 彼 B.已 也 于 矣 其
C.已 矣 于 也 之 D.已 也 于 也 之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由于缺少有效监督《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在许多地方沦为一纸空文。只有真正令行禁止,才能达到公共场所“无烟化”的目标。
②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不用过箪食瓢饮的日子,但那种一饭千金的“豪爽”也是应该唾弃的。
③2016年美国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前,多项民调均显示,希拉里与特朗普的支持度接近,打成平手。后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在推特上表示,她心中有了出奇制胜特朗普的妙计了。
④目前私家车越来越多,而停车位却很有限,于是很多车主停车时只得见缝插针,有时甚至占用人行道,否则很难为爱车找到一箭之地。
⑤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⑥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写手逐渐作为一个职业发展起来。一时间网络平台的文坛泥沙俱下,多数作品难称文学之名。
A.③④⑥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⑤⑥
4、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践阼”亦作“践祚”,指即位、登基,其中“祚”指皇位;“祚”还有福分之意,如“门衰祚薄”中的“祚”即为此义。
B.“居母忧”中的“忧”指父母之丧,比如“丁忧”就是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此处的“丁”意为遭逢、碰到。
C.“谥曰”中的“谥”指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贵族或大臣等进行的一种或褒或贬的评价,比如“东坡居士”即为苏轼的谥号。
D.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5、选出与“勤心养公姥”的“公姥”构词方式全都不同的一项( )
①昼夜勤作息 ②我有亲父兄 ③汝岂得自由 ④还必相迎取 ⑤逼迫兼弟兄 ⑥便复在旦夕 ⑦嬉戏莫相忘
A. ①②③⑥ B. ③④⑥⑦ C. ②④⑥⑦ D. ①⑤⑥⑦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世隔绝
①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与世隔绝的角落了,连月亮之上都不再神秘。我们沙漠腹心的这个沙窝子与外界也一直保持着适当的联系。这一点从大家的日常交谈中就可看出……总有哪么多话题可聊!早也聊,晚也聊,一聊就没个完。说者声情并茂,闻者惊叹连连。肯定有外部的消息连续不断地进入这片荒野,才能维持这样的谈话嘛。
②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牧羊时马上相逢的问候,其次是新什别克家那部无线座机电话。但是那个破电话几乎没啥信号,深更半夜才闪出一两格,打个电话得跟吵架一样大喊大叫:“……你能听见吗?我能听见!你说!你说!我能听见!你真的听不见吗?……”尽管如此,对这片荒野来说,已经足够了。
③来到这里,一切安定下来,最重要的几项劳动也结束了。亲爱的加玛就该北上返回阿克哈拉照顾生病的奶奶了。可怎么回去呢?到哪儿找车呢?
④牧场上的车统统都是三证全无的运营车,那样的车在荒野里若隐若现的沙子路上慢吞吞地,东倒西歪地爬啊爬啊,时速没法超过二十公里。只有偷偷上了乌河南岸的柏油路,才能陡然神气一下,开得飞快。可就连这样的车也是罕见的。终于有一天,居麻去北面的亲戚家帮忙挖地窝子,带回了一个消息,说有一辆车第二天将经过附近的牧场。于是加玛赶紧开始做准备。
⑤所谓的“准备”主要是洗头。这令我很难理解。当时旱情严重,水非常珍贵,如果是为了洗给司机和其他乘客看的,这也太虚荣、太奢侈了吧?再一想,怎么能用“虚荣”这么简单的两个字来定义这件事呢。生活本来就够局促了,如果再潦草地应付,那就是“破罐破摔”。再窘迫的生命也需要“尊严”这个东西。而“尊严”须得从最小的细节上去呵护。哪怕就只在一名司机和两三名乘客面前体现短短几个小时的清洁和体面,也马虎不得啊。
⑥于是加玛不但洗了头,还从头到脚整顿了一番。还打开上了锁的箱子,拆开一双新袜子换上。还坐下来打扮了整整一上午,抹了桂花头油(是的,都这年代了,牧场上的女人们仍习惯使用这种古老的化妆品),擦了粉底。光梳头发就梳了半个小时!
