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1945-1949年的阶段特征,概述准确的是( )
A.民族耻辱,抗争探索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打倒美蒋,人民解放
D.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2、官逼民反,中国历史上因为剥削和压迫而引发发农民起义不计其数,其中规模最宏大的一次是( )
A. 秦末农民起义 B. 黄巾起义 C. 黄巢起义 D. 太平天国运动
3、孙中山认识到民主共和国政权的稳定有赖于经济的发达,主张兴办实业,发展经济。他提出的土地问题,已经触及到民主革命的实质。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国梦基本内涵的是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社会和谐
D.人民幸福
5、《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和新一年的展望。如表中的社论关键词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
1954年 | 合作 改造 农业生产 工业 |
1955年 | 合作 农村 计划 改造 |
1956年 | 合作 改造 农业生产 五年计划 |
A.实现国家独立
B.进行三大改造
C.文化繁荣发展
D.对外政策转变
6、“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与 这幅农家春 联中的两次“分田”直接相关的是(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合作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小明同学在寒假回老家时特别去参观了家乡的“大包干纪念馆”,他的老家最可能是
A.福建福州
B.安徽凤阳
C.江苏南京
D.江西南昌
8、“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1971年9月13日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领导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C.1976年清明节,人民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纪念周恩来总理
D.1967年2月,中央“文革”小组指责一些老干部行为是“二月逆流”
9、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 )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万家岭战役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重要准备。下列属于这次会议的内容的有( )
①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②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③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④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1、下面解放战争的示意图中,③处应填写(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东北解放
D.渡江战役
12、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加强的表现不包括( )
A.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B.经济总量世界第二
C.高科技研发举世瞩目
D.国防建设突飞猛进
13、时人议论,洪、杨聚众起事于南粤,遂祸及连省,荼毒天下,世人有称其“洪杨之乱。”该事件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4、现改名为火箭军的前身“二炮”创建于什么时候?( )
A.1949年
B.1956年
C.1978年
D.1966年
15、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中国出现了一大批仁人志士,他们呼号奔走,著书立说(如下图)。“他们”号召人们( )
A.“扶清灭洋”
B.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
C.推倒旧文学,建立新文学
D.“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16、“我们闹革命……一定要有一个家,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C.中央革命根据地 D.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17、1931年9月18日,日本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随即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A.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B.日本首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C.国民党正面战场开始了全面抗战
D.中国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8、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塔座上有一幅栩栩如生描写“虎门销烟”场景的浮雕,你知道是谁领导了虎门销烟这一壮举吗? ( )
A.左宗棠 B.魏源 C.林则徐 D.梁启超
19、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如现在的网络流行语“蓝瘦香菇”“洪荒之力”等。下列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相关的流行语是
A. 民主共和
B. 实业救国
C. 民主科学
D. 维新变法
20、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回顾历史,张謇的“中国梦”是( )
A.平均地权
B.民主科学
C.实业救国
D.变法图强
21、国运兴衰,基于教育。
(1)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________。
(2)1904年,清政府颁布并在全国实行的中国近代第一步教育法令是________。
(3)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________,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22、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____________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___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3、____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24、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_______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是一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25、________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___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6、新文化运动中,_________(人名)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要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_________的胜利》,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27、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___。
28、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总司令是__________。上甘岭战役中,用身体堵住敌人枪口的英雄人物是___________。
29、在枣宜会战中牺牲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________,在反“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________血洒疆场。
30、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_____________指挥中国军队歼敌一万多人,取得__________战役的重大胜利。
31、简述《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32、某班级同学准备举办一次《“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他们找到了以下图片资料: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武汉长江大桥,青藏铁路图放在成果展上。同学们提供的图片都合适吗?请说明理由。
33、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格外重视,建国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
(1)1951年的土地改革中,我国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
(2)我国的三大改造完成于那一年?是对那三方面的改造?
(3)建国以来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哪一次会议?召开于那一年此后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结合材料指出该政策有什么作用?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八路军抗战统计表(1937.9—1945.8)
——摘编自杨凯《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战绩与伤亡》
材料三在会战的攻势作战阶段,蒋介石亲临上海前线视察,要求战士有进无退,有我无敌,不成功便成仁。最终,中国军队以伤亡20余万人的代价,打破了日军的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摘编自孙继业、孙志华《正面战场大会战——国民党军队抗战纪实》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家公祭的历史事件及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八路军抗战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