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绵阳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我们学过他的《济南的冬天》。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是降职的意思。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世人尊称为“诗圣”。

    C.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除了格律上有要求外,颔联和颈联要求必须对仗工整。对仗是古诗中独特的语言现象,要求在相同的位置词性相同。除此之外,上联和下联的平仄也要相对。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例如:“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令郎、贤弟、子都是尊称;鄙人、敝人、仆都是谦称。

  • 2、下列选项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共有十篇回忆性散文,阅读此书,可大致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阿长与<山海经>》作者抓住阿长的性格特征如实来写,塑造出了一位愚昧无知,但同时又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的形象。

    C.《朝花夕拾》有对人情世故的细致观察,如在《藤野先生》中揭露了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在《二十四孝图》中,又有对“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故事传达出的关于“孝道”的提倡。

    D.《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均对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有所叙述或提及。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巴金老人的一生,是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一生。

    B.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

    C.有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评价一个优秀学生的标准之一。

    D.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 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经40多岁了,已经是妇嬬皆知的人物了。

    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C.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幅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敬。

    D.也是无意识的,在闲遐时甚至睡梦中,她身处的环境常在我的脑海中出现。

  • 5、下列对名著《西游记》基础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西游记》,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取经的事件。

    B.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菩提祖师,他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叫如意金箍棒。它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五行山下。

    C.《西游记》全书共三大部分。前七回写大闹天宫的故事,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八至十二回写唐僧的身世遭遇,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代取经的缘起;第十三至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历经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D.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乱蟠桃宴大圣偷丹。

  •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青阳市政府作出了不准销售、使用、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决定

    B. 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放慢了速度。

    C. 青藏铁路的通车把幸福和繁荣带给了住在青藏高原的人们。

    D. 心理学家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水平

     

  • 7、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皮影的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是我们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②皮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③这种表演具有深厚的乡土气息。④皮影人的制作和设计,不仅仅为美术设计提供了难得的素材,而且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A.①句中,“深远”是动词,“我们”是代词,“文化”是名词。

    B.②句中,“是”是动词,“一种”是数词,“演戏”是名词。

    C.③句有语病,把“深厚”改为“浓厚”。

    D.④句有语病,把“为美术设计提供了难得的素材”和“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调换位置。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景泰间,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取解时,刘文恭公铉主试,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公,而文恭知人之名著。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发解,明清时乡试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考中举人第一名为“发解”。及第,指科举考试考中,特指考中进士,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前三名。  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对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

    B. 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

    C. 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

    D. 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识_____(2)益_____(3)讶_____

    3解释文中划线句子。

    (1)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2)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

    4从文中刘宣的求学经历,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古诗文填空。

    ⑴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⑶东临碣石,以观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⑸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____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主要是抓住春天花园中的果树和动物的特点写的。

    B.这段文字主要是抓住桃树、杏树、梨树的特点写的。

    C.这段文字主要是抓住花、蜜蜂和蝴蝶的特点写的。

    D.这段文字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写的。

    2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

    B.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

    C.“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

    D.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

    3“花里带着甜味儿_____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句中横线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句中的“仿佛”的作用是________

    4这段文字运用的主要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羽衣

    讲完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细看儿子已经垂睫睡去,女儿却犹自瞪着坏坏的眼睛。忽然,她一把抱紧我的脖子:“妈妈,你说,你是不是仙女变的?”

    女儿的问话充满童真和稚气。我真的一时不知怎样回答,但这句问话却像一把无形的钥匙,开启了情感与记忆的箱箧……

    许多年前,那时我自己还是小女孩,我总是惊奇地窥伺着母亲。记忆中母亲晒箱子的时候就是我兴奋欲狂的时候。

    母亲的樟木箱子又深又沉,像一个浑沌黝黑初生的宇宙。我还记得的是阳光下竹竿上富丽夺人的颜色,怪异却又严肃的樟脑味,以及我在母亲喝禁声中东摸摸西探探的快乐。

    我唯一真正记得的一件东西是幅漂亮的湘绣被面,雪白的缎子上,绣着兔子、翠绿的小白莱和红艳欲滴的小萝卜。母亲一边整理,一面会回过头来说:“别碰,别碰,等你结婚送给你。”

    那幅湘绣后来好像不知怎么就消失了,我也没有细问。但不能忘记的是母亲打开箱子时那份欣悦自足的表情,会让我我觉得她忽然不属于周遭的世界,那时候她会忘记晚饭,忘记我扎辫子的红绒绳。

    除了晒箱子,母亲最爱回顾的是早逝的外公对她的宠爱。外公总喜欢带她上街去吃点心,而当年的肴肉和汤包又是如何好吃,甚至煎得两面黄的炒面和冰糖豆浆都是超乎我想象力之外的美味。

    每听她说那些事的时候,我都惊讶万分——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红烧肉和新炒的蔬菜简直就是理所当然地放在父亲面前的,她自已的面前永远是一盘杂拼的剩菜和一碗“擦锅饭”。

    母亲每讲起那些事,总有无限的温柔,她既不感伤,也不怨叹,只是那样平静地说着,并不想把那个世界拉回来。下一顿饭她仍然会坐在老地方吃那盘剩菜;而到夜晚,她会照例一个门一个窗地去检点去上闩。她一直都负责把自己牢锁在这个家里……

    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像故事中的小织女,她们都曾住在星河之畔,织虹纺霓,藏云捉月,几曾烦心挂虑?她们是天神最偏怜的小女儿,她们终日临水自照,惊讶于自己美丽的羽衣和美丽的肌肤,她们久久凝注着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华弄的痴然如醉。

    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见了,她把洁白的羽衣拍了又拍,无声无息的关上箱子,藏好钥匙。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是她自己锁住那身昔日的羽衣的。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

    女儿没有得到答案,哪肯善罢!双臂将我的脖颈搂得更紧:“妈妈,你到底是不是仙女变的?” 我不是一个和千万母亲一样安分的母亲吗?我不是把属于女孩的羽衣收招得极为秘密吗?我在什么时候泄漏了自己呢?在我的书桌底下放着一个被人弃置的木质砧板,我一直想把它挂起来当一幅画,那真该是一幅庄严的,那样承受过万万千千生活的刀痕和凿印的,但不知为什么,我一直也没有把它挂出来…… 天下的母亲不都是那样平凡不起眼的一块砧板吗?不都是那样柔顺地接纳了无数尖锐的割伤却默无一语的砧板吗?

    我回过神来,却又一时愣住,我究竟是不是仙女变的,我不想也不方便告诉她什么,只胡乱应付着:“不是,妈妈不是仙女,你快睡觉。”

    对我的搪塞,女儿将信将疑。她听话地闭上眼睛,旋又不放心地睁开:“如果你是仙女,也要教我仙法哦!”

    我笑而不答,替她把被子掖好。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

    1作者在文章中写几件与自己母亲有关的事情,请概括回答。

    2“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理解母亲为何“不忍”?

    3谈谈你对“天下的母亲不都是那样平凡不起眼的一块砧板吗?”这句话的理解。

    4作者描写故事中的小织女,有何用意?

    5生活中,你的母亲已经脱去羽衣,但她还是仙女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及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以“这一次,我不再纠结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