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A. 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 给与人民充分的民主自由的权利
D. 促进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
2、下表是中国纱厂1915—1919年盈利指数情况。对表中数据所含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
B.使中国民族工业从此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C.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
D.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3、把握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各项中,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
A.罗马人对犹太人的残酷统治——基督教产生
B.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阿拉伯帝国的灭亡
C.十字军东征——拜占庭帝国衰落
D.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欧洲大学的建立
4、1926年7月北伐战争打响,以共产党、共青团为主力的叶挺独立团担任先锋。如图所示,北伐主战场在( )
A.广东、江西
B.两湖、两广
C.湖南、湖北
D.湖北、河南
5、新文化运动中,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新文学典范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6、哪一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7、《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不利的条款是
A. 赔款2亿两白银
B.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开放沙市、重庆等地为通商口岸
D. 割让台湾等地给日本
8、为了支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从6月5日起,上海工人举行罢工,上海商人也举行罢市。在上海工人大罢工的影响下,北京、唐山、汉口、南京、长沙等地工人相继罢工,罢工浪潮席卷全国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材料反映出五四运动的( )
A.主力成为工人阶级
B.爆发地点是在上海
C.中心移至北京等地
D.斗争目标得以实现
9、19世纪60、70年代,打着“自强”的口号,创办企业的政治派别是
A. 顽固派 B. 洋务派 C. 资产阶级维新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0、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良好开端的会议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1、观察下图,造成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 时间 | 变化 |
农户 | 1914~1918年 | 减少1500多万户 |
耕地 | 1914~1918年 | 减少2600多万亩 |
荒地 | 1914~1918年 | 增加4900多万亩 |
军费 | 1916~1918年 | 增加5000多万元 |
A.列强侵略
B.农民起义
C.自然灾害
D.军阀割据
12、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的纪念活动,“两个大陆相遇”指的是( )
A.美洲、亚洲 B.欧洲、美洲 C.欧洲、亚洲 D.非洲、欧洲
13、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什么会谈( )
A.重庆谈判
B.西安事变会谈
C.北平和谈
D.南京会谈
14、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言,比如当前流行的“高铁”、“网购”、“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等。我们通过流行语言的变化能够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言符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有
建国初期 | “土改”“双百”方针“三大改造” |
探索时期 | “大跃进”“放卫星”“原子弹” |
文革时期 | “红卫兵”“走资派”“上山下乡” |
改革开放新时期 |
|
①“经济特区”
②“绿色食品”
③“公私合营”
④“下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五四运动爆发后,得到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支持。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也相继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这些事例说明( )
A.工人和学生都是五四运动的先锋
B.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C.五四运动的目的就是罢工
D.中国人民的爱国斗争取得胜利
16、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以“求富”为目的兴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其中有( )
A.安庆内军械所
B.轮船招商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福州船政局
17、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纠错立正,在极其危机的时刻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当时的会址如今已设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遵义会议纪念馆(下图),该纪念馆位于
A.贵州 B.云南 C.江西 D.四川
18、农业合作化和土地改革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 )
A.受到农民的欢迎
B.对所有制进行了改变
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增长
D.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19、1951年5月23日,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这意味着
A.祖国大陆获得了基本统一
B.社会主义在西藏的确立
C.完成了对西藏的社会主义改造
D.我国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
20、“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副换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军阀混战
21、他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
22、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农民战争是_______;义和团运动的口号_______。
23、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他们在朝鲜战场上以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其中,以胸膛挡住敌人枪口的是 ______ ,被烈火焚烧纹丝不动的是 ______ 。
24、______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______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5、无数仁人志士在反抗外来民族的侵略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___________等战死。
(2)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___________壮烈殉国。
(3)甲午中日战争日军进攻平壤,守将____________中炮牺牲。
26、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________在广西桂平________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7、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2006年,____全线通车后,运输条件改善,运输成本大幅降低,吸引了很多企业前 来西藏投资。
28、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涌现出的先进人物,“铁人”______;人民的好干部______;
29、公车上书的背景:1895年,________签订消息传到北京
30、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31、回顾百年历史,探究国共关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的时间及标志。
(2)写出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起义名称。
(3)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哪两大战场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4)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的标志是什么?
(5)你认为解放战争中共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6)从国共关系的变化中,你有何感悟?
32、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但蒋介石的既定内战政策,使中国战火再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1)( )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族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2)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 )”,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3)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 )”的著名论断。各解放区军队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与国民党军队展开大规模运动战,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4)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 》,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各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5)1947年夏,( )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6)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共中央先后发起了( )、淮海、( )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7)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 )。
(8)你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3、为了向即将召开的中共二十大献礼,学校组织8年级学生制作“建国70年共产党探索历程”展板,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内容。
(1)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巩固人民政权而做的重大事件两例。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什么?
(3)从1956年到197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直在探索中曲折前进。请你说出这期间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最严重的挫折是什么?这期间全国各条战线上也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请你说出被誉为“铁人”和“解放军好战士”的分别是谁?
(4)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什么?
(5)请你为展板的结尾写出自己的感悟。
3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外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1842年某条约的第二条规定
材料二:“今日幸(到达)西,明目幸顾和,何日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五十失琉球(今台湾),六十失台海,七十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收缩),每逢万寿必无疆。”
——1904年报人林白水讽刺禧太后70寿辰所作对联
材料三: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请回答:
(1)与材料一有关的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什么地位?
(2)材料二中“何日幸圆明园?”“五十失琉球”分別影射的哪一历史事件?
(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什么重大事件之后?
(4)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最终使得中国社会陷入怎样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