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匠精神”是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新词,这种精神古已有之,它体现了工匠对极致和品质的不懈追求。下图两件体现这种青铜器物应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从尧舜禹的“禅让”可以看出,当时推举部落首领的标准是( )
A.财富多少
B.是否治水成功
C.选贤与能
D.家族谱系
3、下图是宋朝开始使用的纸币,纸币的出现说明了宋朝时期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兴盛
C.商业贸易的繁荣
D.科技文化昌盛
4、1979年1月1日,邓小平入选《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理由是,他
A.解决了“文革”中的遗留问题
B.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开始领导中国的改革开放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俗话说:“去楚雄州者,当去元谋县;去元谋县者,当去那蚌村。”不为别的,就冲“元谋人”的那两颗牙齿!你知道“元谋人”距今大约多少年?( )
A.20万年
B.70万年
C.80万年
D.170万年
6、攻灭商朝的西周国王是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平王
7、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统一南北
B. 创立科举制度
C. 开通大运河
D. 修建长城
8、明清时期,北京城完整的沟渠系统能有效汇集各处的地面水,排入金水河后流入护城河,使全城无积水之患。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
A.城市建筑技术先进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农业灌溉技术成熟
D.城市洪灾不复存在
9、清朝前期吴江县的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湖北的汉口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这些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C.商业市镇的发展
D.人口数量的增长
10、仔细看下图,你认为哪一枚钱币是秦朝统一后使用的( )
A. B.
C. D.
11、文献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这里的“此渠”是指(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白渠
12、“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该诗中“将相本无种”用的历史典故与下列秦末农民大起义中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A.刘邦、项羽起义
B.巨鹿之战
C.陈胜、吴广起义
D.楚汉之争
13、“先秦诸子,持此议论的即很多。因后世儒术专行,儒家之书,传者独多。故其说见于儒家书中亦独多,尤以《孟子》一书,为深人人心。”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A.秦始皇加强思想统治 B.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
C.汉武帝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D.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14、唐朝时前往天竺取经,为中国佛教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吴道子
15、针对各诸侯国“文字异形”的状况,秦朝统一文字,标准是
A.甲骨文
B.楷书
C.小篆
D.隶书
16、春秋后期,社会经济大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磨制石器出现
B.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C.钻孔技术出现
D.打制石器出现
17、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由谁领导的。
A.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B.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C.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18、辽宋时期,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有七十二部落”,最终完成统一女真各部大业的杰出首领是( )
A. 阿保机 B. 元昊
C. 阿骨打 D. 赵匡胤
19、中国古代王朝历经更替,不断发展。以下正确描述历史演进的是( )
A.第一个封建盛世:汉初刘邦休养生息——汉武帝的大一统——文景之治
B.走向衰落的东汉:张角创立太平道——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
C.生产工具的进步:骨制——木制——铁制——铜制
D.天下分分合合:春秋战国时期——“一统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20、南宋时候,一位商人沿长江东下看一个乡下的朋友,沿途他会看到哪些经济作物:
A.茶树、烟草
B.棉花、大豆
C.棉花、茶树
D.棉花、玉米
21、中国的指南针和火药经_______人传入欧洲。
22、西汉
(1)机构:公元前______年,西汉朝廷设置______ ,总管西域事务。
(2)意义:标志着______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使今______ 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领土。
23、907年,朱温建立____政权,唐朝灭亡;960年赵匡胤发动____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北宋建立。
24、1069年,宋神宗任用___________主持变法,希望以此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明朝初年,___________在积极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
25、公元前202年,汉高祖_________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汉武帝派卫青和_______北击匈奴,解除了北方的威胁。
26、《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中①处是_______(地名);《秦朝形势图》中②处是_______(地名)。
27、填空题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__的国家之一 。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朝开始。
(3)西周建立后,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周朝的统治者实行__________
(4)东周分为_____和_______两个时期。
(5)历史上实行变法收效最大的是_____国。
(6)李冰在今天成都以北修筑了一个既防洪、又有蓄水灌溉功能的水利工程是_______。
28、分封: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________和________的权力。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________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________制度,史称“________”。
29、北宋时期,宋真宗从越南引进一种高产稻种,这种稻种“得米多,价廉,自中产以下皆食”,请问这种是____ 。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把西汉推向鼎盛时期的是:____。
(2)改进造纸术的是:____。
(3)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作者:____。
(4)东晋的建立者:____。
(5)东晋最著名的画家,《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的作者:____。
(6)被后人誉为“书圣”的东晋大书法家:____。
31、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B.“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孔子( )商鞅( )孟子( )
32、根据下列政权写出建立的民族。
(1)辽﹣﹣____。
(2)西夏﹣﹣____。
(3)大金﹣﹣____。
(4)元﹣﹣____。
33、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围绕“创新”这一主题,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加。
(制度创新)
材料一
(1)材料一涉及到中国古代哪两次政治改革?分别指出这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
(经济创新)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方面有哪些创新?这些创新对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教育创新)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分析私学创立的作用。
(4)通过上述探究,你能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