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普洱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中的文言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

    庭中始为篱,(   )为墙,凡再变( )。家有老妪,尝居(   )此。妪,先大母婢(   ),乳二世,先妣抚(   )甚厚。

    A.已 矣 于 也 彼 B.已 也 于 矣 其

    C.已 矣 于 也 之 D.已 也 于 也 之

  • 2、下列各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林冲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D.上面坐着两位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腐败是“国之殇”,治理腐败是立国之本,  ①  治理腐败的唯一路径,是社会主义的民主翻度建设。  ②  我们的价值多么普世,  ③  我们的教育多么感人,  ④  没有实实在在的民主制度建设,权力就会变质,腐败就必然会滋生和蔓延,权力  ⑤  会逐步走向人民的反面,  ⑥  这是历史“铁律”。

     

    A

    /

    无论

    无论

    只要

    因此

    B

    无论

    无论

    如果

    /

    C

    无论

    /

    如果

    因此

    D

    /

    无论

    无论

    只要

    /

     

     

    A. A   B. B   C. C   DD.

     

  •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如今,既然我已经把这些似乎痛苦和不堪的经历写出来,就说明我已经鼓足了足够的勇气来承受这一切——包括人们的____ _,窃窃私议。

    ②相比这些连自己出生何地,父母是谁的孤儿们来说,我们都是幸福的。至少我们对自己的对自己的_____ _一清二楚,不存在类似的“寻根”痛苦,不要费心地想去揭开如迷雾般的身世之谜。

    ③在高考中,一些地区每年的高考录取比例相比较而言远高于其他地区,这导致有些低录取地区的考生便_____ _,费尽心思来取得高考录取概率低地区的户籍。

    A. 颠倒黑白   来龙去脉   巧发奇中

    B. 颠倒黑白   前因后果   暗度陈仓

    C. 蜚短流长   前因后果   巧发奇中

    D. 蜚短流长   来龙去脉   暗度陈仓

  • 5、电影《霸王别姬》的导演是?(  

    A.陈凯歌 B.谢晋 C.张艺谋 D.吴宇森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冬与狮(节选)

    兰晓龙

    万里:我难受过,不这样。

    千里:那叫真难受,那叫心碎了。

    万里:可是我还痛。

    千里:那是你以前太不走心,现在又太走心。万里,你不是炮,你尽管又彪又二地活着,可人上边,走点心。

    他又一拳抡过去,万里甘之如饴。

    千里:还手啊!挨打就要还手啊!我也痛,我也痛啊!

    万里:……哦。

    于是兄弟俩不闪不避,你一拳,我一拳,间或会有还痛吗”“还痛的互相询问。这种询问或回答并不一定来自万里。

    殴打后来成了雪地上的拥抱,气喘吁吁,但是平静。

    千里:真不知道爸妈看见你成了这样,是难受还是高兴。

    万里:我也不知道。

    旁边忽然有人问:第七穿插连?

    兄弟俩回头,看见让他们心脏都能骤停的一景,在来时的一路看熟了的一景:团直的那名骑兵传令兵,骑在马上驰骋而来,雪浪在马蹄下翻滚,他的前进艰难而一往无前。

    惊讶,或者说惊喜地忘了回答。

    传令兵于是又问了一遍:第七穿插连?

    梅生连跑带爬地从林子里蹿了出来,他是狂喜:第七穿插连!团直……

    可是传令兵连人带马撞在一棵树上,马翻倒,挣扎着往起里爬。传令兵先从坠地中爬起来,艰难地走向他们。

    传令兵:我来的方向,七点方向,祠鼐大桥,友军部队,急需增援,必须增援……没法打了。

    他的声音又断续又急促,千里他们理解为长途跋涉后的呼吸不匀。

    千里:团部呢?大部队呢?

    传令兵比万里还稚嫩的脸顿时黯然:打散了。我也在找,一直在找。最后一个命令是各自为战,但团结一心。这是胜利。完毕。你们饿不饿?

    对千里和指导员梅生这不是一个好消息,其实是坏到让他们对后一句没反应的坏消息。

    传令兵看着他还在挣扎的马:它叫春生。春生两岁。我双手把春生从它妈肚子里找出来的,班长说这马会一辈子记着你。春生冻瞎了。

    他说得像是没啥感情,语法是刚过扫盲班级别的稚嫩。但是往下千里他们知道这孩子做了多大的舍弃:它是我的朋友,所以吃的时候你们千万要记得,它叫春生。要保证。

    千里:我们不吃……

    传令兵对春生开了一枪。

    千里不想说,万里不知道怎么说,连梅生都不知道怎么说。

    传令兵:七点,祠鼐,急需援军,没有援军,你们是最近的援军——祖国在什么方向?

