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龙岩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个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拉松比赛将近终点时,如果以为即将胜利了,放松一点也不妨,可能就会功亏一篑

    B. 面对环保部的调查和约谈,李秘书长心情沉重,如芒在背,如坐针毡。

    C. 上海的东方明珠有着独特漂亮的外形,整座建筑规模雄伟,纵横捭阖,高耸入云。

    D. 郭象聪慧好学,博览群书,特别对老庄哲学有深入硏究,他谈起话来一泻千里,滔滔不绝。

  • 2、“卯时”指的是什么时间段?(  

    A.05时至07时 B.07时至09时 C.09时至11时 D.11时至13时

  • 3、中文系学生小刚按照中国传统书信礼仪写了几封信,以下最不得体的一项是( )。

    A.小刚给女同学写的信,提称语用“芳鉴”。

    B.小刚给吴教授写的信,启辞用“敬禀者”。

    C.小刚给系主任写的信,结语用“如何之处,恭候卓裁”

    D.小刚给父亲写的信,开头称谓和提称语用“家父如晤”。

  • 4、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连衡:“连横”,秦国采用离间之计,使六国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后来也用连衡比喻结盟。

    B.汉中:位于陕西省,古称梁州、南郑、天汉等,是汉王朝的发祥地、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C.郡:古代的行政区域名。春秋以前,县大于郡;战国以后,郡大于县;秦统一天下后,全国设三十六郡。

    D.阡陌:田间小路。南北方向叫“陌”,东西方向叫“阡”。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备受瞩目,不仅在于它为我们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认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将进一步揭示古蜀文明的文化面貌与重要价值。

    B.全球通胀预期升温,是因为全球经济逐渐复苏、供需关系短期调整、流动性宽裕以及投机炒作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具有修复性和阶段性的特征。

    C.新冠疫苗接种后要注意在接种单位观察30分钟,接种当天注射部位不要沾水,接种后三日尽量多休息等等,以防避免皮肤感染和劳累以影响接种效果。

    D.快手通过“直播+短视频”的形式,打破了传统的销售模式,能够快速地将产品变现,助力乡村振兴,正在成为农业实体经济的护航“软件”。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2017年度热词,“怼”字当之无愧。这个几乎已入土为安的历史词汇,一夜之间就火了起来。《说文》曰:“怼,怨也。”语言学家说,“怼”字在清代之后的书面文献中就很鲜见了,因此对于现代人来说,把“怼”归为历史词汇、文言词汇都不为过。如今,“怼”这个泛动作性文字,屡上微博、微信关键词排行榜,好像什么热门事件都能跟“怼”扯上关系。经过网络语境的熏陶,“怼”的意思已与最初大不相同。今天我们对“怼”的理解,可以是批评、斥责,在一些地区方言里,也有捅、捶、搡、挤兑、冲撞的意思。

    (摘编自《澎湃新闻》,有删改)

    材料二:

    “怼”是一个汉语字,拼音为duì,会意字,《说文》“心”部,从“对”声。“对”,相持也,意为互相对峙,底下加“心”,表示心里抵触,对抗,引申为怨恨,故而怼,怨也。

    北方方言中表达“用手推撞”或者“用语言拒斥反驳”的意思并且读音为“duǐ”的字,应当为“㨃”。“㨃”字从手部,本意是“排、推”的动作,引申为“拒斥、反驳”的行为。东北方言中“㨃咕”“㨃搡”即该字用法的例证。大众媒体中使用“怼”来表达该含义和读音是一种错误。

    (摘编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材料三:

    “怼”,看似简单,却能解释当下许多冲突的状态。“心”的“相对”,那是一种情感的碰撞——“不爽了就要怼”,单个字直捣黄龙,情绪十分饱满。就字形来看,和“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蔺伟认为,值得注意的是,“怼”这个词所体现出的攻击性或较劲的意义在不同语境下会呈现不同的感情色彩。当双方处于严重的敌对立场时,“怼”具有很强的攻击性,甚至伴随肢体冲突。这种“怼”往往有非理性的成分。当双方立场并不构成严重对立甚至关系较好时,“怼”的攻击性较小,甚至很多时候是一种无伤大雅的轻松、友爱互动,这就为其进入年轻人主导的网络交际系统提供了可能。

