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685年、1686年,清军两次进攻雅克萨的俄军,迫使俄国谈判,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双方于1689年平等的签订了
A. 《尼布楚条约》
B. 《中俄密约》
C. 《北京条约》
D. 《天津条约》
2、《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作什么的地方
A. “坊”中 B. “市”中
C. “瓦子”中 D. “夜市”中
3、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描绘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宏伟蓝图,这里的“天堑”指的是( )
A. 长江 B. 黄河 C. 珠江 D. 黄浦江
4、归纳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分类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某个同学在学习时,把夏桀、商纣、秦二世这三个历史人物归成一类,他们最突出的相似点是( )
①重用人才 ②重视农业 ③统治残暴 ④王朝末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
①农作物的种植 ②城市的出现 ③家畜饲养 ④磨制石器的使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它的出土和保护历经坎坷,它重达832.84千克的身量令人叹为观止,它的铸造技术更是令后人赞叹不已。“它”是(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面具
D.利簋
7、学习历史要善于总结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主要的阶段特征是( )
A.政权分立 民族融合
B.国家产生 民族融合
C.国家统一 民族融合
D.国家产生 政权分立
8、明朝皇帝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元朝地方设的行中书省改设“三司”,三司中,掌管民政和财政的是
A. 布政使司
B. 都指挥使司
C. 按察使司
D.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9、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区空隙,上写有“楚河”“汉界”字样。由此可以联想到历史上发生的哪一重大事件( )
A. 涿鹿之战 B. 楚汉之争 C. 秦朝的灭亡 D. 三家分晋
10、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不相关的是
A.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
B.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迁
C.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D.北方先进生产技术传入南方
11、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了专题片《考古拼图》,主要讲述了我们祖先的生活状况。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专题片看到的生活场景是( )
A. 元谋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
B. 北京人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
C. 山顶洞人一起制作色彩鲜丽的彩陶
D. 河姆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子里一起纺线、织布、制衣
12、下列两图反映从隋唐大运河到元代大运河,运河路线发生了变化,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区日渐落后
B.北方地区不断衰落
C.政治中心的变化
D.东部南部成为政治中心
13、“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对外国人来说,……唐朝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下列事件不能说明唐朝对外开放的是( )
A.遣唐使来华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14、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演变的重要时期,对其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
A.我国封建经济出现飞跃
B.无正义战争,所有战争都是为了掠夺人口和土地
C.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D.人民深受深重灾难,进行起义
15、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
A.进士科的创立
B.殿试制度的创立
C.分科考试的开始
D.武举的创立
16、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在这部专题片中可能看到的生活场景是( )
A.元谋人使用耒耜劳动
B.北京人懂得用火御寒照明
C.河姆渡人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D.半坡居民大面积种植水稻
17、我国象棋被誉为“纵横之智慧,浓缩之历史”。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楚河汉界”与战国七雄有关 B.“相”始于秦朝
C.“楚河汉界”与楚汉战争有关 D.秦汉时期已经有炮兵
18、张小明同学选用了如图进行研究性学习,据此推断,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A.民族政权并立
B.宋代商业繁荣
C.元朝国家统一
D.大都闻名世界
19、某教师根据胡凡主编《简明中国通史》制作了下表。该表反映了唐朝前期( )
唐朝前期户口统计表 | ||||||
时期 | 唐初 | 贞观 十三年 | 高宗 永徽元年 | 武周 神龙元年 | 玄宗 开元二十八年 | 天宝 十三年 |
户口数量 (单位:万户) | 200 | 304 | 380 | 615 | 841 | 906.9 |
A.经济发展
B.徭役繁重
C.社会开放
D.城市发展
20、从夏桀、商纣王、周厉王亡国的教训中,可以看出一个王朝如果想长治久安,统治者必须
A.力大无穷
B.勤政爱民
C.心狠手辣
D.多才多艺
21、最早来到中国的外国传教士是________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 他的诗有“诗史”之称——
(3). 开通大运河——
(4). 诗仙——
(5). 唐太宗时统一青藏高原的吐蕃赞普是——
(6). 唐朝的开国之君——
23、唐朝时六次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高僧是________;明朝大将________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24、西汉的建立:建立者:_________(汉____祖);建立时间:_______;都城:_______。
25、北京人生活地点:北京西南________龙骨山上。
26、汉代著名的医学家中擅长外科手术的是_______。
27、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根据下列描述请写出相关的史实。
(1)世界上出土遗迹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_____________。
(2)一场历时四年的战争,刘邦注重收揽人心、善用人才,最终取得胜利_____________。
(3)东汉中后期,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导致政治腐朽不堪,东汉走向衰亡_____________。
(4)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_____________。
28、唐朝时,_________(人物)深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感动,六次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北宋神宗时,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任用_________(人物)主持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
29、公元前119年,匈奴经过_________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司马迁写的《_________》。
30、清代史学家赵翼评论当时的某机构说:“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一机构应是____
31、请把下题涉及的正确地名用连线的方式连接起来。
大运河的中心 天竺
唐朝的都城 洛阳
玄奘西行目的地 吐蕃
文成公主入藏目的地 日本
鉴真东渡目的地 长安
32、列举你学到的以少胜多的三个战役。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汉书·张骞传》
(1)材料中的哪些内容反映了这次出使的艰难?我们要学习“骞”的什么精神?
材料二 没有张骞出使西域,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了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西城的意义十分重大。
——张岂之(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
材料三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历史告诉我们: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摘自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主旨演讲
(3)材料中提到“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该商路的长期维持得益于西汉朝廷设置的哪一机构对西域的有效管辖?该机构的设置有何重要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