    茫然,但是梅生指点,那是悬崖的方向,有着皎洁的月光。

    于是传令兵在雪地里艰难地走着,祖国和月光吸引了他最后的神志。千里他们这时才发现他的背都被打烂了,没那么多血是因为伤口早已冻结。

    传令兵于是跪在悬崖上,看着他觉得他能看到的祖国,那是回家的方向。

    传令兵:新中国万岁。

    然后他死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为一座平静而赤诚的冰雕。

    (后续情节为钢七连在水门桥战役中除了伍万里之外全员牺牲。小说开始伍千里抱着哥哥伍百里的骨灰回到家乡,而此时伍万里也抱着哥哥千里的骨灰……)

    他抚摸着他放在江岸上的千里的骨灰坛子。

    万里:我特别特别想回家,可到了这,我发现最难的就是回家。哥,我一定带你……再坐会好吗?

    于是跟骨灰坛相依相偎地坐着,看着夕阳西下,看着渔民的船橹漂过,那中间也许有他们的爸爸和妈妈。仿佛……

    千里:没有要打的仗,没有要炸的桥,你可以慢慢长大。甚至不长大。

    万里已经有了年轻与苍老之间的惆怅:可我还是会长大。

    千里:那就照你想要的样子,长大。但是万里……

    万里:嗯?

    千里:记得我们,可不要思念我们,骄傲地活下去。

    万里沉默,因为三条,他只能做到两条,他做不到中间那条。

    于是哥儿俩相依相偎地等待夕阳成为夜色。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不知道爸妈看见你成了这样,是难受还是高兴”,这句话表现出千里对爸妈如何看待万里的担心和害怕。

    B.小说以第七穿插连兄弟的视角讲述传令兵的故事,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突出传令兵的形象。

    C.小说有多处伏笔,如“传令民连人带马撞在一棵树上,马翻倒,挣扎着往起里爬”,就为后文交代马眼瞎做伏笔。

    D.小说结尾写万里因“做不到中间那条”而沉默,意味深长,说明万里无法忘怀兄弟恩情,也暗寓人们应铭记历史。

    【2】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3】小说中有几处描写暴力、血腥、死亡的悲剧性场景,请对此加以概括,并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表现方式的意义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斥鴳认为自己腾跃而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自己飞翔的极致,这就与大鹏的扶摇而上九万里形成了鲜明对比。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燕昭王筑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将土们感激皇恩、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

    (3)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反腐倡廉的今天,可以用来表明那些清廉不贪的官员的内心思想。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音乐是中国诗词里常见的内容,苏轼《赤壁赋》中侧面表现洞箫音乐效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莲”自古以来便因其清姿素容、淡淡清香、千姿百态而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古诗词中描写莲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观刈麦》中诗人看到农民在酷夏中的劳碌与痛苦后,感叹“_______________”即可以拿着俸禄,因而“_______________”,喟叹终日。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一句,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而“_______________”一句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

    (3)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对人生的感悟实现了共鸣,他们“_______________”忘记了空间,“_______________”忘记了时间。主客皆进入豁达淡然的“乐境”。

  •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__,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2) 以咨诹善道,__________________,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

    (3) 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4) 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 惑而不从师,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6) ________________,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 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8) 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追击敌军要把握时机,要在士气敌竭我盈时追击,同时要注意观察敌军,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出击。

    (2)《师说》在第3段开头先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论断,与文章开篇“____________”遥相呼应,并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3)杜牧的《阿房宫赋》第1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阿房宫占地广、宫殿高的特点。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循东渚放歌三首

    杨万里[宋代]

    前山欺我船兀兀,结约江妃行小谲。

    乘我船摇忽远逃,见我船定还孤出。

    老夫敢与山争强,受侮不可更禁当。

    醉立船头看到夕,不知山於何许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出自己夜宿东渚,乘坐小船在江上航行的特殊情境,颇有意趣。

