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平潭综合实验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病句诊断)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全市中小学生中掀起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

    B.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许多人的读书指南。

    C.参观科技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还能够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科技作品。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 2、下面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元(xūn)       (pìn)       (bài)       皆知(rú)

    B.果(shuò)     对(xiào)     (lán)       而不舍(qiè)

    C.咀(jué)       育(bǔ)        (yè)        气冲牛(dǒu)

    D.恶(zèng)     (huì)       笨(zhì)       广众(tíng)

  • 3、下列各项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宵节到了,街头人声鼎沸,大家都急着看花灯呢!

    B.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 人们对随地吐痰、乱扔果皮一类小事,一直持不以为然的态度,这是不应该的

    D. 每一个革命先烈的背后都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 4、对上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包含着境由心生的这里和作者闹中取静的自得之情。

    B诗的后四句首先描绘了山间傍晚的美好景色,画面中静景和动景结合,接着抒发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是内心的失落和迷茫。

    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诗人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语言道出心远的生活真谛。

    D本诗格调闲雅有致,诗意展开自然流畅,语言清新质朴,韵味醇厚。

     

  • 5、下列对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共产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向他学习。

    B.《植树的牧羊人》通过讲述牧羊人用几十年的时间,不断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赞美了牧羊人的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勤劳朴实、自信平和、忠厚内敛、认真细致的高贵品质。

    C.《走一步再走一步》运用倒叙,简洁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和起因,结束回忆也干脆利落,这样一起一伏,与正文浑然一体。

    D.《皇帝的新装》开头运用比喻的手法介绍了皇帝爱慕虚荣,试新衣成癖,突出强调他把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穿衣上,而不顾国计民生,这为故事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 6、下列各组词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弄(   萏(hàn  喜出忘外

    B.  护( 妹( 杞人忧天

    C.耀(xuàn)逃cuàn jié  惊慌失错

    D.kǎi  zhǔ 塌(tān  宁静致远

  • 7、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静(mì)     (cuì)     根深蒂固

    B.热(chén) 抽(yè)       见异思纤

    C.魁(wǔ)     (zhuō) 人迹罕至

    D.士(jué)   恿(sóng)     随声复和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   刘备敕刘禅遗诏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染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注释)①殆:恐怕。②卿:旧时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相当于“你(们)”。③叹:赞叹。④增修:即“溢美”,意思是赞美的话说得很多。修:美好。⑤审:的确;果然。⑥道亡:在途中丢失。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朕初疾,下痢耳  但:但是 B. 自伤   复:再

    C. 勿以恶小而之   为:做 D. 送,道亡  未:没有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 后转染他病,殆不自济。

    后来转而把病传染给他人,恐怕自己也难以挽救了。

    B. 审能如此,吾复何忧!

    果真是这样,我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啊!

    C.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只有拥有才能和高尚的品德,才能使别人信服。

    D. 汝父德薄,勿效之。

    你的父亲(我)德行浅薄,(你)不要仿效他。

    3选文和我们学过的《诫子书》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古诗文积累。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 ,思而不学则殆。

    (2)几处早莺争暖树,

    (3) ,但余钟磬音。

    (4) ,天光云影共徘徊。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明新事物蕴含在旧事物之中这一哲理的诗句是: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脊梁和儿子的后背

    ①术后,父亲都是由母亲照顾,我离家远,只能每隔一段时间,回去探望一次。

    ②那天回家,阳光很好,是个少有的暖和的冬日。母亲将我悄悄拉到一边说,自从手术后,父亲就没有洗过澡,平时只能用热水帮他擦擦身子,今天难得天气这么好,让我带父亲去澡堂泡泡。

    ③离家不远,就有家澡堂,病前,父亲常去那儿泡澡。我和父亲,慢慢走着去。

    ④一路上,我在想该怎么办。印象中,长大之后,我就再没有去澡堂洗过澡,更没有陪父亲去过。我们父子俩感情很好,我很尊重他,也有点惧怕他。我和父亲之间,几乎没有任何身体上的接触,我甚至不记得触碰过他的手。而现在,我将要和他单独面对面,还要帮他洗澡。我有点隐隐的担心,不知道怎么做。

    ⑤脱光了衣服,往浴池走的时候,父亲忽然对我说:等会我自己洗,你放心,我能行。说着,父亲还甩了甩胳膊。洗好了,你来帮我搓搓背,好吗?父亲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我羞愧地点点头。