⑦照我看来,有车的这个消息也未免太渺茫了些。不过是口耳相传的一则听闻,既没办法直接和司机联系、证实,也说不准会不会有啥意外和变动。但大家还是把它作为确凿的事实接受了。
⑧这一天很冷。一大早,只有一行脚印在结满白霜的地面上踩出黑色的粪土,一线绵延,穿过整个沙窝子消失在沙丘顶端。头一天晚上就已经打包好了行李,隔壁萨依娜也过来给奶奶捎了一小包糖果。嫂子给奶奶捎了两条塞着马肋骨的马肠,一包煮熟的肉,两张冬宰时剥的羊皮。所有东西统统用一块白布包着。除此之外,嫂子还额外给了加玛几块比较贵的糖果,使她高兴得喊叫起来。
⑨然后这姑娘又翻出一只小小的空钱包,敞开了伸向居麻——要钱。居麻立马给了一百块,更是令她大乐。她原计划是要五十块。另外居麻还给奶奶捎了五百块,是生活费和治病的钱。
⑩帽子时,女儿手持两顶帽子郑重地向爸爸征求意见。居麻说雪青色那顶好看,于是她立刻端正地戴在头上,遮住额头。看着这么整齐、快乐的女儿,居麻微笑无语,卷着莫合烟耐心地等她收拾利落。比起体面的女儿,父亲非常灰暗,他还是穿着那双补丁迭补丁的大头鞋,破旧的外套皱皱巴巴。在兴奋的女儿面前,他显得失落而精神不振,却解释说昨夜没有睡好。
⑪然后两人出门上马,居麻送她去遥远的路边(所谓“路”,只是荒野中的两道车轮印)等车。传闻中的那辆车大约会在今天中午时分经过附近的荒野。两人的马消失在北沙梁另一面的荒野深处,我站在沙丘上看了许久。
⑫少了两个人,我和嫂子备感寂寞。我去萨依娜家帮着绣花,下午两点才回家。结果回家推门一看,父女俩正围着矮桌吃肉……他们说,在路边等了四个小时,冻得实在受不了,只好回来了。看来车要么远远未到,要么早就走过了。
⑬晚上,给奶奶捎的钱以及给加玛的零花钱又统统收了回去。虽然说好等出发时再给,但加玛还是很不乐意。我也觉得很奇怪,干嘛要收回去呢?怕她乱花吗?问题是这荒野里到哪儿花钱去?
⑭又过了几天,通过电话(之前一个多星期没信号……得到一个稳妥的消息:有一辆小货车会前往旱情严重的北面牧场送冰,并于当天返回乌河一带。于是父女俩决定赶去那边的亲戚家坐等车来。
⑮于是又一轮告别开始了。隔壁又过来表达了一遍对奶奶的问候。嫂子又开始打包给奶奶捎带的物什。居麻重新给钱,重新算账,这次又多给了二十块,还额外抓了一小把零钱。加玛喜滋滋地数了又数,反复感慨:“这么多啊,这么多钱啊……”
⑯这回还是一大早起来,长时间梳头发、抹头油、打粉底、别头花。程序一个也不能少。当父女俩骑马的身影再一次消失在沙丘背后,我还在幻想:等到傍晚,门一开,两人又笑嘻嘻地回来了。
⑰可这一次真的走了。居麻第二天中午才回来,向我们形容了那车的样子,说他一直看着车完全消失了才转身回家。嫂子又仔细地问了一些细节。然后夫妻俩长时间陷入沉默之中。
⑱加玛走了,像一百个人走了!我们多寂寞啊。从此夜晚更漫长寂静。
(节选自《冬牧场》,有删改)
[注]2010年,李娟加入《人民文学》杂志社的“非虚构写作计划”,跟随哈萨克族牧民居麻一家在游牧民族的冬牧场里生活了3个多月,写成《冬牧场》一书。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取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没有惊心动魄的离奇故事,不存在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极为真实地再现了哈萨克牧民的生存境况。
B.作者通过描写加玛等车前洗头并精心打扮的过程,呈现了冬牧场生活的困窘,也表达了对在局促生活中也要呵护尊严的认同。
C.第一次等车失败返回后,居麻夫妻将给奶奶捎的钱以及给加玛的零花钱又统统收了回去,是因为生活拮据,担心加玛乱花钱。
D.文中伏笔巧妙,如“我”认为有车的消息“太渺茫了些”“也说不准会不会有啥意外和变动”,为后文第一次等车失败埋下伏笔。
【2】本文第④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文章围绕“与世隔绝”展开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乡村日常生活图景。如“_________,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_________”。
②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以“凡百元首,_________”句表明历代帝王担当治国大任,同时以“有善始者实繁,_________”句劝谏太宗治国理政要善始善终。
③现代社会,择师已不能以年龄、身份为评判标准,而是要看他懂得道理的先后和技艺学问的深浅。正如韩愈《师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借鉴别人的长处,补己之短;以别人的过失来警戒自己。正如《论语》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将江山、人物合写,既与词的开头两句相应,又为特写周瑜营造了背景,渲染了气氛。
(2)《岳阳楼记》中既能揭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又可以表现作者胸襟阔大而不被外在因素所左右的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描写当听者置身于无声之境以为乐曲即将结束,而后演奏者又积蓄力量把乐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的苦楚,《氓》的女主人公也有,原诗这样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的蜩与学鸠以自己飞翔的状态和高度来嘲笑大鹏,称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还飞不到树那么高。
(3)杜牧《泊秦淮》中借用典故来表达内心充满国仇家恨的郁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尔卜尔筮,_______。(《诗经·卫风·氓》)
(2)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3)扈江离与辟芷兮,_______。(屈原《离骚》)
(4)_______,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6)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官赋》)