    B.诗人写出了自己酒醉后的感觉:船晃动不止,山就不知去向;船停下来,山就在面前。

    C.颈联采用对比手法,山虽然高大雄伟,但是自己却敢于与山斗争,表现士不可侮精神。

    D.全诗格律灵活,表达感情狂放不羁,而又童趣十足,体现了标题中的“放歌”的特点。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桢,辽阳渤海人。五世祖牟翰仕辽,官至太师。桢少好学,尝业进士。斡鲁讨高永昌,已下沈州,永昌惧,伪送款以缓师。是时,祯母在沈州,遂来降,告以永昌降款非诚,斡鲁乃进攻。既破永昌,遂以桢同知东京留守事,授猛安。天会六年,迁尚书左仆射,判广宁尹,加太子太傅。在镇八年,政令清肃,吏畏而人安之。十五年,加太子太师,提点河北西路钱帛事。

    天眷初,同签会宁。及熙宗幸燕,兼同知留守,封戴国公,改同知燕京留守。魏王道济出守中京,以桢为同判,俄改行台平章政事,为西京留守,封任国公。是时,奚、霤军民皆南徒,谋克别术者因之啸聚为盗。海陵患之,即以桢为中京留守,命乘驿之官,责以平贼之期。贼平,封河内郡王。海陵至中京,桢警夜严肃。有近侍冯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尝夜饮干禁,桢杖之濒死,由是权贵皆震慑。迁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封莒王。策拜司空,进封代王,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如故。

    桢久在,弹劾无所避,每进对,必以区别流品,进善退恶为言,当路者忌之。荐张忠辅、马讽为中丞,二人皆险诐深刻,欲令以事中桢。正隆例封冀国,桢因固辞曰:“臣为众小所嫉,恐不能免,尚可受封爵耶?”海陵知其忠直,慰而遣之。及疾革,书空独语曰:“某事未决,某事未奏,死有余恨。”薨,年六十九。海陵悼惜之,遣使致奠,赙赠加等。

    桢性方严家居无声伎之奉虽甚暑未尝解衣缓带对妻孥危坐终日不一谈笑其简默如此

    (节选自《金史•高桢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桢性方/严家居/无声伎之奉/虽甚暑/未尝解衣缓带/对妻孥危坐终日/不一谈笑/其简默如此/

    B. 桢性方/严家居/无声伎之奉/虽甚暑/未尝解衣缓带对妻孥/危坐终日/不一谈笑/其简默如此/

    C. 桢性方严/家居无声伎之奉/虽甚暑/未尝解衣缓带对妻孥/危坐终日/不一谈笑/其简默如此/

    D. 桢性方严/家居无声伎之奉/虽甚暑/未尝解衣缓带/对妻孥危坐终日/不一谈笑/其简默如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子太师,指太子的老师,后来逐渐成为虚衔。文中指为高桢加衔。

    B. 相传舜置天下为十二州,设立州牧。“牧”是州的行政长官,文中是“管理”的意思。

    C. 台,即御史台,是古代的中央监察机构,主要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D. 古代的爵位分为五等,即公、侯、伯、子、男。文中的“公”是指当时给高桢的封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桢年少时就喜欢学习。尽管他的第五代祖父在辽国做太师,却没有因为可以受荫庇而放弃学业,他曾经准备进士考试。

    B. 高桢依法办事,为政清明。他在尚书左仆射、判广宁尹的八年任期里,能使官吏敬服,百姓安定,体现了他高超的治政能力。

    C. 高桢不畏权贵,敢于担当。他痛打海陵王宠幸的人,检举官吏的罪状无所回避,以致掌权的人憎恨他,想借机中伤他。

    D. 高桢忠于政事,正直严肃。他虽然因病免官了,但还惦记着某事还未决定,某事还未上奏,唯恐死后留有遗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桢母在沈州,遂来降,告以永昌降款非诚,斡鲁乃进攻。

    (2)臣为众小所嫉,恐不能免,尚可受封爵耶?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美国最杰出汉学家费正清曾说过:“在中国的黄河上逆流行舟,你往往看到的是曲弯前行的船,而没有注意到那些在岸边拉纤的人们。”那些小人物,平日里默默无闻地谋生糊口,像草一样活着。可是一旦国难当头,他们就像磐石一样坚硬。

    材料二:

    “骑行的勇者,春天的暖流”。一段时间来,外卖小哥,快递小哥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英雄,外卖骑手还被请上国务院新闻办的记者招待见面会分享武汉抗疫故事。正如一句网络流行语所说,“没有天生的英雄,有的只不过是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这两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③ 不要套作,不要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