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运城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制作石器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代表的人类位于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 2、西汉的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勤奋好学、饱读书籍、秉笔直书,写出了不朽的历史著作(     

    A.《资治通鉴》

    B.《论语》

    C.《天工开物》

    D.《史记》

  • 3、张骞勇于冒险,敢于担当,凿空西域,开拓了丝绸之路。但其最初的出使目的是

    A.引进果树品种

    B.推动经济交流

    C.加强友好交往

    D.寻求军事联盟

  • 4、汉武帝为了实现大一统局面,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实行“推恩令”

    B.张骞出使西域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北击匈奴

  • 5、同学们在数学课上都接触过“圆周率”这个概念,你知道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是谁吗?

    A.鲁班 B.张衡 C.刘徽 D.祖冲之

  • 6、如图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形成“光武中兴”局面

    B.表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皇帝年老昏庸造成乱象

    D.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

  • 7、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象征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的对阵双方是

    A. 商封和周武王   B. 夏桀和商汤

    C. 秦二世和陈胜   D. 项羽和刘邦

  • 8、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就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实现共产主义

  • 9、有一部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隋悲剧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的兴衰变化,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它是( )

    A. 《红楼梦》   B. 《三国演义》   C. 《水浒传》   D. 《西游记》

  • 10、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 11、洁白的哈达.浓香的青稞酒.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美丽的西藏。历史上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并接受中央政府的管理开始于

    A.唐朝

    B.元朝

    C.宋朝

    D.隋朝

  • 12、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要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九大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 13、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 )

    A.傣族

    B.蒙古族

    C.回族

    D.壮族

  • 1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____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伟壮丽的景色,体现了诗仙对伟大河流和祖国的无限热爱,也体现了他的伟大抱负(     

    A.王勃

    B.李白

    C.白居易

    D.李商隐

  • 15、自统一之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但一度空缺,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 削弱了中央的军事力量   B. 增强了地方的军事权力

    C. 皇帝亲自把持军政大权   D. 丞相太尉二职合二为一

  • 16、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夏商时期

    C.西周时期

    D.原始社会

  • 17、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短命王朝对于秦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归纳,最准确的一项是(       

    A.秦朝的暴政

    B.法律非常严苛

    C.修建阿房宫

    D.修筑万里长城

  • 18、根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四川地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一现象是出现于哪一水利工程建成后(     

    A.都江堰

    B.灵渠

    C.长城

    D.兵马俑

  • 19、宋朝王安石变法涉及到经济、军事和教育等领域。其中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有

    A.均输法

    B.市易法

    C.农田水利法

    D.保甲法

  • 20、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其实西藏早在元朝时就正式纳入了中国版图,元朝还专门设置了机构加强对它的管辖,该机构是(  )

    A. 御史台   B. 中书省   C. 宣政院   D. 枢密院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中国古代发生了许多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_____________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______________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22、根据提示,填写正确内容。

    1各部门之间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这段话评论的制度是

    2)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  

    3)岳飞的词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中的匈奴指的是

    4)淮水,大散关为界;中原王朝向少数民族政权称臣出自的合约是______________

     

  • 23、西晋的“______”(事件)促使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形成;南朝时的______ (城市),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 24、观察《战国形式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战国前期强大的诸侯国:魏国

    B.战国后期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秦国

  • 25、戚继光抗倭

    ①倭寇:元末明初,_____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时人称为“_____

    ②戚继光统领的军队,由于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称为“_____”。

    ③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_____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倭患。

  • 26、二、赤壁之战

    1.原因:____年,曹操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2.经过:曹军与孙刘联军在____对峙。周瑜采用____打败曹军。

    3.影响:为________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27、全世界最为著名的晚期直立人是________;我国的________人最早掌握人工取火。

  • 28、____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 29、11世纪前期,______族首领______称大夏皇帝,史称西夏。

  • 30、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

    (1)世界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  

    (2) 战国时期成效最大变法是

    (3)三国中第一个被灭掉的是

    (4)东晋著名画家是

    (5)我国古代开辟丝绸之路的是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1)(  )颜真卿            A.《送子天王图》

    (2)(  )柳公权            B.《步辇图》

    (3)(  )阎立本            C.《玄秘塔碑》

    (4)(  )吴道子            D.《颜氏家庙碑》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矢志不渝,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____。

    (2)不畏艰险,历经磨难前往天竺取经﹣﹣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然后进行手术。他还创造出了“五禽戏”,帮助人民强身健体。

    材料二  他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终于制成了“蔡侯纸”。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生活在哪个朝代?请再写出这个朝代的医学家一位。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 他改进的纸有何优点?

    (3)对于我国古代的这些发明,你有何感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