    ⑥我右手缠着毛巾,左手搭在父亲的后背上,慢慢往下搓。这是我第一次与父亲这么亲密地接触。父亲后背上的皮肤松松垮垮,一用力,感觉要被扯下来,而父亲曾经是多么强壮啊。浴池里湿气氤氲,我揉了揉眼睛。

    ⑦搓到腰部时,手忽然被什么东西磕了下。低头一看,父亲的腰眼上,鼓起几个凸起的骨节,是扭曲变形的脊椎!难道父亲的腰眼受过伤?我轻声问父亲是怎么回事。父亲回头看了我一眼,淡淡地说,那是他以前当兵训练时受的伤,这几年忽然加重了。父亲当过兵,这我知道,而他在部队受过伤,我却从没听他讲过。难怪从我记事起,父亲的腰就一直不大好,站的时间稍长,他就得蹲下来。然而,家中所有的重活,都是他抢着做的,父亲一直是这个家中力气最大的人。

    ⑧帮父亲搓好背,父亲忽然对我说,你转过去,我也帮你搓搓。我坚决不答应,父亲却很执拗,非得帮我也搓几下。

    ⑨父亲轻而有力地搓着我的后背。搓到右肩时,父亲忽然停了下来:你这个伤疤,是你两岁时,我教你游泳,被水里的一块石头划的。那次,都怪我,没有弄清楚水里的情况,让你受了伤。

    ⑩我的右肩胛有块伤疤?真没想到,更想不起来是怎么受伤的了。我笑笑,对父亲说,没事,早没感觉了。父亲用手摸摸那块伤疤,然后很小心很轻柔地继续往下搓。

    父亲忽然又停了下来,你屁股上的这颗痣,怎么变大了许多啊?说着,还用手轻轻刮了下。我难为情地笑笑。父亲顾自说,你小时候,我总和你母亲开玩笑,有了这颗痣,就算你丢了,我们也会很容易就能找到你。

    这颗痣,还是结婚后妻子发现告诉我的,以为只有我们两个知道。没想到,父亲也知道,并且至今清楚地记得。对我来说,后背是我最隐秘的地方,我从来看不见它,我的父亲,却了解我后背上的每一寸肌肤。

    我是搀着父亲从浴室回家的。大病初愈后的父亲,显得有一点点虚弱,但我的双手触碰到的他的每一寸肌肤,都感受到从他体内焕发出来的从未有过的坚定和温暖。

    【1】阅读选文,请在下列横线上将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我陪父亲泡澡—— ___________ ——我发现父亲腰部的伤—— ____________——我从父亲身上感受到坚定地温暖。

    【2】按照要求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父亲后背上的皮肤松松垮垮,一用力,感觉要被扯下来。(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2)父亲回头看了我一眼,淡淡地说,那是他以前当兵训练时受的伤,这几年忽然加重了。(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3】文章第段说,“我”“感受到从他体内焕发出来的从未有过的坚定和温暖”,结合全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父亲的“坚定和温暖”?

    【4】文中的父亲用受伤的脊梁承担起家庭的重担,用责任与担当为儿子筑起一片天地。但父辈终会老去,少年终会接过父辈肩头的担子和责任。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责任与担当的认识。

  • 1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酿泉

    ①冬至后小寒前的一个清晨,明强陪着老章沿山路盘旋而上。那个小小的酿酒坊,就窝在山坳一棵巨大的香樟树下。

    ②做酒人在木蒸桶底部摊上一块白纱布,倒入浸好的糯米,盖上竹斗笠,打开一大早就开烧的锅炉,蒸汽从木蒸桶下汹涌而上,将糥米“炊”熟,黏度恰到好处。炊饭,拉开了山里村冬酿的序幕。

    ③酿酒坊的老师傅伊海说,要雪白的糯米,一粒坏米都不要。

    ④酿酒坊的总管灵江点点头,对,雪白的糯米,宁可贵点。

    ⑤泉水在一道斜坡下面,一眼泉亘古不断,冬酿用的就是这眼泉。

    ⑥伊海、灵江、全于等七个做酒汉子,在热气蒸腾里默默配合着,最大的六十九岁,最小的四十九岁。灵江将铁锹斜插进糥米饭里,用力抬起,翻倒进大木桶里。铁锹收回,在一旁的小水桶里蜻蜓点水般地浸一下,以免糯米太黏,接着又插进糯米饭里。如此反复,使的是巧劲,从六点到十一点,一刻不停。全于用小水桶舀起泉水,淋在糯米饭上,要五桶半冷水,然后舀起温水再淋四遍。他个子高,拎起水桶看着挺省力,但喧嚣的蒸汽声里,还是能听见他气喘吁吁。