(7)苍颜白发,________,太守醉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_______。(陆游《病起书怀》)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又前而为歌曰:“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2)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____,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李白《蜀道难》)
(4)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白居易《琵琶行》)
(6)_____,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寒食寄京师诸弟①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②寒食草青青。
寒食
孟云卿③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注]①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春秋时晋国介子推辅佐重耳(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重耳烧山逼他出来,介子推抱树烧死。晋文公为悼念他,禁止在介子推死日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②杜陵:指西安南郊杜陵塬。③孟云卿,天宝年间科场失意后,曾流寓荆州一带,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诗首句围绕“冷”字层层叠加,渲染环境气氛,令人倍感萧索凄冷。
B.孟诗首句借二月繁花竞丽的美好景象,反衬诗人他乡寒食的悲苦之情。
C.两首诗诗句中的“寒食”,都指寒食节,孟诗中还暗含少食、无食意。
D.两首诗用语朴实清雅,表现了诗人远在他乡孤苦无依的凄凉之情。
【2】诗歌的章法讲究“起承转合”,“合”在内容上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最后一句是如何体现“合”这一章法特点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泰和四年四月,召见于泰和殿,行信因言二事,一依旧移转吏目以除民害,一徐、邳地下宜麦,税粟许纳麦以便民。上是其言,令尚书省议行之。崇庆二年,为左谏议大夫。时胡沙虎已除名为民,赂遗权贵,将复进用。举朝无敢言者,行信乃上章曰:“胡沙虎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书再上,不报。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是岁九月,宣宗即位,改元贞佑。
胡沙虎诛,上封事言正刑赏,又言:“自兵兴以来,将帅甚难其人,愿陛下令重臣各举所知,才果可用,即赐召见,褒显奖谕,必有奋命报国者。昔李牧为赵将,军功爵赏皆得自专,出攻入守不从中覆,遂能北破大敌。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上善其言。时方擢任王守信、贾耐儿者为将,皆鄙俗不材、不晓兵律。行信惧其误国,上疏曰:“《易》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圣人所以垂戒后世者,其严如此。今大兵纵横,人情汹惧,应敌兴理,非贤智莫能。狂子庸流,猥蒙拔擢,参预机务,甚无谓也。”于是上皆罢之。权元帅右都监内族讹可率兵五千护粮通州,遇兵辄溃,行信上章曰: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诏报曰:“卿意具悉,讹可等已下狱矣。”
(节选自《金史·张行信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B. 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C. 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D. 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科举时代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为进士。
B. 改元指君主、王朝改换年号,每一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C. 封事在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大臣上书奏事,为防止泄露,用皂囊封城。
D. 《易》即《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孔子所作,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行信心系百姓。他建议依照旧例调换官吏以除民害,在适宜种麦的徐、邳两地,允许百姓用麦子充作粮税,均得到皇帝的采纳。
B. 张行信富有远见。胡沙虎贿赂权臣图谋复出,张行信多次上书皇帝,请求不要起用此人。皇帝对此不予理会,终为胡沙虎所杀。
C. 张行信重视人才。他认为战事兴起之后,难以得到合适的将帅,希望皇帝诏令重臣举荐人才,并厚待人才,这样就一定有人舍命报效国家。
D. 张行信心忧国事。皇上准备提升王守信、贾耐儿等将领的职务,但张行信认为这些人鄙俗无能,又不熟悉军事,不适合担任军队职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胡沙虎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
(2) 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当代史学家、教育家洪业曾提出“三有”原则,所谓“三有”:第一是有为,第二是有守,第三是有趣。
当面对变化、面对成长、面对未来时,“三有”原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三有”中任选两点,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