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日喀则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万国尽征成,烽火被冈密。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712-770年)在《垂老别》中所描绘的社会惨状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隋的暴政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唐朝灭亡

  • 2、有一位老人生于公元前25年,死于公元55年,他活了多大岁数?(       

    A.80岁

    B.79岁

    C.78岁

    D.81岁

  • 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是(  

    A. 受到北方其他民族的侵扰   B. 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 扩大鲜卑族的地位和影响   D. 接受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 4、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近十几年来,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汉代开辟了(  )

    A.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通往西域的道路

    D.通往漠北的道路

  • 5、《齐民要术》共有92篇,其中饮食烹饪类占26篇,包括制曲酿酒、制盐做酱、造醋、做豆豉、做菜肴和点心等。由此可知《齐民要术》(     

    A.系统总结了前代手工业技术

    B.反映了当时百姓生活的富足

    C.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

    D.体现出古代科技的实用特征

  • 6、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繁衍),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老人),不识干戈(武器)”。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①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削弱

    ②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③澶渊之盟为宋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和平环境

    ④澶渊之盟后,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 7、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对这句话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要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B. 要明白水与舟的关系

    C. 要处理好君主与大臣之间的关系   D. 要处理好君主与人民之间的关系

     

  • 8、两宋时期,我国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A.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B.水稻产量大幅增长

    C.制瓷业得到很大发展

    D.棉花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

  • 9、明朝历经12世、16位皇帝,统治长达276年。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A.明末农民起义爆发

    B.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占北京

    C.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D.清军入山海关

  • 10、隋朝的历史与秦朝相似,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都结束了之前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②统治都因残暴统治而灭亡

    ③都开辟了京杭大运河 ④都对辽东进行征伐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 1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A.西汉

    B.秦朝

    C.东汉

    D.西晋

  • 12、以下历史事件发生于商周时期,并被长篇小说《封神演义》用作故事创作背景的是(       

    A.阪泉大战

    B.涿鹿之战

    C.武王伐纣

    D.盘庚迁殷

  • 13、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则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秦朝

    A. 赋税沉重

    B. 徭投繁重

    C. 兵役严苛

    D. 刑罚残酷

  • 14、《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设诸州通判”,包括用兵、用民、钱粮、户口、赋税、刑狱等事务,都需要通判与知州共同裁决。据此推断设置通判的作用是(     

    A.管理外贸事务

    B.分散知州权力

    C.提高文臣待遇

    D.主持地方军务

  • 15、“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内容,它追求极致、追求品质。下图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该展品是(     

    A.毛公鼎

    B.四羊方尊

    C.利簋

    D.司母戊鼎

  • 16、某导演拍摄电视剧《隋文帝》时,布置了四个场景,其中有一个是错误的。它是(     

    A.从北周统治者手中夺取政权

    B.开凿大运河

    C.建立隋朝

    D.统一全国

  • 17、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根据下面所绘年代尺说出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是

    A.西周时期

    B.东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 18、文字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下图中的(   

    A.

    B.

    C.

    D.

  • 19、体现和同为一家的是

    A.日本遣唐使来唐   B.金城公主入藏

    C.鉴真东渡   D.马可·波罗来华居住

     

  • 20、“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材料评论的政策是(     

    A.文化专制政策

    B.休养生息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改革开放政策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中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古代文字是_____

    (2)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

    (3)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_____

    (4)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制定笔画规整的统一通用文字是_____

    (5)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皇帝是_____

  • 22、目的: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__________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 23、周口店________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________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 24、______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439年,______(政权)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 25、秦建立后在地方实行________,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为了便利南北水运交通,秦始皇派人开凿________,沟通了湘江和漓江。

  • 26、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______》,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元代杂剧作家______创作的悲剧《窦娥冤》展现了元代下层人民任人宰割的悲惨处境。

  • 27、东晋的顾恺之是著名的画家,流传下来的作品有《女史箴图》和《_________》;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_________

  • 28、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________建立夏王朝。

  • 29、每年清明,众多海外华侨踏上寻根之旅,共同祭拜人文初祖____________

  • 30、懂得人工取火且具有爱美意识的原始人类是_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上对应的名称。

    (1)唐太宗虚心纳谏,大臣敢于直言,   前后进谏200多次;

    (2)使北宋与辽由战争走向和平的盟约史称

    (3)南宋抗金将领 曾在郾城等地打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4)明朝万历末期,昆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汤显祖创作的《 》;

    (5)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大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

    (6)清朝时握巴锡率领 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7)《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作者是

    (8)清朝的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 的《红楼梦》。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   材料一:

    (1)上图反映了我国古代四川的哪一项水利工程?据所学知识回答,该水利工程在哪些方面发挥了作用?

    材料二:西周初年,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属、功臣、和臣服的旧邦首领到被征服的地方建立封国,这一制度被称为分封制,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其中亲族和同姓53国。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分封制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在当时条件下的积极作用。材料二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请列举其他几层的统治阶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