    ⑦米好水好,还要手艺好。最要紧的是拌曲。

    ⑧永青伸出粗壮的手臂,将酒母撒到糯米饭上,然后一把一把将糯米饭搂近自己,用手掌连同手腕不停翻炒、抖洒,将结团的饭团揉松。接着,他将糯米饭从缸底沿着缸身搭好,用竹刷子刷平,湿漉漉的糯米饭服服帖帖。然后,他在缸底掏出一个小碗大的窝,轻轻盖上稻草盖子。

    ⑨月亮挂在大樟树上,小屋通往酿酒坊的斜坡上,走来酿酒坊唯一的守夜人,六十九岁的伊海。他走进酿酒坊,蹲下身子,将耳朵贴紧发酵缸,一个缸一个缸地听,捕捉着每一个细微的声音——醪液的发酵声,是那种“节节声”,像初春小雨打在树叶上,很细很急。如果缸料厚了,温度高了,“节节声”便变得波涛汹涌,他就赶紧打开稻草盖子,耙几下,把气排出去。发酵期间的搅拌冷却,俗称“开耙”,是整个酿酒工艺中的关键。一共二十几个缸,耙个把钟头,然后回小屋睡一会儿。有时,醪①液泛出酒缸,都来不及舀,他就得每一个钟头都爬起来照看。等酒缸里“潜实”了,他的心才安稳,这时天也亮了。

    ⑩不做酒时,伊海种花。他将一个个废酒坛叠在一起,下面拉个洞,满上土,从山里挖点野花,问农家讨点花技,或从家里找点花籽。家里有一棵龙柏,是他从山里挖来的,种了十五年,一有空,他就修修剪剪,楚门镇来人想买,他不卖。

    糯米完成发酵后,抽灌到巨型酿罐里。三四十天后,先是变成豆青色,再变成琥珀色,变成金黄色则最好。至于如何变成金黄色,伊海说不清,只需按照家传的酿酒“老古法”,从浸米开始,一步一步做好。

    小寒将至时,一口装满酒的井,泛着微微寒光,蓬勃的香气穿透寒意沁人肺腑。伊海捻着酒舀三米长的铁丝长柄,将酒舀伸进埋在地下的酒井里,这是一舀新酒。

    老章是这七个汉子的老板,但他却时常羡慕这帮老哥们,又恨他们什么事都不着急。老章现在做物流了,但放不下酿酒坊,有时会由明强陪着过来看看。他俩联手把家乡山里村打造成了游客蜂拥而至的世外桃源。山民们得了实惠,常常念叨他们。老章想在镇上开个卖酒的店,把山村的好酒和好山水分享给更多的人。

    做酒的汉子们不关心卖酒的事,只管老老实实把酒做好。

    老章走上斜坡,踏过大樟树覆在地上的影子,听见了汉子们喧腾的笑声,正在老去的他们,快活得却像一群少年。

    老章想,日子不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吗?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①醪(láo):未滤出渣子的酒;浊酒。

    1结合本文内容,补全酿酒的工艺流程和工艺讲究,填写表格。

    工艺流程

    工艺讲究

    浸米、炊饭

    (1)

    入桶、(2)

    用泉水来酿酒;不断翻炒、抖洒

    发酵、开耙

    (3)

    (4)、入井

    重视每一道程序,一步一步做好

     

    2第⑨段画线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说说它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第⑩段似与酿酒无关,但不能删去,请说说理由:

    4结合全文,理解结尾段落,对文中“这个样子”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日子要过的快快活活。 B.日子要过得踏踏实实。

    【选项C专心做好本职,安心享受生活。 【选项D认真酿出好酒,快乐过好每天。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点赞”为一网络语言,来源于各大网络社区的“赞”功能。“点赞”表示赞同、喜爱、支持之意。请以“我给自己点赞”为题写一篇字数在150-200字之间的小作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