    除了和与“怼”在一起产生的各种词组配搭成口头禅,多数年轻人的手机收藏夹里,都有几个经典的“怼人”表情包。“就喜欢你看不惯又干不掉我的样子”“看在你丑的份上,就当你是对的吧”,还有人用英文、日文来助阵。

    社会学家认为,“怼”作为一个从方言中演变而来的流行语,有代替网络用语“撕”“掐”的趋势,“怼得好”比“骂得凶”更有话语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网评人“竺子”说,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语境中,向来有明哲保身的哲学。不少人的人生轨迹,都会经历从“初生牛犊不怕虎”到“人到中年万事休”的演变。我们不否认,这种处世哲学与行为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若发展到极致,则未免显得平庸。

    当“怼”作为一种维护正确价值观、明确底线、合理表达愤怒的姿态出现在年轻人中时,不失为一种个性的张扬。自习室里,你想看书总有人嘻嘻哈哈;深夜的宿舍,你想睡觉偏有人开着音响打游戏……网民“柴尔德”觉得,遇到这样的事情,“该炸就要炸,该怼绝不怂”。

    比起发个朋友圈抱怨一下,当下的部分年轻人更信奉“机智怼回去,潇洒怼一回”,认为这更有利于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知乎”网民“simple”说:“怼完几次,生活明显不一样了。思考怼和不怼的结果哪个能让你现在和以后更舒服,后果你能接受,承担得住,那就量力而行地怼吧。”

    (摘编自《半月谈》,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怼”字因情绪饱满,屡上微博、微信关键词的排行榜,所以大众媒体借用“怼”字表达了本该是“㨃”的含义和读音。

    B. “怼”字在现代汉语里鲜用“怨怼”之意,其作为流行语,有代替网络用语“撕”“掐”的趋势,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侧面反映。

    C. 《说文》对“怼”的解释为“心”部,从“对”声,可以看出该字具有形声字的特点;但《说文》又按会意字将之解释为“心里的相持和对峙”。

    D. 网络语境中使用中国某些传统文字的时候,有时可以让一些历史词汇“起死回生”,甚至“一夜而火”。

    2下列句子中“怼”字的含义与我们今天对“怼”的意义理解不同的两项是(   )(   )

    A. 《战狼2》主角吴京说:“可能某些人自卑,被洋人欺负惯了,就觉得中国人不能强,我就是怼这个,我就怼。”

    B. 宫斗剧《甄嬛传》中,眉庄“怼斥”安陵容,被网民誉为“手撕白莲花虚假面具”之经典,用在当今职场、情场居然都十分妥帖。

    C. 窦娥含冤受死,临刑前怼天怼地,发出“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的指斥。

    D. 杭州一男子在车厢内随地吐痰,被一名阿姨批评教育。这名男子又故意把一口痰吐在地上,结果引起众人怒怼。

    E. 周杰伦的歌曲《兰亭序》中有“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怼”这样一句歌词,该歌词在传唱时广受赞誉。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现代语境下的“怼”有何特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描述蜀道的开凿过程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眼前之景联想到南朝宋武帝刘裕,从而引发对英雄的追慕。

    (2)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融合了抒情、描写和叙事,将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写“先达”德高望重,虽门生盈室,但“____________”;写自己探问疑理时“____________”的情态,表现了对“先达”的敬畏。

  • 9、名句默写。

    (1)贾谊的《过秦论》中揭示秦王朝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贾谊的《过秦论》中最能体现秦始皇守天下时防范之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贾谊的《过秦论》中表现陈涉起义的巨大影响力,写农民起义的星星之火顷刻间燃成燎原之势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五代史伶官传序》在引《尚书》中的话作答时,作者顺势从中引申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5)《五代史伶官传序》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验教训。

    (6)《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论述由盛而衰的史实后,连用两个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引人深思,又寓结论于疑问之中。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______,饮水,______,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

