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遵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有人作诗曰“新朝建立忧患多,百姓疾苦谁人知。文景齐心来努力,百姓同声谢皇恩。” 下列不属于汉初汉文帝、汉景帝“齐心来努力”的是

    A.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B.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

    C.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D.提倡节俭治国,以身作则

  • 2、秦朝因暴政在农民起义中灭亡、刘邦因“约法三章”在楚汉之争中胜利,给我们的相同启示是(       

    A.得民心者得天下

    B.刑法不能太严酷

    C.为人不能太骄傲

    D.强者定能胜弱者

  • 3、以下是出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工具,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是(  

    A.石制工具 B.铁制工具 C.骨制工具 D.青铜工具

  • 4、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面是四位同学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最恰当的应该是( )

    A. 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B. 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基础

    C.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开启了历史先河

    D. 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 5、《咏史诗·流沙》是唐代诗人胡曾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写的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追述的历史时期是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时期

  • 6、炎帝和   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

    A.   B.   C.   D. 黄帝

  • 7、下列文学作品以“武王伐纣”为历史背景的(  )

    A. 《三国演义》   B. 《封神演义》

    C. 《隋唐演义》   D. 《西游记》

  • 8、刘秀重建汉朝,天下从乱走向治,从纷争走向统一,江山依旧,境况大变。刘秀以他的胆识才干,遵循“以柔道治之”的方略,开创的局面是(     

    A.文景之治

    B.西汉鼎盛

    C.光武中兴

    D.三国鼎立

  • 9、秦始皇被誉为“千古一帝”,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他统一文字,统一车辆形制,统一度量衡等

    ②他采用皇帝称号,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③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

    ④他的统治最终被陈胜吴广起义推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0、成语“破釜沉舟”源自哪一历史事件( )

    A.城濮之战

    B.吴越争霸

    C.巨鹿之战

    D.牧野之战

  • 11、有位国君为了报仇雪恨,“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位“国君”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越王勾践

    D.吴王夫差

     

  • 12、如图是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户农民的农地中,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从其得名的原因看,该青铜器属于

    A.礼器 B.兵器 C.酒器 D.炊器

  • 13、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的巫山人距今有200万年,那么我国人类的历史又将向前推进

    A.10万年

    B.30万年

    C.60万年

    D.100万年

  • 14、《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食物种类已比较丰富,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水稻

    B.小麦

    C.粟

    D.玉米

  • 15、从1922年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其中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这一高潮推向了顶峰的事件是

    A.香港海员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C.省港大罢工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 16、考古遗存是研究远古社会的重要证据,如图考古发现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是

    A.聚族而居 B.原始农业 C.贫富分化 D.采集狩猎

  • 17、使匈奴人受到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的战役是(     

    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C.垓下之战

    D.漠北战役

  • 18、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唐朝时,日本派出的使节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日本多次派遣使节的目的是(       

    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C.加强两国的友谊

    D.求取佛经

  • 19、目前,灵渠已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灵渠最早开凿于(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 20、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不断变革,此时最能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A.青铜器的广泛使用

    B.水利事业的发展

    C.耕作技术的提高

    D.铁制农具、牛耕技术的使用和推广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隋唐时期,为我国对外交往做出贡献两位使者是  

     

  • 22、唐朝丝织工艺水平很高,其中(     )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闻名中外(     )反映了唐朝的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

  • 23、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_______,有早市、夜市。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 24、隋朝的建立者是   ,唐朝建立者是  

     

  • 25、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________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享有“诗仙”的美誉;元朝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________,他与马致远、郑光祖和白朴三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 26、隋朝大运河以__________为中心。

  • 27、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郑和船队出发地点:刘家港

    B.郑和船队最远到达地区:红海沿岸

  • 28、戚继光领导的_______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_______,成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 2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南宋一位抗元英雄的豪迈慷慨之作,他是____

  • 30、北京人的特征

    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_____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_____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遵义会议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八七会议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湾改编

    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秋收起义

    确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古田会议

    提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春秋五霸中的五个霸主。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

    材料二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有何用途?

    材料三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四 图片两幅

    (3)材料三的“伟大僧人”是谁?材料四中的两个人物,哪一个是他?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高佛学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分别是什么?

    (4)材料四的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材料五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

    ——改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

    材料六 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京城和各大城市居住着很多外国的使节和留学生,有不少人与当地人通婚。武则天下令组织编纂的《三教珠英》一书,儒、佛、道的内容都包括在其中。

    ——改编自朱汉国主编《历史》

    (5)根据材料五、材料六,分别概括唐诗、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6)以上材料表明了唐朝时期社会发展最显著特点的是什么?

    (7)上述特点形成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