    (2)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日削月割,______。 (苏洵《六国论》)

    (3)青泥何盘盘,______,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李白《蜀道难》)

    (4)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______,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5)矮纸斜行闲作草,____________,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笑》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中以“______________”两句回忆了先辈开辟事业的艰辛。

    (2)姚鼐的《登泰山记》“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

    (3)曹操《短歌行》中出自《诗经·郑风·子矜》,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送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④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

    B.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D.“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邝埜,字孟质,宜章人。永乐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成祖在北京,或奏也京钞法(注)为豪民沮坏,帝遣埜廉视。众谓将起大狱,埜执一二市豪归。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营造北京,执役者巨万,命埜稽省,病者多不死。

    宣德四年,振关中饥。在陕久,刑政清简。父忧服除,擢应天府尹。蠲苛急政,市征田税皆酌其平。正统十年,进尚书。旧例诸卫自百户以下当代者,必就试京师;道远无资者,终身不得代。埜请就令各都司试之人以为便。瓦剌也先势盛,埜请为备,又与廷臣议上方略,请增大同兵,择智谋大臣巡视西北边务。寻又请罢京营兵修城之役,令休息以备缓急,时不能用。也先入寇,王振主亲征,不与外廷议可否。诏下,埜上疏言:“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不听。既扈驾出关,力请回銮,振怒,令与户部尚书王佐皆随大营。埜坠马几殆,或劝留怀来城就医。埜曰:“至尊行在,敢托疾自便乎?”车驾次宣府,朱勇败没。埜请疾驱入关,严兵为殿。不报。又诣行在申请。振怒曰:“腐儒安知兵事,再言者死!”埜曰:“我为社稷生灵言,何惧?”振叱左右扶出。埜与佐对泣帐中。明日,师覆,埜死,年六十五。

    埜为人勤廉端谨,性至孝。父子辅为句容教官,教埜甚严。埜在陕久,思一见父,乃谋聘父为乡试考官。父怒曰:“子居宪司,而父为考官,何以防闲?”驰书责之。埜又尝寄父褐,复贻书责汝掌刑名,当洗冤释滞,以无忝任使,何从得此褐,乃以污我。”封还之。埜奉书跪诵,泣受教。成化初,谨忠肃。

    (节选自《明史·邝埜传》)

    (注)钞法:纸币制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

    B.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

    C.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

    D.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忧,父丧的婉辞。古代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必须按规定辞官为父母守制。

    B.田税,指田地的赋税。最早的田税是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当时以征收实物为主。

    C.百户,官名。金初设置,元代相沿,设百户为百夫之长,隶属于千户,而千户又隶属于万户,不可世袭。

    D.户部,尚书省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等事务,长官为户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邝埜处事宽和,能为百姓着想。他监造北京城时,服劳役的人中那些生病的大多保住了性命;任应天府尹时,减免了当地百姓的苛捐杂税。

    B.邝埜晓畅军事,很有战略眼光。瓦剌也先势力强大,邝埜建议朝廷做好防备,免除驻守京城士兵的劳役以备及时调用,可惜朝廷没能采用。

    C.邝埜忠心耿耿,心系社稷安危。邝埜以死相谏力阻皇帝亲征,触怒宦官王振,被迫追随皇帝大营出行,最后被处死,时年六十五岁。

    D.邝埜廉洁正直,深受父亲影响。父亲教子甚严,邝埜在陕西做官时因思念父亲,想请父亲任乡试的考官,受到父亲的严厉批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成祖在北京,或奏南京钞法为豪民沮坏,帝遣埜廉视。

    (2)车驾次宣府,朱勇败没。埜请疾驱入关,严兵为殿。不报。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5月22日,91岁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永远离开了我们,举国哀痛。

    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已获得了无数次突破,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更造福了全世界人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而袁隆平留给我们的,却不止是吃不完的粮食。

    袁隆平曾经说过他有两个梦,其中一个梦是超级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结的子有花生那么大,叫做禾下乘凉梦。

    读了上述材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